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隆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夏河县志》
唯一号: 290930020230001231
人物姓名: 邓隆
人物异名: 字:德舆;号:玉堂;又号:睫巢子;睫巢居士
文件路径: 2909/01/object/PDF/290910020230000003/001
起始页: 1097.pdf
性别:
出生年: 1884
卒年: 1938
籍贯: 甘肃临夏

传略

邓隆(1884〜1938)字德舆,号玉堂,又号睫巢子、睫巢居士,甘肃临夏人。国民党员,本仲家子,幼出嗣于邓氏。18岁考〓〓〓生,19岁中解元,20岁中进士,任四川新都知县。辛亥革命后,参加国民党,任甘肃省参事会参事、戒烟总局局长等职。1934-1935年曾任夏河县县长。 邓隆对佛教颇感兴趣,也具有较高的研究水平。在任夏河县县长期间,学习藏文,钻研藏经,前后译著《密宗四上师传》、《密宗问津录》五卷、《大智宗喀巴大师事略》、《嘉木样传》、《麦拉祖师传》、《题宗喀巴画像》、《题多罗菩萨画像》、《书临洮正觉寺永乐敕书后》、《番佛名义》、《藏文注释》、《文字般若集》等著作。公开发表《拉卜楞之藏经》、《拉卜楞设治之经过》等文章。 邓隆任职期间,夏河的治安,相对来说比较稳定,民事纠纷、草山纠纷很少发生。对夏河史地也有所考。大夏河原为古之漓水,古之大夏河为今广通河,错出《大明一统志》。邓隆据《水经注》所载,亲临大夏河水系及有关古城遗址考察,撰写《漓水•大夏水考》,首次予以驳正。还撰有《拉卜楞记略》等夏河史地文章。所作诗五十六首收集于《壶庐诗集遗稿》。 离任后,于1938年以甘肃佛教会会长身份,前往兰州桦林山慰问照料染有疫病的抗战应征壮丁而染疫病去世,享年五十四岁。

知识出处

夏河县志

《夏河县志》

出版者:甘肃文化出版社

《夏河县志》客观地、全面地反映了历史进程。缅怀历史,展望未来,我们充满信心。在当前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夏河县的事情应办得好一点,社会、经济、文化各方面应该有一个大的发展。我们这一届政府,决心将夏河县的各项事业推向一个新的阶段。现在出版《夏河县志》,就是我们这种决心的一个前奏,让全县人民、干部全面地、科学地认识县情,向外界更好地宣传夏河。了解历史,把握现实,热爱夏河,建设夏河。历史上夏河县曾对周边地区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今天,她应发展得更加美丽、更加文明,成为甘南草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使她的光芒射向更远的地区。

阅读

相关专题

县长
职位
参事
职位
局长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