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茂锋科技兴农二三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徽县文史资料选编》 图书
唯一号: 291820020220000189
颗粒名称: 张茂锋科技兴农二三事
分类号: K828
页数: 2
页码: 338-339
摘要: 本文记述了徽县张茂锋科技兴农的二三事,其中包括了繁育培育良种、科技上门服务、建好试验田等。
关键词: 张茂锋 徽县 科技兴农

内容

徽县嘉陵镇张滩村是全县产粮大村之一,全村近1000口人,农业生产条件相对较好,土地肥沃,气候温润,光照充足,适合各类农作物生长,而且产量较高,一直是嘉陵镇北片的产粮大村。
  生于上世纪40年代的张茂峰同志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家后代,面对当时农业生产简单粗放的耕作模式和粮食产量低、品种单一老化、农业不和科技种田落后、农民生活困难的现状,他暗下决心,一定要为改变家乡农业生产落后面貌、大力推广科技种田、实现农业增产增效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他在25岁时自觉接受公社和村级组织的推荐,被选派参加了县上举办的农业科技知识培训班学习。1971年参加了徽县果树培训班一期,1972年又参加了期徽县果树培训班学习。此后,他积极深入到周围的乡村农户,将学到的果树修剪和管理技术运用到实践当中,为当地农民义务修剪、嫁接、管理果树。1973年8月至1975年5月,受县、公社、大队三级组织的推荐选派,张茂峰参加了天水农校(地址在清水县)的培训学习两年,系统学习了果树修剪及管理、农作物良种培育繁育、病虫害防治、农药使用、牧业养殖、繁育及防治等方面的农业科技知识。1977年至1985年,经组织安排在徽县园艺站、农技站工作,被聘任为园艺技术员和农技员等职称。1983年7月被徽县科委评定为良种繁育农民技术员职称,1989年12月被徽县人民政府授予良种繁育农民技术员职称,并分别颁发了证书(至今保存)。1985年后,由于家庭的种种因难,他放弃了工作,回到了生养他的故土徽县嘉陵镇张滩村,面对现实,他没有放弃自己所学的农业科技专业知识,而是积极探索,大胆试验,把所学的农业科技知识运用到农业生产的实践当中,在自家的承包地里搞科技试验,大胆进行小麦、黄豆、蔬菜的良种培育繁育,建设自家果园基地和农业科技试验田,并取得了成功。
  一 繁育培育良种
  1976年,张茂锋针对当地农民群众所种植的蔬菜产量低、品种不好等现状,积极探索试验了萝卜、白菜、包心菜等蔬菜的良种培育繁育,经过过反复培育试验,取得了成功。他培育的萝卜白菜、包心菜品质优良,单体个大,具有产量高、品质好、食用味美等特性,后大面积推广到当地农户当中种植,受到当地农民的称赞和肯定。1977年进行洋芋良种的培育,母本为当地洋李,父本为反修5号,经过杂交选育,取得了成功。他培育的徽薯4号通过农户种植推广,获得了丰产,亩产最高可达8000斤,比原来老品种每亩增产4000斤。该品种具有丰产、抗病、早熟的特性,生长期期为124天,比原来老品种生长期167天缩短了43天。该品种推广到嘉陵、水阳、永宁、柳林等乡镇农户当中,通过大面积种植,抽样试验每株产果6-8个,每个平均0.7-0.8斤,每亩5000多株,达到了丰产效果。以后该良种种植了10年之久,最后该良种亩产也达到了7000斤左右。
  从1982年开始,他又搞了小麦杂交育种,相继培育成功了微选4号、6号、8号、11号等良种,其中徽选4号以成粮1号做母本、川育5号做父本进行杂交选育,1986年选育出的徽选4号良种在农户当中大面积种植。1989年5月,县委、县政府组织召开的全县小麦观摩会议上进行了现场实地参观,得到了县乡有关部门和种子公司的充分肯定和认定。该品种具有丰产、抗病、抗倒伏、抗锈等特性,适合在嘉陵、水阳、永宁、柳柳林等乡镇的川坝地种植。据试验统计测算,平均亩产达到800斤,最高亩产达到1000斤,比原来老品种成粮1号亩增产200-300斤。1983年培育成功徽选33号小麦良种,以中引1号为母本,980作父本杂交选育,经过多次反复试验培育,到1991年才取得了成功,最高亩产达到1241斤,平均亩产达到900斤。1997年,县种子公司参加了试验区鉴定,取得了成功。199年开始培育徽选402号,以徽选33号做母本,81-5作父本进行杂交培育试验,到2006年选育成功了徽选402号小麦良种。该品种具有丰产、抗病、抗倒伏、抗锈的特性,推广到嘉陵、水阳、永宁等地,县种子公司又将该品种调往武都等地推广种植,得到了种植户的接受和充分肯定。
  张茂峰从1999年开始培育黄豆良种,经过5年的培育繁育,成功培育出了徽丰4号、徽丰9号黄豆良种,该品种以育豆22号为母本、铁丰25号为父本杂交选优而成。徽丰4号良种株高65公分,长尖叶型,叶色黄绿色,分株4-6株,结角140多个,每角4粒,粒粒大饱满,百粒重28克,属中大粒,抗病虫,丰产性强,生长期126天,比原来老品种生长期缩短40多天。亩产平均达到350-400斤,亩增产50斤以上。徽丰9号良种,平均株高67公分,分株46株,叶色深绿,生长期114天,每株结角最多160-200个,每角4粒,百粒重25克,胚芽点为黑色,每亩播种量10斤,每亩植株达6500株,平均亩产达到300-400斤,最高亩产达到500斤,比老品种增产35-40%。以上两个良种近年来已推广到徽县嘉陵、水阳、城关、永宁、柳林,陕西略阳、陇南礼县等地,通普遍反映良好。
  二 科技上门服务
  张茂锋在搞好良种培育、种好自己庄稼的同时,几十年来利用大量空闲时间深入到周围乡村农户和亲属当中,宣传推广农业科技知识,带动农户,服务农民,积极指导当地农民掌握栽植西瓜的科技知识,引导农户采取土壤消毒和轮作倒茬等有效措施,预防西瓜的病害,搞好西瓜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推广,提高了西瓜产量。多年来,他深入农户为乡亲们主动上门搞果树修剪、施肥等管理工作,把把优良的果树苗木推广给农户栽植,更新了果树的品种,提高了果园的产量和质量,带动农户发展支柱产业,增加了农民收入。
  从2008年开始,张茂锋进行了核桃修剪试验,积极为嘉陵镇周咀村、草滩村、永宁镇高庙等村农户义务修剪、嫁接核桃。2011年进行嫁接核桃试验,义务为农户嫁接的核桃成活率达到90%以上。通过核桃高接换优技术试验,缩短了核桃的挂果期,让核桃提前挂果,达到了为农户增收的目的。
  三 建好试验田
  张茂锋在自家承包地里建好良种培育、果园等科技示范基地,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引导农民大力推广科学种田,发展多种经营,增加农业效益。在果树培育上,张茂锋亲手种植了10亩富士苹果培育试验基地,按科学管理的要求,他按季节进行修剪、施肥,并组织其他农户、科技能人学习推广果树修剪、嫁接技术知识,带动农民发展果园栽好自己的摇钱树。他家10亩苹果平均每年产量达到18000-25000斤,仅这一项经济收入平均每年也在2万元以上。在平时还积极为其他农户义务上门服务,指导农民如何栽好果树,如何进行科学管理,传授推广果树施肥、浇水、修剪、嫁接等方面的科技知识,带动农民共同富裕,促进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
  1989年—1991年,张茂锋先后参加了县科协举办的西洋参试验种植培训班学习。回来后,他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在生产实际当中,先在自家地里搞试验种植西洋参,通过试验种植取得了成功。他又指导当地个别农户大胆种植西洋参,传授推广种植技术和经验,并取得了一定成效,这项技术的推广受到了县科协的表彰奖励。
  时今65岁的张茂锋依然老骥伏枥,壮心不已,立足于推广农业科技知识,认真搞好培育繁育农作物良种,继续续当好农业科技“土专家”和科技兴农的带头人。
  (朱清锋:徽县商务局干部)

知识出处

徽县文史资料选编

《徽县文史资料选编》

《徽县文史资料选编(第二辑)》是记史之书,载实之书,资料之书,全书分“彩插”“大事记”“机构沿革”“文史资料”等四个栏目,共收录文史作品约146篇。这些作品选自政协文史研究员、爱好文史事业的业余作者的作品。全书56万多字,内容丰富,分量厚重,文字精美,很有品位。《徽县文史资料选编(第二辑)》所收入的作品既有文化品位,又有史料韵味,既是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经历的“三亲”资料,又能起到传承文化、探究历史、启迪现实的作用。

阅读

相关人物

朱清锋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徽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