三、陆游在秦岭前线的军旅生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陇蜀青泥古道与丝路茶马贸易研究》 图书
唯一号: 291820020220000542
颗粒名称: 三、陆游在秦岭前线的军旅生活
分类号: K825.6
页数: 5
页码: 259-263
摘要: 本文记述了陆游在秦岭前线的军旅生活的具体内容介绍,主要包括陆游在陈仓道及嘉陵江水道的军事活动、陆游在祁山道上及陇山一带的军事活动、陆游在沮水道一带的军事活动等。
关键词: 陆游 秦岭前线 军旅生活

内容

(一)陆游在陈仓道及嘉陵江水道的军事活动
  陈仓道,从宝鸡益门镇起始,越过秦岭山脊,可抵达凤州,一是向南经嘉陵江水道过兴州入蜀;一是向东南经留坝的闸口石、火烧店、百丈坡,沿偃河到勉县;一是由凤州经连云栈道和褒斜道到汉中。
  从汉中出发许多路线都可到陈仓道上的大散关。陆游在南郑期间多次到大散关前线执行公务。陆游的许多诗都记录了诗人在大散关前线勘察地形、侦察敌情的活动,描述了诗人极具传奇色彩的冒险经历。“大散关头北望秦”(《追忆征西幕中旧事》)、“大散关头夜闻角”(《三山杜门作歌》)、“铁马秋风大散关”(《书愤》)、“忆昔从戎出渭滨,壶浆马首泣遗民”(《忆昔》)、“扬鞭大散关头日,曾看中原万里春”(《北园杂咏》其九)、“散关摩云俯贼垒,清渭如带陈军容”(《夜观秦蜀地图》)、“散关驿近柳迎马”(《春日登小台西望》)。从这些诗句的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在不同的季节都到过秦岭前线。
  陆游离开南郑后多次提到汉中前线的难忘岁月,诗人在他的许多诗中都具体描述了多次军事行动中的生活细节:“昔者戍南郑,秦山郁苍苍。铁衣卧枕戈,睡觉身满霜”(《鹅湖夜坐抒怀》);“谁信梁州当日事,铁衣寒枕绿沉枪”(《冬夜泛舟,有怀山南戎幕》);“恍如北戍梁州日,睡觉清霜满铁衣”(《南堂卧观月》)。翻越大散关,深入敌后的渭河北岸侦察是十分险恶、艰苦的。一次诗人率一小部分侦察部队蹚过已结冰的渭水侦察,为了隐蔽,不能埋锅做饭,有时一连多日吃不上一口热饭,吃的是夹有硌牙的沙子的山荞畲粟和发霉如土色的黑黍黄穈。晚年陆游回到故乡山阴,看着香喷喷的米饭出锅时,就想起汉中前线的艰难日子,他在《江北庄取米到,作饭香甚,有感》一诗中写道:“铁衣上马蹴坚冰,有时三日不火食。山荞畲粟杂沙碜,黑黍黄穈如土色。飞霜掠面寒压指,一寸赤心惟报国。”
  嘉陵江上游的水运自东汉时期就已形成。这条水路可直通古代故道,而故道为秦蜀间一条重要的通道。孙启祥先生认为:“故道是北起陈仓(今宝鸡市东),向西南越秦岭大散关沿故道水河谷行,过马岭关(今陕西凤县和甘肃两当间),经河池(今甘肃徽县西)南折兴州(今陕西略阳),向东南行抵汉中的道路。其得名于北端沿嘉陵江源头故道水河谷而行。”东汉时期虞诩任武都太守时,为了防御羌人叛乱,加强驻军的后勤供给,疏通从略阳到成州的嘉陵江航道。据《后汉书·虞诩传》记载:“先是,运道艰险,舟车不通,驴马负载,僦五致一。诩乃自将吏士,案行川谷,自沮至下辩数十里中,皆烧石剪木,开漕船道,以人僦直雇借佣者,于是水运通利,岁省四千余万。诩始到郡,户裁盈万。……盐米丰贱,十倍于前。”
  唐代中期兴州刺史严砺再次疏通嘉陵江水道,柳宗元的《兴州江运记》详细描写了这次疏浚的情况。由于嘉陵江两岸“崖谷峻隘,十里百折,负重而上,若蹈利刃。盛秋水潦,穷冬雨雪,深泥积水,相辅为害,颠沛腾藉,血流栈道”,疏浚的艰难情形可想而知。人们采用“转巨石,仆大木,焚以炎火,沃以食醋,摧其坚刚,化为灰烬”的方法清除水道中的巨石,疏浚水道。严砺疏浚二百里水道后,嘉陵江边兴州出现了空前繁荣的盛况。
  南宋时期嘉陵江上游的水路运输是宋军重要的后勤补给线,当初和尚原之战、仙人关之战时,宋军就是靠这条水路补给前线后勤物资的。这条水路可以通航到鱼关。鱼关在今甘肃徽县东南,是嘉陵江上的第一个水运码头,也是宋军军需物资的中转站。钱仲联先生引用南宋王象之的《舆地纪胜》记载:“嘉陵江,《图经》云:‘其源出大散,至鱼关,始通舟楫。’”为大散关前线的将士运送粮草、武器等军需物资的船只常常云集在鱼关码头。陆游多次沿嘉陵江到鱼关,他用诗歌记述了鱼关军运的繁忙景象,“千艘冲雪鱼关晓”(《纵笔》其三)、“千艘粟漕鱼关北”(《怀南郑旧游》)。诗人还在距鱼关不远的秦岭深处的小县两当住过一晚,他在晚年回忆南郑经历时吟道:“乱山古驿经三折,小市孤城宿两当。”(《雪夜感旧》)诗人晚年在《顷岁从戎南郑,屡往来兴凤间,暇日追怀旧游有赋》一诗中回忆了当年行进在故道中的情形,“昔戍蚕丛北,频行凤集南。烽传戎垒密,驿远客程贪”。诗题中所说的“兴”指宋代的兴州(今陕西略阳),“凤”指凤州(今陕西凤县),“凤集”是指凤县境内的凤集山。诗人还描绘了当年所看到的嘉陵江的景色,“嘉陵江色嫩如蓝,凤集山光照马衔。杨柳梨花迎客处,至今时梦到城南”(《梨花》其三)。
  (二)陆游在祁山道上及陇山一带的军事活动
  祁山位于甘肃礼县东、西汉水北侧。古代从汉中西行,有一条经祁山到天水的道路可以迂回到陕西关中地区。三国时诸葛亮出祁山走的就是这条路。南宋时期,祁山道的北部是金人占领区。王炎任四川宣抚使时,川北、陕南、陇南都是他统辖的地域。从祁山道前往甘肃东南部视察军情与防务,也是王炎的重要工作。身为王炎下属的陆游也少不了前往祁山道侦察军情。他在诗中多次描写了在祁山道的活动。诗人在《纵笔》其三中写道:“行省当年驻陇头,腐儒随牒亦西游。”他还在《秋怀》一诗中描述了陪同王炎的活动,“朝看十万阅武罢,暮驰三百巡边行。马蹄度陇雹声急,士甲照日波光明”。检阅十万军阵后又飞马疾驰三百里巡察边防,行军至陇山时,时而冰雹大作,时而日光照甲。诗人晚年在《蒸暑思梁州述怀》一诗中回忆了戍守陕甘交界地区时军旅生活的情形,“最思出甲戍秦陇,戈戟彻夜相摩声”。陆游在《陇头水》诗中描写了驻守甘肃陇头一带宋军的艰苦生活及诗人对官兵们的安慰与勉励:“陇头十月天雨霜,壮士夜挽绿沉枪。卧闻陇水思故乡,三更起坐泪数行。我语壮士勉自强,男儿堕地志四方。裹尸马革固其常,岂若妇女不下堂?”诗人还写了宋军从甘肃东南部撤军时遗民依依不舍的情景,“昨忆王师戍陇回,遗民日夜望行台”(《追忆征西幕中旧事》)。
  (三)陆游在沮水道一带的军事活动
  沮水,陕西秦岭南北都有沮水。北部的沮水在陕西黄陵县,又称姬水。秦岭以南的沮水发源于秦岭紫柏山,流经略阳县境进入勉县,又称南沮水,今称黑河。从汉中到西县(今勉县),经沮水河谷上行,翻越煎茶岭,可达嘉陵江上游的抗金重镇兴州(今陕西略阳)。从兴州向西通祁山道,可以到成州(今甘肃成县)、武都、秦州(今甘肃天水),向北有嘉陵水道和陈仓道,可以到鱼关、两当、凤州、大散关。
  陆游从戎南郑时常常行经这条路,他的许多诗都提到沮水或南沮水,如“沮水春流绿,嶓山晓色苍”(《晓发金牛》)、“沮水忆浮马,嶓山思射熊”(《初冬至近村》)、“夜涉南沮水,朝过小益城”(《感旧》其二)、“拥马涉沮水,飞鹰上中梁”(《鹅湖夜坐书怀》)、“忆从嶓冢涉南沮,笳鼓声酣醉胆粗”(《独酌有怀南郑》)等。陆游的《梨花》一诗中有“征西幕府煎茶地,一幅边鸾画折枝”两句,诗中的“煎茶地”应指从沮水道前往兴州途中的煎茶岭。
  汉中前线刺虎,是陆游一生最得意、最自豪、最为津津乐道的事,这事就发生在沮水边。《隋唐演义》中的雄阔海打虎、《水浒传》中武松打虎是虚构的文学故事,而陆游于汉中前线打虎则是真实的历史。诗人有近三十首诗说到在汉中打虎的壮举。这些诗中有的是实写,有的是虚写。有些诗泛泛提及打虎之事,有些诗则详尽描述了惊心动魄的打虎场面与过程。陆游来到汉中时,陕南、川北一带地广人稀,常有虎豹熊罴等猛兽出没。陆游于乾道八年九月至十月间从汉中到阆中公干,夜宿苍溪县青山铺时,也听闻猛虎吃人的惨剧,当时便写了《太息》一诗悲叹此事,诗中说:“白头乡万里,堕此虎豹宅。道边新食人,膏血染草棘。”当时西县长木铺一带也活动着一只猛虎,一直危害着这一带百姓的生命安全。长木铺,钱仲联先生的《剑南诗稿校注》为《长木晚兴》一诗注解时说:“长木,未详所在。”
  陆游诗中最早记叙打虎的是乾道八年十一月所作的《书事》,诗中写道:“云埋废苑呼鹰处,雪晴荒郊射虎天。”《十月二十六日夜梦行南郑道中,既觉,恍然揽笔作此诗,时且五鼓矣》是陆游淳熙十八年回到故乡山阴时,夜间做梦惊醒后所写的一首诗。诗中回忆了汉中刺虎的场面:“我时在幕府,来往无晨暮。夜宿沔阳驿,朝饭长木铺。雪中痛饮百榼空,蹴踏山林伐狐兔。耽耽北山虎,食人不知数。孤儿寡妇仇不报,日落风生行旅惧。我闻投袂起,大呼闻百步,奋戈直前虎人立,吼裂苍崖血如注。从骑三十皆秦人,面青气夺空相顾。”诗人还有些诗句描写了这一打虎的过程:“挺剑刺乳虎,血溅貂裘殷;至今传军中,尚愧壮士颜”(《怀昔》),“忽忆南山射虎时”(《宿武连县驿》),“去年射虎南山秋,夜归急雪满貂裘”(《三月十七日醉中作》),“南沮水边秋射虎”(《三山杜门歌》),“百骑河滩猎盛秋,至今血渍短貂裘”(《醉歌》之二),“叉鱼狼藉漾水浊,猎虎蹴蹋南山空”(《春感》),“怒虎吼山争雪刃,惊鸿出塞避雕弓”(《忆山南》)。
  综合这些诗句的描述,我们可以还原诗人打虎的情景。陆游打虎的地点是在从沔阳驿到长木铺之间的南沮水畔。陆游打虎的季节是秋末,当时已经是漫天大雪之时。时间是乾道八年秋末的一个上午。那时,从沔阳驿站到长木铺一带山林中常常有一只猛虎出没,闹得这一带民不聊生、家破人亡、路断人稀。一个大雪满山的早晨,陆游率领三十多名兵士在这一带山林里巡逻打猎,意在猎杀这只猛虎。陆游等人行进在沮水河边,不远处的山林中忽然传来一声令人毛骨悚然的虎吼,他们与这只食人无数的恶虎相遇了。这只斑斓猛虎扑下山来,冲向宋军,众人四散而逃,只有陆游原地站立。猛虎一跃而起扑向陆游,陆游手执一柄长矛迎向恶虎,倒霉的老虎扑在陆游长矛刃上,挣扎了几下,便倒地毙命,虎血喷溅陆游一身。陆游刺虎的过程十分短暂,并没有过多的厮杀格斗。其他兵士惊魂未定之时,恶虎已被刺死,其刺虎速度之快令人瞠目结舌。陆游之所以能战胜老虎,并不在于他的武功比别人高强多少,而在于他有临危不惧的胆魄与气势。当时许多人见证了陆游打虎的壮举:“至今传军中,尚愧壮士颜”“从骑三十皆秦人,面青气夺空相顾”。的确,相比之下,与陆游同行的其他军人是有些汗颜。
  陆游离开南郑前最后一次走沮水道时写了一首《南沮水道中》,钱仲联先生《剑南诗稿校注》在这首诗的题解中说:“此诗乾道八年十一月离南郑后途中作。”钱先生在注《晓发金牛》一诗中引用郦道元《水经注》的说法,“沔水一名沮水”。沔水又称汉水,所以把沮水与汉水当作同一河流了。从汉中到四川,陆游所走的道路是沿汉水到嶓冢山下的金牛驿,翻越分水岭后再沿黑水(中国有许多条黑水,此处所说的黑水是宁强西北部的一条小河,嘉陵江的支流)到三泉县,换乘航船沿嘉陵江水路到益昌。这条路不沿沮水,只是在沮水与汉水汇合处见到沮水。陆游《南沮水道中》一诗写道:
  硙舍临湍濑,罾船聚小潭。山形寒渐瘦,雪意暮方酣。
  久客情怀恶,频来道路谙。家山空怅望,无梦到江南。
  诗中描写了沮水两岸的山形水色、磨坊农舍、湍濑小潭、罾网渔船。尽管这里风光尚好,颇有江南韵味,但久居他乡,难免有厌倦之意。诗人特别说到“频来道路谙”,可见,沮水道也是诗人常走的道路。
  陆游一生中最大的梦想是成为一位跃马挥戈、叱咤战场的将军。南郑是他理想中成就经略关中、收复中原的政治主张、军事理想的地方。从《剑南诗稿》中我们可以看到,从戎南郑短短八个月时间内,陆游的足迹遍布秦岭。他渴望有一天从这些道路走上战场,夺取关中,收复中原,统一国家。曾经“匹马戍梁州”的诗人一生最大的遗憾就是“心在天山,身老沧洲”。乾元八年十一月,陆游调任成都路府安抚司参议官,因而离开南郑。披着蓑衣、骑一头瘦驴在濛濛细雨中走向剑门关,诗人的背影渐行渐远。回首遥望秦岭,诗人不理解为何“渭水岐山不出兵”,他只能“却携琴剑锦官城”。诗人无奈地吟道:“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此生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知识出处

陇蜀青泥古道与丝路茶马贸易研究

《陇蜀青泥古道与丝路茶马贸易研究》

出版者:四川大学出版社

本书分为“丝绸之路与陇蜀青泥古道”“青泥古道与丝路茶马贸易”“蜀道申遗与陇蜀秦蜀交通”“青泥古道与陇南地域文化”四部分,是近年来国内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陇南本土在陇蜀青泥古道与丝路茶马贸易方面研究的最新成果。重点在陇蜀青泥古道自汉唐以来政治、军事、交通、商贸诸方面的文化研究,兼顾青泥道在丝绸之路茶马贸易方面的历史地位、历史文献、文化遗存以及沟通南北丝绸之路廊道路网方面的研究。

阅读

相关地名

陆游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