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县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的农业区划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徽县文史资料选编》 图书
唯一号: 291820020220000132
颗粒名称: 徽县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的农业区划
分类号: F327.42
页数: 3
页码: 217-219
摘要: 本文记述了徽县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的农业区划,在国家农委的统一领导部署下,全国各地先后开展了以县级为基础的农业区划工作。所谓农业区划,是按照不同地区、不同地类、不同生态环境,在深入调查、全面摸清农业自然资源家底的基础上,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条件下,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优势,按照不同的生态环境,分区分类制定出发展农业的指导思想、方针路线、主要内容、重点项目及可持续发展规划。
关键词: 农业区划 徽县 农业

内容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在国家农委的统一领导部署下,全国各地先后开展了以县级为基础的农业区划工作。所谓农业区划,是按照不同地区、不同地类、不同生态环境,在深入调查、全面摸清农业自然资源家底的基础上,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条件下,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优势,按照不同的生态环境,分区分类制定出发展农业的指导思想、方针路线、主要内容、重点项目及可持续发展规划。
  我县的农业区划工作,是在原天水地区农业区划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于1982年8月开始筹备的。首先酝酿组建领导班子,落实办公机构,由分管农业的一名副县长任主任委员,县农办主任、农牧局长任副主任委员,各有关局局长任委员。在此基础上,从全县农、林、牧、水、果、气多部门、多行业抽调104名科技精英,脱离单位和部门,由县区划办统一部署,开展工作。按照不同专业,组建成农作物、林业、畜牧业、土地土壤、果树、水电、气象等13个专业调查小组。为了加强领导,充实科技实力,确保工作质量,县上领导还从乡、镇抽调原属于技术骨干的五名正、副乡镇长,脱离原单位,专搞农业区划工作。可见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天水区划办和徽县区划办还对各专业组分别举办了专题培训班,达到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任务、各尽其责的目的。
  一、开展调查研究阶段通过以上充分准备,100多名科技骨干陆续到位到岗,于1983年初,各专业组先后全面展开了外业、内业、内外业相结合的大规模农业自然资源调查研究工作。
  土地土壤专业小组土地分组的地类调查,是通过较为先进的航片转绘进行的。从兰州军区购回航片152张,首先进行外业航片调绘,再进行内业大量影象解译和转绘,把航片上的地类影象逐块转绘到5万分之一的地形图上,采用求积仪、方格法、图解法,逐块量算出面积,把数千个不同地类地块按行政村、乡、县,逐级汇总统计,最后得出全县不同地类总面积。工作量之大,工作之艰辛、劳苦可想而知。有些同志航片转绘任务完成后,开始带上了近视眼镜。
  这次调查得出,全县土地总面积为4084368亩,其中耕地815734亩,林地面积2514761亩(其中森林面积1753728亩,森林覆盖率为42.9%),草地面积1149500亩,水域面积57259亩,城乡居民点用地面积34279亩,交通用地23339亩,工矿用地512亩。以上数据的得出,都是史无前例的。
  土地土壤小组土壤分组,为了摸清全县土壤底细,主要调研人员徒步跋涉,登上北部老爷山(海拔2320米)和南部铁山(海拔1964米)顶峰,采取土样,供化验分析所用。非如此得不到准确可靠数据,影响鉴定土壤类型的准确性。
  本小组对耕地土壤520个土样化验分析,得出全县耕地土壤养分状况是“氮不足,磷极缺,钾有余。”为以后的配方施肥提供了科学依据,为全面培肥地力,提高农作物产量,发挥了现实的指导作用。
  种植业调查小组,深入实际,走访农民,查阅档案资料,得出全县发展粮食生产是种植业的最大优势,只要加强管理,不断加强科技含量,实现粮食生产长期稳定增长是完全可能的。应坚持以发展粮食生产为主,油料等经济作物为辅的原则,促进全县种植业全面发展。
  畜牧调研组,通过调研历史档案,走遍南北山区,深入农家畜舍,走访农户,得出发展草食大家畜黄牛,应是发展畜牧业的主要优势,应以发展黄牛为重点,实现黄牛、养猪全面发展。
  果树调研组,深入南、北山区,走乡串户,现场观察,得出中部丘陵区,重点是南、北山区,发展核桃、板栗干果业,是徽县发展果树生产的正确方向。
  水资源调查组,跋山涉水,走遍全县“一江五河”,现场观察和测算,得出全县水力天然蕴藏量为14.76万千瓦,为全县今后发展水电事业提供了科学依据。以上诸多调研成果和所得结论,是100多名参与调研成员,深入调查,内、外业结合,得出的科学结论,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为全县多领域、多部门指导本职业务,提供了诸多方面的科学依据。
  经过一年多的内、外业调查,各专业组的调研任务陆续结束,开始转入室内整理资料,撰写专题《区划报告》。至1985年初,各专业组的专题《区划报告》陆续草拟完成。在此基础上,县农业区划委对各专题报告进行初审,召开会议,面对面答辩,提出问题,修改补充,如此反复多次。
  经反复修改充实,各专业组的专题报告陆续定稿,共13篇:《综合农业区划》《农业气候资源分析与区划》《土地土壤资源调查与区划》《农业资源调查与区划》《林业资源调查与区划》《果树资源调查与区划》《畜牧业资源调查与区划》《水资源调查与区划》《水土保持调查与区划》《农业经济资源调查与区划》《农业机械调查与区划》《乡镇企业、多种经营资源调查与区划》《村镇道路建设调查与规划设想》。
  二、鉴定验收阶段
  1985年4月,经过一段时间的充分准备,县农业区划委员会申请天水地区农业区划委员会对徽县农业区划工作进行鉴定验收。天水区划委同意并定于1985年4月11日召开徽县农业区划鉴定验收会议。地区分管领导和农、林、牧、水电、水保、果树、气象、农科所、农技站、畜牧站、小陇山等29个科技单位的业务技术精英,齐聚徽县,组成相应的专家鉴定验收小组,对徽县农业区划工作进行全面鉴定验收。
  验收会议历时5天,用两天时间查阅资料,调阅专题报告,资料、观点、结论是否准确无误,为答辩做准备。用两天时间面对面专题答辩,专家提问题,专题组长应辩。由于各专业小组正、副组长于会前都作了充分准备,一般都能顺利过关,所需修改补充的意见,也是正常的,合理的。最后一天大会总结。地区综合验收组,各专题验收组,分别写出对相应专题组的鉴定验收意见。如对徽县综合农业区划的验收意见是:经会议评论,认为徽县的区划成果基本上查清了全县的农业自然资源及分布特点,对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也做了细致的调查,并从生态适应经济效益技术可行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评价,对徽县的资源地域分布规律和经济规律有了基本的认识,并根据这些特点,划分出3个综合农业分区和6个亚区,为今后分类指导农业生产提供了比较科学的依据。……希望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调查研究,补充完善:1.在水资源评价利用上再能从时空分布,农业生产需要,能源开发等方面做深入的分析研究。2.乡镇企业发展在综合报告中反映的不够,应予补充。3.报告文字上要进一步提炼,对报告中的专业术语、数据,要进一步核实,做到准确一致。下午召开总结大会,宣读分别对13个专题组的鉴定意见。大会对徽县农业区划工作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意见诚恳,心悦诚服,会议在欢笑声中落幕。
  成果鉴定验收后,历时一年,各专题组长对自己所撰写的专题报告,根据地区会议验收意见,进行全面修改补充,充实提高,最后定稿。又历时两年,县区划办对所属13个专题报告的数万数据一一核对,做到准确无误,并对文字修饰提高。在此基础上,由原徽县农业区划办主任蔡昶杰任主编,组织汇编了有120余万字的《徽县农业资源调查与区划汇编》的巨著,以精装出书。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提出的为发展我县农、林、牧、水、果、气大农业具有长远指导意义的百科全书、工具书和大型资料库。它凝聚了全县100多名科技精英,历时两年、跋山涉水、加班加点、历尽艰辛、用汗水和智慧结出的丰硕成果。
  三、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观点,评估检验我县农业区划工作对发展大农业的指导意义
  三十多年来发展的大量事实充分说明,广泛运用农业区划成果,促进了我县大农业的快速发展。这里仅以我县发展果树产业为例,就足以证明。农业区划对果树鉴定意见指出:“徽县中部丘陵区、南山、北山区是徽县发展核桃、板栗的适生区域,以上区域不是苹果等鲜果业的适生区域。鉴定验收的结论是客观公正的,科学的,无疑是正确的。
  我县果树业的发展经历了漫长、曲折和艰辛的过程,有教训,有失败,最后走向成功。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有关部门就曾大力推广栽种苹果,中部地区苹果园到处可见,出现了如银杏马庄,水阳新寺等百亩以上管理较为规范的苹果园,品种以国光、红元帅、黄元帅、青香焦等老品种为主。所产苹果由当地供销部门统一收购,基本就地销售。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历程,终因产量低、品质差、效益不佳、病虫害严重、寿命短等原因,走向没落,最终消失。目前徽县市场所供苹果,完全是由外地提供,徽县不产苹果。
  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由于决策失误,违背自然规律,全县曾经大张旗鼓地开展以号称“发展30万亩雪梨工程”的宏伟发展规划,要求三年内在全县中部地区普遍栽植雪梨。终因雪梨产量低、品质差、市场萧条、病虫害严重等问题,而以沉痛失败告终,造成耕地浪费,损失惨重,农民苦不堪言,至今徽县没有一株雪梨生存。
  痛定思痛,总结经验教训,运用农业区划成果,长期坚持大力发展以核桃为主的干果产业,才是果树业走向正确之道。目前核桃产业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并将陆续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更为可喜的是核桃已向产品加工迈进,产业链条不断延伸,永宁粮油公司等一批核桃加工企业,引进核桃脱青、烘干设备,把农民分散采收的青皮核桃,集中收购,统一出售,增加了经济收入。目前核桃产品主要有核桃油、核桃仁、礼品核桃、山核桃系列工艺品等。目前全县核桃累计面积达到37万亩,年产核桃6000吨,实现产值9000万元,按照全县现有农民17万人计算,人均53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2%。核桃产业已成为我县农民收入的主渠道和增收致富的主要产业之一。随着挂果幼树的逐年增长壮大,核桃的产量、产值还蕴藏着巨大的潜力,全县广大农民群众,必将从发展核桃产业中增加更多收入,得到更多实惠。
  以上事实充分证明,“实践出真知,农民要科学发展,农业区划功不可没。”

知识出处

徽县文史资料选编

《徽县文史资料选编》

《徽县文史资料选编(第二辑)》是记史之书,载实之书,资料之书,全书分“彩插”“大事记”“机构沿革”“文史资料”等四个栏目,共收录文史作品约146篇。这些作品选自政协文史研究员、爱好文史事业的业余作者的作品。全书56万多字,内容丰富,分量厚重,文字精美,很有品位。《徽县文史资料选编(第二辑)》所收入的作品既有文化品位,又有史料韵味,既是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经历的“三亲”资料,又能起到传承文化、探究历史、启迪现实的作用。

阅读

相关人物

蔡昶杰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徽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