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唐宋时期青泥岭地区的茶马贸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陇蜀青泥古道与丝路茶马贸易研究》 图书
唯一号: 291820020220000478
颗粒名称: 二、唐宋时期青泥岭地区的茶马贸易
分类号: F729.2
页数: 5
页码: 133-137
摘要: 本文记述了唐宋时代的茶马贸易是政府主导下以产自川汉地区的茶叶换取甘南、青海、西藏、新疆等番族牧区马匹的贸易行为的具体内容介绍。
关键词: 青泥岭 茶马贸易 唐宋时期

内容

青泥岭地区唐宋时代的古道在战争时期是用兵之道,在和平时期则是官方邮驿之道与茶马贸易商道。
  唐宋时代的茶马贸易是政府主导下以产自川汉地区的茶叶换取甘南、青海、西藏、新疆等番族牧区马匹的贸易行为,即“茶马互市”。汉族政权实施这种贸易行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取作为战略物资的军马,完备军事力量。唐代实行“马政”制度,军马主要来源于政府官方“马监”饲养的马匹。在中央设太仆寺主管,在陇右及其他地区设置国家牧监(养马场),置陇右诸监牧使、群牧都使、闲厩使等,具体负责战马的牧养、管理与供给。唐太宗贞观六年(632)始设“互市监”,茶叶开始销边,出现茶马互市。“安史之乱”后,陇右地区被吐蕃占领,牧监全部丧失,政府主要以高价购买回鹘等少数民族入贡马匹以供军需。虽然番汉两族之间有官方以马易茶的行为,但茶马贸易并不发达。唐中期茶叶贸易始为政府管理下的专营行为。《唐会要》记述:“贞元五年(785),张滂奏立税茶法。郡国有茶山,及商贾以茶为利者,委院司分置诸场。立三等时估为价,为什税一。是岁得缗四十一万。茶之有税,自滂始也。”“大中六年(865)五月,户部侍郎裴休为盐铁转运使,又立税茶之法。凡十二条陈奏,上大悦。”②因此,以唐中期开始,政府对茶叶贸易实行茶引征税贸易管理制度。
  唐肃宗至德元年(756)至乾元元年(758),回纥人驱马开始在蒙古和回纥地区与唐人进行茶马交易。唐政府在今秦州地区设有主持马政的“南使”(南市),负责管理政府养马事务和与吐蕃、回纥的茶马互市。宋初,经理蜀茶,置互市于原、渭、德顺三郡。“嘉祐五年(1060)八月,诏权陕西转运副使薛向:专领本路监牧及买马公事,仍相度于原州、渭州、德顺军置买马场。”③建炎三年,张浚节制川、陕,承制以同主管川、秦茶马。宋、元、明时期,朝廷在秦州设置“榷场”,专门用于中原王朝与吐蕃、藏、西夏、蒙古等牧区之间的茶马、盐铁贸易。宋仁宗时在秦州设立交易市场,年支银四万两,绸绢一万五千匹,向少数民族购良马八千匹。熙宁七年(1074),宋神宗在秦州、成都设立“茶马司”,专门负责与吐蕃、西夏进行茶马交易。“神宗始遣三司干当公事李已入蜀,经画买茶,于秦凤博马。茶之为利甚博,商贾转致于西北,利尝至数倍。”“西人善马至边所,嗜唯茶。麝香、水银、牛黄、珍珠自西而来,丝绸、茶叶、金器、银器、漆器流西。”①南宋初年,宋与金国在秦州皂郊堡、天水县、吴砦至陇城县一线形成对峙,金国曾在秦州西域设立榷场,专门组织贸易活动。北马与南茶的交易,正是由青泥岭地区的青泥道、白水路将川陕大驿路与成县、西和县、礼县通秦州的祁山大道连通实现的。
  青泥岭地区的茶业贸易在宋代进入繁荣时期,实行官方主导下的茶叶专卖制度。政府垄断贸易,严禁民间私贩,使茶税收入成为政府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宋会要》记述,“太祖乾德五年(967),诏:客旅于官场买到茶,如于禁榷地分卖者,并从不应为复位断”②。乾德六年,颁布《禁私贩茶诏》:“民茶折税外,悉官买。民敢藏匿而不送官及私贩鬻者,没入之。计其直百钱以上,杖七十,八贯、加役流。主吏私以贸易者,计其直五百钱,流二千里;一贯五百及持仗贩易私茶为官司擒捕者,皆死。”③大中祥符二年五月二十二日林特《上茶法条贯序》记述:”夫邦国之本,财赋优先;山泽之利,茶茆居最。实经野之宏略,富国之远图也。顷以边陲之备,兵食为先。而乃许折缗钱,以入谷米,给彼茶茗,便于商人笼货物之饶,助军国之用。”④宋嘉祐四年二月四日颁《通商茶法诏》:“敕:古者山泽之利,与民共之……自唐末流,始有茶禁。上下规利,垂二百年……使田闾不安其业,商贾不通于行……朕心恻然,愿驰榷法,岁入之课,以时上官。划去禁条,俾通商贾。”⑤“绍兴元年二月十七日,户部仕郎兼提举榷货务都茶场孟庾言:‘据提辖任点申:建炎三年九月内承朝旨,别印造一等食茶小引,每引五贯文,许贩茶六十斤,不得出本州岛界货卖。’”“四月九日,任点言:‘勘会客贩茶经过去处,依法长引经州、短引经县验察,别无私贩,许放行,不得过一日。’”“五月十七日,孟庾言:‘茶客买到文引,在法令先于合同场勘验,请买笼篰,就往山场园户处买茶装盛入城,赴合同场称制,封印批发。今昌法规利之徒,买到茶入城,多不往合同场称制,便经赴茶磨户牙人之家贱价货卖,再执文引出城买茶,往来影贩,从来关防未尽。欲乞今后令州县出给印历,责付监门官吏遇客人买到茶入城,即验引抄上,实时具客名、料例、字号、茶笼篰斤重数目,关报合同场照会称发,及令主管茶事官,每十日一次参照检察,所贵关防周尽,杜绝私贩之弊。’从之。”⑥这几则文献说明宋代政府对茶叶贸易实行文引管理制度,介绍了当时茶叶贸易方面对政令的严格执行情况。
  《宋会要》记述:“神宗熙宁九年(1077)十一月六日,提举成都府、利州、秦凤、熙河等路司状:‘已准朝旨立法,令尽数收买茶货。勘会新法内阶、成州系次边境地分,又西路秦、凤州,西南入利州路以西并为川蜀出茶地分。’”“神宗熙宁二十五年四月三日,提举成都府等路茶场司言:‘秦凤路副总管夏元几用禁军回易私茶,侵害茶法。’诏转运司劾之。”①文献涉及的宋代阶州即今陇南市武都地区,成州即今陇南市成县、西和县及徽县部分辖区。由当时的行政区划与军事管理情况来看,陇南地区系宋代边境地区,是官方确定的川蜀茶叶的销售地。
  陇右道辖区有“熙、秦、岷、河、阶州、通远军、永宁寨”七处茶场。“秦州在城及清水县、陈成县、百家镇、铁冶镇、伏羌城、甘谷城、三阳寨、安宁寨、弓门寨、鸡川寨、陇城寨、永宁寨,熙宁八年四月置。成州:在城及府城场、栗亭场、泥阳场,熙宁九年十二月置。阶州:在城及将利县、西故城镇、峰贴峡寨,熙宁八年八月置。”“茶法自政和以来,官不设场,收卖亦不定价,止许茶商赴官买引,就园户从便交易。依引内合贩之数,赴合同场称发。至于今不易,公私便之。”②成州辖区包括今陇南市成县、西和县及徽县栗川镇,泥阳镇一隅,成州栗亭县旧址在今徽县栗川镇,因此,栗亭场在徽县栗川镇,泥阳场在徽县泥阳镇。这说明,宋代时期青泥岭地区的徽县栗川镇、泥阳镇是当时政府设立并管理的重要的川汉之茶销售市场。
  有宋一代,政府不仅实行文引规范下的商业化茶叶贸易政策,而且茶叶作为重要的战略物资,重点用于同西北少数民族牧区进行马匹交换,以保障军马供给。为保障同牧区之间茶马交换的正常进行,政府在西北地区设立专营茶马贸易的榷场,设立茶马司专门负责茶马贸易。“太平兴国四年(979),诏市吏民马十七万匹,以备征讨。”③“六年十二月诏:岁与边境市马,偿以善价。如闻富人皆私市之,自今一切禁之,私市者论其罪。”④“宝元元年(1038)七月十二日,诏保安、镇戎军榷场,岁各市马千匹。”“至和元年(1054)十二月,群牧司言:旧制,陕西、河东路十七州军市马,自西事后,止置场于秦州。今内外诸军皆阙马,欲请于环州、保安、德顺军仍旧市马。”⑤“嘉祐五年(1060)八月,诏权陕西转运副使薛向,专领本路监牧及买马公事,仍相度于原州、渭州、德顺军置买马场。九月,薛向言:祖宗朝,环、庆、延、渭、原、秦、阶、文州、镇戎军,九处置场市马。”⑥“绍兴七年闰十月五日诏:川陕茶当转以博马,闻吴璘军前尚或以博马易珠及红发之类。艰难之际,战马为急,可札下约束。”⑦“十一月九日,又喻吴玠,以茶博易珠玉、红发、毛缎之物悉痛禁之。”⑧“五代监牧多废,官失其守,国马无复蕃息。国初,始务兴葺,遣使岁诣边益市马。凡市马之处,河东则府州、岢岚军,陕西则秦、渭、泾原、仪、环、庆、阶、文州、镇戎军,川陕则益、黎、戎、茂、雅、夔州、永康军。皆置务,遣官以主之。岁得五千余匹,以布帛、茶、他物准其直。就运铜钱给之,太平兴国八年,有司言戎人得钱悉销融铸为器,及定此制……景佑三年四月,再定诸州买马额。秦州蕃部马万八千七十匹,省马五百匹……又有招马之处,秦、渭、阶、文州则有吐蕃。回纥。“崇宁四年(1105)六月十二日诏:昨降指挥,令陕西茶马司支茶五万,于年额收买战马二万匹。”“十二月十一日,尚书省札子:检会熙宁、元丰,川茶惟以博马,不将他用。盖欲因羌人必用之物,使国马不乏,骑兵足用。窃虑浅见官司,趋一时之急,陈乞别将支费,有害熙宁马政。欲修立下条:‘诸州茶非博马,辄陈请乞他用者,以违制令。’从之。”①这些文献实录记述了宋代在西北、西南地区设置“马务”“马场”,规定市马的地点,茶叶来源、茶马交易数量、对象,以及茶叶必须专用于交换战马,不得挪作他用。
  陇南地区在宋代不仅是重要的茶叶销售市场,也是重要的军马集散地。前述文献中的阶州在今陇南武都,文州在今文县,秦州在今天水,环州、庆州在今庆阳地区,镇戎军在今宁夏。由此可推知,陇南武都、宕昌县、礼县、西和县及天水周边地区曾存在宋代官方设立的负责茶马交易的茶马司机构,在陇南范围的阶州峰贴峡、宕昌寨分别设有专门收购马匹的“马场”。
  “乾道四年三月二十二日,户部言:茶马司申‘宕昌峰铁峡买马以前立定赏罚,止是该说顺政、长举两县收发茶数外,余将利、福津两县不系茶运经过地,所以未有赏罚。今来本司自绍兴初运茶怀马,系于西和州管下宕昌寨、阶州管下峰铁峡置场,其茶运却从兴州置口以去摆铺运发,系经由兴州顺政县、长举县,阶州将利、福津县前去临江茶场交纳,应副博马之用。’户部状:‘都大榷茶司申:乞应成都府排岸司,兴州长举县装卸库,凤州转般库监官,绵州巴西,利州昭化、三泉,兴州顺政、长举、西县,兴元府南郑知县任满,收发过茶无失陷、欺弊,提举司保明,每四万驮与减磨勘二年。’”“乾道八年六月初一,礼工部言:‘都大茶马司申:西和州置添差通判一员,以本司干办公事兼之,专任宕昌监视买马。上见窠阙,系是创置。年额买马,几近万匹。出纳钱物浩瀚,乞铸铜印。并宕昌买马所支马价钱,旧在临江置场支给。于乾道四年内本司措置,就宕昌置库,收支买马钱粮,茶绢数百万贯,乞铸铜印。今欲乞拨以‘西和州宕昌买马之印’九字为文,又欲依本司已拟到‘茶马司宕昌茶帛库记’九字为文,铸造施行。’从之。”②
  “绍兴二十八年七月二十八日,殿前都指挥使知事杨存中言:宕昌寨、峰贴峡马场至兴州兴元府马务团纲二十程,旧来买到马,和顾人夫牵送,并不用心养喂,致有损坏。送本部勘当,本部欲行下茶马司,和顾人夫,将所买马自宕昌寨、峰贴峡牵送五程,交付吴璘所差官兵牵送七程,连接姚仲牵送八程,至兴元府马务团纲施行。”“乾道九年六月十八日,主管殿前司公事王友直言:内取宕昌人马到西和州,系离宕昌六程,至兴元府一十四程。取峰铁峡马,使臣到阶州,系离峰铁峡四程,至兴元府一十六程。”③
  这几则文献中所提及的宋代兴元府即今陕西汉中市,兴州顺政县即今略阳县城关镇,置口在今略阳县徐家坪镇,长举县在今青泥岭地区略阳县白水江镇长丰村与徽县大河店镇一带,西和州在今西和县、礼县,将利县在今武都区,福津县在今武都区东南。依文献可知,西和州管下宕昌寨马场用于交易马匹的茶叶取之于兴州顺政县、长举县嘉陵江沿岸茶场,宕昌寨马场以茶所易马匹,又由兴州置口装船南运至兴元府,起纲实施远途水运。期间连通兴州顺政县、置口、长举县、西和州的古道恰是介于兴州与成州之间的青泥古道和西接成州的木皮古道,以及成州与西和州之间的祁山古道。
  另外,驻守兴州的都统吴挺于淳熙二年四月十六日上言:“本司诸军战马,除茶马司得岁额纲马六百五疋外,岁于宕昌以来自行收买。”四月又言:“乞于皂郊、威远镇、东柯、太平监等处北马驿,许相兼收马。”①另按《宋会要》记述:“乾道八年七月二日,诏令诸军于沿边熟户等处收买好马,不得私相贩卖。仍经由河池县茶马印验,发付诸军,申(宣)抚司照会,觉察施行。以臣僚言,四川诸军于宕昌及熟户处买马。私贩出川界,于襄阳一带转卖铜钱,致使诸军马数亏少。故有是命。”②这些记述足以说明,位于青泥古道核心地区的河池县宋代曾设有茶马印验的官方机构,青泥岭地区的青泥古道是当年茶马贸易的必经官道。

知识出处

陇蜀青泥古道与丝路茶马贸易研究

《陇蜀青泥古道与丝路茶马贸易研究》

出版者:四川大学出版社

本书分为“丝绸之路与陇蜀青泥古道”“青泥古道与丝路茶马贸易”“蜀道申遗与陇蜀秦蜀交通”“青泥古道与陇南地域文化”四部分,是近年来国内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陇南本土在陇蜀青泥古道与丝路茶马贸易方面研究的最新成果。重点在陇蜀青泥古道自汉唐以来政治、军事、交通、商贸诸方面的文化研究,兼顾青泥道在丝绸之路茶马贸易方面的历史地位、历史文献、文化遗存以及沟通南北丝绸之路廊道路网方面的研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