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徽县图书馆
陇南徽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陇南徽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徽县 “仁和生 ”烧坊的变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徽县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291820020220000013
颗粒名称:
徽县 “仁和生 ”烧坊的变迁
分类号:
TS261
页数:
3
页码:
69-71
摘要:
本文讲述了李天佑和仁和生烧坊的变迁和经营状况。
关键词:
徽县
仁和生
变迁
内容
2016年6月29日的上午,我和老友杜发恭访问了徽县政协原副主席李凤偕。他讲述了他父亲李天佑和 “仁和生 ”烧坊的变迁情况。
李天佑生于1913年,宝鸡人。1936年到徽县,刚开始当脚户(个体驮运业),主要是向宝鸡驮运徽县产的白酒,驮队有3到5头骡马,用酒笼作为运输工具,每匹牲口若驮大笼 2个,若驮小笼 4个。由徽县到宝鸡 “三天一早起 ”,在两当县杨店换一次牲口,到凤县龙口再换一次。
那时,徽县所产的白酒,向四川走的多,换回砖茶和盐巴驮上来。还向兰州驮运,换回水烟、白洋布和盐巴驮下来。从徽县去兰州走的是茶马古道:徽县→峡门→火站→榆树→苟家店→郭家台子→李子园→娘娘坝→天水,再经华家岭最后到兰州。
大约在一九四三、四年,李天佑到“仁和生”(取仁义、和气、生财之意)烧坊(地址在一民镇后西街)当账房先生,后当经理。“仁和生”的掌柜叫鲜芳,凤翔人。他酿酒用家乡陕酒工艺,以高粱为原料,有时搭一些由汉中运来的碎大米;以小麦制曲;辅料是稻皮;用水是院内的井水。生产验酒度是看酒花。经销商验酒度则用燃烧的办法:将1斤酒均倒10个1两装的酒杯中,点燃,待火焰熄灭后,称剩余的水,燃烧掉多少酒就是多少度。解放前一民镇(解放后改为城关区)有“天锡涌”、“宽裕成”、“德胜涌”、“春成公”、“复盛合”、“仁和生”、“公信福”和“三星”等8家烧坊,其中“仁和生”最大,产品质量也最好。
那时,烧坊存酒的酒海和酒篓都是用荆条编制的。以当地产的高黑麻纸涂以血料(以猪血、石灰配制)粘糊内壁,等干固后就能使用了。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徽县旧城口王凤林独家经营编制酒篓,常年顾用工人6个,每月可编制大酒篓(每个装酒150市斤)110个。民国三十年(1941年)徽县发展到 6家酒篓编制作坊。酒篓大量编制也促进了徽县高桥等地造纸业的发展。
1946年以后,内战使徽县工业受到严重破坏,组织起来的酒业(李天佑负责)、建筑(王克让负责)、五金(赵荣兴负责)、制鞋(张锡润负责)、缝纫(李俊堂负责)、粮食、百货、医药等12个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先后倒闭,仅酿酒业保留了一定规模,全县有大小私人烧坊33家。
1947年临近解放,鲜芳因病回了原籍,烧坊的事宜就委托给了李天佑经管,临走时留下话说,“跟形势走。”
解放初,由于粮食紧张,徽县部分私人烧坊停业。1951年9月,徽县人民政府在先农街石桥 “公信福 ”烧坊旧址上办起了地方国营徽县酒厂。
1952年2月,“天锡涌 ”、“仁和生 ”烧坊转产,成立起 “天生面粉厂”(取“天锡涌 ”和“仁和生 ”字号中各一个字),由天水购回 30匹马力木炭机 1台、20时旧钢磨 2台,开始了徽县面粉的机加工,结束了单纯依靠水磨、腰磨的历史。
1953年8月,张蔚青(山西沁县人。民建会员,曾任政协徽县委员会第四、五、六、七届常委)由天水宏丰面粉厂来到徽县天生面粉厂进行考察。
1954年元月,宝成铁路北段在宝鸡开工。为了解决1万多筑路大军的吃饭问题,同年3月,天水宏丰面粉厂与徽县天生面粉厂合并,成立公私合营徽县面粉厂。调来天水五里铺面粉厂英国产 120匹马力木炭机 1台为动力。
同年 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 8510部队为修建宝成铁路进驻徽县。
公私合营徽县面粉厂刚合营时,李天佑不愿意当资方代表,无奈,工商联指定王茂义(陕西人。双盛昌药店店员,民建会员,曾任徽县政协第一、二、三、七届常委)为资方代表,军方代表是张厂长(营长),李天佑则当保管,一直到 1981年离开面粉厂。
1956年7月 12日,宝成铁路南北段在徽县黄沙河接轨。 1957年8月,宏丰面粉厂迁回天水。随即成立了地方国营徽县面粉厂。
从“仁和生 ”烧坊的变迁,可以看出徽县解放前后私营烧坊的经营状况。
知识出处
《徽县文史资料》
本书讲述了徽县“普九”教育工作、农业税征收历史演变过程、矿业公司的发展历程、酒业的发展历史、粮食工作的变化以及徽县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纪实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傅俊英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徽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