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用新法酿琼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徽县文史资料选编》 图书
唯一号: 291820020220000122
颗粒名称: 敢用新法酿琼浆
分类号: F276.6
页数: 2
页码: 195-196
摘要: 本文记述了徽县酒厂敢用新法酿琼浆的记事。
关键词: 新法 酿琼浆 徽县

内容

1974年,天水地区粮食部门给徽县酒厂调入1500吨红薯干,以后又陆续调入大量红薯干和伊枣。起初我厂仍沿用传统的固态发酵法进行生产,所产的酒不但带有浓重的腐薯臭味,质量差,不受欢迎,而且出酒率也较低。于是我向厂领导和县工交办公室建议大胆地采用新工艺进行生产。新工艺就是走液态法发酵的路子,以红薯干(也可以用伊枣或玉米等)为原料,先生产出标准的饮料酒精,再以大曲酒酒糟培养的香醅进行串香,经过储存、勾兑后出厂。新法生产出的酒不但具有大曲酒的风味,而且出酒率远远高于传统工艺。领导欣然采纳,决定建酒精车间并让我承担设计和负责建设。
  为了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使设计精益求精,尽善尽美,高质量地生产。从1974年12月9日,我单枪匹马到陇西酒精厂、甘南乳品厂、省轻工科研所、兰化设计院和兰州制酒厂等单位考察取经,学习他们的经验,也了解他们走过的弯路和教训,如某厂蒸馏釜未安装减压阀,偶遇突然停汽,釜内压力骤减,形成负压状况,造成蒸馏釜被吸瘪;又如某厂发酵车间,人员呼吸费力,是因车间通风不畅,二氧化碳浓度较大造成的。这些经验和教训,在我厂酒精车间的设计中,都被予以充分考虑。
  土建设计由县建工队刘兰祥同志承担。1975年5月7日,由一机部兰州工程处承担的设备制造开工,5月底,由徽县建工队承建的385平方米的厂房破土动工。与此同时,人员培训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1975年6月26日,由厂党支部书记孙志国同志带队,我任技术辅导,粉浆工段邢进国同志、蒸煮与糖化工段张志勤和赵文轩二同志、发酵与酒母工段柴宝璋同志、制曲工段王德成同志、蒸馏工段李万林和崔书兰二同志、化验员徐美茹同志等10人,赴河北省昌黎县果酒厂进行培训,9月18日,返程。
  回厂后即参加设备安装,共安装设备41台(件),装电机27台,总容量136.1千瓦。经过两年多的拼搏,酒精车间建成并于1977年9月,顺利投产,试车一次成功,生产出合格的饮料酒精,酒精出率接近国内先进水平。
  我所设计的精馏塔是最先进的浮伐塔,它具有生产能力大,操作稳定,气液接触好,操作弹性大,效率高,结构简单,加工、安装和检修均较方便,并具有省材料、造价低等优点。投产后,经专家评定认为:“工艺设计合理,设备先进,已达到国内同类酒精生产线的先进水平”。为指导操作,我写了5.04万字的《酒精生产技术资料》。
  建设中得到省轻工科研所卢国胜同志、陇西酒精厂杨世英校友、山东省济南酒精厂袁俊杰同学、天津酒精厂赵俊川同学、湖北省襄樊酒精厂苗占枝同学等诸位的多方面帮助。在设备安装和试产阶段,陇西酒精厂派邵有深、王丕忠和张万祥三位师傅协助。
  酒精车间的建成,给生产二回酒提供了优质的饮料酒精。我厂采用两步法工艺:首先在底锅中加入酒精和黄水等培养液,通过培养的香醅(或金徽酒的回醅)串蒸产酒;所产之酒经储存后进行勾兑,调人金徽酒的酒头、酒尾和部分金徽酒,达到标准后,便可出厂。用这样工艺生产的新工艺白酒属清香型,香正、甜爽、醇和、味净,质量今非昔比。同时,大大地提高了出酒率。
  这种新工艺白酒,具有大曲酒的风味。它的出世,给广大消费者提供了物美价廉的新产品,在销售过程中,深受欢迎。
  酒精车间的建成,使二回酒的产量由1977年的235吨、利税105.9万元,增加到1980年的产量999.4吨、利税206.8万元。自此,销量扩大,效益猛增,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可喜的社会效益。
  1982年以来,徽县酒厂广泛调查市场信息,虚心听取用户意见,在狠抓陇南春酒和金徽酒质量的同时,又狠抓了二回酒的改型提质。一是在二回酒中兑入一定比例的陇南春酒,这样不但大大提高了内在质量,而且把香型由原来的清香型改为淡浓香型;二是改散装为瓶装,经过工艺改革,上市后得到好评。
  1983年8月在全省白酒质量评比会上,二回酒被评为其它香型第二名,仅次于金徽酒。因此,有人叫二回酒为“二徽酒”。

知识出处

徽县文史资料选编

《徽县文史资料选编》

《徽县文史资料选编(第二辑)》是记史之书,载实之书,资料之书,全书分“彩插”“大事记”“机构沿革”“文史资料”等四个栏目,共收录文史作品约146篇。这些作品选自政协文史研究员、爱好文史事业的业余作者的作品。全书56万多字,内容丰富,分量厚重,文字精美,很有品位。《徽县文史资料选编(第二辑)》所收入的作品既有文化品位,又有史料韵味,既是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经历的“三亲”资料,又能起到传承文化、探究历史、启迪现实的作用。

阅读

相关人物

傅俊英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徽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