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心仁术 不改初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徽县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291820020220000024
颗粒名称: 仁心仁术 不改初心
其他题名: 记徽县江洛镇立斗村村医王建忠
分类号: R192
页数: 3
页码: 124-126
摘要: 本文讲述了徽县江洛镇立斗村的王建忠,一个普通的乡村医生,用他对事业真诚的心,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事,充分展现了一名医务人员为人民服务的良好形象。
关键词: 徽县 村医王建忠 无私奉献

内容

1972年出生于徽县江洛镇立斗村的王建忠,根据自己学业所长,1995年带着对从医的热爱和对农村的感情,从县医院回乡开诊所,至今一直在立斗村任村医。
  像许多村医生一样,25年来,王建忠立足农村,无私奉献,在最平凡的岗位上,从事着平凡而伟大的村医工作,用一颗金子般的心实现着自己的人生诺言,以高尚的医德展示着一名医生神圣的使命。多年以前,全村共有4家诊所,目前其他几家都转行或者停业,只有王建忠一直坚守初心,扎根农村,始终如一的守护着当地群众的生命健康。他凭着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为病人解除疾病,排忧解难,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赖和赞誉。
  随着年轻人外出务工,村里有越来越多的孤寡、高血压、糖尿病等老人和留守儿童需要有人照料,作为一名乡村签约医生,王建忠除了出诊、看病外,常常骑着他的摩托车穿行在村内,为老人们测血压、量体温、讲解政策,对小孩发营养包、打防疫针、随访等,照料孤寡老人就像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关爱留守儿童就像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一天,王大夫正在诊所里忙碌,村里李大爷跑来说自己的孙子昏过去了,王大夫放下手中的活连忙出诊,六个月大的孩子已经高烧昏迷,他赶紧为孩子酒精擦浴,打了一针后,孩子情况并不见好转,王大夫又给孩子指尖针刺放血,半小时后孩子情况好转,孩子的爷爷哭着对他说:“谢谢小王大夫救了我孙子,不然我没法给孩子爸妈交代啊”。原来,孩子父母外出打工将孩子托给爷爷奶奶照顾,老人因为经济困难,且没有意识到孩子生病的严重性耽误了病情,王大夫知道后,没有收取老人医药费。像这样的事情比比皆是,拖欠医药费几年不给的很多,半夜走十几里山路出诊的情况更是家常便饭,还有冰天雪地,严寒酷暑里,村里的田间地头为病人诊疗的更是数不胜数,就是这些平平淡淡的小事,充实了他平凡的每一天。
  现阶段,基层医疗工作迎来了改革,开始了以公共卫生为主体的工作,而王大夫也没有落后,他善于接受新鲜事物,学习能力强,虽然已人到中年,各项工作确都名列前茅,同事问他为什么什么都能干好,什么都能做对的时候,他只是说:“我反应慢,就只有一步一步的慢慢干。”就是这种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让他的每一项工作都名列前茅。给居民建档,一千多份健康档案,个人的详细基本信息无法获取,他挨家挨户的问,一个一个的核对,几个月的日日夜夜,改了又改,终于全部按规范管理。老年人的相关工作更是难上加难,工作起初,人们对这项工作不理解,不支持,他没有气馁,上门宣传,为村民答疑解惑,由刚开始体检活动无人问津,到现在体检率80%,而儿童的相关工作更是荆棘满布,之前标准化预防接种门诊尚未展开,他跋山涉水,走十几里山路只为一个孩子接种,而因为条件的限制,接种率也未能如愿,后来,王大夫买了摩托接种率明显得到了提升。诸如此类,他都是亲力亲为,呕心沥血。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一切群众都看在眼里,也记在了心里。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出现以来,王建忠更是主动走到了防控工作的前线,积极配合村委会工作,成为了做好农村疫情防控“最后一公里”的关键环节。大年初一,本该和家人们团聚一堂、共度节日的他,在村里挨家挨户敲门,给每个村民量体温、作记录,讲解预防新型肺炎的知识,发放疫情防控宣传单,并把自己家里的酒精、84消毒液拿出来给村民消毒。每天24小时连轴转,没有好好在家吃上一顿饭,他每天的重要工作就是上门登记外地人员尤其是湖北返乡人员相关情况。用心提醒每一个村民,嘱咐他们勤洗手、常通风、戴口罩、不乱串。
  春秋轮换二十五载,人生最美丽的青春和汗水早已融入了这片热土,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但充实的每一天在平凡中更体现真实和朴实。他把宝贵的青春真诚无私的献给病人,献给了医院,献给了他热爱的卫生医疗事业,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事,充分展现了一名医务人员为人民服务的良好形象。他,一个普通的乡村医生,用他对事业真诚的心,谱写了一曲白衣天使的颂歌。

知识出处

徽县文史资料

《徽县文史资料》

本书讲述了徽县“普九”教育工作、农业税征收历史演变过程、矿业公司的发展历程、酒业的发展历史、粮食工作的变化以及徽县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纪实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高明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徽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