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老战士付如清记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徽县文史资料选编》 图书
唯一号: 291820020220000240
颗粒名称: 抗美援朝老战士付如清记事
分类号: K825.2
页数: 2
页码: 449-450
摘要: 本文记述了徽县抗美援朝老战士付如清的记事,其中包括了徽县从军、入朝作战、回家务农等。
关键词: 付如清 徽县 抗美援朝

内容

徽县从军
  付如清,中共党员,生于1926年7月28日,徽县城关镇石佛村河那社人,现年89岁。
  解放前夕,胡宗南的部队在陕西吃了败仗,有一部分急忙退到我们徽县,在徽县办了个警卫团,四处招兵,我是在去县城回来的路上被拉去当兵的。当时,把我们集中在徽县西门外进行训练,看得很严,想跑没机会,训练一段时间,来了个姓吴的团长接收了警卫团,我们被带到了四川茂县,住在一个小镇。后来把我们带到四川冠县,换上解放军服装,成了解放军战士。我们徽县去的有高义善、胡生才、周善美,还有郑庄的马秉彦,当时我们被分散了,我被分到186师556团3营机枪1连,让我当机枪手。团长叫张海峰,连长是河南人叫邢万才。
  贵州剿匪
  部队改编后,我们到了川西康定,听说原计划去西藏,但后来没去西藏,就在康定住了几个月后又开到贵州去剿匪。在贵州剿匪八个多月,我的这个立功喜报(指屋内旧镜框里的喜报)就是在贵州剿匪时得的。
  在贵州剿匪时我们住在建和县团溪乡,有一天晚上,部队接到群众的举报,说有一股土匪——其实就是国民党的残兵败将,躲在一个高山上的房子里,当时我是班长,连长让我带上一个班去围剿,我接到命令后,就带上我班的(12人)悄悄地来到大山上的房子前,那时土匪被我们追得东躲西藏,他们也没有吃的,天气很冷,大约是8月份,这些土匪躲在这个不大的房子里烤火,我们不知道里面有多少人,就先把房子包围起来,做好战斗准备,我便大声喊;“里面的人听着,你们已经被解放军包围了,要想活命,把枪放下举起手,一个一个出来。”当时天很黑,他们已饿了几天,也不清楚外面来了多少解放军。过了一会儿,他们一个个出来了,一共三十五个,除三十多杆枪外,还缴获了两挺机关枪。战斗结束后,部队上给我评了个剿匪功臣。喜报是寄到徽县城关区的,是区上组织人送到我家里的,当时区上还送了一个木制的大牌匾,上面写了四个大字——人民功臣,下方落款是:徽县城关区。这个牌匾在六几年(上世纪六十年代)我用推刨推光做了做饭的案板。
  (老人讲到这,旁边老人的女婿说:“我们在看电视剧《乌龙山剿匪记》的时候,我爸看着看着流眼泪了,说——‘把那看啥里,唔时候悉不操心,我地在明处,人家(土匪)在暗处,一不小心,就被人家收拾了,我们一块的有好几个就死在那里了。’说着抹着眼泪睡觉去了。”)注:方言“唔”即“那”,“悉不操心”即“非常危险”,“我地”即“我们。”
  入朝作战
  我们在贵州剿匪八个多月后,又来到河北保定,那是51年的事,在保定我们一边训练,一边准备抗美援朝,后来到了辽宁的营口,我的这个照片(指穿军装的老照片)就是在入朝前的营口照的。52年春天我们到了朝鲜。朝鲜有名的上甘岭战役,我们连参加了,上甘岭不到四平方公里的地方,敌人投下了190多枚炸弹,山上炸得寸草不生,山头下去3米多,在朝鲜战场上没有前沿后防,人家(敌人)先是飞机挨密齐来轰炸,接着用机枪来扫射,这个走了(飞走)那个来了,人家轮留来打,到了晚上,照明弹比五百瓦的灯泡还亮,地上掉一苗针都能看见,这个灭了,那个亮了,人家(敌人)把我们都看清楚了,可我们不怕,白天躲在山洞里,看你乍炸,晚上出来就和他们(敌人)夺阵地,人家的弹药是用车拉,我们的弹药是用人送,路上还有人家(敌人)轰炸,光给山上送弹药的人就有一个团,弹药垒得两米多高,有时还不够用。我们连上去的时候,已是战斗的后期了,我们团的指挥部设在吴胜山,下山转几个弯走五公里才到我们的前沿阵地,战斗一打响电话就不通了,一次我们整整打了一夜,烟熏火燎土埋得眼都睁不开,啥都看不见,下来后把鱼肝油当罐头吃,眼睛才慢慢看得见。(说到这老人伤心落泪,抹了一把眼泪又说),还有一次我们连一百多人打了一夜,死的就剩下我们二三十个人,天亮了他们都撤下去,我负伤了没来及撤,就倒在阵地上死人堆里装死人,人家(敌人)来查我们装的死死的,这样在死人堆里睡了一天,连里当我死了,晚上天黑后,我乘人家(敌人)不注意爬起来溜回山洞包扎好伤口,吃了点炒面。炒面是把米炒熟后磨成面在加点白糖,每袋3斤,喝的水是从山下弄来不太清的水,洞里不敢生火,一有烟就暴露了地方,我们只能用无烟灶。我们吃了点东西接着上去又打,把人家(敌人)占去的地方夺回来,就这样我们在上甘岭上,你打来我打去地打了一个多星期,到了1953年的7月份,有一天,听说两家子在谈判,过了一两天说谈判好了,中午12点停战,那天还不到12点,人家(敌人)的飞机就不来了。
  回家务农
  停战后我们住在山区的树林里,在朝鲜基本上没有房子了,三九寒天冰天雪地的我们也住在林子里。到了1954年4月份我们回到了国内,住在河南的岁平县,住了一段时间,当时部队里人年龄有二十几的,三十几的,还有四十几的,基本上都是光棍,部队上就把我们这些年龄大的复员了,那时我35岁,就复员回来,复员时我得了一个功章,还有一个纪念章,在六几年被娃娃弄丢了。后来娶了个老婆,没生娃就喂养了个女子。当了二十多年村干部,给女子招了个女婿,就这样过日子。

知识出处

徽县文史资料选编

《徽县文史资料选编》

《徽县文史资料选编(第二辑)》是记史之书,载实之书,资料之书,全书分“彩插”“大事记”“机构沿革”“文史资料”等四个栏目,共收录文史作品约146篇。这些作品选自政协文史研究员、爱好文史事业的业余作者的作品。全书56万多字,内容丰富,分量厚重,文字精美,很有品位。《徽县文史资料选编(第二辑)》所收入的作品既有文化品位,又有史料韵味,既是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经历的“三亲”资料,又能起到传承文化、探究历史、启迪现实的作用。

阅读

相关人物

付如清
责任者
马维义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付如清
相关人物
徽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