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丘陵区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唯一号: 290934020230000018
专题名称: 山地丘陵区
文件路径: 2909/01/object/PDF/290910020230000001/001
起始页: 0243.pdf
专题类型: 专题知识

专题描述

山地丘陵区位于州境积石-----西倾山原区以东,岷 ——迭高山峡谷区以北,包括临潭、卓尼两县全境及碌曲、夏河县部分地域,地处甘南高原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区内地势东低西高,倾斜明显。如州境东部卓尼县藏巴哇乡海拔仅2000米,而西部碌曲、夏河部分地域的平均海拔都在3000米以上,有些山体主峰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该区内的另一地貌特征是山岭无定向连续,山体陡峭、平缓、浑圆不一,走向纵横交错,其间被盆地、河谷及夷平滩地错割分离,呈侵蚀构造的高原丘陵或中、高山地貌。区内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除主要峰脊和水流峡谷处有岩石、砂砾裸露外,大部分地区的山麓、谷坡的土壤覆盖层较厚,植被覆盖面积较广。阳山多生长灌木杂草,阴山生长乔木森林和乔、灌木混交林或森林与草地的相嵌分布。该区内有洮河、大夏河的上游干、支流分布,水网密集,呈树枝状伸展。西、南部多为天然牧地,东、北部多为耕地。洮河和大夏河干流区段多形成中高山峡谷地貌,南岸阴坡有大面积森林分布,亦是州境内主要的林区。北岸及河谷冲积滩地和阶地多为农田和草场,是境内主要的农牧兼营区。 纵观全州地势,地表现状是经历了长期的地质构造和地表风化作用的结果。尤其是多种风化作用在地质构造的基础上凿填成如今西高东低,南北高山对峙, 中部相对低缓的地貌框架。

知识出处

甘南州志

《甘南州志》

出版者:民族出版社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准绳,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依据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实事求是地记述自治州自然、社会历史和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