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州江运记》释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徽县文史资料选编》 图书
唯一号: 291820020220000143
颗粒名称: 《兴州江运记》释读
分类号: F426.9
页数: 3
页码: 242-244
摘要: 本文记述了《兴州江运记》的释读,公元800年至805年,兴州(今略阳)刺史、山南西道节度使严砺主持疏导嘉陵江二百余里。柳宗元为此写下《兴州江运记》,详细记录了严砺疏通嘉陵江的场面和情景。
关键词: 《兴州江运记》 释读 徽县

内容

公元800年至805年,兴州(今略阳)刺史、山南西道节度使严砺主持疏导嘉陵江二百余里。柳宗元为此写下《兴州江运记》,详细记录了严砺疏通嘉陵江的场面和情景。
  1.严砺其人
  《旧唐书·列传第六十七》严砺,震之宗人也。性轻躁,多奸谋,以便佞在军,历职至山南东道节度都虞候、兴州刺史、兼监察御史。贞元十五年,严震卒,以砺权留府事,兼遗表荐砺才堪委任。七月,超授兴元尹,兼御史大夫,山南西道节度、支度营田、观察使。诏下,谏官御史以为除拜不当。……砺在位贪残,士民不堪其苦。素恶凤州刺史马勋,诬奏贬贺州司户。纵情肆志,皆此类也。
  元和四年三月卒。卒后,御史元稹奉使两川按察,纠劾砺在任日赃罪数十万。诏征其赃,以死,恕其罪。
  史臣曰:爵人于朝,与众共之;刑人于市,与众弃之。缢崔宁,除严砺,时君之政可知矣,辅相之才可见矣!……。
  又《旧唐书·本纪第十三、第十四》亦有严砺任职、诬奏崔河图,长流崖州,收剑州等事。
  《新唐书·列传第六十九》严砺,字元明,震从祖弟也。……震卒,以砺权主留府事,遗言荐之,即拜本道节度使。诏下谏议大夫、给事中、补阙、拾遗合议,皆以为“砺资浅,士望轻,不宜授节制”,帝不从。
  砺在位,贪沓苟得,士民不胜其苦。素恶凤州刺史马勋,即诬奏,贬贺州司户参军。刘辟反,以储备有素,检校尚书左仆射,节度东川。擅没吏民田宅百馀所,税外加敛钱及刍粟数十万。元和四年,卒,赠司空。后监察御史元稹奉使东川,劾发其赃,请加恶谥。朝廷以其死,故但追田宅奴婢还其主,税外所敛悉蠲除云。
  又《新唐书·本纪第七、列传第七十一》分别有严砺等击败刘辟,为自己求官(“砺复请大臣为节度”)等事。
  合《新、旧唐书》来看,严砺的功绩主要在平息刘辟叛乱和疏通嘉陵江水运两事,并未有“加礼部尚书”之事。其为人“性轻躁,多奸谋,以便佞在军”“人望素轻”“纵情肆志”“轻躁多奸谋,以便佞自将”“贪沓苟得”,对他的贪污案略有涉及,只是一个大概。
  《新唐书·列传第九十九》(元稹)按狱东川,因劾奏节度使严砺违诏过赋数百万,没人涂山甫等八十余家田产奴婢。时砺已死,七刺史皆夺俸,砺党怒。俄分司东都。
  检《元稹集》第三十七卷《弹奏剑南东川节度使状》中对严砺的罪状做了如下三个方面的总结:第一,“严砺擅藉没管内将士、官吏、百姓及前资寄住涂山甫等八十八户,庄宅共一百二十二所,奴婢共二十七人”;第二,“严砺又於管内诸州,元和二年两税钱外加配百姓草共四十一万四千八百六十七束,每束重一百一十一斤”;第三,“严砺又於梓、遂两州,元和二年两税外,加征钱共七千贯文,米五千石。”
  张艳云在《唐代一桩贪污案始末分析》(《唐都学刊》第23卷第1期,2007年1月)一文中指出:第一,严砺擅自籍没的违规违法的侵占性,“案内并不经验问虚实,亦不具贼职名,边收家产没官,其时都不闻奏”的违规操作,是非法的、不合理的;第二,严砺对所管诸州的税外加配行为是有根据的,然而,即使事出有因,也不符合朝廷的有关规定,更何况元和二年(807)不合规定的“擅自加征”,又被元和三年(808)所沿袭,即“准二年旧例征收”;第三,严砺利用职务之便,巧立名目,非法占有所管州府公有财物。
  综上可见,严砺贪污的真实性毋庸置疑,而元稹《弹奏剑南东川节度使状》是“现在所见的唐代最纤细的贪污记录”,严砺其人恐不如柳宗元记中所言“节用爱人,克安而生,老穷有养,幼乳以遂,不问不使,咸得其志”,“公命鼓铸,库有利兵;公命屯田,师有余粮;选徒以遂,有众孔武;平刑议狱,有众不黩;增石为防,膏我稻粱;岁无凶灾,家有积仓”,“其功烈尤章章焉不可盖也”,显为溢美之词。
  2.严砺所疏通的河道
  《新唐书·志第三十》:兴州顺政郡,下。土贡:蜡、漆、丹沙、蜜、笋。户二千二百二十四,口万一千四十六。县二:顺政(中。有铁,南有兴城关。),长举(中下。元和中,节度使严砺自县而西疏嘉陵江三百里,焚巨石,沃醯以碎之,通漕以馈成州戍兵。州又领鸣水县,长庆元年省入焉。有铁。)。
  从柳宗元《兴州江运记》可知,疏通河道是为了向成州运送军粮,当时应为陆路,即翻越青泥岭,下虞关,经九股树、中川、金池院到兴州(邑人梁晓明先生《杜甫自秦州入蜀行迹补证》一文曾有详细论述,梁文见《杜甫与徽县》甘肃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在这样艰险的道路上运粮是十分困难的。严砺通过疏通嘉陵江水道来代替陆运,“江涛负载漕船‘雷腾云奔,百里一瞬’免除了陆运的艰险,也缩短了整个运输路程”
  (辛德勇《隋唐时期陕西航运之地理研究》《陕西师大学报》2008年第6期)。
  辛德勇在《隋唐时期陕西航运之地理研究》中指出:“贞元五年,成州内徒,权治于同谷县西境的泥公山”,“《新唐书·地理志》记载严砺疏凿江道,是自长举而西疏凿嘉陵江二百里。从长举县到青源河口有一段嘉陵江水道,但只有几十里,远不及二百里之数;若是从长举县循嘉陵江西南行,到青源河口,再寻青源河而上到同谷县西的泥公山下,倒是有一百多里,与《新唐书·地理志》记载的里程相近。严砺既然是为漕运过去由长举陆路运往成州的戍粮而疏凿河道,那么他所疏凿的也只能是这样一条由嘉陵江联通青源河的航道,而主要的工程是在青源河段,而不是如文献记载的,只是嘉陵江主干道。”这段话的判断是准确的,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唐·山南东道山南西道》(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中国地图出版社1996年6月版)以清晰看出青源河与成州的位置关系。故青源河或为今成县之东河,流经成县宋坪乡,略阳县青泥河乡,到白水江封家坝村汇入嘉陵江,今称青泥河,这段水道大部分在今甘肃徽县、成县境内。
  3.严砺疏通河道的方法
  严砺对嘉陵江航道的疏凿措施“包括清除水道上的石块,砍除影响通航的树木,对河床中基底与河岸连结在一起的影响航运的岩石则用火烧醋激的办法粉碎后,再将其清除下去。”实际上使用“焚以炎火,沃以食醯”破石方法的人是李冰,“道有故蜀王兵兰,亦有神作大滩江中。其崖崭峻不可凿,乃积薪烧之,故其处悬崖有赤白五色”(《华阳国志·蜀志》),东汉武都太守虞诩,在开通粮道时,也使用此方法,“使人烧石,以水灌之,石皆坼裂,因镌去石”(《后汉书·虞诩传》注引《续汉书》)。可见这一方法是我国劳动人民,在工程实践中的巧妙发明,严砺又加以改进,以醋代水,这也充分反映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与智慧。
  附:《兴州江运记》
  御史大夫严公牧于梁五年,嗣天子举周、汉进律增秩之典,以亲诸侯。谓公有功德理行,就加礼部尚书。是年四月,使中谒者来锡公命。宾僚吏属,将校卒士,黧老童孺,填溢公门,舞跃欢呼,愿建碑纪德,垂亿万祀。公固不许,而相与怨咨,遑遑如不饮食。于是西鄙之人,密以公刊山导江之事,愿刻岩石。曰:惟梁之西,其蔽曰某山,其守曰兴州。兴州之西为戎居,岁备亭障,实以精卒。以道之险隘,兵困于食,守用不固。公患之曰:“吾尝为兴州,凡其土人之故,吾能知之。自长举北至于青泥山,又西抵于成州,过栗亭川,踰宝井堡,崖谷峻隘,十里百折,负重而上,若蹈利刃。盛秋水潦,穷冬雨雪,深泥积水,相辅为害。颠踣腾藉,血流栈道。糗粮刍藁,填谷委山。马牛群畜,相藉物故。餫夫毕力,守卒延颈,嗷嗷之声,其可哀也。若是者,绵三百里而余。自长举之西,可以导江而下,二百里而至,昔之人莫得知也。吾受命于君而育斯人,其可已乎?”乃出军府之币,以备器用,即山僦功。由是转巨石,仆大木,焚以炎火,沃以食醯,摧其坚刚,化为灰烬。畚锸之下,易甚朽坏,乃辟乃垦,乃宣乃理。随山之曲直以休人力,顺地之高下以杀湍悍。厥功既成,咸如其素。于是决去壅土,疏导江涛,万夫呼抃,莫不如志。雷腾云奔,百里一瞬,既会既远,澹为安流。烝徒讴歌,枕卧而至,戍人无虞,专力待寇。
  惟我公之功,畴可侔也!而无以酬德,致其大愿,又不可得命。矧公之始来,属当恶岁,府庾甚虚,器备甚殚,饥谨昏札,死徙充路。赖公节用爱人,克安而生,老穷有养,幼乳以遂,不问不使,咸得其志。公命鼓铸,库有利兵;公命屯田,师有余粮;选徒练旅,有众孔武;平刑议狱,有众不黩;增石为防,膏我稻粱;岁无凶灾,家有积仓;传馆是饰,旅忘其归;杠梁以成,人不履危。若是者,皆以戎隙帅士而为之,不出四方之力,而百役已就。且我西鄙之职官,故不能具举。惟公和恒直方,廉毅信让,敦尚儒学,揖损贵位,率忠与仁,以厚其诚。其有可以安利于人者,行之坚勇,不俟终日,其兴功济物,如此其大也。
  昔之为国者,惟水事为重。故有障大泽,勤其官而受封国者矣。西门遗利,史起兴叹。白圭壑邻,孟子不与。公能夷险休劳,以惠万代,其功烈尤章章焉不可盖也。是用假辞谒工,勒而存之,用永宪于后祀。
  (注:《兴州江运记》自《柳宗元集》录出,详见《柳宗元集》第二十六卷,中华书局1979年10月版)。
  (王义:徽县教育局干部)

知识出处

徽县文史资料选编

《徽县文史资料选编》

《徽县文史资料选编(第二辑)》是记史之书,载实之书,资料之书,全书分“彩插”“大事记”“机构沿革”“文史资料”等四个栏目,共收录文史作品约146篇。这些作品选自政协文史研究员、爱好文史事业的业余作者的作品。全书56万多字,内容丰富,分量厚重,文字精美,很有品位。《徽县文史资料选编(第二辑)》所收入的作品既有文化品位,又有史料韵味,既是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经历的“三亲”资料,又能起到传承文化、探究历史、启迪现实的作用。

阅读

相关人物

王义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徽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