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劳养武谱新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徽县文史资料选编》 图书
唯一号: 291820020220000230
颗粒名称: 以劳养武谱新篇
分类号: E279
页数: 3
页码: 426-428
摘要: 本文记述了徽县开展以劳养武,根据毛泽东主席“解放军学全国人民,学工、学农”的号召,徽县武装部就开始在周主山、北关樊塄村河滩开垦荒地、兴办农场、种粮、种菜、改善伙食。1983年,开始在武器仓库院内种天麻、木耳、蘑菇,在机关院内开展养蝎子、蚯蚓等生产经营项目。由于缺乏种植技术和经验,除木耳和天麻有些收入外,其他项目都血本无归。
关键词: 民兵建设 徽县 以劳养武

内容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根据毛泽东主席“解放军学全国人民,学工、学农”的号召,徽县武装部就开始在周主山、北关樊塄村河滩开垦荒地、兴办农场、种粮、种菜、改善伙食。1983年,开始在武器仓库院内种天麻、木耳、蘑菇,在机关院内开展养蝎子、蚯蚓等生产经营项目。由于缺乏种植技术和经验,除木耳和天麻有些收入外,其他项目都血本无归。
  1988年初,武装部根据解放军三总部关于“部队要搞好生产经营,减轻人民负担”和“开展以劳养武、富民强兵”的指示精神,为改变武装部的居住条件和工作环境,弥补民兵经费短缺的困难,我把徽县铅锌矿的资源情况和通过开采铅锌矿来改变武装部面貌的想法,向刚从边防部队转业下来任副政委的张结晶同志(后不到一年改任为政委)详细介绍一遍,并带他和办公室主任张传州,用一月时间上矿山,下洞子,对徽县向阳山、谢家沟矿山情况进行考察、分析和找地质队咨询。尤其是甘肃省军区在向阳山正采矿的洞子,对我们很有启发和震动,最后决定:开采铅锌矿,以劳养武。
  武装部要开矿,说是容易,干起来很难。最大的难度是:没有钱。武装部移交地方后,干部职工的工资有时都不能按时发放,办公经费更少得可怜。我清楚记得,当时后勤的账上只有4.7元,而要开一个洞子,最少也要10万到20万元,而且风险很大,成功了一本万利,失败了血本无归。怎么办?而刚上任的张结晶同志从部队复原不久,也想干番事业,所以和我反复探讨,一拍即合,决心:只有赌一把,才有成功的可能,只有干一场,才能彻底改变武装部的破烂现状。于是,我们向全体干部职工作动员,使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干部尚继权、骆智芳主动要求上山办矿,对大家鼓动很大。缺资金,我们采取:一借、二贷、三集资。即由我出面,向县上有关单位和陇南军分区借。经找县林业局、民政局、粮油议价公司和军分区共筹集八万元。我和政委商量后分工:我主管应酬县上和上面军事部门的各项工作及民兵、联乡驻村等中心工作,他主抓机关、后勤保障和矿山工作。决定后,我们说干就干。给一月时间个人准备后,我们专门召开全体人员集资交款会议,我和政委带头把自己仅有的3000元转业费全部拿出来,其他人最少500元,多者不限,共集资两万多元。上马的第一个矿山,就是谢家沟4线矿,即毕家山山顶。每次上山要绕到成县,翻越两架大山,车只能停到距矿洞一公里的地方。所以,每次上山我们都要带上干粮。一次,我们上到山顶坐在那里看到眼前全是绿菌如碧的美景,脚下就是徽县谢家沟铅锌矿区,我们一边吃着干粮,喝着泉水,一边听着山下隆隆的炮声,我高兴地吟了首《西江月·艰辛之路》:“山上郁郁葱葱,山下炮声隆隆。饿啃干粮饮清泉,且莫笑咱无能。要想摘掉穷帽,唯有携手敢雄。咬定青山不放松,何愁开矿不成!”大家高兴地说很好,一定能成功!经近三个多月掘进120多米到位后,结果打到成县一家已采空的洞子里,只好扑空下山。已投入八万多元,血本无归,怎么办?如果就此罢休,借人家的钱怎么办?借钱不能不还,大家的血汗钱咋交代?我们这情况就叫:“碌碡拉到半山腰,不上也得上。只好横下一条心,黄土变成金!”
  我们又经反复考察、论证,并经中间人接触地质队工程师(当时地质队对外还未公开咨询)介绍一柳林梁家山21线铅锌矿点,设计只有斜井105米见矿,需投资六万多元。我们决心再拼一把,所缺资金由我再出面找有关单位筹借。经三个月的掘进到位后,又出现了问题,见矿只有矿洞顶部十公分宽的一条品位较高矿线。这让我们又傻了眼——怎么矿总是在捉弄我们这些没钱的穷光蛋呢?我们不信!就又约在晚上去矿山偷偷地找设计的工程师,他说应该能见矿,让我们继续沿矿线追。山里找矿没个准,追多少米?工程师也说不上。而且,每前进一米,都是要钱干的。没办法,没处借了,有时工程队进城办生活没钱,找我和政委,只要家里有一百、二百,身上有几十元的都给工程队拿去办生活。后来,我只好又去找县信用社贷款,要担保单位,我找县烟草公司罗经理,他很痛快帮忙担保。真是办法想尽,好话说尽。就这样,功夫不负有心人,又追了四十多米,矿带已开始变宽到一米多,我们天天盼望着矿山的好消息。又打了二十几米,五米多宽的矿带出现了。矿的品位高达38%,有的高达40%以上。我们和矿山的同志高兴得鸣放鞭炮,杀鸡庆贺。就连一直牵挂我们办矿的武装部每个家属,都上山为我们庆贺助兴。
  随后,矿越打越好,矿带宽达15米以上,不到一月时间,就采挖了两千多吨高品位的铅锌矿。按当时每吨400元左右的价格,一次销售收入达80多万元,一下子还清了我们所有的借款和个人集资。后来,用一年多时间就开采了12000多吨,除给县上缴纳各种税费110余万元外,净收入达300多万元。我们的梦想终于成功了。我高兴得吟了一首《如梦令·坚持》:“一难接着一难,难难象是考验。只要肯坚持,唯有携手再干。再干,再干,迎来风光无限。”这时,我们谢家沟4线的空洞子又以10万元转让给沈阳军区一家,我们收回本钱后,略有剩余。
  当我们开矿成功之后,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彻底改变武装部的居住条件。武装部所住的房,还是解放前国民党的旧县衙。因年久失修,破烂不堪,从办公到住宅及家属房几乎都是危房。1987年初,甘肃省军区陇南行署准备拨款七万元建民兵训练基地,因款不够,未能动工。同年底,我们和县财政局长把武装部的破烂房、房内的老鼠洞、危房裂缝、墙角垮塌处和办公楼在建没钱停工的场面,全部拍照放大贴成厚厚一本相册,拿到省财政厅让领导看,又要来八万元。这样,我们急用建训练基地和办公楼的资金大缺口都无忧了,连前面计划装修办公房的资金都全部到位。我们先后用两年时间改造武装部,建起了建筑面积600多平方米的办公楼和美化的前后大院;建起了建筑面积700多平方米的街面民兵训练基地和1700多平方米的干部职工家属楼2栋,共投资140多万元。投资3万元对军械仓库进行改造完善;投资5万元改造机关办公设施、硬件设施及乡镇武装部正规化建设;投资21万元购置了213北京吉普车和130客货车1辆。共花费一百八十多万元,使原来的旧貌一下全部变成新姿。
  在搞好自身建设的同时,武装部为县上捐建房资金21万元,投资江洛小学、柳林小学和县幼儿园、县西街小学、公厕建设等公益事业15万元,为县委供暖建锅炉房投资7万元,共计43万元。
  我们在花大气力抓好硬件建设和武装部机关规范化管理及配套设施建设的同时,又下功夫抓好民兵预备役的基层工作。如民兵军事训练和民兵武器装备的规范化管理及县委安排的联乡驻村等中心工作。经一年扎扎实实的工作,使各方面都有了新的起色和大的转变,机关的旧貌换新颜。三层办公楼的建成和装修陈设配套;训练基地楼建成后房间陈设配套;彩色电视等统一按正规化、标准化、规范化配套齐全;武装部机关院、训练基地院、家属院全部水泥硬化,彻底改变了武装部办公和住宅环境,改变了“晴天尘土扬,雨天两脚泥”的局面。第二个变化是,从1989年开始至1996年我退休,连续八年被陇南地委、行署、军分区评为“先进人武部”;党委班子建设经验被陇南军分区总结推广全区九县学习;民兵预备役建设的经验被陇南军分区、甘肃省军区连续三次评为“基层民兵工作先进单位”;民兵武器装备管理1991年被兰州军区检查验收评为“率先达标单位”;民兵军事训练1989年至1995年,连续七年被陇南军分区和甘肃省军区考核验收为“民兵军事训练先进单位”。以劳养武,从1989年开始,先后三次在陇南地委、行署、军分区民兵工作会议、议军会议上,安排徽县县委书记和徽县武装部领导重点介绍经验;四次在甘肃省军区召开的全省民兵工作会议上介绍经验;1992年9月,甘肃省军区在泾川县召开的民兵工作现场会上重点发言,并被树为“以劳养武”标兵,会议期间,参加会议的陇南军分区副司令员王毓周专门给我传话,说省军区李忠政委给他讲:“明年(即1993年)准备在徽县召开‘全省民兵以劳养武现场会’,问我是啥意见?”我当时处于已交地方管理,就说:“千万不要在徽县召开”。同年11月,陇南军分区司令员袁景楠来徽县检查工作时,又正式征求我的意见,我没答应。袁司令也说:“我也不想开,那就不答应算了”。1993年9月,徽县武装部在甘肃省敦煌召开的“民兵以劳养武”工作现场会上重点发言,介绍经验。1994年10月,政委张结晶代表徽县武装部作为西北五省区唯一的县人武部参加兰州军区在陕西榆林召开的民兵工作现场会,并介绍“以劳养武”的先进经验。从此,我和政委到陇南或省军区开会学习时,因我俩都姓张,大家都把我俩叫“张百万”,这大概是对我们的肯定和鼓励吧!
  我们把挣来的钱都花在了武装部的自身建设和民兵工作上,从不乱花一分钱,就连在关键时候冒着极大风险,动员大家集资办矿,我们也只按高利息,连本带利一次还清,再不参与分红。虽然大家不理解,有意见,但我们讲清“只为共渡难关帮一把,每年给大家搞些福利就行了”,得到大家的理解和支持。
  1990年6月,根据陇南地县矿山整顿总体规划,要徽县武装部将柳林21线矿山无偿移交给徽县经济委员会,至此,我们人员全部撤回。
  1992年9月,甘肃省军区在泾川“民兵工作现场会议”后,徽县武装部再次启动“大搞生产经营,以劳养武”。经考察,于1993年3月,徽县武装部在徽县谢家沟和军事科学院、徽县电力局联合开采6线矿,按照徽县武装部45%、军事科学院25%、徽县电力局30%的投资比例,武装部又投资40多万元。1994年,徽县武装部和军事科学院联合在柳林2线开采铅锌矿洞一个,武装部占20%股份(不投资),至1998年,上级规定“军队退出生产经营”。当时,在任的徽县武装部领导将谢家沟和柳林两矿山股份全部转让撤出。

知识出处

徽县文史资料选编

《徽县文史资料选编》

《徽县文史资料选编(第二辑)》是记史之书,载实之书,资料之书,全书分“彩插”“大事记”“机构沿革”“文史资料”等四个栏目,共收录文史作品约146篇。这些作品选自政协文史研究员、爱好文史事业的业余作者的作品。全书56万多字,内容丰富,分量厚重,文字精美,很有品位。《徽县文史资料选编(第二辑)》所收入的作品既有文化品位,又有史料韵味,既是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经历的“三亲”资料,又能起到传承文化、探究历史、启迪现实的作用。

阅读

相关人物

张从举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徽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