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县人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徽县文史资料选编》 图书
唯一号: 291820020220000171
颗粒名称: 徽县人饮
其他题名: 病区改水利工程建设纪略
分类号: R19
页数: 3
页码: 303-305
摘要: 本文记述了徽县病区改水利工程建设的纪略,徽县人畜饮水工程和病区改水工程走过了五十余年的历程,止2006年底,全县建成人畜饮水工程153项,解决了7.78万人、3.33万头牲畜的饮水困难;建成病区改水工程34项,解除了9300人、3100头牲畜受地方病困扰的疾苦。回顾历史,我县农村供水和病区改水工程经历了由低标准、质量差、供水安全无保证向高标准、质量优、安全供水发展的过程。
关键词: 徽县 水利工程 病区 建设

内容

徽县人畜饮水工程和病区改水工程走过了五十余年的历程,止2006年底,全县建成人畜饮水工程153项,解决了7.78万人、3.33万头牲畜的饮水困难;建成病区改水工程34项,解除了9300人、3100头牲畜受地方病困扰的疾苦。回顾历史,我县农村供水和病区改水工程经历了由低标准、质量差、供水安全无保证向高标准、质量优、安全供水发展的过程。
  1956年至1962年,国民经济处于恢复发展时期,国家无资金投入农村改水。为了解决缺水地区群众饮水困难,县上发动组织群众打水窖、挖涝池,止1962年,全县共打水窖1028个、挖涝池398个。由于徽县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温热潮湿的气候条件,加之群众的生活习俗,打水窖、挖涝池在徽县并不适宜,没有起到实际作用,未能达到预期目的。
  1976年以后,国家每年下拨专项资金,用于解决取水距离垂直高度超过100米、水平往返超过2.5千米的大骨节病等地方病高发区的群众饮水因难。徽县人饮工程主要安排在永宁、柳林两乡镇,由于国家投资有限、资金不足,缺口部分主要靠当地群众集资和投工投劳来解决。止1989年,国家累计投资80余万元,群众集资52万元,建成自来水供水系统86个,受益自然村96个3173户15574人,改水取得了一定成效,群众饮水条件得到不同程度改善。但是,这次改水工程引水进村,设立公共水栓,实行集中供水,给管理造成了一些不便。另外,改水水源未经化验,无消毒设备,存在供水不卫生的安全隐患。
  1990年,由原县卫生局长马锡清同志负责,抽调卫生、水电等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用两年多时间,深入全县农村,实地调查,提取水样,进行化验,取得了大量第一手资料,整理编写并上报了《甘肃省徽县农村供水与环境卫生项目报告书》,经省上和国家有关部委及世行专家组织审查评估,通过了可行性研究报告,同意把徽县列入国家利用世界银行贷款第二期甘肃省首批农村饮水卫生项目县。经充分准备,共同协商,徽县和省上及国家有关部委层层签订责任书和转贷协议,成立了徽县农村供水与环境卫生领导小组办公室,事业性质,隶属县政府,抽调专业人员,加强技术力量,负责项目的设计施工。1992年7月10日正式启动,进入项目实施阶段。
  该项目计划投资984.38万元,其中世行贷款617.99万元,占62.78%。国内配套资金366.39万元,占37.22%,由省、县、受益群众分别承担,即省财政投资216.60万元,占22%;县财政投资61.18万元,占6.22%;受益区群众承担88.61万元,占9%。在总投资中,供水工程投资604.94万元,环境卫生35.68万元,健康教育29.98万元,人员培训经费3.69万元,机构建设9.85万元,项目期贷款利息18.29万元,实物及物价不可预见费分别为70.24万元和211.71万元。项目计划建设供水工程142处,浅水手动泵4872个,受益群众82240人。
  项目计划执行期为五年,但由于资金、物资不能及时到位,加之美元对人民币汇率变化等因素影响,工程延期到1999年才完工。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按实际情况进行了局部调整,实际完成管网供水工程50项,其中电提工程19处,自流引水工程31处;完成投资1012.54万元,其中供水工程投资863.97万元,环境卫生9.69万元,健康教育7,83万,机构建设、项目管理、人员培训等132.05万元,解决了63362人的清洁饮用水问题。其中,伏镇和胡家河两处供水工程规模较大,供水人口都在万人以上。
  (一)伏家镇供水工程
  伏镇供水工程位于伏家镇刘庄,为伏家镇蔡家梁一级泵站,隶属县水电局。1998年2月,在原县委副书记陈荣、副县长王立荣主持下,在伏镇政府和县国资局、水电局、改水办等单位参加的现场办公会上研究决定,蔡家梁一级泵站资产以15万元用物资抵债方式移交给改水办,负责兴建伏镇供水工程。该项目由西北市政工程设计院设计,省项目办审批兴建。设计日供水能力为1590T/d,覆盖伏镇、栗川两乡镇政府所在地及部分村社,受益人口1.91万人,牲畜0.67万头。工程总投资137万元,1998年8月动工,2000年8月试通水成功。
  (二)胡家河供水工程
  胡家河供水工程由县水电局和改水办合资兴建,解决水阳、城关、银杏等乡镇部分村庄农民的饮水问题,同时为城区居民群众供水。工程引水枢纽位于水阳乡胡家河村崖湾里洛河左岸,经6450m输水管道将水送至县城州主山水厂,修建500T高位水池、加氯间、管理房等,铺设配水管网。该工程由陇南地区水电处水电工程设计院设计,省水利厅批准,设计日供水能力为5000T/d,受益人口48817人,其中农业人口30878人、城市人口17973人,牲畜5264头。
  1995年12月,胡家河供水工程完成两眼大口井的施工,1996年12月1日正式开工。成立了胡家河供水工程指挥部,由副县长王立荣同志任总指挥,水电局、改水办抽调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工程施工。经过180天紧张施工,1997年7月1日完工并一次试水成功。该工程在施工期间,从实际出发,报经地区水电处批准,对部分建筑物进行了修改变更。1.机坑防洪烊。原设计为100N浆砌石变更为200#箱式铪结料,提高了强度,增强了整体稳定性,解决了不均匀沉淀和防渗问题,保证了安全运行。2.机电设备。水泵由4台125D25X8型变更为2台125D25X8和2台80D30x6型,容量由300kw变为224kw,变压器由500kvA变为250kvA。变更后便于调度运行,减少投资,降低成本,更加经济合理。3.上水管道。由168mmx6m无缝钢管变更为158mmx5m焊管。变更后既确保安全上水,又减轻管材重量、减少投资。以上变更,增大了工程强度,保证了安全可靠运行,减少投资,节约能源,共计节约投资20余万元。从近10年运行情况看,设计变更是科学合理的。
  利用世行贷款实施农村供水环境卫生项目,使我县农村改水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其主要特点是:一是供水、环境卫生、健康教育三位一体,同步进行。供水工程采用管网供水,供水到户,一步到位,方便群众。二是对水源水质进行化验、消毒,达到了国家规定的饮用水标准。三是推广使用先进的次氯酸钠发生器消毒,效果好,成本低,同时消除了液氯消毒运输、保管、使用中的不安全隐患。四是整治环境卫生,实行改厕改圈,对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改变了村容村貌。五是健康教育使人民群众改变了落后的生活习俗,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减少疾病,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
  2001年以后连续三年,国家下拨1230余万元专项资金,集中解决农村缺水和长期饮用污染不良水的问题,共新建供水项目49处,解决了11700人3480头牲畜的饮水困难。江洛供水工程是其中规模最大的供水项目。该工程利用地形高差,采用重力式自流输水方式,由水源工程和水厂两部分组成。水源工程位于距江洛镇约5公里的化岭村上游陈河上,为浆砌石截流暗坝取水,经5000多米输水管道输水到水厂。水厂位于上坝村半山腰,构筑物有沉淀池、200m3高位水池、加氯间和管理房等,采用次氯酸钠发生器消毒,通过配水管网供水到户。该工程覆盖江洛、泥阳两个乡镇和部分村社,设计日供水能力为880T/d,受益群众2347户11900人。
  徽县城区供水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历程。1964年,在东河南桥上游侧右岸打井一眼,修建水塔一座(水塔于2002年完成“使命”被拆除),为城区供水,县城群众首次用上自来水,结束了担水吃的历史。1978年,由于井水污染严重并枯竭,无法饮用,县上利用农田水利资金以提灌工程的名义,在吴山修建500T高位水池,提西河水上山,为城区供水。由于气候变暖,降雨减少,地下水位下降,城区人口增加,吴山供水工程远不能满足城区居民用水需求。1992年国家投资,在樊愣村修建水厂,在西河埋设砼渗流滤管,截引西河水,提水上州主山500T蓄水池,解决城区供水问题。1997年7月,胡家河工程建成投入运营,缓解了城区供水不足。
  总之,徽县人饮、病改水利工程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又艰苦的发展历程,对促进全县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一是解决了群众长期缺水和饮用水质不良、污染严重的水,节约了人担畜驮的时间,解放了大量劳动力。已建供水工程惠及8.71万人1.94万户,每产每天按节约担水0.5小时计算,每年可节约劳动力44.15万个,这些劳动力投入其它社会经济工作,每年可创造近2亿元的社会财富。二是受益区群众饮用干净卫生的清洁水,促进了生活习俗的改变,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有效控制了地方病和传染病的发病率,地方病发病率由1989年的16%降低到2006年底的3.87%。同时,解除了群众的病痛,增强了体质,促进了青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三是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供水工程供水进户,消除了乡邻之间因缺水、争水、抢水而产生的矛盾,特别是回、汉混杂居住区,因文化、生活、习俗的不同,常常发生的纠纷得到了较好解决,乡邻能够和谐相处。

知识出处

徽县文史资料选编

《徽县文史资料选编》

《徽县文史资料选编(第二辑)》是记史之书,载实之书,资料之书,全书分“彩插”“大事记”“机构沿革”“文史资料”等四个栏目,共收录文史作品约146篇。这些作品选自政协文史研究员、爱好文史事业的业余作者的作品。全书56万多字,内容丰富,分量厚重,文字精美,很有品位。《徽县文史资料选编(第二辑)》所收入的作品既有文化品位,又有史料韵味,既是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经历的“三亲”资料,又能起到传承文化、探究历史、启迪现实的作用。

阅读

相关人物

任正信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徽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