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县栗亭杜公祠的兴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徽县文史资料选编》 图书
唯一号: 291820020220000203
颗粒名称: 徽县栗亭杜公祠的兴衰
分类号: K928.7
页数: 2
页码: 366-367
摘要: 本文记述了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徽县栗亭杜公祠的兴衰。
关键词: 徽县 杜公祠 景观遗迹

内容

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七月,大诗人杜甫辞去华州司功参军之职,携妻杨婉,子宗文、宗武,女杜蓉,弟杜占“去华适秦”,投靠在秦州的友人赞公及从侄杜佐。寓秦期间,杜甫曾有意卜居麦积东柯谷西枝村,但未遂其志。两月之后,杜甫收到同谷(今成县)“佳主人”的书信邀请,即于十月中旬携家眷离开秦州南赴同谷县城。至同谷后,杜甫一家在城南飞龙峡口凤凰台结庐寓居月余。十二月初一又从同谷出发,经店村、横川一线举家前往栗亭镇。
  栗亭镇位于同谷县东50里的栗亭川,唐代属成州同谷县所辖。栗亭河纵贯南北,两岸地势平坦,良田广布,为陇右不可多得的富庶地域。从史料记载、文化传说以及现存杜公村、杜公祠碑、杜公小学、杜公井、杜甫钓台等证据来看,杜甫当年曾在栗亭杜公村一带寓居过。栗亭于元代至元六年(公元1264年)省入徽州,今属徽县栗川乡辖地。
  杜公村位置在今徽县城西40里的栗川乡杜公行政村,徽成县际公路(支伏路)穿村而过。杜公村由水沟村、雀儿村、下店子、山根村、草坝村等5个自然村组成。杜公祠与杜公小学在山根村。杜甫钓台位于杜公村南山雌牛湾、木皮岭下的元观峡内。元观峡为洛河之红川河段自西向东流经栗川南山与栗川河交汇处的一段河谷。沿峡西上4华里之处,峡谷幽深狭窄,在数块巨石间形成一泓深潭,名“黑鸟潭”。其一石依山傍潭,石面平坦如席,上有一处似人臀部的印迹和一双脚窝印迹,传说杜甫当年曾坐钓于此。后人志其事,在河东岸石崖上凿刻“宛在中央,少陵钓台”八个楷书大字。其中“宛在中央”四字自左至右横排,“少陵钓台”四字自上而下纵排。八个大字整体上呈“丁”字形排列,但摩崖年代因无史载,至今无法考证。崖壁之下另有文物部门近年设立的“杜甫钓鱼台”水泥质地文物保护提示碑一块。
  杜甫寓居栗亭期间,迫于生计可能曾只身东赴170里外的两当县琵琶洲试图求助故友吴郁。此后不久,杜甫一家向南登越木皮岭(又名木兰花掌),历瓦房村,过白沙渡(在今大河乡小河铁厂附近),再翻越青泥岭至水会渡(今虞关乡老虞关渡附近,此一线唐时为入蜀必经之官道,青泥道的一段)渡过嘉陵江,沿嘉陵江东岸八渡沟、金池院路南下,于十二月底抵达成都浣花溪。
  依据杜甫《发同谷》《水会渡》两首诗里体现出的时间差判断,杜甫一家曾在栗亭滞留过五六天时间,故而唐宋以来历代文人雅士在栗亭留下了许多缅怀杜甫的诗文、题记、碑刻,修建过杜甫纪念祠堂。
  《太平寰宇记》记载:“唐咸通(860—873)中,成州刺史赵鸿题诗刻石于同谷说‘杜甫栗亭诗,诗人多在口。悠悠二甲子,题记今何有?’又自注云‘工部题栗亭十韵,今不复见焉。’”说明杜甫曾著有《栗亭十韵》,这段史料可佐证杜甫确曾到过栗亭。
  关于杜公祠,北宋中期栗亭百姓于木皮岭下的山寨坡筑有杜公祠堂,后来毁于宋金战火。据《阶州直隶州续存》记载:“名嘉亭,在栗亭县,宋建,邑令赵洋取工部‘栗亭名更嘉’之句为榜。”这是栗亭‘名嘉亭’杜公祠见于史志的最早记载。北宋哲宗元祐年间(1086-1093),大诗人贺铸还作有一首《寄题栗亭县名嘉亭》的诗。按《杜诗镜铨》与《徽郡志》记载:南宋初绍兴间(1131—1162),王知彰为栗亭令,尝作《秦州东柯谷杜少陵祠堂记》云“工部弃官寓东柯谷,侄佐与之居”。但未见王知彰有记述栗亭杜公祠堂的文章,由此说明南宋初期栗亭杜公祠堂己被毁,或者当时杜公祠堂已不存在。
  明代嘉靖年间郭从道主编的《徽郡志》记载:“杜少陵祠在栗亭西,正德(1506—1521)中御史潘公(潘士藻)仿建。”说明徽县栗亭杜公祠在明代武宗朝由官方主持进行了仿修,仿建时将祠堂地址移在了今杜公行政村的山根自然村。志书又记述郭从道语“.今栗亭有祠、有钓台,其集有《栗亭》诗.草堂郁郁,遗像岩岩.”云云,说明至晚在明代中期栗亭已存在杜公祠、杜甫像、杜甫钓台。再从明清以来的五部《徽县志》中收录的艺文传记看,官方曾对杜公祠进行过多次修葺:明万历(1573—1619)中,州牧左公(左之贞)“重修祀堂三间”;清康熙丁酉冬(1718)观察使童华祖、知州周元良重修,“献宇三楹”;清乾隆六年(1741)徽县知县牛运震增修杜公祠,“置守祠二户,购田十亩以供春秋享祀”;清嘉庆丁卯——己巳间(1807—1809)知县张伯魁重修杜公祠,“祠门左右,各增置耳房二间,又增瞻祠田十亩,俾司春秋享祀,岁时修葺”。现存于杜公村原大队院的《重修杜少陵祠堂记》记载了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重修杜少陵祠的情况以及杜公祠的历史发展渊源;曾被当地村民当作桥面石使用,今在原址尚存的一块题为《县治西三十里杜公祠为创修乐楼并历述造祠始末序》的民国二十九年石碑记述了清末维修戏楼的情况。童华祖、牛运震、张伯魁以及光绪二十六年重建重修杜公祠碑记均证明,明、清两代时栗亭杜公祠完整存在。后因长期战乱与时局动荡,祠内文物大多被毁或遗失,祠堂破败。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当地士绅、群众集资,对杜公祠再次进行过较大规模的修葺,祠堂占地数十亩,有北祠堂和南戏楼两大土木结构建筑群。祠堂正殿塑杜甫头戴相帽、腰系玉带全身坐像,左右两边塑牛王菩萨与马王明君像,前塑闹海夜叉和大小二鬼像。殿堂距挑檐戏楼一百余米,每年农历腊月19日为杜公祠庙会,当地百姓称杜甫为“杜公爷”,也叫“冻公爷”(系音转而成)。1952年土地改革分房时,杜甫祠堂作为公有财产分给一农户居住,后来祠堂被这一农户完全拆除。1992年在杜公村还发现一块宋代《杜甫诗苑》文字石碑,今也不知下落。现存杜公祠遗物中,清代光绪年间知县张若金撰《重建杜少陵祠堂记》(即“百世师尊”)石碑仍在原址,另一块清代康熙年间知县童华祖《重修杜少陵祠堂记》(即“百世师尊”)文字石碑保存在徽县文化馆。

知识出处

徽县文史资料选编

《徽县文史资料选编》

《徽县文史资料选编(第二辑)》是记史之书,载实之书,资料之书,全书分“彩插”“大事记”“机构沿革”“文史资料”等四个栏目,共收录文史作品约146篇。这些作品选自政协文史研究员、爱好文史事业的业余作者的作品。全书56万多字,内容丰富,分量厚重,文字精美,很有品位。《徽县文史资料选编(第二辑)》所收入的作品既有文化品位,又有史料韵味,既是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经历的“三亲”资料,又能起到传承文化、探究历史、启迪现实的作用。

阅读

相关人物

曹鹏雁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徽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