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县中学生参加抗美援朝爱国运动的片段回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徽县文史资料选编》 图书
唯一号: 291820020220000237
颗粒名称: 徽县中学生参加抗美援朝爱国运动的片段回忆
分类号: E289.42
页数: 3
页码: 443-445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50年徽县中学生参加抗美援朝爱国运动的片段回忆。
关键词: 抗美援朝 爱国运动 徽县

内容

1950年6月25,美国唆使南朝鲜李承晚集团,进攻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接着,又把第七舰队派驻中国台湾地区。9月15日,美国纠集15个国家的军队,打着“联合国军”的旗号在朝鲜仁川登陆。同时,美国政府不顾中国政府的一再警告,把战火引向中国,派飞机轰炸中国的边境城市安东(今丹东)等地。为了援助朝鲜人民的抗美救国战争,保卫刚刚诞生的新中国,中国政府毅然做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定,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0月25日开赴朝鲜前线,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抗击美国侵略军。从此,全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爱国运动。徽县中学的学生也和全国人民一样,投入了这场爱国运动,并在运动中得到锻炼,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我作为当时徽县中学学生、校学生会副主席、甘肃省第一届学生代表大会代表,对当年和同学们一起参加部分活动的情况尚能回忆二三。
  开展广泛宣传提高群众认识
  解放初期,由于受敌对势力反动宣传的影响,不少人有恐美思想,认为美国有原子弹,中国打不过美国,中国参战会引起第三次世界大战等等,对中国人民志愿军援助朝鲜作战不能正确理解和认识。徽县县委领导多次召集学校有关领导及师生亲自布置任务,安排宣传活动。按照县上领导的安排和要求,学校组织有教师、学生参加的宣传队,多次走上街头和部分乡镇,以演唱革命歌曲、扭秧歌、表演秧歌剧、挂图讲解、宣传《人民日报》《甘肃日报》刊登的有关新闻、文章等多种形式,达到宣传群众、发动群众、鼓舞群众、提高认识、坚定决心的目的。
  一是认识中朝两国的友邻关系。中朝两国是山水相连、唇齿相依的友好邻邦。如果朝鲜被美国占领,唇亡齿寒,战火就会进一步烧到中国,我国就会再次受到战争破坏,人民就会遭殃,吃二茬苦,受二茬罪,所以我们只有坚决进行抗美援朝,才能保家卫国,绝不能让侵略者的铁蹄再次踏上祖国神圣的领土。
  二是认识这场战争的性质。美国发动的侵略战争是非正义的,遭到全世界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的坚决反对;而中朝两国抗击美国的反侵略战争是正义的,得到全世界爱好和平国家和人民的广泛同情和支持。
  三是认识打赢这场战争的客观条件。美国从美洲来到朝鲜作战,路途遥远,运输线过长,物资、兵员供应困难很大;而中朝两国军队在自己家门口对敌作战,各种供应及时,为战争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
  四是认识打赢这场战争的主观条件。所谓“联合国军”是美国欺骗和强迫有关国家拼凑而战,他们不愿为美国打仗当“炮兵”,虽然装备先进但士气低落,军心涣散,贪生怕死,必然要打败仗;而中朝两国军队是为反对侵略保卫祖国而战,目的明确,士气旺盛,战斗勇敢,不怕牺牲,必然能打败敌人。
  五是及时宣传报导战况。将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人民军一起连续进行的五次战役,歼敌22万余人;把敌人从鸭绿江边一直赶回到“三八线”附近的各个时期、各次战役、战斗取得胜利的事例进行宣传,用事实证明美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外强中干,是能够被打败的。总之,徽中师生的宣传活动,对提高群众抗美援朝的认识,统一人们的思想,鼓舞人们的斗志,动员全县人民群众积极投入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爱国运动起到了积极作用。
  自发召开座谈会声讨美国侵略者的罪行
  同学们经过学习、宣传活动,自身也受到了深刻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政治觉悟普遍得到提高,爱国热情和责任感进一步增强。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徽县委员会驻徽中专职干部田本浚的积极支持下,同学们于1950年11月中旬的一天,自发组织召开声讨美帝国主义侵略朝鲜、拥护党和政府决定、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座谈会参加座谈会,的同学共40余人,现在回忆起名字的有李如珍(共产党员、学校团支部书记)、郭效仪、姚惠祖、骆全中、马守仁、山芳、郭永清、刘博学、高晋岳、杨廷璧等。李如珍主持座谈会,同学们发言热烈,内容大体集中在两方面:一是愤怒声讨美帝国主义侵略朝鲜、轰炸我国边境城市的罪行;二是坚决拥护我国政府“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定,表达“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心,积极报名,要求参军参战,当场报名者有十四五人,我也是报名者之一。会后,田本浚同志总结发言,表扬了同学们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希望同学们在国家还没有号召在校青年学生参军的情况下,把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爱国热情和决心,用来激励自己,安心学习,努力读书。将来国家如有召唤,一定会积极支持同学们的爱国行动。
  响应祖国召唤踊跃参军参干
  为了提高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文化素质和科技水平,加速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国家开始有计划地招收在校青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抗美援朝爱国运动中深受教育的徽中学生,热烈响应祖国号召,积极报名参军。从1951年1月至7月(我在校的7个月内),参军学生共有三批10余人。这些人参军后,有的被选送到各军、兵种军事院校学习,有的经过短期培训后分配到部队机关工作,有的则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
  1950年12月下旬开始,国家号召青年学生参加军事干部学校学习。徽县批准骆全中、杨生春、梁鸿弟等三人入伍,1951年元月6日召开欢送大会,并于县城西门外体育场合影留念,次日送天水市集中,后来经天水火车站乘火车去西安统一分配。当时我在天水市参加全地区青年团员基层干部学习,目睹了欢送盛况。
  1951年4月4日,主要招收地方武装干部,县上共批准5人,他们是姚守义、杨全德、贺尚志、田井畴、秦珠。4月6日送天水市集中,经天水军分区审查、体检后只批准姚守义、杨全德二人入伍,经两个月短期培训,二人分别被分配到天水军分区干部科和宣传科工作。
  1951年7月,国家再次号召青年学生参加军事干部学校学习。这一次声势更大,动员更充分,报名也积极踊跃,欢送也热烈隆重,我带头报了名。县上共批准8人,他们是姚惠祖、张益敬、刘博学、郭永清、王希孟、梁忠孝(现名梁华)、岳廷才、马宝珍。7月15日,参军的同学披红戴花,骑上马,被簇拥着巡游四街,然后在政府院内(文庙大殿前)参加全县各族各界欢送大会。家长也胸戴红花被邀坐在台前,到会者数千人。县上领导讲话,对光荣参军同学的爱国行动给予了高度评价,对参军后提出了希望和要求。我代表参军的同学在大会上表了决心,作了保证,大体内容为:“在国家存亡的关头,我们青年学生应当坚决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积极投身于保卫祖国的最前线,参军后绝不辜负领导和全县人民的希望。一定要服从分配,听从指挥,党和人民需要我们到哪里就到哪里。上军校要努力学习军事技术,上前线要英勇作战,绝不给徽县人民丢脸。”会后,在县城西门外体育场与县委、政府领导和各族各界代表合影留念。学校的女同学亲手绣制了慰问袋,装入牙膏、牙刷、香皂等慰问品送给我们。7月16日,由专人护送乘车离开徽县到天水报到。第二天,在天水市青年北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七军司令部”院内检查身体,填写登记表。天水地区参军的青年学生一部分被送往兰州待分配,一部分去西安。徽县参军的八名同学有5人分配去兰州,我和郭永清、刘博学三人分配去西安。由于宝天铁路不通,我们去西安的100余人取道华双公路。于18日分乘5辆卡车,高唱革命歌曲,在沿街干部群众高呼口号的欢送声中离开天水市,下午到达徽县,当晚徽中学生举办文艺晚会表示欢迎。19日,途径两当县时同样有大批干部群众夹道迎送。20日早晨,由宝鸡市乘火车到达西安,当日在接收站由各军、兵种有关单位先后按分配名单点名接走参军青年。徽县有两名同学分配到空军,其中一人学习通信,一人学习地勤。我们一行30余人,被带到长安县杜公祠驻地后才宣布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通信学校,按大队、中队、区队、班的序列编入各班,从此过上严格的军事生活。该校已有1951年1月招收的600余名青年学生在此学习,在我们到校的10多天内,又有西北五省和广东省的600余名青年学生来到这里,其中有女生100余人,编入原有的女学员大队。经过一年的军事训练和专业学习,普遍进行了一次文化测验,我们一起100余人又被调往张家口“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通信学校”基本系学习三年,毕业后分配到各大军区、各军、兵种和志愿军部队的通信部门或部队工作,我被分配到福州军区机关通信部门任参谋。
  光阴似箭,虽然30年过去了,但我对那时同学们参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爱国运动的热情和活动至今记忆犹新。当年参军的同学在军队服役若干年后,先后复员或转业,在不同的战线上继续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贡献力量。在校的同学,经过抗美援朝爱国运动的洗礼,政治觉悟和爱国热情不断提高,在党的教育下不断成长,不少人成为祖国各方面的建设人才。

知识出处

徽县文史资料选编

《徽县文史资料选编》

《徽县文史资料选编(第二辑)》是记史之书,载实之书,资料之书,全书分“彩插”“大事记”“机构沿革”“文史资料”等四个栏目,共收录文史作品约146篇。这些作品选自政协文史研究员、爱好文史事业的业余作者的作品。全书56万多字,内容丰富,分量厚重,文字精美,很有品位。《徽县文史资料选编(第二辑)》所收入的作品既有文化品位,又有史料韵味,既是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经历的“三亲”资料,又能起到传承文化、探究历史、启迪现实的作用。

阅读

相关人物

姚惠祖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徽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