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有意义的暑假活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徽县文史资料选编》 图书
唯一号: 291820020220000161
颗粒名称: 一次有意义的暑假活动
其他题名: 对建国初期徽中师生参加社会活动的点滴回忆
分类号: G527.42
页数: 2
页码: 282-283
摘要: 本文记述了建国初期徽中师生参加社会活动的点滴回忆。
关键词: 暑假活动 徽县 徽中

内容

1950年1月下旬,徽中学生参加完期末考试,等待学校放假的有关通知。有一天,中国新民主主义团徽县委员会的干部梁钟在学校专职青年干部田本浚和学校团支部书记李如珍的陪同下,分别找同学们交谈,为同学们度过徽县解放后的第一个假期提供一些有参考价值的建议。在和伏镇地区的部分同学交谈时,首先询问我们考试情况,然后询问大家假期准备干些什么?同学们有的回答帮助家里干些农活和家务活,有的则说想看些书……
  听完大家各自的想法之后后,梁钟同志说:“大家的想法很好,也很实际,我们都是农村长大的,放假后应该帮助家里干些活,减轻家里的负担,这对自已也是一种锻炼。”接着把话题转到另方面,他又说:“我们徽县刚解放,由于反动派的长期反动宣传及其残余势力的各种破坏活动,社会秩序还比较乱,敌我斗争也相当复杂,反革命组织、反动会道门的活动也相当猖狂,你们要提高警惕,不要上当受骗,听见谣言要批驳,发现反革命组织的破坏活动要向政府检举报告。大家都是青年学生,有朝气,有文化,学习政治、时事比农村群众多,见识也比农村群众广,要发挥这些长处。特别是伏镇地区人口比较集中,有集市贸易,这些都是有利条件,希望你们回去后要多想办法,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揭露谣言,协助党和政府稳定社会秩序。例如办黑板报就是一种好办法,还可学习老解放区组织儿童团的办法,把少年)儿童组织起来,站岗放哨,维护社会安定。这也是对你们]的锻炼和考验。”听了这番话后,大家心里热呼呼的,信心十足,都表示回乡以后要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锻炼和提高自己。
  上街头办黑板报
  家住伏镇街区的同学廖贵才、姚慰祖、郭永清、山芳、姚惠祖等同学,经过开会讨论,决定在伏镇十字街口办黑板报,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黑板和黑板架从伏镇小学借用。大家作了简单的分工,廖贵才家住街区中心,家里经营商店,并代办邮政,他经常进城办理有关事宣,便由他在城里为黑板报收集有关信息和资料,研究问题在从他家集中。姚慰祖同学文化水平较高,字也写得好,便由他负责排版,并和郭永清、山芳等同学抄写,姚惠祖负责插图。
  建国初期,徽县经济落后,交通很不发达,伏镇到县城虽有公路,但无交通车辆,脚踏车也很少有人拥有,进城办事靠徒步行走,往返步行时间一般需要6个小时。广播事业尚待建立,全县仅县人民政府有一台收音机,能收听和收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甘肃省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广播,从这里获取信息资料有诸多不便,故黑板报的信息来源主要靠转抄报纸上的内容。当时,伏镇地区订阅《甘肃日报》和《人民日报》的单位和个人极少,所以,只能依靠廖贵才同学从县城收集有关报纸和资料,两报宣传什么,我们就转登什么。
  在办报过程中,我们对有关内容结合本地实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加以说明或解释。例如为了鼓励群众生产自救,开展多种经营,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报纸上曾刊登“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内容。
  我们便在黑板报上解释为“居住山区或靠近山区的人,可利用农闲时上山打柴、烧木炭、培植木耳、割割竹子、搞编织、打猎、采山果、收山货等,在集市上去卖,增加收入,改善生活;住在水边的人,可利用水资源种植水稻(当时市场上一升米的价格相当于二升小麦的价格),有条件的还可栽种莲藕,栽种高笋(菱白)、割芦苇、编席子、养鸭、养鱼;以水为动力修水磨(磨面、碾米、开榨油坊)、开轧花、弹花作坊等,增加收入。”
  在移风易俗、改变农村传统观念上,也作了一些尝试。例如,过去农村妇女一般都在家里干家务活,很少有人下地劳动,可是伏镇街上有一商店主老孔的大老婆却不然,她不但挑水、磨面、劈柴、做饭,而且经常下地劳动,在稻田里拔草、施肥、锄地、浇水、放水,各种田间农活她都干,光着脚板,卷着裤筒,脸和四肢晒得鸟黑,从不间断,不亚于一个男性强壮劳动力。我们便把这件事登在黑板报上,号召妇女向她学习,移风易俗,改变观念,走出家门,参加加劳动。
  在版面安排上,不但注重文字,而且注重插图,做到图文并茂,增加宣传效果,观看的人不少,反响也不错。在这期间共办了4期,开学后停办。
  组织儿童团
  为了把街区的儿童临时组织起来,对他们进行拥护共产党、热爱毛主席、热爱新中国的教育,我们根据梁钟同志的建议,组织了儿童团。经过了解,家住西街的小朋友王聚才,年龄9岁左右,是伏镇小学的学生,性格活泼好动,在孩子们中有较强的号召力和组织能力,能够把大家带动起来开展一些活动。我们便动员他串联一些平时一起玩的小朋友参加,很快就联系到到20余人,并选他为团长,利用晚饭后把他们集中起来,教唱革命歌曲。首先教唱的是《东方红》《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听到唱歌,参加的孩子也就多了,有时达四、五十人,其中有正在上学的儿童,也有未上学的孩子。在唱歌之余,给他们讲一些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革命老区的少年儿童当交通员、站岗放哨、抓坏人的故事,教育他们热爱共产党、热爱毛主席、热爱人民政府、热爱解放军,提高警惕,与坏人作斗争。听了故事后,有的儿童说,我们要向老解放区的儿童学习,发现坏人要向政府报告;有的提出我们要做点好事,每天下午清扫街道。为了培养孩子们热爱劳动的习惯和集体主义思想,建议他们由团长负责组织大家,每周清扫街道一次,放在星期六晚饭后进行,并强调一定要注意安全。每当清扫街道的时候,小朋友们有的端着家里的洗脸盆,有的提着家里的罐子,有的抬着水桶,有的拿着扫帚,清扫杂物,大家争先恐后,干得挺起劲,街区的群众反映挺好。暑假结束后,儿童团便自行解散。
  组织文艺队下乡演出
  8月中旬,由徽中音乐教师彭耀天带领城区30余名学生组成的文艺演出队到伏镇演出,白天在街区扭秧歌、演出秧歌剧,晚上在区政府后院关帝庙戏楼上演出文艺节目。一是演唱革命歌曲,曲目有《东方红》《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团结就是力量》《南泥湾》《咱们工人有力量》歌剧《白毛女》选曲“北风吹”、“红头绳”歌剧《刘胡兰》选曲“数九寒天下大雪”等;二是演出秧歌剧,剧目有《夫妻识字》《兄妹开荒》等;三是乐器演奏。节目之间有时穿插一些宣传有关政策的内容,前来观看的人不少,把容纳2000余人的场院挤得水泄不通徽县那时不通电,夜间照明靠点清油灯或煤油灯。为了增强舞台照明效果,学校专门购买了汽灯,供夜间演出使用。演出的乐器种类也很少,只有二胡、笛子、口琴、锣鼓等,大部分是同学自备。道具也很简单,都是临时借用。虽然如如此,在大家的积极努力下,演出效果很好,群众反响热烈。
  (姚惠祖:原徽县政协秘书长)

知识出处

徽县文史资料选编

《徽县文史资料选编》

《徽县文史资料选编(第二辑)》是记史之书,载实之书,资料之书,全书分“彩插”“大事记”“机构沿革”“文史资料”等四个栏目,共收录文史作品约146篇。这些作品选自政协文史研究员、爱好文史事业的业余作者的作品。全书56万多字,内容丰富,分量厚重,文字精美,很有品位。《徽县文史资料选编(第二辑)》所收入的作品既有文化品位,又有史料韵味,既是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经历的“三亲”资料,又能起到传承文化、探究历史、启迪现实的作用。

阅读

相关人物

姚惠祖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徽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