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丹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夏河县志》
唯一号: 290930020230001234
人物姓名: 萨丹
人物异名: 真名:为三木旦;汉名:罗占彪;字:虎臣
文件路径: 2909/01/object/PDF/290910020230000003/001
起始页: 1100.pdf
性别:
出生年: 1898
卒年: 1937

传略

萨丹(1898〜1937)真名为三木旦,汉名罗占彪,字虎臣。1898年出生在夏河县拉卜楞镇下塔哇一户藏族平民家庭,其父旦巴达吉格桑,原籍青海循化道帏,后移居于拉卜楞;三木旦兄弟三人中长兄次兄均为活佛,一名 “襄佐堪布仓”、一名“措都仓”。 三木旦从小出家为僧,在拉卜楞寺闻思学院习经学法,他自幼天资聪慧灵敏,学得一口流利的汉语,故深受佛师之赏识,后提任他为襄佐堪布管家, 支掌襄佐堪布襄钦经济大权。 1918年青海宁海军围攻拉卜楞寺时,三木旦因阻击马部进攻,使众僧平安撤离险境,被大家誉为勇敢、善战的“神枪手在反对宁海军马麒部对拉卜楞群众和寺院僧侣劫掠屠杀的活动中,他毅然脱掉袈裟还俗并成为反马斗争中黄正清最得力的助手,他代表黄正清奔赴青海西宁、宁夏、河州等地谒见冯玉祥、陆洪涛等人控告马麒部在拉卜楞犯下的滔天罪行。1925年秋黄正清与三木旦在兰州结认了共产党员宣侠父,在宣侠父的协助下于翌年5月2日在兰州正式成立了“藏民文化促进会”,三木旦担任翻译并被吸收为会员,宣侠父介绍黄正清、三木旦二人加入了国民党 (左派)和“少年同志会”,宣侠父积极引导他参加各种集会和社会活动,以提高他的政治思想觉悟。 为了进一步组织和发动广大僧俗群众反抗宁海军马麒部入侵的斗争,经甘肃省政府主席刘郁芬同意,1926年8月初派三木旦协同宣侠父去甘南藏区调查情况,处理问题。宣侠父、三木旦夫妇等一行七人,离开兰州后,经拉卜楞、阿木去乎、西仓新寺等地,最后到达欧拉。 在欧拉草地的参智合寺宣侠父会见了嘉木样五世及其父黄位中,在双方交谈时,均由三木旦充当翻译,双方的思想沟通了,黄位中欣然地接受宣侠父的指教和提议,决定召开部落头人会议,成立了“甘青藏民大同盟”,由三木旦用藏语宣读了“大同盟宣言”,随后由黄位中带领大家宣誓,宣誓完毕宣布在同年十月再在西仓举行正式结盟仪式。 甘青分治后,即开始了划界工作,作为黄正清助手的三木旦又积极参加了划界会议。 三木旦岀色的工作和才能深得拉卜楞保安司令黄正清之器重,特提任他为拉卜楞番兵司令部第一团团长,而青海军阀马步芳却视三木旦为眼中疔,肉中刺,伺机进行暗害。 1937年三木旦携同家人去西藏拉萨朝佛,途经青海玉树扎吉格草原时,被马步芳派兵诱杀,死时年仅39岁,与三木旦一起蒙难的有10余人(其中:有喇嘛僧侣数人)。 三木旦仅留一子,名罗图兰,其父遇难时图兰尚且年幼,当他知事时,决心长大后习武从戎,替父报仇雪恨,后考入伪中央陆军警官学校,在赴成都学习时,因病,医治无效而病故,去世时年仅18岁。

知识出处

夏河县志

《夏河县志》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夏河县志》客观地、全面地反映了历史进程。缅怀历史,展望未来,我们充满信心。在当前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夏河县的事情应办得好一点,社会、经济、文化各方面应该有一个大的发展。我们这一届政府,决心将夏河县的各项事业推向一个新的阶段。现在出版《夏河县志》,就是我们这种决心的一个前奏,让全县人民、干部全面地、科学地认识县情,向外界更好地宣传夏河。了解历史,把握现实,热爱夏河,建设夏河。历史上夏河县曾对周边地区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今天,她应发展得更加美丽、更加文明,成为甘南草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使她的光芒射向更远的地区。

阅读

相关专题

团长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