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定区图书馆
安定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安定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通渭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定西年鉴-2005》
图书
唯一号:
291120020220000479
颗粒名称:
通渭县
分类号:
K294.2
页数:
2
页码:
74-75
摘要:
本文介绍了定西市通渭县的基本情况、国民经济、社会事业、人民生活等几方面的发展情况。
关键词:
地方志
行政区
定西市
内容
中共通渭县委书记:郑红伟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宏德
县人民政府县长:王亚娥(女)
县政协委员会主席:丁顺昌
县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连禧
【基本情况】通渭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介于东经104°57′—105°38′,北纬34°55′—35°29′之间,东西长约78公里,南北宽约64公里,总面积2899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970.5米。地势呈西北高,东南低,属黄土丘陵沟壑区。具有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特征,属陇中温带半湿润向半干旱过渡区,年平均气温7.6℃,平均风速1.5米/秒,全年无霜期130—170天,正常年份降水量400—540m
,年总日照时数2100—2430小时。全县辖12镇6乡,332个行政村,总人口46.44万人,其中农村人口42.58万人。居住着汉、回、藏等民族。是全省18个干旱县、41个国扶县之一。
【本地优势】一是区位优势明显。境内交通便利,310国道横贯4乡镇,穿越县城,西兰、华双、马陇、靖天等10条省属公路连接西安、兰州、天水等周边大中城市;县乡公路纵横交错,将全县所有18个乡镇联结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二是农业资源丰富多样。全县有耕地面积183万亩,土壤疏松,土质较好,由于气候类型多样,适宜于多种农作物生长。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马铃薯、豆类(扁豆、豌豆、蚕豆)、玉米、莜麦、荞麦等品种,经济作物主要有胡麻、油菜籽和中药材;三是劳动力数量多。全县有农村劳动力资源25万人,可实现转移的剩余劳动力较多。近年来,政府通过异地移民和组织劳务输出,大大缓解了县内劳动力就业压力,同时也增加了农民收入,加快了脱贫致富的步伐;四是矿藏贮量丰富。主要有花岗岩、汉白玉、硅石矿、高岭土、硫铁矿、地热温泉和煤等。花岗岩仅露地储量在6亿立方米以上,高岭土可开采贮量187万吨,硅铁矿总储量300万立方米,地热资源3处,其中距县城仅8公里处的地热温泉有“陇上神泉”之美誉,“浴可治百病,饮可提神美容”,开发利用潜力极大。五是较深厚的文化底蕴,通渭人喜爱字画,闻名陇上,是甘肃有名的书画之乡。2004年11月通渭农民书画展在省城兰州开展,210件精品尽显“中国书画之乡”风采。【国民经济】2004年,通渭县紧紧围绕稳定解决温饱进而向小康迈进的目标,以加快发展为第一要务,按照“三种三养三开发”工作思路,充分发挥资源和区位优势,全面提升马铃薯、饲草、小杂粮三大特色产业,大力发展养羊、养牛、养鸡三大主导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放手发展非公有经济,全县经济呈现良好发展势头。一是经济总量增长。全年完成生产总值8.59亿元,比上年增长9.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98亿元,增长6.02%
第二产业增加值1.23亿元,增长8.3%,第三产业,增加值3.38亿元,增长13.95%;二是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25145万元,比上年增长23.46%。其中:基本建设7233万元,增长1.35倍,更新改造1801万元,增长2.33%;三是工业经济增长,效益有所提高。全县国有及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920万元,比上年增长
16.5%,实现销售产值6347万元,工业产品产销率达92.66%,比上年提高0.67个百分点。四是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全县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136万元,比上年增长10.0%。其中县的零售额9594.4万元,增长19.93%。
城市经济稳步发展。全县主导企业有加工业、制造业、交通、商贸餐饮业、供销、粮食、建筑材料、物资货运等,企业类别主要有食品、轻纺、机械、建材、化工等,年产量较大的有淀粉、味精、粉丝、砖瓦、草编等多个品种,其中味精、粉丝等产品多次荣获省级以上奖励或优质产品称号。2004年,全县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5323万元,比上年增长8.23%。
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2004年,全县粮食总产量达16.08万吨。增产12.08%,粮经比与夏秋比趋于合理,马铃薯、果菜、畜牧、药材四大产业己形成规模,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2004年,全县马铃薯种植47.72万亩,蔬菜3.8万亩、药材7.23万亩,新种牧草10.82万亩,农民从“四大支柱”产业中获得的收入占到纯收入的比重高达78%。与此同时,农业技术推广取得显著成效。投资480万元建成的西川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共建成高效日光节能温室153座,温室和大棚面积达4410亩,年实现销售收入达387万元;各乡镇建成各类农业科技示范点40余个。农业基础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新修水平梯田6万亩,新增保灌面积0.46万亩,建成集雨节灌、人畜饮水解困、氟病改水工程窖7.9万眼,新增流域治理面积86.6平方公里。
退耕还林与林业取得好成绩。全年完成造林面积6.85万亩,幼林抚育作业面积2.01万亩,当年苗木产量146万株,四旁植树167.05万株。退耕还林面积2.02万亩,还草10.82万亩,通渭县被国家命名为“中国红豆草之乡”。
【社会事业】教育事业取得显著成绩,“两基”工作通过省、市两级达标验收的基础上,又迈出了新步伐,职业技术教育与成人在职教育得到加强,青壮年文盲率下降0.5个百分点,2004年,在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中,全县有1482名考生被全国大专院校录取,比上年净增126人。医疗卫生条件明显改善,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进一步完善,群众看病难的局面得到缓解,健康水平明显提高。体育事业蓬勃发展。1993年以来,先后被国家有关部委授予“全国田径之乡”和“全国体育先进县”称号,在2004年市级以上比赛中,共获得金牌15枚、银牌12枚、铜牌9枚。群众性体育运动锻炼蔚然成风,每年约有13个乡镇和10个县直单位开展农民、职工运动会。通渭县被国家广电总局评为全国“村村通”广播电视先进县。广播电视覆盖率显著提高。计划生育以巩固“三为”成果为重点,全面加强孕产妇的产前检查和育龄妇女的环检等工作,计划生育率和综合节育率分别达到69.79%和91.82%。人口增长势头得到有效控制,全县人口出生率12.12%,自增率6.05‰,比上年分别下降0.33和0.34个千分点。
【人民生活】2004年,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和消费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03元,比上年净增113元,增长8.1%,其增加绝对量和增速在全市七县(区)当中是比较高的。同时,农民用于购买生活消费品和耐用品的现金支出显著提高,农村建房和购买大中型农机器具等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亦大幅增长。有2887户6583人城镇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
(李国良)
知识出处
《定西年鉴-2005》
本书记述了2004年度定西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状况,共分“特载篇”、“县情篇”、“部门篇”和“数据篇”四个部分。
阅读
相关人物
李国良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定西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