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杜鹏程的三次徽县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徽县文史资料选编》 图书
唯一号: 291820020220000185
颗粒名称: 著名作家杜鹏程的三次徽县行
分类号: K828
页数: 3
页码: 331-333
摘要: 本文记述了著名作家杜鹏程三次徽县行的事迹。
关键词: 杜鹏程 徽县 人物传记

内容

(人物简介:杜鹏程(1921—1991),陕9西韩城人,学生时代投笔从戎,奔赴延安参加抗日;解放战争中任西北野战军二纵队随军记者,转战陕北;1949年随军解放兰州、乌鲁木齐。1954年出版长篇小说《保卫延安》而享誉文坛,曾任解放军文艺社编辑,陕西省作协秘书长、副主席、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
  杜鹏程是陕西关中人,却与徽县有缘。他的夫人张文彬(陕西省作协干部)外婆家在徽县城关先农村,故杜鹏程自称“半个徽县人”。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和八十年代初,他因新闻采访和探视,有过三次徽县之行。
  采访谈家庄铁路工地
  1953年,我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连接西北、西南的交通大动脉——宝成铁路开始修建。1954年4月初,杜鹏程受西安铁路工程指挥部的邀请,采访正在紧张施工中的筑路工程。他从宝鸡出发,采访了秦岭、双石铺工地后,顺路南下来到徽县谈家庄。杜鹏程来此,除了新闻采访外,另一个目的是要了却一桩心愿,代表夫人张文彬拜见多年未曾谋面的外婆和舅父。他在施工的黄沙河铁桥和火车站工地采访结束后,乘工程单位的小车前往县城探视。
  张文彬的舅父袁守敬家住先农上街,远在西安的外甥女婿突然登门,给了袁家一个意外的惊喜,更成了他家的殊荣。这天,袁家大门外停了一辆苏制小汽车成为轰动性的一大新闻。好奇的人们络绎不绝的前往观看,先农街上行人熙熙攘攘,十分热闹,街坊邻居对袁家无不刮目相看。
  杜鹏程因采访日程安排很紧,谢辞了舅父一家的挽留,当日下午就返回谈家庄,于次日去了陕西略阳。后来,在他的一篇报告文学里,描写了黄沙河大桥工地修桥工人为抢在汛期前完成桥墩工程而挑灯夜战的壮观情景。
  参加南北段接轨庆祝大会
  经过十五万铁路大军的艰苦奋战和沿线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宝成铁路提前一年零三个月全线贯通。1956年7月12日,宝成铁路南北段在徽县嘉陵境内的黄沙河实现接轨。
  宝成铁路是我国“一五”期间由苏联专家援建的重点建设工程,通车典礼非常隆重,党中央、国务院发来贺电,铁道部、铁道工程兵有关领导和苏联专家亲临现场参加接轨仪式,陕、甘、川三省省长率代表团前来祝贺,《人民日报》《人民铁道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陕西、甘肃、四川等十多家新闻媒体参加报道。杜鹏程作为陕西省政府代表团成员,又一次来到徽县嘉陵,参加黄沙河接轨仪式及庆祝大会。
  7月12日九时三十分,千余人列队等候在黄沙河接轨路段,翘首以待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十时整,当几十名工人担着沉重的铁轨稳稳当当安放在枕木上,抡起大锤钉完最后一颗道钉后,铁道部领导宣布接轨成功,顿时鞭炮齐鸣,锣鼓喧天,口号声、欢呼声响彻云宵。二十分钟后,一列车头上嵌挂着毛主席、朱总司令画像,插着彩旗、满载铁路职工的火车平稳地经过接轨之处,欢呼声、口号声骤然又起,经久不息地回荡在嘉陵江两岸的山谷间。
  接着,五千多人聚集在黄沙河滩,召开隆重的庆祝大会。铁道部、铁道兵领导,苏联专家,陕、甘、川三省省长相继讲话,祝贺宝成铁路全线贯通,庆祝南北筑路大军在黄沙河胜利会师。当时,我正上初二,那天与同学结伴步行50多华里路赶到黄沙河,生平第一次见了火车,观看了庆祝大会盛况。
  庆祝大会后,甘肃省省长邓宝珊在徽县人委礼堂举行招待会,宴请陕西、四川代表团,杜鹏程应邀出席了宴会,当晚随团住铁路招待所(今东街幼儿园址),第二天与部分团员提前返回西安。
  7月15日,《陕西日报》《人民日报》《人民铁道报》相继发表了杜鹏程的长篇通讯《秦山蜀水成通途,蜀道从此不再难》,文中有这样一段文字记述:“1956年7月12日,是新中国铁路建设史上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也是陕甘川人民欢欣鼓舞的日子,宝成铁路南北段在甘肃省徽县境内嘉陵江畔的黄沙河顺利接轨,两路筑路大军在此胜利会师。全长670公里、连接大西北和大西南的交通大动脉至此全线贯通……昔日栈道连秦巴,今朝铁龙驰吴楚。千百年来迁客骚人、商贾马帮兴叹‘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历史从此结束……”
  徽县黄沙河这个此前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由于见诸多家报端,逐渐为国人所知。
  偕夫人徽县探视调研
  1981年3月下旬,时任陕西省作协主席的杜鹏程于兰州参加会议后,偕夫人张文彬(作协干部)经天水来徽县探亲。这是他第三次徽县之行,距他五十年代初访徽县已过去二十八年了。
  3月21日早上,天水行署电话通知:杜鹏程是省上请来的贵宾,此次来徽县探亲,县政府要高规格热情接待。午后一时许,杜主席和行署陪送人员同车到达徽县,下榻政府招待所,副县长陈勇和我(时任政府办公室副主任)负责接待工作。下午,县政府设便宴为杜主席接风洗尘,县委书记黄步祥、县长马文彬、副县长雷胜、陈勇等领导出席作陪。饭后,我们陪杜主席夫妇信步登上吴山,瞻仰了烈士纪念塔,凭吊了吴玠陵墓,杜主席对陈勇说;“吴山是块好地方,既有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又有现代的革命先烈,很有纪念意义,建议你们建设一下,作为向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阵地”。陈勇当即说:“杜主席的建议很有前瞻性和指导性,我们一定采纳。”回到住处,杜主席托我办两件事:一是将他夫妇来徽县的信息告知张文彬的娘家人;二是能提供一套县志,便于他了解徽县的历史。张文彬的舅父和我同住先农街,当晚我上门通知了她的表弟袁志祥,一家人对此非常高兴。
  第二天早晨,袁志祥夫妇来招待所接杜主席夫妇同家。亲戚们得知远客到来,特地从乡下赶来见面叙旧,平日寂静的农家小院顿时充满着亲人同聚的欢乐气氛。这天,杜鹏程夫妇参观了先农天主堂院内“红二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
  杜鹏程一到县上,就向接待人员说明他此行是顺道探亲,并非公务活动,叮嘱我们不宜张扬。但小县城来了一位文坛名人的消息不胫而走,许多读过《保卫延安》《夜走灵官峡》的教师、中学生、文化工作者纷纷慕名求见,欲睹名家的风采。宣传文化部门举办讲座,请杜主席作过一场关于在新形势下贯彻毛主席《讲话》精神、繁荣文化艺术工作的学术演讲。他还应邀参观了西街小学,与教师合影留念。这么一来,前往招待所拜访他的人就络绎不绝了,许多同志请求杜主席题词留念。杜主席虽应接不暇,但对来访者十分热情和礼遇,一一满足他们的要求。也许是十年“文革”、身处逆境留在杜鹏程心中的阴影还未消失的缘故,他对此类事甚为谨慎,题词大都是政治术语或毛主席语录,如给副县长雷胜的题词是“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是前无古人的”,给武装部领导的题词是“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为教师题词是“无愧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给我题的是“春回大地,江山如此多娇”,其寓意显然是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犹如浩荡东风,横扫十年“文革”阴霾,祖国大地一派蓬勃生机。
  当时徽县遭遇严重春旱,给小麦和春播生产造成不利,农村正组织抗旱备耕。杜主席对农业生产很关心,要到农村作一些调研活动。24日上午,我陪他前往银杏公社宋沟生产队,参观了利用山溪水搞自流喷灌工程。看到灌过水的麦苗和油菜一片碧绿,杜主席十分赞赏地说:“这是一个省钱省工、因地制宜的好措施,值得大力推广。”他在地头还和陪同的支部书记蔡忠合影留念。然后又走访了几户农家,询问实行土地承包到户后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张文彬作了调查笔记。
  在庆寿川,看到田野里麦苗碧绿、菜花金黄的景色及农民春耕生产的忙碌情景,杜鹏程兴趣勃然地吟诗一首:“桃红柳绿满山川,麦浪如碧菜花灿;陇上江南风光好,春早人勤忙耕田。”听之心动,我便记录下来。在路过银杏下街头时,看到苍劲挺拔、雄伟高大的千年银杏树,杜主席赞叹不已,观赏多时,还拍了照片。
  当日下午,杜主席夫妇在表弟袁志祥的陪同下乘车去泥阳镇柳家庄看望农民柳长春。柳的女儿柳早芸曾在西安给杜鹏程家当过一年保姆,农家姑娘殷勤朴实,深得主人关爱。早芸姑娘回家后,杜鹏程夫妇时常惦记,几次写信问候,这次专程前去看望。杜主席平易近人、礼贤下士的风范,在当地传为美谈。返城时,杜主席顺路参观了泥阳丝绸厂。
  3月25日,我陪杜主席在伏镇的前进、贺店、竹林村参观了粮菜间作套种和水稻旱地育秧新技术推广情况。我们又徒步栗川双河口的元观峡,探寻考查了杜甫钓台遗址,杜主席在此作怀古诗一首:“藤萝挂峭崖,危石耸潭深。荆棘掩荒径,谷幽隐遗踪。今探元观峡,钓台怀杜公。兴衰千古事,缈然如烟云。”
  杜鹏程夫妇在徽县探亲调研活动五天,3月27日取道宝鸡回西安。陈勇副县长派我送杜主席夫妇去陕西凤县凤州火车站。
  通过几天的接触,杜主席和我互相都熟悉了,谈话也就比较投机和轻松。路上,他说二十几年前虽然来过徽县,了来去匆匆,印象不深。这次逗留的时间长,走的地方多,留下了深刻印象。徽县山川秀美,物产丰富,称得上是陇上小江南,发展工农业生产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而且人杰地灵,有比较深厚的文化底蕴。还说在他有生之年打算来陇南作一次学术调研,实地考查唐朝诗人杜甫人蜀的踪迹。
  车过了两当杨店,进入华双公路的咽喉地段灵官峡,杜主席夫妇下车步行,边走边欣赏险峻秀奇的自然景色。因早先读过《夜走灵官峡》一文,我便问杜主席这篇名作是否在这里写的,正好引起了他的兴致,慢慢向我回忆讲述起1954年4月来双石铺、灵官峡铁路工地新闻采访的经过和1956年7月参加宝成铁路南北段接轨庆祝大会的盛况。此时,我才知道了杜鹏程上世纪五十年代两次徽县之行的详细经过。
  到了双石铺,杜主席又看了几处当年采访过的地方,下午四点多到达凤州,因预订的卧铺票是次日凌晨三点半的,我们就在龙口招待所住宿。
  晚上在屋里聊天许久,因明日就要作别,我请杜主席写点留言以作纪念,他欣然答应,思索片刻后展开信笺题诗一首:“二十七年旧地游,曾经往事涌心头。放眼山河换新颜,改革开放起宏图。徽县同志倍热情,萍水相逢胜密友。互学共勉向未来,四化征程竞风流”。这是杜主席的临别赠言,也是他此行的总结,诗中蕴涵着对旧地重游的感怀,对改革开放大好开局的赞颂,对徽县人民友谊的珍重和祝愿,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3月28日凌晨三点半,我和司机把杜主席夫妇送上火车,圆满完成了接待工作任务。

知识出处

徽县文史资料选编

《徽县文史资料选编》

《徽县文史资料选编(第二辑)》是记史之书,载实之书,资料之书,全书分“彩插”“大事记”“机构沿革”“文史资料”等四个栏目,共收录文史作品约146篇。这些作品选自政协文史研究员、爱好文史事业的业余作者的作品。全书56万多字,内容丰富,分量厚重,文字精美,很有品位。《徽县文史资料选编(第二辑)》所收入的作品既有文化品位,又有史料韵味,既是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经历的“三亲”资料,又能起到传承文化、探究历史、启迪现实的作用。

阅读

相关人物

杜发恭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杜鹏程
相关人物
徽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