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急时刻敢担当夜 越艰险送伤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徽县文史资料选编》 图书
唯一号: 291820020220000109
颗粒名称: 危急时刻敢担当夜 越艰险送伤员
其他题名: “文革”中徽县武装部军人甘冒风险、救死扶伤的感人一幕
分类号: K294.2
页数: 3
页码: 156-159
摘要: 本文记述了“文革”中徽县武装部军人甘冒风险、救死扶伤的感人一幕。
关键词: 文革 徽县 武装部 救死扶伤

内容

两派武斗武装部竭力斡旋促和
  1967年,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风雷激荡的一年。在“四人帮”“文攻武卫”的口号煽动下,革命群众组织之间的派性斗争从大中城市逐渐向小城镇蔓延。受此影响,我县两大派群众组织“革联”和“红联”的矛盾冲突频频发生,以致发生了“八·八流血事件”。9月中旬,“红联”势力被迫撤出县城后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集结数千农民群众围攻县城。“革联”则集中人马凭借古城墙(上世纪七十年代拆毁)和吴山制高点建筑工事,武装防守,双方严阵以待、剑拔弩张,造成徽县与外地交通中断月余时间、农村秋播化肥无法调进、县城内居民生活物资供应紧张、人心惶惶的严重局面。
  当时,在县委、人委党政领导机关被群众组织夺权、城乡局势混乱的情况下,武装部成了唯一不受冲击、能支撑局面的军事领导机关。面对大规模武斗一触即发的严峻局势,负有“三支两军”任务(支左、支工、支农、军管、军训)的武装部领导日夜焦虑不安,为防止流血事件的发生,部长、政委亲自出马分头给“红三司”(革联更名)、“红联”两派领导层晓以利害、软硬兼施,作疏导、规劝、说服工作,欲促其罢兵休战,求同存异,谈判言和。然而,一起突发行动使武装部领导多日的艰难斡旋工作前功尽弃。
  火焚瞬间解救垂危闫传丁
  为冲击“红联”数千群众兵临城下的威慑,“红三司”精锐部队武装连于1967年11月5日凌晨,兵分三路偷袭“红联”前沿阵地山神庙(今凡塄小学处),一举抓获银杏公社党委秘书闫传丁及群众二十多人,号称“山神庙大捷”。
  “红三司”武装连认定闫传丁是银杏“红联”组织的头头,是策动农民围攻县城的罪魁祸首之一,欲对其施酷刑秘密致死,以解心头之恨,并杀一儆百、震慑“红联”军心。
  夜袭山神庙事件使武装部领导闻讯大惊,顿感事态严重,一旦“红联”采取报复行动打进县城,难免发生大的流血残案,其后果不堪设想,而负有“三支两军”使命的武装部也将难辞其咎。武装部紧急研究预案,主要领导连夜出面给“红三司”、“红联”组织的头头们作说服规劝工作,要他们务必保持克制态度,以免事态恶化,使自己成为“千古罪人”。同时,派武装部参谋革建中、张虎才二人各带四名中队战士秘密搜寻解救闫传丁。由于武装连不时秘密转移关押闫传丁的地方,革建中等人奔波两天接连扑空。
  两天后的傍晚时分,革建中带领两名战士在吴山上巡查,突然发现山脚下的人民礼堂后院人声嘈杂,感到情况异常,便快步下山进入隐蔽偏僻的小院。只见一群人围成一圈,有人手持棍棒,有人厉声怒骂,革参谋大喊一声:“什么人晚上在这里结伙吵闹?”随之冲进人群。解放军突然出现,使在场的人一下子愣了神,不知所措。革建中看到地上堆着一堆报纸,散发着浓浓煤油味,有一人正弯腰划火柴准备点火,革眼明手快,一个箭步上前夺过火柴,顺手揭开报纸,下面有一鼓鼓囊囊的麻袋,使劲解开,用手电一照,里面装着的是反绑手脚、血肉模糊的闫传丁。革建中不禁一惊:如果晚来一步,其后果不堪设想。在情急之下,他连声喝退众人,和战士就地卸下一张门板,抬上闫传丁直奔县医院。
  经医生初步检查,闫传丁浑身青肿,胸骨断了四根,双踝骨被砸成粉碎性骨折,气息奄奄,处于高度昏迷状态。当时医院医护人员也分“红联”、“红三司”两派,对救治闫传丁存在分歧,又则“红三司”武装连扬言要从县医院把闫抢走,情况随时有变。危急关头,武装部领导苦口婆心、软硬兼施,甚至委屈求全被扣作“人质”的情况下,做通了“红三司”头头的工作,答应网开一面放闫传丁趁拂晓前秘密出城。武装部领导决定,由革建中同两名战士用架子车送闫传丁去伏镇,并通知闫的爱人李淑英同行。
  跋山涉水艰难绕道白水江
  闫传丁伤情严重,命悬一线,伏镇卫生院不敢接收,建议必须尽快转外地大医院救治。当时去天水、宝鸡的交通已中断多日,去嘉陵的公路被“红三司”控制,难以通过。人命关天,事不宜迟,“红联”负责人与革参谋研究决定跋山涉水走小路,绕道去陕西省白水江火车站,乘火车送闫传丁去西安救治。明知此行艰险异常,困难重重,但救人要紧,也只得铤而走险了。当即在伏镇组织二十名青壮农民的担架队,革参谋作了简要动员和分工:担架四人抬,二十分钟轮换;为了确保安全,由周仁豪(县委党校干部,在部队任过侦察排长)和一农民担任前哨,负责探路和侦查情况;后面派两人为后卫,警惕有人尾追;李淑英紧跟担架看管输氧袋子,革建中前后照应居中指挥。还确定了夜行中的联络暗号,手电光紧闪三下表示“有情况”,慢闪两下为“安全”。为了避免“红三司”探听到动向派人阻截,他们仿用“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策略,有意散布要送闫传丁去天水的消息,以迷惑对方。李淑英给西安的亲戚通了长途电话,叫他们帮助联系医院。
  一切准备停当,傍晚乘夜幕降临,担架队出发上路,经栗川过草坝梁时天已大黑,涉过红川河,上龙王洞山,翻越木皮岭,山路崎岖,又抬着担架夜行,十分艰难。初冬的寒夜,抬着担架时累得人汗流浃背,换下来后被冷风吹得浑身冰凉透骨、肩上隐隐作痛,但看到革参谋与大家一道跋山涉水,还换抬担架,谁也没有怨言。路过陈家山小村庄时,出了意外情况,惊动了生产队开会的社员,他们以为是偷牛贼又来作案,便顺手操起木棒、铁锨,站在庄边连声大喊“抓贼”,担架队慌忙回应喊:“我们是伏镇人,有急事要赶到小河厂去。”等他们走近,看到有担架并有解放军随行,社员们一时莫名其妙,虚惊一场。一行人翻山越岭,未作片刻停留,又走过小地坝,翻过滚豆坡,穿过王家沟,晚上十一点左右来到小河厂。正当大伙暗自庆幸走完崎岖山路稍觉松一口气时,前哨周仁豪过来报告说,发现小河厂大桥上有人放哨,生有篝火。当时小河厂驻着陕西地质五大队二百余人,两派群众组织也在停产打派仗,并和徽县的“红三司”、“红联”互有联系。为了不引起麻烦,革参谋决定担架队避开大桥从上游涉水过河,自己率先挽起裤子下水带路,指挥其他人抬稳担架手挽手淌过冰冷刺骨的河水。
  过了小河厂,走上去大河店的公路,队伍的行进步伐加快,十二点多时接近大河公社。前哨报警说隐约看见公社门口有手电闪光,并有多人走动。这个情况让大家才觉轻松的心情一下子又紧张起来,更令革建中担心的是如果“红三司”在这里设伏拦截,担架队别无去路,只能束手就擒。就在他们进退两难、惊慌犹豫之时,已被对方发现,忽听“你们是什么人?”几声大喊,每个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上。革建中即叫担架队就地隐蔽,他只身上前探看情况。对方发现有人走近,又喊:“什么人?再不答应,就要开枪了!”随即听见推枪栓的响声。革参谋边走边喊:“我是武装部的革建中,有紧急任务路过大桥。”一听是解放军,对方便放心走了过来,原来是大河公社武装部长张宗才带领一班民兵巡逻值勤。简短交涉几句,张宗才叫他的人抬上担架,陪送革建中一行走出大河辖区,到了陕甘交界的大石碑,才带队返回。担架队半夜颠簸,一路惊魂,徒步一百余华里路程,于凌晨三点赶到白水江车站。
  事不宜迟搭乘货车驰西安
  夜深的火车站昏暗寂静,只有值班室亮着灯光,革建中叫大家在站台外隐蔽等候,一人前往值班室进行联系。值班员见一位疲惫不堪的解放军突然推门而人,十分惊讶,革建中忙表明自己身份,说有一名战士病情危急要转送西安住院,请求车站给予方便。值班员听了面有难色地说客车要到天明七点以后,夜里有两趟过路车在此不停。革参谋说病员生命垂危,不宜耽误,没有客车乘货车也行,请他务必帮忙解决困难。解放军紧急求助,值班员答应与前方的略阳站调度室联系。
  就在焦急地坐等略阳电话之时,革建中看到窗外有人向他招手,即转身走了出来,见是城关先农大队“红联”组织负责人吕希仁,不禁感到意外,忙问他深夜到此何事。吕说打听到要送闫传丁来白水江上车的消息,他急忙叫了几个青年农民赶来支援。他们摸黑进石家峡,上箭华山,走青泥古道赶到王家河,听说担架队已过去,便一路小跑紧追,刚刚赶到车站。革建中被他们的行动感动,连声道了几句“辛苦”,因担架队已安全到了车站,担心人多会引起值班员怀疑,便叫吕希仁不可久留,带人速从原路返回去。
  送走吕希仁后回到值班室,值班员告诉革建中略阳调度室来了电话,二十分钟后有一列去西安的货车经过这里,特准在白水江站停车一分钟,让他们速作上车的准备。
  就在他们紧张不安的等待中,一列货车徐徐进站,值班员指挥担架队奔向一节开着门的铁闷罐子车厢,未等车停稳,二十多人蜂拥而上。列车开动后,阵阵臭味扑鼻而来,手电一照,才看清是装运过牲畜的车辆,一地粪便。然而此时大家已疲惫不堪,也就顾不了这些,各自找干净的角落席地而坐。革建中嘱咐李淑英细心看护闫传丁,他也就坐下来靠着车厢慢慢打起盹来。
  第二天早上九点多钟,火车到宝鸡车站,因给机车上水加煤,停车半小时。担架队员们在污臭的闷罐车里蹲了大半夜,此时都想下车活动一下透口气,革建中怕被车站发现盘查,叫大家不要下车。这时他和大家都已饥肠辘辘,便和周仁豪下车在站台售货亭买了一些饼子,分给众人充饥。
  中午十二点多,火车到达西安车站,大家抬着担架下车,见到了已在车站等候多时的闫传丁亲戚,说是已联系好了医院,便带领大家直奔陕西省人民医院。
  经外科专家复查,闫传丁虽伤情严重,由于转送及时,尚未延误最佳抢救时间,生命可以挽回,但人可能要成终身残疾。听医生如此说,革建中一天一夜悬着的心才真正放了下来。经过商量,他把照顾伤员的责任交给李淑英和她的亲戚,并留下周仁豪陪同观察几天。作了周密安排后,革建中带领队员们离开医院,在火车站附近找一家旅馆住下,晚上安排大家洗了一个热水澡,早早休息,并派人买好了第二天返回的车票。
  完成任务朝发夕至返徽县
  第二天早晨五点半钟,革建中带领担架队员乘坐西安发成都的火车。由于安全完成了紧急转送伤员的任务,又坐上了舒适的客车,大家此时方感到轻松愉快,一路上才有心情欣赏关中平原和秦岭大山的风光,聊天中,革建中才知道队员中有七八个青年是退伍军人。
  下午一点多钟从谈家庄下车,在供销社食堂饱餐一顿后,打捷路步行回城。走到水阳李坪村遇见公社一干部说,当天中午先农街发生过打斗事件,徽县一中学生在赵儿河设有岗哨盘查行人,他们过去会碰到麻烦。革建中便和民兵排长刘德玉商量,改变原来绕过县城从银杏去伏镇的计划,而从水阳绕道走栗川回伏镇。
  走到水阳牟家坝,革建中与队员一一握手道别,叮咛刘德玉一定负责把大家安全带回家,远望他们过了河走进刘庄背后的山沟,一人径直回城。刘德玉一行途经大沟、柳林,翻山走栗川下店子,晚上八点回到伏镇,结束了这趟为时两天、历经艰辛的特殊西安之行。

知识出处

徽县文史资料选编

《徽县文史资料选编》

《徽县文史资料选编(第二辑)》是记史之书,载实之书,资料之书,全书分“彩插”“大事记”“机构沿革”“文史资料”等四个栏目,共收录文史作品约146篇。这些作品选自政协文史研究员、爱好文史事业的业余作者的作品。全书56万多字,内容丰富,分量厚重,文字精美,很有品位。《徽县文史资料选编(第二辑)》所收入的作品既有文化品位,又有史料韵味,既是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经历的“三亲”资料,又能起到传承文化、探究历史、启迪现实的作用。

阅读

相关人物

杜发恭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徽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