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编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定西年鉴-2005》 图书
唯一号: 291120020220000506
颗粒名称: 人事、编制
分类号: D630.3
页数: 4
页码: 139-142
摘要: 本文介绍了定西市2004年全市人事、编制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和全国、全省、全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要求,大力实施人才工程,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严格人员计划管理,推进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和人事制度改革,积极引进国外智力,加强人事编制部门自身建设,较好地为全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人事人才保障。
关键词: 人事管理 定西市

内容

2004年,全市人事、编制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和全国、全省、全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要求,大力实施人才工程,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严格人员计划管理,推进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和人事制度改革,积极引进国外智力,加强人事编制部门自身建设,较好地为全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人事人才保障。
  【全面实施人才工程,推进入才资源整体性开发】一是围绕全市经济建设中心,总结近年来实施人才工程的情况,与市委组织部共同提出了《2004年人才工程实施要点》,以市委、市政府文件印发实施。二是配合市委组织部、宣传部在定西日报、定西电视台开辟专栏大力开展人才工程宣传。各县(区)也都利用新闻媒体,对县(区)内作出优异成绩的优秀人才进行了集中宣传。三是认真完成了人才培训和引进的各项重点任务。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从培养、吸引、用好、留住人才四个环节入手,大力开发人才资源。全市完成各级各类人才培训46.7万人(次),引进各类急缺人才148人,请入技术合作单位130个,请入技术合作人员315人。四是认真抓了毕业生择业、就业指导、人事代理等服务工作。根据中央和省上的有关精神,结合实际提出了本市的指导意见,经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到目前为止,报到的2269名2003年非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已落实就业1390名,就业率61.3%。2004年全市共登记报到非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2063名,目前已落实就业单位480名,就业率23.3%。本科生已全部落实了就业单位。市、县(区)人事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认真选拔了140名高校特困毕业生到全市7个县(区)的乡镇事业单位服务;投入资金14.2万元奖励在县以下基层就业的本科毕业生71名;为82名自主择业的大中专毕业生、人才市场录用人员办理了人事代理手续;为41名人事代理人员调整了档案工资。五是积极组织用人单位参加了全省人才交流会、省内高校毕业生双向选择洽谈会,整理公布人才需求信息240多条,开展就业咨询1600多人(次),求职登记456名。9月底,顺利举办了定西市第五届人才交流洽谈会,参加洽谈会的用人单位有43家,求职人员500多人(次)。12月下旬,成功举办了定西市大中专毕业生与新疆兵团有关用人团场双向选择洽谈会,接待求职人员2360人(次),达成意向性协议236人,初步确定安置就业133人。六是针对大中专毕业生择业登记、就业报到及换证工作中发现持有假证的现象,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非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择业(就业)资格审核及换证工作的通知》,进一步加强了对非师范类毕业生择业(就业)的管理工作。七是职称评定工作不断规范。结合我市实际讨论制定了《对当前职称评聘工作中几个具体问题的规定》,对非本专业学历、职称计算机考试等7个方面的条件重新进行了规范。审查推荐评定专业技术职称664人,其中正高11人,副高227人,中级404人,初级22人,为1912名专业技术人员审核办理了资格证书。八是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教育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对全市继续教育基地进行了考核评估,新审批确定了两个继续教育基地。有计划地开展了继续教育公共科目项目管理知识、公商务英语等培训。九是积极开展优秀人才的选拔推荐工作。审核上报了14名省级“333”和“555”人才资助经费使用情况及资助项目完成情况,重新申报了13名省级“333”和“555”人才科研经费资助共16个项目。十是认真实施引智项目,引智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成绩。围绕全市马铃薯、中药材、畜牧、花卉、食用菌等支柱产业、优势产业、新兴产业的开发,针对生产、加工等环节中存在的技术性问题,有重点、有目的地筛选上报了日光温室的生产与管理技术、中药材深加工技术、马铃薯深加工等6个引智项目,经国家外国专家局和省外国专家局批准立项组织实施,先后邀请了法国、荷兰、以色列、加拿大等国专家10名,到市、县(区)生。生产一线,就马钤薯、花卉、畜草生产和药材,马钤薯加工中的一些技术难题,进行释疑解难,培训技术人员和农民1600多人,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向国家外国专家局争取补助经费51万元人民币,组团参加了荷兰马铃薯生产、以色列节水灌溉及英国国际人才市场业务与建设等项目的学习培训。
  【贯彻落实两个《条例》,切实加强公务员管理】一是认真坚持凡进必考原则,切实加强公务员考试录用工作。首先是对2003年市、县(区)机关考试录用国家公务员和人民警察的人员,进行了面试、体能测评、体检、考核政审、公示、审批录用等工作,共录用52名。其次是认真组织开展了2004年的公开考试录用工作。全市上报计划171名,报考人员2402名,通过笔试、面试、体检、公示等环节,新录用公务员151名。整个考试录用工作程序规范,监督到位,把关严格,进展顺利。二是认真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深化市政府序列科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改革。按照岗位需要考察任免121名科级干部,对113名试用期满的科级干部经过考察办理了任职手续。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坚持扩大民主,注重群众公论,凡是民意测验推荐票数不过半的不考察、不上会,较好地落实了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三是大力推行竞争上岗制度。加强了对各单位竞争上岗工作的指导,加大了双向选择、轮岗交流的力度,扩大了竞争上岗面,共有5个单位61个职位,102名同志参与了竞争上岗工作。由于领导重视,措施得力,竞争上岗工作在方案制定、宣传动员、资格审查、试题命制、现场答辩、民主测评等环节的工作程序更加规范,工作质量有了提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四是试行了事业单位科级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制度。在全区水利水保系统为市水土保持科研所公开选拔了所长,为扩大事业单位科级领导干部选拔渠道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五是严格程序,强化机关工作人员年度考核工作。在继续贯彻执行有关考核规定的同时,配合市委组织部,改进了县级干部考核工作。完善了考核指标体系,较好地控制了优秀人员的比例。全市参加2003年度考核10595人,占应参加考核人员的99.8%。确定为优秀等次的公务员有1192人,工人有81人。六是启动了人事争议仲裁工作。出台了人事争议处理办法、人事争议处理办案规则和人事争议仲裁员管理办法,在办公场所、办公设备方面,做了充分准备,学习借鉴劳动争议仲裁和法院的办案经验,制定了有关程序和制度,印制了规范的文书档案式样,启用了印章,提请人事仲裁委员会聘请了13名专兼职仲裁员。七是拟定了《定西市行政事业单位工勤人员聘用管理办法》,经市法制办审查,己报请市政府批准,按市政府令下发。八是对全市公务员全面开展了《行政许可法》的培训考试,提高了公务员法律素质和执法水平。九是按岗位需求和条件为部分单位调配充实了工作力量。
  【改革管理并重,严格机构编制工作】一是就撤地设市后市区部分职能调整工作提出了方案。对人大和政协机关、农业、畜牧、旅游、物价、外事侨务局等部门的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进行了重新审核,“三定”方案己经市委办、市政府办印发实施。二是基本完成了政府机构改革工作。为了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合理调整部门职责,我们按照“三个不增加”的要求,组建和调整了市国资委、发改委、经委、商务局、安监局、信访局等机构,并制定了分流人员优惠政策。同时积极协调沟通,妥善指导解决各县(区)政府机构改革中的有关问题,市直六部门的“三定方案”及县(区)机构改革方案己审核印发。三是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拟定和下发了《关于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后有关机构设置、编制和职数核定的意见的通知》、对各县(区)乡镇领导职数、党政机构及事业单位设置、编制精简比例及机关分流人员安置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四是对市直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及事业单位使用自收自支编制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对有关单位提出了改制和编制调整意见,收回了部分单位的自收自支事业编制。五是适应中小学校教职工队伍建设的要求,按照“确保教学,精简高效”的原则,核定下达了中小学校教职工编制,并测算上报了中小学教师附加编制。六是认真做好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管理工作。全面完成了事业单位年检工作,其中市直事业单位69家,年检率100%。及时办理了有关单位变更登记事项和注销登记。事业单位法人代表培训工作成效显著,举办了首次市直事业单位法人代表培训班。
  【创新管理体制,推进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和人事制度改革】一是建议成立了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市委办、市政府办、组织、财政、劳动和社会保障、人事、编制及有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人事编制部门确定领导负责改革工作,明确科室抓落实,确保了改革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二是在总结近几年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市上确定了市一中、市医院、市旱农中心等单位进行改革试点。各县(区)确定了试点单位21个,陇西县被确定为省市事业单位改聿试点县。三是拟定了市直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试点进程安排意见。对改革的原则、岗位设置、人员聘用、工资分配搞活的比例、待岗下岗人员生活待遇等难点问题,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四是按照国家、省上关于事业单位改革的有关政策规定及市上制定的改革试行意见,深入试点单位进行讽研指导、对市一中、市医院、市旱农中心及陇西县的《改革方案》进行了认真审核,提出了修改意见。市一中和市医院的改革己取得初步效果。五是认真落实了事业单位新进人员公开考录制度。市、县(区)大力改进事业单位新进人员录用办法,公开报名、统一考试、择优录用1304名,其中师专、市一中等教学科研单位公开招考教师63名,促进了人才流动,优化了教师队伍。
  【严格执行工资政策,强化人员计划管理工作】一是认真贯彻执行工资政策,审批兑现各项增资。全市各项增资人数总计35305人次,月增资额154.3万元。二是坚持到龄即退制度,为市直机关事业单位办理退休手续38人,审批办理遗属生活困难补助的12人,退职职工生活困难补助费2人,提高退休费标准(比例)的4人。三是严格人员计划管理,按照省上要求和本市实际,编制申报了2004年全市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计划,并向各县(区)分解下达了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计划指标。四是认真落实增人计划卡制度,及时协调办理了政策性增人计划手续共计302人。五是配合有关单位落实了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优惠政策。
  【统筹兼顾,培训考试和军转安置工作有序开展】一是完成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工人技术等级岗位考核工作。全市共有“1473人报名参加了专业理论和公共基础知识的培训考试工作,涉及工种53个,审批工考站12个,审核各工种考核员60多人。二是组织完成了593人参加的全国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工作。强化了管理,完善了制度,使考试工作各环节的职责更加明确。三是组织完成了2004年全国职称计算机、外语考试工作,审计、执业药师、计算机软件等十一个专业资格考试的报名工作。四是对全市七县(区)所申报的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培训点进行了验收,审批了8个计算机培训点,并及时开展了培训工作。五是加强了全国计算机考试网点建设,筹措资金20多万元,购置微机20台,服务器1台,投影仪1台,基地面积由原来的50平方米增加到120平方米。六是加强了军转干部的管理与服务,与有关部门配合,对全市73个企事业单位的387名军转干部的生活状况逐户走访逐人核实情况,基本摸清了底子,及时落实了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企业军转干部困难补助金。会同有关部门提出意见经市政府研究,将23名50岁以上的军转干部纳入了社保范围,将70名纳入低保范围,协调有关部门为53名缴纳了医疗保险,及时给特别困难的2名企业退休军转干部解决医药费2.6万元。七是对2003年安置的军转干部进行了培训,完成了2004年的计划安置任务。同时为自主择业的军转干部参保了基本医疗保险和大额医疗保险,这项工作走在了全省的前列。八是认真办理了市人大一届一次会议代表意见建议和市政协一届一次会议委员提案,市人事局、编办牵头承办的共有2项意见建议和7个提案,已全部认真按时办结,并答复各代表和委员。
  【加强人事、编制部门自身建设】一是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组织市、县(区)人事、编制,部门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积极开展了以两个《条例》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教育活动,通过学习教育,使大家提高了认识,增强了服务意识。二是积极组织市、县(区)人事、编制干部参加《行政许可法》的学习培训,进一步提高了人事编制干部的法律意识和依法行政能力。三是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实施了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一门式服务制、统一收费制,市人才交流中心作为市行政服务改革的一个分中心,对人事、编制部门面向群众、面向基层服务的事项进行集中,公开了政策依据、办事程序、办理时限等内容,印制了办事指南,方便了办事群众,提高了服务水平。四是深入开展了“文明机关”创建、作风集中整治等活动,进一步推进了机关党的建设、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切实促进了作风转变,提高了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五是认真落实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六项配套制度,进一步严肃人事编制工作纪律,规范行政行为,促进了全局的廉政建设工作。六是积极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推行无纸化办公。积极筹措资金,购置必须设备,改善了办公条件,与省厅人事信息专网建立了联接,顺利实现了文件网上传输。

知识出处

定西年鉴-2005

《定西年鉴-2005》

本书记述了2004年度定西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状况,共分“特载篇”、“县情篇”、“部门篇”和“数据篇”四个部分。

阅读

相关地名

定西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