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朝的马政和茶马司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陇蜀青泥古道与丝路茶马贸易研究》 图书
唯一号: 291820020220000513
颗粒名称: 三、明朝的马政和茶马司
分类号: K928.6
页数: 3
页码: 202-204
摘要: 本文记述了明朝的马政和茶马司的发展历史的具体内容介绍。
关键词: 明朝 茶马司 蜀道

内容

史载:“初,太祖起江左,所急惟马,屡遣使市于四方。正元寿节,内外藩封将帅皆以马为币”“……以时入贡”。此后“狃于承平,驾驭之权失,马无外增,惟恃孳生岁课。重以官吏侵渔,牧政荒废,军民交困矣。盖明自宣德以后,祖制渐废,军旅特甚,而马政其一云。”②
  从永乐年间开始设马市。马政属内厩者,曰御马监,牧于官者,为太仆寺、行太仆寺、苑马寺及各军司;牧于民者,大致在应天、山东、河南等府。牧地又有草场、熟地之分。民牧生驹,尚有免除草粮之半的惠政。嘉靖六年,营马专仰秣司农,岁费至十八万,户部为诎,而草场益废。议者争以租佃取赢,侵淫至神宗时,弊坏极矣。草场的兴废,马市的兴起,边防军务的急需,以致马政弊端丛生,到神宗万历朝时,马政已败坏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至于茶马司,洪武年间就在川陕设立了机构,听任西番纳马易茶,赐金牌信符,以防诈伪。每三岁,遣廷臣召诸番合符交易,上马茶百二十斤,中马七十斤,下马五十斤。而番人之市马也,不能辩权衡,止订篦中马。篦大,则官亏其直;小,则商病其繁。十年巡茶御史王汝舟酌为中制,每千斤为三百三十篦。①
  为了控制茶叶出口,朝廷严禁私茶出境,以私茶出者罪死,虽勋戚无贷。如洪武三十年,明太祖朱元璋的驸马欧阳伦因“数遣私人赐茶出境”,经人告发后,被朱元璋赐死。足见当时茶法之严格,皇亲国戚亦无幸免。太祖之禁私茶也,自三月至九月,月遣行人四员,巡视河州、临洮、碉门、黎、雅。半年以内,遣二十四员,往来旁午。到洪武末年,易马至万三千五百余匹。宣德十年,乃定三月一遣。永乐中,禁稍弛,易马少。乃命严边关茶禁,遣御史巡督,停止金牌信符。未几,番人为北狄所侵掠,徙居内地,金牌散失。而茶司亦以茶少,止以汉中茶易马,且不给金牌,听其以马入贡而已……正统末,罢金牌,岁遣行人巡察,边氓冒禁私贩者多。景泰中,罢遣行人。成化间,定差御史一员,领敕专理,成化三年命御史巡茶陕西。番人不乐御史,马至日少。乃取回御史,仍遣行人,且令按察司巡察。已而巡察不专,兵部言其害,乃复遣御史,岁一更,著为令。又以岁饥待振,复令商纳粟中茶,且令茶百斤折银五钱。商课折色自此始……十六年取回御史,以督理马政都御史杨一清兼理之……弘治间,大学士李东阳言:“金牌制废,私茶盛,有司又屡以敝茶绐番族,番人抱憾,往往以羸马应。宜严敕陕西官司揭榜招谕,复金牌之制,严收良茶,颇增马直,则得马必蕃。”
  正德元年,(杨)一清又建议,商人不愿领价者,以半与商,令自卖。遂著为例永行焉。一清又言金牌信符之制当复,且请复设巡茶御史兼理马政。乃复遣御史,而金牌以久废。卒不能复。后武宗宠番僧,许西域人例外带私茶。自是,茶法遂坏。面对前任武宗朱厚照宠信番僧败坏的茶法,世宗朱厚熜不遗余力地对茶法进行了整顿,同时上体国难,下忧民困,十分节俭。及杨一清督理苑马,遂命其并理盐茶。(杨)一清申旧制,禁私贩,种官茶。四年间易马九千余匹,而茶尚积四十余万斤。正德初,请令巡茶御史兼理马政,行太仆、苑马寺官听其提调,朝廷认可。御史翟唐岁收茶七十八万余斤,易马九千有奇。后法复弛。嘉靖初,户部请揭榜禁私茶,凡(茶)引俱南户部印发,府州县不得擅印。三十年,诏给番族勘合,然初制讫不能复矣。
  嘉靖三年,御史陈讲认为商茶低伪,建议悉征黑茶,但黑茶地产有限,乃第茶为上中二品,印烙篦上,书商名而考之。不久印制四川茶引五万道,其中二万六千道为腹引,二万四千道为边引。芽茶引三钱,叶茶引二钱。中茶至八十万斤而止,不得太滥。但食肉饮酪的游牧民族对茶叶的需求实在太旺盛,于是在嘉靖十五年时御史刘良卿言:“‘律例私茶出境与关隘失察者,并凌迟处死。’盖西陲藩篱,莫切于诸番。番人恃茶以生,故严法以禁之,易马以酬之,以制番人之死命,壮中国之藩篱,断匈奴之右臂,非可以常法论也。洪武初年,民间蓄茶不得过一月之用。弘治中,召商中茶,或以备振,或以储边,然未尝禁内地之民使不得食茶也。今减通番之罪,止于充军。禁内地之茶,使不得食,又使商私课茶,悉聚于三茶马司。夫茶司与番为邻,私贩易通,而禁复严于内郡,是驱民为私贩而授之资也。以故大奸阑出而漏网,小民负升斗而罹法。今计三茶马司所贮,洮河足三年,西宁足二年,而商、私、课茶又日益增,积久腐烂而无所用。茶法之弊如此。番地多马而无所市,吾茶有禁而不得通,其势必相求,而制之之机在我。今茶司居民,窃易番马以待商贩,岁无虚日,及官易时,而马反耗矣。请敕三茶马司,止留二年之用,每年易马当发若干。正茶之外,分毫毋得夹带。令茶价踊贵,番人受制,良马将不可胜用。且多开商茶,通行内地,官榷其半以备军饷,而河、兰、阶、岷诸近番地,禁卖如故,更重通番之刑如律例。洮、岷、河责边备道,临洮、兰州责陇右分巡,西宁责兵备,各选官防守。失察者以罢论。”朝廷采纳了御史刘仑、总督尚书王以旅等的奏请,虽未请复给诸番金牌信符,乃议定发勘合予之。此后,“茶法稍饬矣”。①
  终明一朝,除了一以贯之地践行完善茶法马政之外,亦始终如一地坚持了巡茶御史制度。
  巡茶御史,明清时期朝廷与西藏等地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以茶换马的茶马贸易,除设有茶马司、茶课司负责茶马贸易事务外,又查禁私茶,还从都察院监察御史中派遣人员代表朝廷巡视茶法马政等事务。监察御史奉命巡视茶法马政时,一般称巡茶御史。因茶马贸易主要在陕西(明代陕西包括今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等地),故茶马御史也称为陕西巡茶御史。明朝的巡茶御史虽然也曾有过裁撤变动,但总的来说还是坚持了下来。明代巡茶御史的职能主要有:查禁私茶,整肃茶纪;茶引挂号;审计茶务;招番易马,均平茶课;兼理马政;建言茶政。而清朝仅在初期顺治、康熙年间设有专门的巡茶御史,后来即将茶马事宜交由当地督抚管理。
  “宣宗时期派遣巡抚‘巡行天下,安抚军民’,已成定制。巡抚之制始于洪武二十四年敕‘懿文太子巡抚陕西’,这些巡视地方的监察官员若兼领其他专项事务,则称总督、提督等,权力比巡按御史更大,有‘便宜从事’之权。另外他们还有权处理地方事务,如劝课农桑、勘察灾情、兴修水利等本该由地方官员处理的事务,他们也有权过问。到明中期前后,出于镇压农民起义以及平定‘南倭北虏’的需要,这些总督、巡抚还可以提督军务……明朝监察官员位卑权重,因而吏部、都察院,甚至皇帝对其人选都非常重视,除了有严格的选任、考课、签转制度规定外,对监察官员本身亦有严格要求,如清廉耿介、刚正不阿、富有学识、熟谙法令,能表率官常,识达大体等。明朝言官大多由学识渊博者充任,这保证了监察官员有较高的素质。因此,他们能对朝廷大事和皇帝的过失多所匡正,有很大的发言权。明朝御史能行其职权,不避权贵,受到言官弹劾而丢掉官职甚至身家性命的官员不计其数,上有公子王孙、宗室贵戚,下有州郡县官,为明朝的吏治澄清、维护皇权起了很大的作用。”②
  《新修巡茶察院行台记》中的巡茶刘君、沈中甫等,就是嘉靖时期陕西巡茶御史的代表人物。

知识出处

陇蜀青泥古道与丝路茶马贸易研究

《陇蜀青泥古道与丝路茶马贸易研究》

出版者:四川大学出版社

本书分为“丝绸之路与陇蜀青泥古道”“青泥古道与丝路茶马贸易”“蜀道申遗与陇蜀秦蜀交通”“青泥古道与陇南地域文化”四部分,是近年来国内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陇南本土在陇蜀青泥古道与丝路茶马贸易方面研究的最新成果。重点在陇蜀青泥古道自汉唐以来政治、军事、交通、商贸诸方面的文化研究,兼顾青泥道在丝绸之路茶马贸易方面的历史地位、历史文献、文化遗存以及沟通南北丝绸之路廊道路网方面的研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