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骨铭心的战争岁月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徽县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291820020220000064
颗粒名称: 刻骨铭心的战争岁月
其他题名: 父亲参加抗美援朝战争记述
分类号: K827
页数: 5
页码: 103-107
摘要: 本文记述了徽县参加抗美援朝战争陈谏的革命事迹。
关键词: 传记 人物 陈谏

内容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率领下,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战场。10月25日,志愿军打响了入朝后的第一仗,拉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1953年7月27日,战争双方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至此,历时二年零九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宣告结束(图1)。
  我的父亲陈谏,当时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15军168师557团的一名卫生兵,他于1951年11月“五次战役”之后,作为第三批入朝部队由辽宁安东(今丹东)入朝参战。此前,其所在的志愿军第三兵团15军先头部队在军长秦基伟、政委谷景生的带领下,已于1951年3月25日先期入朝,参加了第五次战役。父亲进入朝鲜后,在15军45师135团任卫生员。此后两年多的时间里,他参加过1952年春夏巩固阵地作战和秋季战术反击及上甘岭战役、1953年春反登陆作战等多次战斗。
  父亲于农历1932年5月29日出生于陇南徽县江洛镇游龙川村一户贫农家庭,7岁到10岁时,在游龙川朝阳洞小学堂读书,后跟人学习过中医、阴阳,给大户人家打短工制作过麻纸。1949年9月,已经娶妻成家的父亲被从天水逃往四川的国民党胡宗南部38军警卫团抓去当兵,同年11月21日,在四川茂县解放,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之后在四川、贵州、云南等地进行剿匪。期间,先在第二野战军186师556团当勤务兵,后于1950年12月,被安排到186师卫生队学习。1951年6月学习结束后,到186师医院看护班任副班长。1951年11月份,进入朝鲜参战,在45师135团任卫生员。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于新中国初创时期,当时的中国一穷二白,满目疮痍,经济基础几近崩溃,加之国内外敌对势力蠢蠢欲动,西北、西南等地小范围的局部战斗仍在持续进行,真可谓百废待兴、举步维艰。而美国在军事上已经步入现代化阶段,占有绝对的海空优势和机械化的陆战力量。中国刚刚经历过解放战争,军事装备虽然比“小米加步枪”时期有所改善,但还停留在人背畜驮的落后阶段。父亲回忆说:他们师卫生院当时的设备和药品运输工具都是马车,进入朝鲜和返回国内乘坐火车时,给骡马注射了大剂量的麻醉药,将骡马麻醉倒后,抬上火车和人一起运走。初到朝鲜战场上,缴获的坦克、车辆,有好多由于没有驾驶人员,只能炸毁掉。打扫战场时,搜寻到的罐头、救生包等美式物品,战士们根本认不得是啥东西,还闹出过把罐头和救生包当炸弹扔掉的笑话。至于敌方的空降兵,连我方高层首长以前也大都没见过。部队行军,打穿插,美国兵乘的是四个轮子的汽车,志愿军全靠两条腿,每天要跑步行军150里。父亲他们师卫生队在四川、贵州时,招了不少女卫生兵,进入朝鲜后,长途行军的超强体力消耗,使得女兵们大都难以支撑下来,无奈之下,部队只好把她们送回国内。在这样兵力相差十分悬殊的情况下,志愿军除了依靠数倍于敌人的人数优势以顽强的革命意志同敌人殊死拼搏,再无别的选择。
  上甘岭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为粉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及其指挥的南朝鲜军“金化攻势”,于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在上甘岭地区依托坑道工事所进行的坚守防御作战。交战双方先后动用兵力达十万余人,反复争夺43天,作战规模由最初计划的小范围战斗发展为一场战役,成为抗美援朝战争中影响最大的一次战役。父亲所在的15军45师135团作为上甘岭战役的主战部队,在团长张信元的率领下,依托以坑道为主的防御阵地,与敌反复争夺多日,战斗进行的十分激烈。135团七连排长孙占元在全排30余名战士全部阵亡,自己身负重伤的情况下,拉响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为了把排长的遗体抢运回来,首长派出一个卫生员跃出战壕冲了上去,但还没冲到遗体前,就中弹牺牲了。第二个卫生员又冲上去,把排长的遗体用绷带拴住,正要往回拖时,又中弹倒在地上。父亲第三个冲上去,抓住前面牺牲的战友拴好的绷带,套在肩膀上,利用弹坑作掩护,左右迂回着,终于把排长的遗体背回了坑道。上甘岭战斗结束后,父亲因此而荣立丙等功(三等功)一次。
  上甘岭战役的残酷、激烈程度是战争史上罕见的。从网上查阅相关资料得知:在上甘岭约3.7平方公里的两个高地狭小区域内,40多天的时间里,“联合国军”炮兵和航空兵对两山头共发射炮弹190余万发,投放炸弹5000余枚,昼夜不停地进行狂轰滥炸,把两处高地的土石炸松,山头削低了1~2米。父亲说他们起初登上高地时,山头和现在我们常见的山地一样,山体坚实,有树有石头,战役结束回撤时,两个山头已经面目全非,通体赤白,脚下的浮土碎石软绵绵的,踩下去“扑腾、扑腾”土沫乱溅。部队伤亡惨重,不少战士被密集飞来的炮弹震死,或被炸飞、肢体不全,敌我双方的尸体堆积成山。父亲所在连队一百多人,幸存者只有十二三人,这样惨烈的情况在参战部队中有很多。电影《上甘岭》就是在汇集众多相同事例的基础上编写的,父亲在看《上甘岭》时,曾经开玩笑说电影中那个幸存的女卫生员就是他。上甘岭战役结束后,苏联军事专家专门来到上甘岭实地察看,说上甘岭战役的惨烈程度令人震惊,完全超过了二战时的苏联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上甘岭坑道内,最严重的问题是缺水。战士们吃的是炒面和饼干,因为没有水,战士们咽不下去。当时干渴到什么程度呢?父亲说他们实在渴的受不住了,就喝尿,你尿我喝,我尿你喝,还要趁热喝。连续多日干渴缺水,战士们体内的水分已经很少,尿也尿不了多少,那里还顾得了腥臊味。到最后尿也没了,只得趴在坑道璧上吸凉气,舔石头上的潮气,靠想象解渴。
  上甘岭上惨烈、悲壮的场景,那命悬一线、艰难度过的40多个日日夜夜,以及在朝鲜两年多里所受的饥饿、寒冷等诸多超出人体能极限的苦楚,对父亲来说刻骨铭心,今生永远难以忘怀。父亲今年85岁高龄了,听力已经严重消退,但思维依然清晰,每每提及当年的战争场景,就感慨不已。父亲说他作为后勤卫生兵,受的苦和一线冲杀的战士们相比,还算好着哩,而最后能够幸存下来,在当时更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1954年3月,父亲随部队回国后,驻防河南信阳,之后进入江西南昌军医学校学习深造。1956年5月,学习结束,在零零六五部队独立卫生营任护士。1956年12月,在零九二五部队训练二团一营部任护士。1957年4月30日,从零九二五部队训练二团三营十五连转业到家乡医疗卫生部门,先是带着县上给的一千元经费,来到永宁镇,从一个小诊所起步,建成了全县闻名的先进卫生院,并因此于1958年和1959年两次被县上派往兰州,分别参加了全省中医药工作会议和全省基层卫生工作会议。1975年后,父亲又先后在游龙卫生所和游龙卫生院坐堂行医多年。
  1951年5月,父亲在卫生队学习期间,由河北籍战友徐吉祥介绍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56年3月,部队在河南省信阳市明港镇驻防时,父亲经杨文修同志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父亲在部队时,除了获得上文提到的丙等功一次,还被评为模范团员,多次荣获过师物质奖,营队前奖等荣誉。1955年,部队首次实行军衔制后,父亲被授予上士、准尉军衔。令人遗憾的是父亲当年从部队带回的抗美援朝纪念章和立功奖状、奖励的笔记本以及退伍证、照片等物品,或被我们玩耍丢失,或因保存不当而损毁,再也无法找回了。
  近八年的军旅生涯里,父亲曾经两次负伤,一次是1950年2月,参加四川剿匪战斗时,在二郎山上被子弹击中腿部;另一次是1952年冬天参加上甘岭战役,背上背着六七十斤炒面在阵地上穿梭时,一粒流弹从他背部擦过,由于炒面袋子的保护,只擦破点皮,受了轻伤。
  父亲当年所在的中国人民志愿军45师,从朝鲜回国后于1961年改编为空军空降兵部队特级快速反应师,现驻守于湖北黄陂。

附注

注:本文根据父亲零星的回忆文字和讲述撰写,因年代久远,年事已高的父亲在陈述中对部分事件的发生时间出现相互矛盾。为保证史料的严谨真实,我专门查阅了保存于徽县人民武装部,1957年父亲转业时由当时其所在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零九二五部队第二训练团出具的《豫字第909059号》“复原建设军人登记表”,对父亲从军时期各个时间段的情况及立功、受奖、入党、入团等细节作了勘误修正。

知识出处

徽县文史资料

《徽县文史资料》

本文记述了徽县文史资料的情况。其中包括徽县惊现国民政府军事机关、行政院国民党党部档案、老革命——杨振华、记解放兰州老战士—— 山国宝、千里轻骑守边关,赤胆忠心铸军魂、祝庆江——铁流归队、英勇善战的机枪手——张振华等。

阅读

相关人物

陈革宁
责任者

相关地名

陈谏
相关人物
徽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