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功臣——杜欢荣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徽县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291820020220000049
颗粒名称: 抗美援朝功臣——杜欢荣
分类号: K827
页数: 3
页码: 49-51
摘要: 本文记述了徽县抗美援朝功臣杜欢荣的革命事迹。
关键词: 传记 人物 杜欢荣

内容

杜欢荣,徽县麻沿河镇人,生于1930年11月30日。出身贫农,家境贫寒。为减轻家庭负担,于1951年3月在徽县大城区麻沿镇胡广乡郭川村自愿入伍,成为一名志愿军铁道工程14团3连的战士(图1)。
  杜欢荣参加自愿军后,训练了一个月就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本战役于1951年4月22日发起,至6月10日前后结束,历时50天,志愿军和人民军共歼灭“联合国军”8.2万余人。
  志愿军由于第19、第3兵团的到达和原在元山地区休整的第9兵团重返前线,再加上人民军三个军团,我方地面兵力已居优势。根据毛泽东提出的“战争准备长期,尽量争取短期”的指导方针,经与人民军商定,发起了第五次战役。志愿军首先集中11个军和人民军一个军团于西线实施主要突击,再次越过“三八线”,直逼汉城。接着又转兵于东线,后又向北转移,至6月10日,战线稳定在“三八线”南北地区。经过七个多月的军事较量,美国政府认识到如将主要力量长期陷于朝鲜战场,则对其以欧洲为重点的全球战略极为不利,加上国内外反战情绪日益高涨,因此,决定转入战略防御,准备以实力为基础,同中朝方面举行谈判,谋求“光荣的停战”。六月初,美国政府通过外交途径向中朝方面作出了通过停战谈判结束敌对行动的表示。中朝方面,经过五次战役,也深感在技术装备上,中朝人民军队仍处于劣势,在现有武器装备条件下,要想在短时间内歼灭敌人的重兵集团是困难的。鉴于美国已表示愿意谈判,1951年6月中旬,提出“充分准备持久作战和争取和谈达到结束战争”的战争指导思想和在军事上采取“持久作战、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据此,志愿军和人民军适时进行战略转变,由运动战为主转变为阵地战为主,由军事斗争为主转变为军事、政治(外交)斗争“双管齐下”。在作战指导上,还提出了“零敲牛皮糖”,由打小歼灭战逐步过渡到打大歼灭战的方针。
  抗美援朝期间,由于杜欢荣先生精明能干,于1953年10月在朝鲜入团,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员。
  1954年4月,由于他在劳动中积极克服困难,团结互助,勇挑重担,成绩突出,并能根据情况向领导不断提出改进意见。同时,还能踊跃参加文娱鼓动工作,被志愿军政治部授予三等功(图2)并颁发了纪念品(图3、图4)。
  1957年1月退役后,曾先后在徽县麻沿车站当站长、担任镇政府驻村干部,1961年——1966年,在麻沿乡郭川大队任大队长。由于家庭事故,期间被撤去大队长职务,留在郭川大队水沟生产队当队长。在任生产队队长期间,他尽职尽责,满腔热情,为改良洋芋品种,从外地调洋芋时,不慎受伤。加之文化大革命,壮志难酬,之后干脆在家务农。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看到了曙光,决定养猪做豆腐,做小买卖营生,家中的日子也算过得风生水起。2005年7月,由民政局批准,享受国家抚恤补助金。如今儿孙都已参加工作,心中再无挂念,安度天年好时光。

知识出处

徽县文史资料

《徽县文史资料》

本文记述了徽县文史资料的情况。其中包括徽县惊现国民政府军事机关、行政院国民党党部档案、老革命——杨振华、记解放兰州老战士—— 山国宝、千里轻骑守边关,赤胆忠心铸军魂、祝庆江——铁流归队、英勇善战的机枪手——张振华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杜欢荣
相关人物
徽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