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县酒厂老厂区厂址溯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徽县文史资料选编》 图书
唯一号: 291820020220000124
颗粒名称: 徽县酒厂老厂区厂址溯源
分类号: F276.6
页数: 3
页码: 202-204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37年至1984年徽县酒厂老厂区厂址的溯源。
关键词: 徽县酒厂 老厂区厂址 溯源

内容

直到二十世纪的七、八十年代,还有人把徽县酒厂老厂区的那块地方叫酒精厂。为此,我有兴趣追本溯源。
  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也就是今天的北京附近,挑起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到了1941年,抗日战争已经进行了四个年头,正处于最艰苦的时期。那时的陪都重庆和抗日前线汽油严重短缺,在这种情况下,民国政府第二、第八战区联合在徽县的旧城(先农)、伏家镇(刘家庄)和泥阳镇(李磨)办起三个酒精厂,以白酒为原料提取酒精,代替汽油,以解决军用急需。
  第八战区资源委员会把厂址选中了伏家镇刘家庄南的台地上,那里背靠蔡家梁,面朝伏镇河,土地平旷,背风向阳。那年的7月9日,酒精厂正式破土动工,经过六个月的奋战,耗资60万元,于12月竣工。建有房屋50余间,设有厂长办公室、工程师办公室、化验室、机房、蒸馏室、库房及工人宿舍等,还有临时工棚10余间,设备较为齐全,并在县城设有办事处。酒精厂有厂长、工程师、技工、化验员、会计、事务、厨师、操作工及眷属等约百余人。
  1953年在伏家镇山家庄成立了徽县农业示范场,隶属省农业厅。原酒精厂旧址的土地划归给徽县农场。
  1955年徽县农场移交给徽县,改名为徽县良种繁殖场。
  1958年4月,徽县农校成立,校址设在原伏家镇酒精厂旧址。
  1964年7月21日(农历六月十三),一场洪水冲毁了侯家坝厂址,损失了16.12万元。
  同年,甘肃省轻工业厅拨款25万元,作为迁厂资金。在原酒精厂的旧址征徽县良种场的土地32亩。按年产“金徽酒”300吨的能力,建设新厂。
  1965年3月,酒厂全体职工离开了辛勤耕耘了十一年的家园,搬到了伏家镇的新厂址。此时,在原酒精厂的旧址上,只留下厂长办公室、工程师办公室、机房和工人宿舍等4座建筑物,伫立在寒风中,诉说着历史的沧桑。搬到新厂址后,厂名更为甘肃省徽县酒厂。
  在党支部书记兼厂长杨俊美和副厂长马祥麟二位同志的带领下,全厂65名职工经过一年的紧张建设,包括一座739平方米的金徽酒车间、粉碎车间、酒库和包装车间等在内的一座崭新的酒厂建设了起来。
  1968年10月,徽县良种场收归甘肃省“革命委员会”,办甘肃省红旗山“五七干校”。在紧靠徽县酒厂的南侧,建有土木结构的房屋两排,有宿舍、鸭舍、仓库等。部分干校成员在这里度过了永生难忘的四、五年蹉跎岁月。1973年11月,撤干校,又移交给徽县,恢复徽县良种场。
  1979年,为了扩大大曲酒的生产,在靠老厂区的南侧,再征徽县良种场的土地40亩,投资381万元(其中贷款375万元,自筹6万元)。土建由唐进铭同志负责,于1980年6月开工,建一栋建筑面积4082平方米的大曲酒车间及配套建筑物和设施等,徽县酒厂办公大楼就坐落在原“五七干校”所建的两排房屋旧址上。
  1982年7月,工艺和设备由笔者负责的大曲酒车间投产,使大曲酒的年产量增加了1000吨。
  至此,徽县酒厂老厂区占地达到72亩,全部征自徽县良种场的土地。
  1984年冬,徽县酒厂着手扩建,起先拟把厂址选在刘家庄北。那里有徽县良种场的土地,为此,我(时任徽县酒厂副厂长)曾与时任该场场长的蔡昌杰同志进行过探讨,这已是第三次为征地一事与徽县良种场打交道。
  古人说得好,“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徽县良种场对徽县酒厂的发展,功不可没!光阴荏苒,沧海桑田,自1941年酒精厂始建,到1979年第二次征徽县良种场土地的近40年间,世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的酒精厂几经易主,最终成就了徽县酒厂。这就是有的人把徽县酒厂老厂区那块地方叫酒精厂的缘由。
  参考资料:
  1.《伏家镇酒精厂》(秦琏《徽县文史资料选编第一辑》)
  2.《徽县酒精支援抗日》(田雪著《徽县文史探秘》)

知识出处

徽县文史资料选编

《徽县文史资料选编》

《徽县文史资料选编(第二辑)》是记史之书,载实之书,资料之书,全书分“彩插”“大事记”“机构沿革”“文史资料”等四个栏目,共收录文史作品约146篇。这些作品选自政协文史研究员、爱好文史事业的业余作者的作品。全书56万多字,内容丰富,分量厚重,文字精美,很有品位。《徽县文史资料选编(第二辑)》所收入的作品既有文化品位,又有史料韵味,既是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经历的“三亲”资料,又能起到传承文化、探究历史、启迪现实的作用。

阅读

相关人物

傅俊英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徽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