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树镇胡台小学勤俭办学回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徽县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291820020220000008
颗粒名称: 银杏树镇胡台小学勤俭办学回顾
分类号: G521
页数: 5
页码: 16-20
摘要: 本文讲述了对徽县银杏树镇胡台小学勤俭办学经历的回顾。
关键词: 徽县 胡台小学 办学回顾

内容

胡台学校创建于1956年春,到1975年春10多年间一直是只有一、二年级的民办教学点。1975年春节,我被安排参加县农机局举办的拖拉机手培训班,正月初十那天,我正回家取生活用品,这时大队党支部书记李忠贤来我家通知说:“经大队两委会研究决定,你任胡台小学民办教师兼负责人,将原来只有一、二年级的村学扩建成五年制完全小学,明天就到任”。我听从党组织的安排,托进城的村民捎回了铺盖。第二天就拉上架子车到社员家里借桌凳,用一星期时间借来了所需课桌凳。但是从农户家中借来的桌凳长短、宽窄、高矮都不一致,我就自己动手,根据需要修配,又请木匠做黑板。当时学校设在大队部,属复式班(即:一、二年级十几名学生在一个教室就读),魏书琴老师一人教学。为解决高年级学生的教室,大队向下胡台生产队借了临近大队部的三间仓库作为三、四年级复式班教室。四年级学生是从硖门小学转来的原胡台大队户籍的学生。我任三、四年级语文,一、二年级数学课程,魏书琴任一、二年级的语文,三、四年级数学课程。学校不足的经费由大队承担。
  1975年春季,根据学校发展需要,大队党支部研究决定拆除杨店、下胡台和上胡台三个生产队的四座水磨建了七间教室,拆除的旧料全部用于学校建设。课桌凳和办公桌椅由我带领几名基干民兵到榆树乔河村背板自己做。 1976年春季学期完成了大队党支部交给我的建校任务(当时是春季始业)。学生也增加到80多名,设有一至五年级三个教学班(一、二年级复式,三、四年级复式,五年级单设)。学区也从硖门小学调来我的恩师 ——赵希新老师,教师增加到三人。1976年底学生增加到110名,学校更名为“胡台民办小学”,正式挂校牌,刻校印。学校按照全日制五年制教学大纲授课。
  1977年春季,第一届小学毕业的15名学生就要到庆寿学校上初中,大队党支部决定积极响应“把学校办在贫下中农家门口”的号召,决定将胡台小学改建成胡台附设初级中学,报请公社党委批准后立即筹建。成立了由胡台、西沟、硖门、任庄四个大队领导参加的学校管委会。教师由四个大队各聘请一名中学教师(胡台大队冯佐成、硖门大队刘志刚、西沟大队刘珣、任庄大队李光辉),学生从这四个大队的应届小学毕业生中招考。当时胡台小学15名应届毕业生全部考入初中、共招收初一新生34名,中小学生共134名(一年级34人、二年级15人、三年级20人、四年级17人、五年级17人、初中班31人)。教师增加到7名,胡台大队党支部非常重视教育工作,支部书记李忠贤经常深入学校参加教师会议,与教师谈心、还听课,检查教案和学生作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一直名列全乡前茅,县教委王有度教师还来校主持召开全乡教育现场会。学校各项工作深受干群好评。无论是学校的文艺宣传队,还是体育代表队参加学区比赛都曾夺冠。由于教学质量高、声誉好,转入学生多,随着学生急剧增加,校舍严重不够用。当时国家粉碎“四人帮”后百废待兴,教育系统提倡集资办学,勤俭办学,实行“三个一点”的办学模式(群众捐一点、集体和学校挤一点、上级拨一点)。当时的口号是:自己的孩子自己爱,自己的学校自己盖。
  1978年4月19日,在胡台小学召开了建校筹备会,参加会议的有:公社王升武主任、胡台大队党支部书记蔡忠、西沟大队贫协主任谢宾、硖门大队贫协主任尹进才、胡台大队贫协主任李少贤、教师赵希新、冯佐成、刘志刚、刘珣。会议研究决定:1、成立贫管学校领导小组;2、建五间教室;3、讨论制定建校材料的分配原则。由胡台大队负责,学校牵头积极筹备建校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组长冯佐成,副组长尹进才、刘宗武,组员冯志忠、谢宾、王克建、李少贤。
  1978年4月19日再次召开建校工作会议,参加会议人员:公社主任王升武、胡台大队党支部书记张孝贤、西沟大队党支部书记来郝生贤、公社红专学校民办教师冯耀华、教师冯佐成、赵希新、刘志刚。会议决定:1、修建土木结构的教室五间,夏收前完成上盖主体。2、胡台大队负担做房架子的大工和建房的所有小工,硖门大队负担做门窗的大工和建房的椽,柱子等木料,西沟大队负责砖瓦,任庄大队负担竹子和瓦房时用的小工。大木料由学校购买。3、编房笆子时从胡台、西沟、任庄三个大队抽人(因硖门大队要提供部分木料折合80个人工)。4、用工用料折价:大工每天2元、小工每天1元、椽每根5角,要求小头2寸;柱子每根1元5角,要小头3寸;竹子每斤3分钱。瓦运到学校每片5分,砖运到学校每块6分。由学校派人清点,记好帐目。建校工作由冯耀华负责协调。按照会议安排由我和赵希新老师骑自行车到设在游龙川公社沿川子大队的砖滩子林场购买建校木料,请胡台大队拖拉机手魏玉顺开拖拉机将木料拉回。在建校的半年时间里我一边上课、一边操劳建校。
  学校建成后没有课桌凳,申请教育局拨了 17套课桌,实在不够用。我又和冯耀华去榆树公社杨河大队买了3丈方板,每丈80元,胡台大队又安排民兵由我带领背回学校。师生一起动手和泥、打土坯子,用泥和土坯泥土台子,上面搭上宽板做桌子,搭上窄板做凳子。砍了一棵古银杏树做教师用的办公桌椅和卷柜。我们利用星期天建了一间烧水房,给师生提供开水,也给中午不回家的学生烧汤。同时带领年龄大一些的几名初中男生进山砍木头做篮球架,制水泥乒乓球台,发动师生自制体育器材。
  学校在抓好教学工作的同时,还非常重视勤工俭学,勤俭办学工作。经常组织师生在校田里种粮种菜,搞小秋收(利用课余时间在各生产队收过庄稼的地里拾麦、拾黄豆、包谷等)。老师刘志刚还联系师生帮硖门生产队拨黄豆,他们给学校烧炭2000多斤,解决学校冬季取暖问题。当时学区给学校只按每名小学生5角、初中生1元下拨办公经费,这些少的可怜的经费连购买基本的教学参考书和电费支付都不够。我们只能群策群力,千方百计想办法解决办公经费紧缺问题。在学习全国教育战线“朝农经验”的启发下,1978年9月23日,胡台大队党支部决定学校建养猪场,修猪圈一座,厕所两间,劳力从各队抽调,每个生产队2人。从胡台大队杨店生产队借养怀有猪娃的母猪一头,三个月后母猪生了 6头小猪,卖了 60元钱,解决了部分经费,保证了学校正常运转。
  当时民办教师的工资是很低的,从1975年2月到1977年2月每月县上只发10元补助费,先给生产队交5元钱,队里给每位民办教师折计28个工分,年终参加分粮,还有5元教师用于购买教学和生活用品。有时还需垫付贫困学生的书本费。我从1977年3月到1981年3月拿中学民办教师补助每月 18元,其他几名小学民办教师补助费还是每月10元,当时大队干部看到教师实在辛苦,只有一点补助,既要买教学工具书,征订学习资料,还要生活,就开会决定教师的补助费不再上交生产队,全部由民办教师个人支配。
  在胡台小学任民办教师的五年时间,我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工作认真负责,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积极争取当地党组织领导,争取村民支持,团结各方面爱心人士,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关系,把胡台学校从不足20名学生的教学点建成了一所服务于周边四个大队几百户人的附设初中,圆满完成了党支部交给我的光荣任务。有付出就有回报,1980年12月在县教育局招考中学民办教师时取得好成绩,1981年3月转为公办教师。1981年7月因任初中课程的三名教师转正后分配调离(冯佐成调中川初中任教、刘志刚调泥阳初中任教、李光辉调罗河初中任教),胡台学校撤销初中班,学校恢复为五年级民办小学。

知识出处

徽县文史资料

《徽县文史资料》

本书讲述了徽县“普九”教育工作、农业税征收历史演变过程、矿业公司的发展历程、酒业的发展历史、粮食工作的变化以及徽县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纪实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冯佐成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徽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