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徽县师范学校学生情况初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徽县文史资料选编》 图书
唯一号: 291820020220000159
颗粒名称: 民国时期徽县师范学校学生情况初考
分类号: G527.42
页数: 2
页码: 277-278
摘要: 本文记述了民国时期徽县师范学校学生情况初考,甘肃省立徽县师范学校建于1939年下半年,校址设在州主山现党校地址。1943年,由河北省保定市迁来的“四存中学”与徽县师范合并。徽县师范分为“前师”和“后师”,前师学制四年,后师二年,1948年秋改为前后师各三年。建校初期,教师大多数由在外学业有成的学者担任,学生从中小学生中通过考试录取。前师(简师)学生大多数从完小毕业生中录取,后师(师范)学生从初中生及前师毕业学生中录取。
关键词: 师范学校 民国时期 徽县

内容

甘肃省立徽县师范学校建于1939年下半年,校址设在州主山现党校地址。1943年,由河北省保定市迁来的“四存中学”与徽县师范合并。徽县师范分为“前师”和“后师”,前师学制四年,后师二年,1948年秋改为前后师各三年。建校初期,教师大多数由在外学业有成的学者担任,学生从中小学生中通过考试录取。前师(简师)学生大多数从完小毕业生中录取,后师(师范)学生从初中生及前师毕业学生中录取。
  为满足社会事业发展的需要,弥补师范学校的不足,师范学校于民国38年开办了为期三个月的师训班,为乡村小学培训了40多名小学教师。
  与“四存中学”合并后,原河北省保安司令、陆军上将张荫梧(字桐轩,河北博野人)任校长,直到抗战胜利。此外先后担任校长的有吴治平、杨自廉、李东岳、陈国章;教师有马子愚、汪盈科、葛维西、马国元、马驷仪等。师范学生公费上学,不交学杂费,免费发给书本,并由学校管吃管住。要求学生全部住校,因校舍有限,大部分学生住在庙里。开设的学科有:国文、数学、历史、地理、教育概论、动物、军训、植物、体育、农艺、工艺、音乐、美术、教材教法、教育心理、卫生、小学行政、化学、公民等。其中公民科主要是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律教育,学习做人的准则和规范,尊老爱幼,爱护公物,遵守纪律,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平等待人,仁义礼智信等传统教育。这批学生在徽县较早地接受了现代科学知识和进步思想,为徽县教育界注入了一股新的风气潮流。
  徽县师范学校的校歌(附后)由时任第二任校长的杨自廉作词,音乐教师李永生作曲谱写,是学校在节庆等活动时必唱歌曲之一。学校成立“学生自治联合会”(简称学生会),学生会不分年级、男女,属学校倡导指导,学生自发组织。时值抗日战争时期,每逢“五一”“双十”(国民政府国庆节)等节日或社会上有重大活动,学生会都要组织学生进行文艺演出,并有热血青年学生登台进行讲演,通过演出与讲演宣传抗日思想,激发民众抗日热情。1942年,国民政府陆军一级上将白崇禧(字健生,广西回民)来徽县,师范师生会同社会各界人士2000余人到东关清真寺前举行欢迎仪式,欢迎仪式上就有学生进行讲演,并对白崇禧指挥的台儿庄战役充满赞美之词。
  师范学校的学生主要是徽县本地人,也有一部分成县和两当学生以及当时属徽县辖区的汪川、大门学生。成县学生以红川为主,如张友直、张志洪、茹素、李仁、王鑑、张希载、王三纲等。还有外省人,如湖南学生万孝灿,其父时任徽县法院院长,万孝灿随其父来徽县,就读于徽县师范。
  师范学校先后毕业学生六期,共有毕业生294人。其中1944年28人,1945年25人,1946年45人,1947年52人,1948年50人,1949年53人,另加师训班41人,女生比例不到10%。这些学生毕业后大多数从事教育工作,担任小学教师,为徽县初级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还有的走上行政管理岗位,相当一部分成为社会精英和知名人士,如马学海、杨彦明、乌正峰、茹素、李仁等。还有一部分中共陇南地下党员也出自徽县师范学生之中,如李仁、宋泰、豆燕、李佩兰、山峻峰、石泽、山子高、焦钾、高维嵩等。也有在文革中被迫害致死的,如时任银杏学校校长的罗志仁。本人的启蒙教师山裕堂、张宗良等,就是该师范学校毕业。由于时局动荡,政治追求不同,这些学生的去向、结局也不同。四存中学迁回河北后,一些学生随校迁往河北,如王铸、姚忆祖等。一些人因政治原因,解放后被镇压,如马本初、田畯、胡致远等(约有四人)。根据本人收藏的一份徽县师范学校毕业生名单,走访还健在的几位老人,据他们回忆,当年的热血青年、莘莘学子毕业后各奔东西,自谋出路,大多已作古,现健在的只有六七人,也都已耄耋之年。
  当时学生很少,有些学生后来更换了姓名,他们仍能相互记起。如1947年毕业的郭永福,就是曾担任过县乡镇企业局长的郭卓君,1945年毕业的杨生翠就是教师杨青山,程师仲就是教师程琦,回忆到当年参加演出和讲演的情景,这些年迈老人们仍很激动。徽县师范虽然过去近七十年了,但当年的学生们记忆犹新,在他们后来漫长曲折的人生经历中,回忆到这段学习时光,仍然充满怀念之情,留下了深刻难忘的印象。
  按照民国政府《师范毕业生服务规程》(民国卅一年中字第一0六九号训示),师范生入学需进行考试录取,文化考试后再进行面试和体格检查。被正式录取后,入学时集体进行宣誓仪式。誓词为:“某某某敬谨宣誓,余恪遵国父遗嘱,奉行三民主义,服从法令,遵守国民政府公布之中华民国教育宗旨及其实施方针,效忠国家,献身教育事业,如有违背,愿受最严厉之处罚,此誓。”师范学生毕业后,由学校将学生名单及毕业考试成绩上报县政府和省教育厅,原则上全部分配到各小学,服务满三年时,再由省教育厅核发毕业证书,如有临时需要,可由校长签发,提前发给毕业证明。
  徽县师范学校于1949年秋停办,当时国民党军队在全国大多数地方已经全面溃退,临近解放,徽县局势更加动荡,未毕业的学生各奔东西,一部分学生转徽县一中和天水一中继续上学。
  徽县师范学校自1939年开办,至1949年停办,历时10年,时间虽然不长,但学校管理严格规范,教员教学认真,学生学习努力,学校风气良好,培养的学生大多数成为解放前后教育行业的骨干,遍布徽县及周边县市,如杨松林、王锡轩、杨生翠、郑荣先、宋治国、史效光、撒葆正、段维慵、李仁、刘宗良、刘宗俭、骆天健、石正发、苏邵秦、张宗良、韦正芳、山永、田集仓、谢天祥、山裕堂、张志洪、李佩兰、张秉吉、柳浩德、张炽等。学生们对于各位教师,也充满怀念之情。
  因本人文字水平有限,再加考证不详,走访的老人也都年事已高,难免挂一漏万和张冠李戴。本文意在抛砖引玉,让更多知情人对徽县这段历史进行深入研究。后附几份资料,以供同仁参考。对这一时期徽县师范学生,尤其是其中一些重要人物还待详细考证。
  (谢建生:原徽县政协副主席、民建徽县委员会主委)
  甘肃省立徽县师范学校校歌
  杨自廉词永生曲
  注:杨自廉,时任校长,永生(李永生)时任音乐教师,均为张掖人氏。

知识出处

徽县文史资料选编

《徽县文史资料选编》

《徽县文史资料选编(第二辑)》是记史之书,载实之书,资料之书,全书分“彩插”“大事记”“机构沿革”“文史资料”等四个栏目,共收录文史作品约146篇。这些作品选自政协文史研究员、爱好文史事业的业余作者的作品。全书56万多字,内容丰富,分量厚重,文字精美,很有品位。《徽县文史资料选编(第二辑)》所收入的作品既有文化品位,又有史料韵味,既是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经历的“三亲”资料,又能起到传承文化、探究历史、启迪现实的作用。

阅读

相关人物

谢建生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徽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