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卷 人物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玛曲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1331
颗粒名称: 第二十九卷 人物志
分类号: K820.842
页数: 46
页码: 999—1042
摘要: 1
关键词: 人物志 人物传略

内容

第一章立传人物
  无弋爰剑战国初期羌人首领。秦厉共公时,被秦虏为奴隶,后逃至黄河、黄水、析支河三河之间,羌人推为首领,他教给羌人耕种和畜牧的简单生产技术,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受到羌人的拥戴。羌人称“无弋”为奴隶,“爰剑”为首领,所以称为无弋爰剑。
  卬(公元前四世纪初),无弋爰剑之孙。其时,秦献公初立,进兵渭首征氐、狄,卬因惧秦人压迫,携部人从析支河曲西徙,途中子孙各自寻找适宜的住地,一支入川、康,一支入藏,与湟中一带羌人隔绝,一支徙居白龙江流域。
  滇良(生活在王莽统治时期),烧当羌酋,为烧当之玄孙,世居尖扎大小榆谷(今青海尖扎县境),烧当羌族权制之继承从滇良开始明确。东汉初期,滇良部常受先零、卑湳侵掠,滇良集合诸部击败,占有其地,南与钟存结合,烧当羌开始强大起来,成为各部羌人之领袖。滇良子孙从一世纪中期到末年的50年内,与中原王朝军队转战于洮河、大夏河、黄河及湟水流域。
  迷唐 (生活在东汉时期),滇良之曾孙,其父被汉护羌校尉张纡
  设计用毒酒灌杀,迷唐誓报父仇,以金钱、子女联络烧河、当煎等部,进攻陇西。东汉王朝的军队多次强攻其大小榆谷根据地,迷唐率部远走析支河曲。
  吐谷浑(生活在西晋时期),系辽东鲜卑族,因与其弟发生争执,于西晋永嘉末年(312年前后)率部辗转到枹罕(临夏),逐步占据洮河以西,甘松 (岷县)以南,白兰(巴颜喀拉山)以北,成为甘青羌人的统治者。子孙延袭,共350年,后为吐蕃所灭。
  阿柴(生活在南北朝时期),为吐谷浑之九世继承者。阿柴执政时,征服氐羌,成为强国。辖有青藏高原东部一带(包括今甘南),遣使到南朝刘宋处朝贡,刘义府在243年封其为浇河公(青海贵德),自称沙州刺史。阿柴临死,将二十个儿子叫到床前,各发一箭,一折即断,又将箭捆起,无人能折,藉以教育子弟团结一致的道理。其后代至唐时,曾先后封“西平郡王”、“河源郡王”。
  葛•伊希达吉(吐蕃赞普热巴巾时代人),吐蕃大臣,约在815年〜836年,吐蕃赞普赤热巴巾派其前来多弥卫(卫址设在迭部)征税,玛曲县卓格尼玛外香寺前有其驻扎遗址。后迁居卓尼,成为卓尼杨土司之祖。其五子中长子驻迭州,其它四子分占河曲和松州。
  泽消•鲁格尕果(生活在五代末期),苯教徒,其先祖党项泽卫氏,约在南北朝时赴西藏,后在年楚河上游建成泽卫寺,而此寺在赤松德赞时被毁,故称“泽消”,其名由源于此。唐末宋初,他和桑结丹巴从泽消返回河曲,在河曲、洮河、弱水、河曲流域大力复活苯教,使河曲、拉加等地的巴西、仙西、査西等吐蕃(党项)诸部重信此教,并称“果拉山”为苯教圣地。现尼玛乡泽卫村是鲁、桑之后裔。
  唃厮啰(997~1065年),本名欺南陵温篯逋,系吐蕃赞普后裔,出生在高昌(今新疆吐鲁番)磨榆国。12岁时河州蕃人何郎业贤,见其相貌奇伟,谋领至河州安置在剜心城(今夏河麻当境内)。不久,河州另一吐蕃酋长耸昌厮均,又将其迁住叶公城(今夏河县甘加八角城),并称他为唃厮啰(经考证“唃厮啰”即“佛子”或“王子”之意,因系为吐蕃赞普苗裔而谓)。占据宗喀的大喇嘛李立遵,邈川大酋温甫哥,将其迁至廓州(今青海化隆县),又于1050年迁至宗喀城(今青海西宁市东南平安)尊为首领。1032年,由邈川大酋温甫哥取代李立遵地位,迁唃厮啰于邈川(青海乐都县),逐步建立起一个统辖河、湟包括析支河曲在内,拥兵六七万的地方政权,并始终采取联宋抗夏的政策,多次遣使入宋进贡,与宋进行茶马交易,宋亦多次遣使回赠,并授唃厮啰为宁远大将军,爱州团练使。1032年,唃厮啰杀温甫哥,移驻青唐(今青海西宁市)。1038年,北宋又加封唃厮啰为保顺军节度使。1065年,唃厮啰卒,三子董毡袭位,政权延续以至百年。
  阿秀•甫尔哇塔阿秀族酋长,因其肤色黝黑,身躯高大而驼背,声音酷似山羊鸣叫,故称绰号为“董•木讷格苟热革”,其牧地在玛柯拉加、曲卡等处。当时董(党项)、智(牦牛部)两部族发生战争,玛沁山神护佑董姓黑汉,赐予称为如意能断的九股利剑,作为悉地。因此,董氏获胜。不久,董姓黑汉带领儿子格力、吾穹和阿秀宦族阿嘉,以及属部游牧到玛绕戎地区居住。及至黑汉死后,其子孙遵循遗嘱,请苯教师阿钦噶洛在帕德杂嘉山下火化,并由阿钦噶洛以法力将如意能断之九股利剑团为三刃剑,连同遗骨、盔甲等各种兵器作为内藏,按放于修建的灵塔,以此作为纪念。后其子孙繁衍在四川、西康、青海果洛、甘南等藏区,分支为诸多阿秀系统,昌盛繁荣。
  朝加仙又名乔科,聘娶多谢尔萨为妃,系志气豪壮的阿秀•西热布长子。约在1520年前,他、兄弟万谢尔、扎耶合之间发生矛盾,由肖、绕、杰三部头人进行调解。1520年,乔科带领董•俄耶合秀、齐洪•吉合秀部分牧户经“赛尔库”,沿多柯河迁居河曲境内的“木囊”地方。当时其长子扎耶居牧于该地,由此称作“木塔”世袭土官;次子闹尔秀迁徙至开多地方居牧,所以称作“开塔”部落,其后裔是“开塔”世袭土官。因此,他们被史称为“阿秀•乔科”。1582年(明万历八年),蒙古火落赤父子占据卓格岭地,继而对巴西(阿秀)和果洛两部用兵十年。巴西朝加仙父子率部固守黄河南岸末陷,从而使乔科部落声名大振,并得到空前的发展。
  木拉•纳乃合(意为黑鼻子的人),为木拉部落始祖,1604年率七户牧帐,脱离蒙古美日王统辖,从青海湖畔丰腴牧地,逃到多柯河地方居牧数年。娶门萨、哇萨,另外收纳一名女佣为妻生子。后因妻妾不和,带七户迁至果洛境内的高库(也译写为格柯河),被称作多哇七帐或高多七帐,并在那里修建一座镇压魔鬼的佛塔,以噶举派为所依,称为噶举塔,但生卒年不详。
  夏强•旦增恒措又名迪玛尔格西,藏族,著名的西合强曼巴(也有译作“夏强”的),在五世达赖喇嘛时期曾就学于西藏色拉寺,取得“格西”学位,是安多地区的第一个藏医学家,其藏医著作《秀高秀昌》,已由人民出版社岀版。
  第二世泽乎交巴仓•依希慈成木 (1688〜1751年)藏族,出生于泽卫部族,幼时曾拜阿坝姚盖•俄项亚培等几位格西为师,习学《金刚经》等一切教授,尤致力于学习觉宇派教诫,成为大成就者。后两次赴西藏,在第六世班禅班丹益西座前受近圆戒。第八世达赖•降白嘉措为其赐于《甘珠尔》、《丹珠尔》大藏经等身、语、意依止圣物。期间,为达察活佛举行祈福禳灾法事,因出现奇异征兆,被人誉为安多“长袖大成就者”。后返回安多,于1735年,在尼玛创建泽乎寺。
  第一世参智合堪布•云丹智华 (1687〜1761年)藏族,系果洛年则家族人。1711年赴西藏色拉寺麦居扎仓学习密显经典,因其学习刻苦,德才兼备,出类拔萃,升任参智合堪布。1730年又升为参智堪苏,而被西藏摄政王颇罗鼐索南道吉等大臣奉请为法师喇嘛,向他们传授十一面大悲观音随许等教法。1737年他返回故乡时,第七世达赖喇嘛格桑加措赐给盖有珊瑚大印的一道命令文书,谕示:“若修寺院宜名为噶丹绕吉林”;并因他曾任侍读的原因,达赖喇嘛赐给半月形大氅一件,玛瑙百颗及其它物品;第五世班禅罗桑益西亦赐其盖有珊瑚大印的文书命令二封;第七世达赖经师赤钦阿旺乔丹,也多赐经典佛物;颇罗鼐除馈赠方物外,还颁给两封盖有藏王珠砂大印的命令文书,谕令“沿途各牧区部落按其意愿尽量拱顺缘,所到之地的官民人等都要充任施主,竭诚供奉”,并且临行时,西藏地方政府派大臣一行送到那曲。不久,途经嘉道地方修建经堂一所,最后回故乡,建立噶钦香巴林寺。据说他在色拉寺麦居扎仓(下密学院)益哇康村所建的经堂直到1958年犹存。
  谢雄曼巴藏族,全名谢雄仓曼巴,十八世纪玛曲欧拉谢雄部落人。曾去拉萨拜第司•桑吉嘉措为师,学习藏医。返乡后长期行医,在河曲一带享有很高的声誉,擅长治疗各种外伤和骨科。
  卡尔•拉钦藏族,十八世纪喀尔(也译作卡日)部落人,博学多才,精于文学,尤精医学,故而在河曲被称为“拉钦全知者”,以善治各种疑难杂症而闻名,特别擅长对于各种精神病的治疗,曾治愈过不少患病多年的精神病人。
  第二世萨木察仓•久美南卡 (1768〜1821年),藏族,青海蒙古完门扎萨克部噶尔钦塘人,被第二世嘉木样•贡曲乎久美昂吾认定为第一世萨木察仓•俄昂南卡桑的转世灵童迎入萨木察寺坐床。翌年因其久病不愈,始转入拉卜楞寺院生活习经。1789年在嘉木样座下受比丘戒。不久出任玛曲卓格尼玛察干外香寺法台,兼护欧拉年图寺,以及阿坝郭莽寺、若尔盖科尔洛寺堪布。1798年,根据清朝廷谕旨,经拉卜楞寺院提名和其恩师推荐,赴北京任雍和宫住持和辅印喇嘛。时遇战乱,由其主持禳灾御难的“烧施”仪轨,深得嘉庆皇帝的欢心,敕授“呼图克图”封号,自此,历辈萨木察仓活佛奉召驻京。1809年他在拉卜楞寺建狮子吼佛殿及高达12米的主供狮子吼镏金铜像,耗银数万两,嘉庆皇帝颁赐汉、藏、满、蒙四种文字的匾额,汉文御笔亲书“寿安寺”。他一生为加深民族间的了解、增进拉卜楞寺院与中央政府的关系起了积极的作用。他逝世后,道光皇帝极为悲痛。
  第二世嘉堪钦•智华坚赞 (1762〜1837年),藏族,夏河县博拉乡嘉尕滩人,为拉卜楞寺院八大堪布之一。7岁时开始学习藏文,11岁出家,12岁入拉卜楞寺,16岁受沙弥戒,被第二世嘉木样•贡曲乎久美昂吾认定为阁芒喇嘛• 桑吉多杰的转世而升座。21岁受比丘戒,22岁赴西藏拉萨各寺朝礼,在布达拉宫晋见第八世达赖喇嘛绛白嘉措,旋入哲蚌寺郭莽学院进修。25岁到扎什伦布寺晋见第七世班禅丹白尼玛后返哲蚌寺修习,被委任为曲柯吉寺住持。不久又回哲蚌寺修习,嗣后在传召大法会上立宗夺魁,获“拉仁巴”称号。27岁东返,回到拉卜楞寺院,被第二世嘉木样任命为拉卜楞寺堪布。30岁时,第二世嘉木样将随身的金铜佛像、钵盂、泸水器、羯磨仪轨书籍等赐予他,同时宣布:“我不在时,不要等我,可请示堪布后决定。”从此,掌管拉卜楞寺的政教事务。36岁时接第二世萨木察仓•久美南卡之任,护持卓格尼玛外香寺。40岁升任拉卜楞寺院法台,43岁卸任并完成迎请第三世嘉木样•罗桑图丹久美坚措转世坐床事宜,赴扎西洛培林进修。其间一度放弃修行,致力于调解卡加、欧拉两部落之间的纠纷后重任大法台,继而三任大法台,饶益政教事业。62岁时,在河曲中心地带阿万仓赛隆创建木塔寺(后在1875年“万兵战役”中被毁),之后专注实修,撰著颇丰,其传世著作有《能仁王佛十二事业略说•珍珠鬘》、《二胜六庄严之史事•天之如意宝树》等约九十五论,共合六函。
  才布丹又名才谢尔,西合强部落头人,藏族。1783年左右,受果洛阿江三部的逼迫,参与与蒙古阿干丝热部的大规模械斗,在分配战利品时的会议上,请得“阿色尔”为牧地,遂从果洛康赛尔地方迁至阿色尔,后其子旺秀生有四子,繁衍为四部,习惯上称为“西合强四部
  第一世夏休仓•哈塔次知达吉 (1798〜1857年),藏族,出生在阿秀曼日玛夏休世族,从幼在拉卜楞寺院闻思学院受戒为僧,拜多位格西和第三世嘉木样•罗桑图丹久美坚措为师,学习五部大论,精通显密经典,知识渊博,获“拉仁巴”格西学位。后遵照第三世嘉木样的谕示,先后赴卓尼恰盖寺、阿坝安曲查理寺、乔科参智合寺等处,进行菩提道次第的教敕、灌顶、教言,随许,剃度僧徒,广授佛法。又遵嘉木样谕示,举行大威德金刚法会,传说因虔诚祈祷,大威德金刚法王卷轴画像,显示灵异,从其头顶流下许多鲜血。藏历十四胜生水鼠年(1852年)他54岁时,遵照嘉木样法谕回故乡乔科建成夏休静修院。修建时从地下掘出马头明王、金刚手大势至,金翅鸟天成加持像等伏藏,供奉在寺,并建立每年举行的修供仪轨。火蛇年(1857年),在预言他转世的父母名字后圆寂。一生著有《经集注释•隐义明析之阳•具喜津梁》、《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疏》等著作。
  第四世霍尔藏仓•久美丹贝尼玛 (1816〜1861年),藏族,玛曲县乔科地方人。5岁时,第三世嘉木样•罗桑图丹久美坚措、第三世贡唐仓•贡却乎丹贝仲美认定为第四世霍尔藏仓。翌年迎入拉卜楞寺院坐床。20岁时,在第三世嘉木样座前受沙弥戒。24岁赴西藏学法,在第七世班禅•丹贝尼玛座前受比丘戒。1845年在拉萨祈愿法会上摘取立宗辩论第一名的桂冠。同年返回拉卜楞寺院。1848年应巴林王之邀,第三世嘉木样派他前往蒙古讲经,三年之中在大小巴林、乃门、额日霍尔沁、佳若、库秀丹、察合尔等广大地区为蒙古教民举行多种法事,加深了拉卜楞寺院与蒙古部族之间的供施关系。1852年返回拉卜楞寺院。1854年任拉卜楞寺第四十七任法台,任职期间大力整顿寺规,使拉卜楞寺佛法蒸蒸日上。翌年,第三世嘉木样临终时,受命进驻拉章宫,全权代掌寺主之职。嘉木样圆寂后负责处理拉卜楞教区事务,直至迎请第四世嘉木样•尕藏图丹旺秀坐床,历时七年。1861年圆寂,享年45岁。
  第三世哲贡巴•恭却丹巴热吉 (1801〜1866年),藏族,夏河县那吾乡旦子昂村人。6岁时被认定为惹卜察奇合日寺桑丹林静修院第二世哲贡巴•洛桑希热转世化身。自9岁起,一直在拉卜楞寺院阿莽仓•贡却坚赞门下修习,对显密义理,天文历算、声明、诗学、以及声律、词藻诸学科无不通晓。先后两次赴西藏深造。次递任夏河噶尔却曲夏寺及拉卜楞时轮、密宗等学院法台、拉卜楞寺堪布,以及阿木去乎寺、泽仓寺、扎油等寺的堪布。所到之处,整顿寺规,促进讲学,颇多建树。1833年,其师阿莽仓•贡却坚赞鉴于人们对安多地区了解甚少,想写一部论述安多地区藏传佛教发展情况的著作,以供社会需要,特敦促编写。他接受重任后,遍历安多各地,调査访问,收集有关史料,经历32年,数易其稿,最后于1865年(同治五年)完成历史巨著《安多政教史》,翌年圆寂。
  第三世参智合堪布•贡曲乎成来华桑布 (1787〜1869年),藏族,系四川若尔盖热河东坝阿秀家族人。自幼在阿坝嘉多的霍尔锡仓囊欠当喇嘛,1804年由第二世开塔•阿旺丹贝坚赞活佛认定为第二世参智合堪布化身,从阿坝嘉道霍尔赎来,被阿秀部落摩杰和加木坚二位头人拜为喇嘛,享誉阿秀、欧拉、卓格尼玛诸部落。不久,应丹巴土司诚请,前往四川擦科传法,滞留两年。1810年,前往西藏朝礼,请求第七世班禅•丹贝尼玛赐给在安多修建寺院的法谕,班禅大师即颁赐命令文书,并赐寺名为“噶丹扎西曲沛林”后,即刻返回故里。1813年,在阿秀土官穆杰、坚赞的鼎立襄助下,在曼日玛开始兴建参智合寺院,并根据瞩当派教仪,建立各种修供仪轨,1819年正式完工。
  第三世采喇嘛•嘉华丹白尼玛大约出生在1809年左右,系开塔阿贡家族人,先后入阿木去乎寺院和阿坝参尼寺学经。之后为满足求吉玛、玛郭、尕郭等地群众的愿望,在采日玛帐篷寺院聚集僧众,举行五供节祭神,四月闭斋,岁末供施朵玛等仪轨。据口碑传说,享年90余岁。
  第二世夏休仓•俄项丹白加措(1858〜1917年),藏族,遵照第一世夏休仓的遗嘱降生在曼日玛部落日色次老家,被第四世嘉木样•尕藏图丹旺秀认定为第一世夏休仓的转世,奉迎至夏休寺坐床,后入拉卜楞闻思学院,拜第四世嘉木样和数位格西为师,勤勉学经,精通显密教典,成为拉卜楞地区著名学者。1879年第四世嘉木样莅临夏休寺,他将寺院献给拉卜楞作为属寺,为此,第四世嘉木样赐给所依圣物白度母如意轮加持画,并为寺院赐名“噶丹协珠扎西迥乃林”。不久,遵照嘉木样法谕,就任四川毛尔盖寺首任赤哇,后赴阿坝郭莽寺出任第一任赤哇,在任期间,主持修建郭莽寺参尼扎仓(法相学院)。后来又出任欧拉年图寺赤哇,护持该寺多年。与此同时,他在夏休寺创立无上瑜伽部修供仪轨,建立高级班《普提道次第论》、中级班《释量正论》、《怛特罗略疏》等的背颂考试,以及初级班讲听《摄类学》等制度;主持修建寺院经堂、弥勒佛殿,法苑、马头明王佛殿等。1917年,他年届六旬时,第二次出任毛尔盖寺赤哇,圆寂于任上。他一生提掖后进,诲人不倦,门下岀了加夏茸•尕藏恭却加措、第二世年图交巴仓•尕藏塔凯嘉措,阿曼证土阿秀活佛、咒师嘉阳、咒师香巴智华、华锐格西洛桑曲沛等多人。著作有:《菩提道次第论教本》、《菩提道次第论祈愿注解》、《本尊修法》、《颂赞辞》、《国王罗摩衍那传注•无垢水晶之磴》、《本续树注》、《三十颂要义•珍宝之钥》、《添性颂奥义备忘录》,以及诗歌,文法、历算、词藻方面的著作,现有两函存世。
  第一世木拉日朝巴•洛桑钦饶嘉措(1854〜1936年),藏族,木拉地方人,证果者香巴曲增赐名洛桑钦绕嘉措。18岁出家从海日朝巴学经,21岁在格尔德•罗桑成来座前受近圆戒,后在何静修士座前请授觉宇修法灌顶和许多教言。32岁在木拉嘉丹等人的协助下,在噶曲河与交宗杂玛山之间的黄河畔鲁卫隆哇修建木拉日朝,1936年在木拉寺圆寂。
  阿坝静修者•罗桑嘉措 (1851〜1904年),藏族,四川阿坝县人。1873年在阿万仓贡赛尔草原中央、黄河之滨建立一处宗教活动点。1875年阿万仓克夏扎西达吉林(即木塔寺)解体后,几名当地僧人与部落头人,认识与觉悟到重新建立一座寺院护持众生的重要性,宗教点逐步扩大,成为散日玛寺之始。
  纳开仓•罗桑群培 (1862〜1925年),藏族,出生于玛曲齐哈玛纳开头人家,为四川毛尔盖寺院活佛。1900年,刚建立不久的阿万仓散日玛日朝在阿万仓头人阿秀•万钦加布的大力支持下,派泽贡罗培为首的七名僧人前往他的座前学习教仪经典,之后为散日玛建立五般若期供,使散日玛寺供奉已备,并在临终前,将散日玛寺归属权按传统约定移交第四世开仓•洛桑贡却嘉措。
  第四世参智合堪布•贡曲嘉华•云丹洋坚桑沛昂杰(1870〜1928年),藏族,为“奥”地乔氏家族人。父名索南才沛。9岁时经过详细考察被认定为第四世参智合堪布。成年时拜见奥地王子,因他对未来一目了然,所以起名为“桑沛昂杰”。并在安多地区不要引路人的预示,曾独自赴噶丹隆都去丹林寺。33岁在参智合寺院建立时轮学院厄翁德钦林。45岁时按色拉寺喜巴堪芒扎仓的规范建立修供仪轨,并将斯部命名为“夏典扎仓”,同时按拉卜楞下密学院的规范,建立金刚手大轮修供仪轨。47岁建成印经院,59岁农历六月三十日以大手印姿式静座七昼夜后圆寂。
  第三世多知钦•更藏丹白尼玛成来(1865〜1929年),藏族,出生在青海果洛班玛地方藏族四大姓氏之一的智氏家族,出生时脚掌有一白螺图纹,长大后仍然明显。他自小聪慧,不久根据四世资活佛南卡多杰的谕示,确认为第三世多知钦活佛,在奥坚久美确吉昂吾座前聆听《入行论》。8岁时按华知活佛的安排,在咱加寺集中各方学徒讲经,受到华知活佛的赞许。之后,他除在奥坚久美确吉昂吾、资活佛南卡多吉座前学习外,还先后拜见了加让•更藏图确多吉,加样欠泽昂吾,贡知•罗周塔义多吉,吉门盼嘉木样南丘加措等学者,广学佛法。1880年,在果洛班玛首领西加青门献给他的住地多益尺修建桑青奥知华白隆寺。晚年对藏区流传的红教经典及历代学者有关著作,进行大量的校正和核实。1915年,他在娘玛寺设立冬、夏季仪轨,将“日朝”正式改为寺院,同时选任贡毛为经师,赐印度大师哇格里的碗做为依物,并且规定以后每届经师必须持有所依。
  第二世年图交巴仓•尕藏塔凯嘉措 (〜1934年)藏族,岀生于玛曲欧拉部落朗格道马氏家族,自幼出家,入拉卜楞寺拜第四世嘉木样•尕藏图丹旺秀等为师,获“然江巴”学位。不久隐居寺内,专心修禅。1900年,根据第四世嘉木样谕示,着手扩建年图寺。1925年起负责欧拉年图寺教学,首任赤哇达五年之久。
  第四世开仓•洛桑贡却嘉措(1890〜1937年),藏族,出生在玛曲西合强部落头人伊金贡家,纳开活佛临终前,将散日玛寺归属权按传统约定移交给他后,对寺院教仪教规进行大加整顿。1928年,建立大恩大德法会与夏季法会制度,设置《菩提道次第广论》等灌顶、传承、教导三仪轨,同时修建久美德钦寝宫,备置所依和能依圣物,使他主持的这段时间,成为该寺最富旺盛力的时期。1937年圆寂,一生著有著作一卷(四本)。
  宣侠父(1899〜1938年),又名尧火,藏名扎西才让,浙江省诸暨县人。早年留学日本,1923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不久转为中共党员。1924年受中国共产党委派考入第一期黄埔军校,翌年毕业后被党组织介绍到北方李大钊处工作,旋以国民党员的公开身份带领一批地下党员,赴张家口冯玉祥西北军做政治工作。1925年10月,宣侠父随冯玉祥部刘郁芬师入甘,以国民党甘肃省党部委员的身份,同共产党员张一悟、钱清泉组成中共甘肃特别支部,领导并开展甘肃地下党工作。与此同时,长期深受宁海镇守使马麒欺凌的拉卜楞地区藏族人民,推举拉卜楞寺寺主第五世嘉木样之兄黄正清率领十人藏族代表团赴兰州控告宁海军军阀马麒自1918年以来,派兵蹂躏拉卜楞寺教区(包括夏河、碌曲、玛曲三县),血腥屠杀藏族僧俗七千余众,焚烧寺院三十多座及附近村庄的罪行。在刘郁芬督办公署,面遇宣侠父,详细叙述了马麒宁海军的惨行。宣侠父听后,万分愤慨,并深表同情和关注,他反复指出:“一个弱小的民族要求得自身的生存和解放,就必须团结起来,共同对付反动军阀的欺压”。为此,他和代表团员成了朋友,黄正清给宣侠父起了一个吉祥的藏族名字一一扎西才让。1926年5月2日,在宣侠父、钱清泉的建议和具体帮助下,“拉卜楞藏民文化促进会”在兰州教育会馆正式成立。为了更进一步的揭露马麒军阀在拉卜楞藏区所犯下的滔天罪行,宣侠夫向黄正清提出赴拉卜楞藏区进行实地调査的设想。不久,第五世嘉木样之父黄位中在欧拉草地回信,并随信寄来一张个人的照片,表示欢迎宣侠父来拉卜楞藏区实地调查。
  1926年8月,在翻译桑木旦等人的陪同下,途经东乡、临夏、沿大夏河进、入甘南藏区,跋山涉水,晓行夜宿,克服高原反应和生活不适等困难,一路察访了岔岗寺、白石崖寺、多合寺、阿木去乎寺、西仓寺,最后经过十几天的马背颠簸,渡过玛曲黄河到达参智合寺。数日后到达第五世嘉木样和其父黄位中避难的欧拉草地,受到藏族僧俗盛大而热烈的欢迎。之后,在他的建议和帮助下,黄位中在欧拉扎西滩,召集方圆二百公里内的二百三十多名部落头人参加的会议,正式成立“甘青藏民大同盟”,会上讨论通过了他起草的“大同盟”宣言,推选黄位中为盟主。号召大家“团结起来,自求生存”。宣侠父甘南藏区之行,历时50多天,最后于同年十月归兰。归兰后立即向刘郁芬汇报了甘南之行所了解的情况,要求刘郁芬责令马麒迅速撤离拉卜楞藏区。刘郁芬因马麒势力,迟迟无果。为此,他连夜修改《甘边藏民泣诉国人书》,巧妙地卷在国民党省党部向外送发的材料中,寄往全国各地,同时黄正清等代表团成员借兰州东校场召开庆祝冯玉祥五原誓师大会之际,将《泣诉国人书》贴在兰州的四个城门上,并大量在大会会场内散发,因而沉重的打击了马麒军阀欺压藏族人民的嚣张气焰。同年底,宣侠父因时局随国民军去西安,专们晋见冯玉祥将军和国民党元老于右任。于右任即时给刘郁芬发电,命令马麒从拉卜楞撤军。1927年4月,关于解决拉卜楞问题的协议最后签订,从此拉卜楞地方由青海正式划归甘肃。1929年后,宣侠父在国民党军队中从事兵运工作。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国民党十八集团军高级参议,从事统战国民党高级将领的工作,因工作卓有成效,招致国民党当局忌恨,1938年被暗杀于西安。
  第四世哲贡巴•嘉样丹巴嘉措 (1868年〜约1939年左右),藏族,卓尼北山人,曾与齐哈玛土官阿秀•索南热旦结成施主关系。1922年在齐哈玛建成扎西曲林寺,并逐步建立显密兼修的讲经、修持规范和胜乐、密集、大威德修供仪轨。1928年,敦请第五世嘉木样•罗桑嘉样益西丹贝坚参首次莅临齐哈玛,建起“拉卜则”(即山神)。1935年齐哈玛部落首次充任拉卜楞寺祈愿大法会施主,同年由他传授弥扎金刚鬘灌顶。1936年正式向第五世嘉木样献上寺院,从而成为拉卜楞寺的属寺。
  谢雄觉尔买(1882〜1942年),藏族,玛曲欧拉谢雄部落人。少时入谢雄寺,拜寺主为师,学习天文历算。同时在其叔父谢雄曼巴处学医,其后遍访名师,精研医学。后前往拉萨药王山拜著名藏医学家青绕布为师,青绕布说:“诗学、历算方面你比我强,我拜你为师,向你求教,但医学方面我可以给你当老师。”于是,他俩互相学习,使他的医学知识大进。临别青绕布赠送他一套第司 •桑结嘉措用过的医疗器械作为留念。他返回河曲后在欧拉等地行医,以善长针刺放血疗法著称,同时他注意提携,培养后进,培养出著名藏医外科医生若尔盖格底寺的加样玛尔金等人。
  雅锐阿布索(约1901~1951年),藏族,玛曲欧拉欧强部落人,自小就以口才敏捷,善于雄辩而著称河曲千里草原。他贫穷而豪爽,直率而机智,不畏强权,好抱打不平,常常因为平民百姓申张正义而深受牧民群众的爱戴。他的事迹至今流传在欧拉草原上,成为一种正义的化身。
  第六世萨木察仓•嘎藏琅柔嘉措 (约1890~1956年),藏族,玛曲尼玛部落人。1904年被第四世嘉木样•尕藏图丹旺秀认定为拉卜楞寺院第六世萨木察仓活佛,但两年后,仍有人持不同意见,嘉木样定论不改。1908年迎入拉卜楞寺院坐床,在嘉木样座前授沙弥戒,并拜大格西阿木去乎松热布为师入经学院学习五部大论。为拉卜楞寺的政教大业,做出了积极贡献。1913年袁世凯封为“般若圆修那木喀呼图克图”封号及册文。1949年以后,积极协助人民政府建立地方政权。1956年,圆寂于从西藏学法归途中。
  黄正明(1918〜1957年),藏名晋美慈成丹贝尼玛,系夏河拉卜楞寺院第四世阿莽仓活佛,出生在西康理塘营官坝彩玛村。幼时经第九世班禅•图旦却吉尼玛卜算,认定为第三世阿莽仓转世,曾与其兄第五世嘉木样活佛同时留学西藏,刻苦钻研,故佛学造诣很深。返回拉卜楞寺后,协助嘉木样活佛管理政教事务,尤其继任大襄佐一职后,尽职尽力,建树颇多,参与调解了玛曲各部与四川阿坝的对峙等。1943年奉嘉木样之命,前往重庆捐献拉卜楞寺院所属各部为抗战捐献的30架飞机巨款,以实际行动支援了抗日战争。1945年秋,任国民党夏河县临时参议会首届参议长。1946年夏,任国民党甘肃省参议员,在开会期间,对边疆建设和改革提出多条建议。同年秋任国民党三民主义青年团夏河分团干事长。1948年,国民党甘肃省选举事务所宣布,继圆寂后的第五世嘉木样为夏河地区国民党国大代表。同年,拉卜楞地区僧俗拥戴其继任大襄佐并代摄政嘉木样佛职位,为拉卜楞寺及属区的安定做出了贡献。1949年1月5日,国民党政府行政院颁赐阿莽仓活佛为“辅教宏觉禅师”封号。甘南解放后,他积极投身于革命和建设事业。1953年9月,任甘南藏族自治区人民委员会委员。甘南藏族自治州成立后,任第一、二届人民委员会委员。1955年6月16日玛曲县人民委员会成立后被选为县长,并在担任此职务期间,多次带领工作组,访问团深入基层,发挥了特殊的作用。1957年8月调离玛曲,不久去世。
  第六世霍尔藏仓•罗桑华尔丹嘉措(1913〜1958年),藏族,玛曲县采日玛乡乃日玛部落人。由第九世班禅•图丹却吉尼玛认定为第六世霍尔藏仓,赐法名为“罗桑华尔丹嘉措”,迎入拉卜楞寺坐床。拜甘加慈成嘉措为师。在尊者久美成来嘉措座前剃度出家,受沙弥戒。1940年依照第五世嘉木样•罗桑嘉样益西丹贝坚参旨意,建白度母佛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协助中共夏河县工委开展统一战线工作。1951年就任夏河拉卜楞寺总法台,曾任全国佛协、甘肃省佛协理事。1955年前往印度,劝说逃往印度的陌务土官杨世杰返回祖国。1957年回乡建立乃日玛寺院。1958年在玛曲逃避匪乱中,被人民解放军误伤而卒。1982年在落实宗教政策中平反昭雪。
  索南木曼巴(1898〜1958年),又名恰恰稍索南木,藏族,玛曲县欧拉年图寺和尚。曾拜著名藏医加夏茸仓为师学医,学成后自己采集、加工药材,制成药丸行医。经常身背药包,主动上门为贫苦牧民治病,不收分文。后根据长期的临床经验,配制了适应于本地疾病特点的许多方剂。他急人之难,医德高尚,以擅长诊治狂犬病而著称,并对各种药材药用有较深的研究。
  阿秀•更登加布 (1908〜1958年),简称为阿尔盖,藏族,玛曲县曼日玛乡人,世袭乔科大土官、总带兵官。50年代初期曾协助中国人民解放军购买军马,受到表扬。1955年6月玛曲县人民委员会成立时被选为县人民委员会委员,同年6月300,任县民政科科长。1956年10月被选为县人民委员会副县长。1958年6月自动离职,不久即卒。
  昂加(1897〜1958年),藏族,系阿万仓部落大土官、总带兵官。1954年玛曲县政协成立时任常委。1955年6月玛曲县人民委员会成立时被选为委员。1956年9月被选为县政协副主席,同年12月兼任县畜牧科科长。1957年5月卸任畜牧科长,不久去西藏朝拜。1958年返回玛曲途中病逝于青海玛多县境内。
  尕布藏(〜1958年),藏族,玛曲县欧拉乡人,系欧拉年图寺“温布”(即管家)。1954年玛曲县政协成立时任常委。1955年6月玛曲县人民委员会建立时被选为委员,同年6月30日任县畜牧科科长。1956年9月被选为县政协副主席,1958年5月卒于欧拉年图寺院。
  阿桥(1904〜1959年),藏族,玛曲县齐哈玛乡人,生前系齐哈玛部落土官。1954年玛曲县成立政协时任常委。1955年6月玛曲县人民委员会建立时被选为委员,同年6月30日任县文教卫生科科长。1956年9月被选为县政协副主席,1958年12月31日离职。1959年卒于青海省久治县。
  王旦增(1934〜1959年),藏族,甘肃卓尼县人。自幼父母双亡,少年时给牧主放羊度日。1953年2月参加工作,7月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卓尼县委宣传干事,团州委宣传部长、副书记等职务。1958年甘南发生反革命武装叛乱,在平叛斗争中,王旦增为部队担任翻译,跟随部队跋山涉水,不畏艰辛,并且在每一次战斗中,冒着生命危险,进行喊话、宣传政策、争取群众、瓦解敌人的工作,同时与战士一起冲锋陷阵。如在达日地区的一次战斗中,他和战士们一起坚守大雪山,表现突出,两次受到部队的嘉奖。1959年10月,被甘肃省命名为“民兵模范”。同年11月,他接受中共甘南州委的委派,来玛曲参加整社工作,在一次带领一个工作小组深入齐哈玛公社(当时在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和卓格尼玛之间的草地)开展工作时,惨遭叛匪杀害。
  李贡(1929〜1959年),别名宁凯,又名国华,兰州邸家滩人。1954年兰州卫校毕业后,有感于新中国蓬蓬勃勃的建设事业,主动要求组织分配到最艰苦、最偏远的玛曲地区工作,支援少数民族地区的建设。于是,1955年3月辗转来到玛曲,先后在县卫生所、欧拉公社卫生所从事医疗卫生工作。但他刚来到欧拉不久,一天看到一个十六、七岁,身穿一件千孔百洞的破皮袄,身体瘦弱,脸露饥寒,因患疾病被牧主赶出的女奴隶无家可归,独自跚躅在寒冷地草原上被冻得直打哆嗦时,他流下了眼泪说:“新中国成立了五、六年,藏族人民还过着如此饥寒交迫的日子,自己是中国共产党培养起来的医生,有责任努力工作,早日使藏族人民翻身解放”。从此,他下定决心忘我工作,真正的与藏族人民打成了一片,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他不但治好了那位姑娘的病,而且交给党组织进行培养。1955年夏天欧拉部落流行斑疹伤寒,十几位牧民群众昏迷不醒;1959年春天,洮江县欧拉地区发生流行感冒,七、八名当地藏族干部和群众生命垂危,可是当时,远离县城,交通不便的欧拉卫生所,无抗菌素药品挽救病人的生命,在该种情况下,两次带动卫生所医护人员抽输他们自己带抗体鲜血的办法,挽救了病人宝贵的生命。值得特别一提的是1955年冬天,欧拉尕日科草原发生火灾,女牧民曹加因救羊群被大火烧伤右臂,曹加的丈夫看到伤势很重,就牵上羊去求神拜佛,结果被喇嘛将“法水”喷到伤口,引起感染发生恶性溃烂后,曹加才到欧拉卫生所就医。李贡接诊后,因缺乏必要的药品,经多方治疗仍然无效,便动员曹加进行本体植皮手术,遭到拒绝后,他自己最后决定为曹加进行异体植皮手术。在一个清冷的早晨,李贡毅然决然的亲手将自己腿上的皮肤剪下四块,又亲手移植给曹加身上。顿时,曹加惊呆了,她激动地流着泪说:“李曼巴(藏语医生),我从来没有见过你这样好的曼巴,连自己身上的肉都能割给我们藏民。共产党、毛主席真是我们的大恩人!"。不久,曹加溃烂的伤口,经过新皮刺激逐渐痊愈。1959年1月李贡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担任洮江县卫生院副院长,出席并被选为甘肃省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代表、全国先进生产者会议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甘肃省第二届委员会委员。同年12月,在参加慰问野外工作人员代表团,赴刘家峡慰问时不幸溺水逝世,时年30岁。他逝世后,中共甘肃省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并且命名为 “红色医生——李贡”和发出向他学习的通知,中共中央、中共甘肃省委许多领导同志为他题辞赞扬。1960年7月谢觉哉老人为《红旗手杂志》编辑的“红色医生李贡文艺专号”上这样写诗称颂他:
  共产党、毛主席派来的医生! 甘南的藏胞对李贡这样称呼。
  这称呼包含着无限的信任,这称呼表示出最大的光荣。
  无限的信任不能轻易得到,最大的光荣不是垂手可得。
  历史上的反动统治者留给藏民对汉民的怀疑和隔阂,
  年轻的医生医治了人的疾病还医治了人的心灵。这不是神话,而是事实,
  医生用自己的双手割下自己的皮肤,
  抽出自己的鲜血,
  用皮肤和鲜血治愈了垂危的藏胞的疾病,
  用皮肤和鲜血擦掉了那不幸的民族隔阂和遗恨。
  不是毫不利己思想的人不能做到,
  不是对党和人民有深厚爱的人不能做成,
  李贡同志不愧为“共产党、毛主席派来的医生",
  英雄的光辉照耀得草地无处不明。
  第四世采喇嘛•嘉洋次知嘉措 (1899〜1959年),藏族,出生在玛曲乔科曼日玛阿秀切丹家族。幼时入拉卜楞寺学经,后来相继在察干外香寺、齐哈玛寺主持佛事活动,并游历蒙古等地。1946年他将日乃合玛和采日玛两地的僧人集中到一起,举行大威德及普明法会。1959年卒于四川阿坝。
  第五世参智合堪布•罗桑嘉洋•喜饶嘉措(1929〜1959年),藏族,出生于乔科董氏家族,父名朝嘉,母名玛吉。1933年他5岁时被迎往参智合寺院,1947年兴建下密学院经堂,翌年修建益噶闹吾颇章静修院。1952年开始修建法相学院,1959年卒。
  乔科•达嘎尔玛(1897〜1959年),藏族,真名更登罗藏,又名曼巴盖洛,因其父常乘骑一匹白马,故又起名达嘎尔曼巴(意为骑白马的医生),曼日玛乡强茂部落人。曾去拉萨药王山拜青绕诺布为师学医,深造三年,取得硕果。1922年返回乔科后,遵照其师青绕诺布传授的秘方,成功地试制“珍宝丸仁钦芒觉”等藏药,经试治效果很好。
  第二世木拉日朝巴•先巴确智(1937〜1959年),藏族,玛曲县木西合乡木拉村人。1942年色热哇活佛赴西藏泽菩旺杰先巴昂老活佛座前抽签,被确认为第一世木拉日朝巴•洛桑钦绕嘉措的传世,翌年奉迎至木拉寺院坐床。不久拜堪•香确坚赞为师。1947年剃度受戒,得到多位贤师的灌顶、教敕、秘诀。1948年西钦喇嘛•根桑尼玛专程前来木拉寺,为他传授伏魔、隆钦、菩提道灌顶和教敕,并帮助修建经堂1座。1954年前往夏河拉卜楞寺院修学,1957年返回木拉寺院,为寺院僧众讲经灌顶。1959年在木拉寺圆寂。
  加夏茸仓•尕藏恭却加措(1896〜1960年),藏族,欧拉佳日合部落阿秀家族人,亦称加夏茸仓活佛。父名求秀嘉措,母名木塔玛吉姬。5岁时被第四世岗萨•尕藏特旦昂秀活佛认定为第三世嘉木样•罗桑图丹久美坚措的侍从喇嘛章加的转身,同年迎入拉卜楞寺坐床,在第四世岗萨座前受戒。11岁时赴拉卜楞寺闻思学院学习,拜智华塔义为师,同时跟随第四世嘉木样•尕藏图丹旺秀,第五世贡唐仓•嘉样丹贝尼玛、郭莽堪布•洛桑慈智嘉措、德塘堪布嘉样•图旦嘉措、阿莽班智达、嘉央•丹增嘉措等学习佛法。19岁时,奉岗萨之命赴曼隆寺深造,随曼隆阿克根敦学习语言学、诗律、书法,在阿旺丹贝嘉措座前学习历算中的占星术和新汉历;20岁时在岗萨座前受近圆戒,成为一名精通佛法的喇嘛。25岁时为第五世岗萨•罗桑加样益西丹贝加措受戒,从此声誉更隆。29岁时为修建拉卜楞寺大经堂首次赴东蒙,为广大信徒灌顶,倍受欢迎,返回时为拉卜楞寺大经堂带来金顶、幢、祥麟法轮、柽柳女墙等饰物,以及宗喀巴三师徒、长寿三尊、释迦牟尼佛像、十一面大悲观音菩萨、第四世嘉木样身像、绿白度母等金、铜铸成的佛象和无数供品。33岁时返回欧拉寺。36岁时首次在欧拉讲授时轮灌顶。37岁为五世岗萨赴西藏再度赴东蒙,在那里与第九世班禅•图丹却吉尼玛相会,共同讲授时轮等灌顶,受到第九世班禅的赞誉,并对他所著的《时轮诗词》一书评价很高,因此被封为“诺木齐图诺门汗”(蒙古族官职),同赐印章。38岁时(1933年底)返回拉卜楞寺,向第五世嘉木样呈献白银万两及绸缎、氆氇等丰厚礼品。42岁时首次前往西藏,向三大寺和扎什伦布寺敬献广大布施,并去药王山拜谒藏医学家青饶诺布为师,学习藏医。46岁时(1941年)任拉卜楞寺大法台,55岁再任拉卜楞寺大法台。1954年玛曲成立政协时任常务委员,直至1958年。1960年农历2月24日在唐古拉山病逝。他生前即是一个著名的藏医,又是一个精通历史、佛学、天文历算的活佛。医德高尚,不图钱财,经常给贫民百姓无偿看病施药,并且对当时流行在玛曲地区人畜共染的炭疽病的治疗,探索了一定的经验,生前有十数篇医药论著,已散失。同时著有《第五世嘉木样大师传略》、《第五世嘉木样大师详传》、《兜率历算论•时轮法胤心宝贤哲镜饰》、《红妙音仙女赞辞•加持欲足遍集之藤》、《韵文创作入门》、《度母殿目录》、《佛母传记•成熟善果具义语藤》等5函之多,现2函存世。
  第三世夏休仓•罗桑彭次达哇(1918〜1963年),藏族,出生在玛曲县曼日玛乡强茂村,由第五世嘉木样•罗桑嘉样益西丹贝坚参认定后被奉迎夏休寺坐床,5岁时在第二世欧拉年图交巴仓•尕藏塔凯嘉措座前受戒并赐名,13岁赴拉卜楞寺院拜格西旦增加措、拉高活佛、加夏茸仓•尕藏恭却加措为师,精通经典礼仪,学成后返回夏休寺,建立《般若》听讲制度及修供仪轨。后遵照第六世嘉木样•洛桑久美•图丹却吉尼玛谕示,先后出任夏河科才寺、阿坝郭莽寺、察干外香寺赤哇。接着就任拉卜楞寺丁科扎仓赤哇,多次主持大型的佛事活动。1955年在夏休寺塑造佛像,修建佛塔、灵塔、嘛呢经轮房,以及加夏茸和年图交巴仓囊欠,奉迎大藏经《甘珠尔》、《丹珠尔》和各种经卷,缎制唐嘎等。1963年在他46岁时,预示其转世的出生地和朝向之后圆寂。
  俄项(1909〜1964年),藏族,四川阿坝人。1932年在第五世嘉木样身边办事,1938年任欧拉部落“郭哇”3年,期满后回夏河拉卜楞任聂日哇3年,之后担任嘉木样警卫员等职务。1952年7月,中共欧拉工委、欧拉行政工作组成立时任行政工作组副组长。1953年3月与工委书记、行政工作组组长马负图一起率领工作人员15名进入黄河第一湾曲部开展宣传、救挤、筹备建县等重大工作,圆满的完成了中共甘南藏区临时工委、甘南藏区筹备委员会交给的各项任务。1955年6月玛曲县人民委员会建立时,被选为副县长。1957年12月被选为县长。1964年10月调离玛曲,不久去逝。
  阿克罗桑达尔吉(1900〜1965年),又名尼高曼巴,藏族,玛曲县尼玛乡哇尔玛村人。自幼到西藏药王山学习藏医,刻苦攻读,成绩优良。返乡后在玛曲地区巡回行医,并在实践中精益求精,特别是在治疗狂犬病方面,经过长期的临床试验,逐步探索出一套治疗的方药,深受群众的信任。后将秘方传其子热考。
  安久(1902〜1968年),藏族,玛曲县乔科下乃日玛部落土官。1955年6月玛曲县人民委员会成立时被选为委员,同年担任甘南州政协委员。1956年担任甘肃省政协委员,甘肃省佛协理事。1957年5月任县文卫科科长。1959年〜1967年任甘南州政协常委,县政协副主席,1968年在采日玛病故。
  昂桃(1903〜1973年),藏族,女,阿万仓大土官昂加之妻,青海果洛康赛部落康万清之妹。1955年7月代表玛曲县藏族妇女参加甘肃省妇女代表大会。1962年任县政协委员,直至1964年4月为止。1973年在阿万仓病故,终年70岁。
  傲赛(1913〜1983年),藏族,玛曲县欧拉乡人,系年图寺和尚。曾拜加夏茸仓•尕藏恭却加措学习藏医,后边行医边自学,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文化大革命”时任欧拉乡欧强大队赤脚医生,在当时资金缺乏的条件下,跋山涉水,自采药材为牧民群众看病治病,深受牧民群众的称赞。同时,他在行医中,注重中西医的结合和培养提拔后进,传授藏医学方面的知识,培养出才让东智、万玛等20余名学徒。
  李亚资(1919〜1985年),湖南长沙市人。1936年12月在上海保安当兵时集体加入中国国民党。1948年8月在卓尼随甘肃洮岷路保安司令部起义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1958年7月30日复员退伍。1964年8月参加工作,1965年被借调玛曲县创办第一个柴油发电站,解决了县城机关与居民的照明问题,使柴油发电站运行7载无故障。1971年北方农业工作会议后,玛曲兴建第一座小水电站,他服从组织分配,参加筹建工作。在施工紧张阶段,废寝忘食,吃苦在前,为了从严把好工程质量关,天亮踏着露水上工地,晚间向技术人员求教施工要领。期间,在水轮机组到货后,缺少配电控制设备,外出采购已来不及的情况下,为了不影响工程进度,按时发电,他主动带领几名青年工人,克服没有任何设备的困难,自己动手,用一把锄头起家,制做完成第一面配电盘,在此基础上由他设计装制小型配电盘50多台,有力的支援了玛曲县和兄弟县的小水电建设,一部分销往外地使用。1978年在哇尔玛电站施工和安装中,因公负伤摔断胁骨,伤势非常严重,领导再三要他回县住院治疗,但他为了保证施工关键时刻的质量,双手捂着伤口,在工地上指挥着几名青年工人继续工作。不久因伤口进一步恶化而回县住院,但他仍放不下电站安装工程,用写纸条的办法向施工人员交待施工注意事项,保证了哇尔玛电站的施工质量。1982年3月因病残退休,1985年在老家病逝。
  黄建业(1923年8月〜1986年5月),藏族,甘肃夏河县人。1949年参加革命,1953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夏河县财政科长,第四区副区长。1953年6月任中共玛曲工委副书记,1956年6月玛曲县建立后改任县委副书记。1959年1月1日碌曲、玛曲两县合并后任中共洮江县委副书记,玛曲党组书记。1962年1月代理中共玛曲县委书记,1962年12月任书记兼任县人武部政委,同年担任第三届甘南州政协委员,1966年3月调离玛曲。
  宗哲(〜1986年),藏族,甘肃夏河县人。1950年参加工作,195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玛曲县公安局局长。1961年12月任中共玛曲县委副书记、县人民委员会副县长,1962年2月兼任玛曲县人民委员会党组书记。1965年10月任玛曲县县长,1966年6月调离玛曲。
  东知布(1917〜1988年),原名杨雷生,湖南省龙山县人。1935年5月在其家乡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为红二军五师十团三营八连三排九班战士。1936年7月红军长征到达四川甘孜时掉队。1937年初流浪到玛曲,在欧拉年图寺做零活当雇工。1958年甘南地区反封建斗争胜利后,在河曲马场当牧工。1965年玛曲地区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时,东知布向河曲马场工作队做了反映。1979年甘南州民政局经过详细的调查,正式认定东知布为长征时期流落玛曲的红军。1988年病逝于河曲马场。
  高青年(1918〜1989年),云南正雄人。1934年参加红军第二方面军,为四师供给部通讯员。1936年红军长征途经四川阿坝时掉队,后辗转流落到乔科曼日玛部落被牧民木才收留,靠打长短工度日。1958年反封建斗争胜利后找到党组织,1963年参加夏河县的社教工作,196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四清”结束后任中共曼日玛乡尕加公社支部书记,1989年在曼日玛去世。
  罗热布(1934年〜1992年9月),藏族,玛曲县尼玛乡人。196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3年参加工作。历任尼玛公社革命委员会副主任、中共欧拉公社党委副书记、书记等职。1980年7月任中共玛曲县委副书记。1984年4月任中共玛曲县纪律检査委员会书记。1986年1月任第六届政协玛曲县委员会副主席。1987年3月被选为第七届政协玛曲县委员会主席,1992年因病在任上去逝。
  张克甲(1941年〜1992年12月),藏族,甘肃夏河县人。1958年参加工作,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9年1月任中共玛曲县委副书记,兼任县委纪律检査委员会书记。1981年1月任玛曲人民政府县长,兼任政协玛曲县第五届委员会主席。1990年1月调任甘南州商业局局长,1992年因病去逝。
  刀考(1931年〜1993年3月),藏族,玛曲县阿万仓乡人。1965年参加尼玛乡的社会主义教育,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6年任中共阿万仓公社红旗大队(贡赛尔村)党支部书记。由于他严于律己,工作认真,成绩突出,对党忠诚,不谋私利,全心全意为牧民群众服务,1971年以牧民的身份被选为中共甘肃省委委员、中共甘南州委委员、中共玛曲县委委员、中共阿万仓党委委员,成为全省著名的牧民省委委员;同时多次当选为省、州、县、乡党代会和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多次受到省、州、县、乡的表彰,获得先进基层干部、先进党支部、优秀共产党员等诸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和奖励。值得特别一提的是在他担任本村党支部书记的28年期间,常常单枪匹马的在草原上进行夜间巡逻,前后6次抓获盗贼12人,为集体和牧民群众挽回经济损失1万多元,为此,受到县政法部门的嘉奖。1993年3月因病卒于该村党支部任上。第二章简介人物
  第一节党政领导
  马负图(1914〜),甘肃庆阳人。中共党员。1944年参加革命,1952年7月中共欧拉工委、欧拉行政工作组建立时任工委书记兼工作组组长。经过筹备于翌年3月率领一行15人,进入甘南藏区最偏远的黄河第一湾曲部地区,开展党赋予的各项工作,成功的组织成立了政协玛曲委员会并兼任主席。1955年6月政协代行人民代表大会职权,选举产生玛曲县有史以来的第一任县长,宣布了玛曲县的正式成立。玛曲县成立以后,担任中共玛曲县委书记,同时兼任政协主席、人武部政委,与其他领导一道领导全县人民,恢复生产、建立家园,使一度滞顿的玛曲畜牧业迅速得到恢复,牲畜存栏数一度从1949年的24.08万头 (只匹),增加到1957年底的38.83万头(只、匹)。同时,他还深入各部落,调解与四川、青海邻近地区的草场纠纷等等。1958年2月后,玛曲地区的工作环境进一步恶化,武装叛乱的空气日趋紧张,到5月底,中共玛曲县委、县人民委员会被围困在卓格尼玛滩数间低矮的土房中,仅靠一部电台与外界联系。在此情况下,他率领中共玛曲县委、县人民委员会的工作人员坚持工作,始终没有离开玛曲一步,使上级党委和人民政府始终掌握着玛曲境内的动向。同年6月〜8月平叛结束后,迅速组织8个武装工作队,深入县境8个部落,建立玛曲地区的基层政权组织,为玛曲县的各项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59年1月碌曲、玛曲两县合并后,任中共洮江县委书记。1962年1月两县分设后任中共碌曲县委书记。后调甘南州、兰州劳改局工作,现退休在兰。
  丁炳林 (1932年〜),陕西富县人。中共党员。1978年11月任中共玛曲县委副书记、县革命委员会主任,1980年7月调离玛曲。
  扎西(1933年〜),藏族,甘肃夏河县人。1956年4月参加工作。196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1年1月当选为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1982年2月兼任中共玛曲县委常委职务,1993年1月退居二线任县人大常委会调研员,1994年退休。
  佴占海(1933年〜),藏族,甘肃卓尼人。中共党员。1949年参加革命工作,1966年6月代理玛曲县县长,同年4月代理中共玛曲县委书记,11月正式任命为县长,12月正式任中共玛曲县委书记。1968年1月被造反派非法夺权,不久调离玛曲。
  张德荣(1933年〜),甘肃正宁人。1949年10月参加革命工作,1953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8年11月任玛曲县人民武装部副政委,1970年3月任政委。1971年6月任中共玛曲县委书记、县革命委员会主任,1974年9月离任继续担任县人民武装部政委,1978年8月调离玛曲。
  王德友(1934年〜),陕西大力人。中共党员。1964年7月任玛曲县人武部副部长,1966年4月任政委,同年5月任部长。1968年4月兼任玛曲县革命委员会主任,1970年6月不再担任县人武部部长一职。1971年6月调离玛曲。
  阿老(1935年〜),藏族,玛曲县尼玛乡人。1959年参加革命工作,197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群强(木西合)公社党委副书记、革命委员会主任、中共阿万仓公社党委书记、中共玛曲县委组织部副部长、部长、县文教局局长等职。1990年1月任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993年1月任主任,1996年2月退休。
  义西(1937年〜),藏族,玛曲县曼日玛乡人。196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曼日玛乡尕加大队党支部书记。1968年4月以牧民身份任玛曲县革命委员会副主任,直到1971年6月止。1969年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1971年8月参加工作,任中共玛曲县委常委,甘南州革命委员会常委,甘肃省革命委员会委员。1979年11月又任玛曲县革命委员会副主任,1981年1月任政协玛曲县副主席,1998年1月辞去副主席职务任常委至今。
  旦正甲(1938年〜),藏族,甘肃夏河县人。中共党员,1974年9月任中共玛曲县委书记,县革命委员会主任,1979年2月兼任玛曲县人民武装部第一政委,1980年7月调离玛曲。
  罗赛(1942年〜),藏族,玛曲县尼玛乡人。1964年参加工作,1980年任县财政局副局长,1981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3年9月任甘南州审计局副局长,1988年8月任甘南州审计局局长。1990年1月被选为玛曲县人民政府县长,同时任中共玛曲县委副书记,1993年4月调任甘南藏族自治州畜牧局长。1998年5月任政协甘南州委员会副主席至今。
  德合拉(1942年〜),藏族,又名肖永昌,甘肃夏河县人。1962年参加工作,197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4年9月代理玛曲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1985年1月任检察长。1989年12月任中共玛曲县委副书记兼纪律检査委员会书记。1992年12月任玛曲县政协主席至今。尕尔英(1944年〜),藏族,玛曲县阿万仓乡人。中共党员。1980年9月后任阿万仓乡乡长、县乡镇局局长等职。1989年7月任县人民政府副县长,1996年2月任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同年6月调任甘南州矿产管理局局长至今。
  桑旦(1945年〜),藏族,甘肃夏河县人。1964年参加工作,196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0年7月任中共玛曲县委书记、兼任县人民武装部第一政委,1984年兼任政协玛曲县主席之职,1985年7月调离玛曲。
  杨发荣(1946年〜),藏族,甘肃迭部县人。1964年10月参加工作,1969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0年7月任中共玛曲县委副书记、县革命委员会主任。1981年1月专任县委副书记。1987年3月改任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副县长。1990年1月调离玛曲。
  尕考(1946年〜),又名尕藏索南,藏族,甘肃碌曲县人。高中文化。中共党员。:1964年4月参加工作。1980年4月任碌曲县人民政府副县长,1990年任中共碌曲县委副书记。1993年4月任中共玛曲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代理县长,同年7月10日兼任玛曲县志编纂委员会主任。1994年1月被选为玛曲县人民政府县长,1997年1月调离玛曲。
  尕考(1951年〜),藏族,玛曲县木西合乡人。1975年参加工作,1981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群强公社(木西合乡)管理委员会主任,阿万仓乡政府乡长、中共阿万仓乡党委书记等职。1989年12月任玛曲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997年1月任人大常委会主任至今。
  贡保甲(1954年〜),藏族,甘肃夏河县人。1978年2月参加工作,1981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4年2月任甘南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副主任。1985年6月任中共玛曲县委书记,7月兼任政协玛曲县主席。1992年10月调离玛曲,先后任甘南州副州长、州长至今。
  恒考(1955年5月〜),藏族,玛曲县阿万仓乡人。大专文化。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员,甘肃省现代摄影协会会士,甘南藏族自治州教育基金会理事,甘南州摄影家协会副主席。197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8年12月参加工作。1981年后历任欧拉乡武装部长、欧拉乡政府乡长、县文教局副局长、局长等职。1993年任甘南藏族自治州交通局副局长,1998年4月任甘南州外贸局局长。与此同时,他从1985年业余拿起照相机摄影,1989年开始发表作品,仅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摄影作品100余幅(组)。其中,部分作品在国际、国内及省级比赛中获奖。1997年花费十年心血的摄影集《安多风情》,由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同年该部影集在中国作协《文艺报》举办的“1997年文化艺术人才创作研讨会”中,荣获大赛一等奖,并在第七届美术读物“黄河金牛奖”评奖中,荣获二等奖。其个人辞条被收录入《中国国际文学艺术博览》、《中国摄影家全集》等大型名录辞典;其撰写的论文《试谈牧区学校的学制问题》,亦被收入《中国教育管理精选》一书。
  达茂(1956年〜),藏族,玛曲县阿万仓乡人。中专文化。1979年10月参加工作,1987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玛曲县文工队队长、县工商局副局长、局长等职。1993年4月调任甘南藏族自治州工商局副局长,1997年12月任局长至今。
  扎西(1956年12月〜),藏族,甘肃夏河县人。大学文化。1974年2月参加工作,197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7年5月任甘南州劳动人事局副局长兼编委办主任,1993年9月任中共甘南州委组织部副部长。1997年1月任中共玛曲县委副书记、玛曲县人民政府县长,兼任县志编委会主任至今。
  马建华(1957年1月〜),藏族,甘肃舟曲县人。大学文化。1975年3月参加工作,1976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8年8月任甘南藏族自治州交通局副局长。1991年4月任中共夏河县委副书记。1993年8月任甘南州劳动人事局局长兼编制委员会主任。1998年7月辞去兼职,同年9月任中共玛曲县委书记,兼任县志编纂委员会主任至今。
  旦智塔(1957年10月〜),又名江乾•丹智达,藏族,甘肃卓尼县人。大专文化。1974年12月参加工作,197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6年任甘南州劳动人事局副局长,1988年9月任中共甘南州委组织部副部长。1992年10月任中共玛曲县委书记,1993年7月兼任县志编委会主任,1998年4月当选为甘南州人民政府副州长调离玛曲。
  才智(1966年10月〜),藏族,玛曲县尼玛乡人。大专文化。1979年12月参加工作,1992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共青团玛曲县委副书记、县畜牧局副局长、中共玛曲县委办公室副主任、县文教局局长等职。1994年任共青团甘南州委副书记,1997年9月任书记至今。
  第二节先进英模人物
  曼巴曼周(1925年〜),又名完玛昂吉,藏族,青海河南蒙古族自治县人。藏医主治医师。1938年在青海河南蒙旗拜师学习藏医,1942年开始在青海与玛曲境内行医,累计治愈200余名狂犬病患者,并在实践中经过研究,成功地配制了治疗狂犬病和狼咬伤疾病的新配藏药。1980年被甘南州卫生系统中级职称评委会评为藏医师,分配玛曲县欧拉乡卫生院工作。1984年调入县藏医院后,经过潜心研究,使藏医药在骨髓炎症的治疗方面,取得了新的成果。经临床试验,有效率达95%以上,因此,1987年获得甘肃省卫生厅的表彰及荣誉证书。
  尕藏成来(1928〜),藏族,甘肃夏河县人。系曼日玛夏休寺董仓活佛。由第五世嘉木样•罗桑嘉样益西丹贝坚参认定为第四世董仓活佛,后入拉卜楞寺,拜麦西•吉美和佐盖•却交等为师,学完百部经论后,奉嘉木样谕示出任四川省阿坝若尔盖寺赤哇。六十年代初,遵照第三世夏休仓的遗嘱主持夏休寺院。1979年被县文教局和曼日玛公社聘为曼日玛小学教师,翌年聘请为名誉校长,在牧区适龄儿童入学和巩固方面,作出了特殊的贡献,为藏族地区办学,发展民族教育,探索出了一条新的路子,使曼日玛学校成为牧区民族教育的典范。1981年1月被选为县政协副主席至今。不久,担任甘南州政协常委,甘肃省政协委员等职。1982年4月夏休寺院开放后,他将寺院原址让给学校,遵照第十世班禅•额尔德尼•却吉坚赞的谕示,将寺址迁到格丹隆哇沟,主持修建经堂,马头明王佛殿、犀甲护法殿、嘛呢经轮房、佛塔等。1985年新建夏休寺曼巴扎仓,第十世班禅赐书“索日仁钦延盼林(医学珍宝利他洲)”。1986年被评为甘南州优秀教师。1988年7月参加国家教委主办的五省(区)藏族教育研讨会的代表专程赴曼日玛小学考察,同年获得甘肃省园丁奖,甘肃省民族团结先进个人,全国民族团结先进个人等。不久,担任拉卜楞寺举多扎仓(续部上院)赤哇和欧拉年图寺赤哇等。
  罗卜藏(1930年〜),藏族,玛曲县齐哈玛乡人。藏医副主任医师。1940年在齐哈玛寺院为僧,并学习藏医理论。1960年在齐哈玛乡当赤脚医生,一直到1980年参加工作止。1981年1月起担任政协玛曲县常委。1984年玛曲县藏医院成立后,从齐哈玛卫生院调任副院长,具体主持负责县藏医院的工作。不久被聘为藏医内科副主任医师,为玛曲县藏医事业的承前启后和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由于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受到广大牧民群众和同行们的尊敬。1985年被甘肃省人民政府授于“从事医疗卫生工作三十年以上,为发展中药事业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作出贡献先进个人”称号,并颁发荣誉证书。1988年起担任政协甘南藏族自治州常委至今。
  旦增(1936年〜),藏族,青海循化县人。中共党员。1956年9月在夏河县参加工作。1959年3月来玛曲工作。1985年12月任中共玛曲县饮食服务公司党支部书记,1987年6月任经理。1988年11月被甘肃省人民政府授予“全省民族团结先进个人”称号,1989年9月甘肃省商业厅授予“全省商业系统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称号。然布吉(1937年〜),藏族,玛曲县尼玛乡人。牧民。1969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担任中共尼玛乡贡玛村党支部书记。1972年担任尼玛乡最贫困的萨合村党支部书记,经过19年的艰苦努力,使大小牲畜不上千头的穷村,到1990年底牲畜存栏达到7000余头(只、匹),人均收入不断提高。为此,1986年后,先后被省、州、县作为优秀基层党支部表彰,1988年被中共甘肃省委授予“先进党支部书记”称号。
  豆格吉(1937年〜),女,藏族,甘肃夏河县人。1953年参加工作,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0年8月在玛曲县人民医院被选为甘南州医务工作者代表,赴北京参加全国文教群英会,受到国家主席刘少奇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孙遵光(1937年〜),甘肃兰州人。大学文化。放射科副主任医师。1961年分配玛曲县人民医院工作,1966年12月任副院长,1979年7月任院长。198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撰写《急性小肠梗阻x线症等临床手术所见的分析》、《急性血源性骨髓炎一例报告》、《急腹症x线诊断等外科手术所见的讨论》等论文。1985年被评为全县民族团结模范。
  索南木(1938年〜),蒙古族,青海河南蒙古族自治县人,1955年迁居尼玛乡贡玛村。大专文化。兽医师。1959年参加工作,196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县畜牧兽医工作站站长、县科学管理局局长、中共尼玛乡党委书记、县科委主任、中共河曲马场党委书记、玛曲县政协副主席、专职常委等职。1973年由于在牧区建立三级兽医网和整理、研究、应用藏兽医理论以及中西兽医结合方面,做出了显著的成绩,因此,1977年10月被推选出席全国藏兽医经验交流大会,并宣读撰写的论文《藏兽医理论浅谈》,受到了与会代表和中国农业科学院的高度赞扬,会后被推荐为全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当选为全国科协第二届委员。1982年被当选为甘肃省科协二届、三届委员,甘南州科协一届常委。1983年7月被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国家劳动人事部、中国科协授予“全国少数民族地区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1986年1月因在太阳能推广方面的成绩,获得国家农牧渔业部授予的“全国农村能源建设先进工作者”称号。1988年获全省厂矿科协先进个人二等奖,同年12月与人合作研究的 《玛曲地区家畜肝片吸虫病研究课题》获得甘南州科技进步三等奖等。
  石善英(1938年〜),甘肃永靖县人。中专文化。小教高级职称。中共党员。1961年8月来玛曲县任教,历任齐哈玛小学、曼日玛小学、县城关小学校长、中共玛曲县城关小学党支部书记、中共玛曲县中学党支部书记、中共玛曲县藏族小学党支部书记等职。因他躬耕教学,勤奋工作,多次受到州、县的表彰。1984年被评为甘肃省优秀班主任,同年获得“全国优秀班主任”称号,1985年一篇经验性论文发表在《全国优秀班主任》一书。
  王光碧(1938年〜),甘肃临夏市人。中专文化。小教高级职称。1960年参加工作,197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县城关小学革委会副主任,欧拉、阿万仓小学校长,中共玛曲县藏族小学党支部书记,中共玛曲县中学党支部书记等职。1990年被中共甘肃省委、省人民政府授予“全省先进工作者”称号。
  张国相(1938年〜),甘肃永昌县人。大学文化。畜牧兽医师。1963年参加工作,198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县畜牧局副局长,县畜牧兽医站站长,中共玛曲县委畜牧工作部副部长、部长,中共玛曲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县草原站站长等职。1980年与人合作完成“玛曲地区家畜肝片吸虫病研究课题”, 因此,1983年7月获国家民委、劳动人事部、中国科协授予的“全国少数民族地区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1988年以上课题获甘南州首届科技进步三等奖。
  王志一(1938年〜),甘肃甘谷县人。大学文化。中共党员。内科副主任医师。1963年来玛曲县采日玛卫生所工作,1979年调任县人民医院副院长。因他兢兢业业,长期从事医疗卫生工作,1983年5月甘肃省人民政府授予“甘肃省卫生战线先进工作者”称号。同时,他在工作之余,发表《排尿性晕厥——附三例病案》、《浅谈遗传病——附三例报告》等论文,受到同行的好评。
  阮亚寿(1939年〜),福建厦门市人。中专文化。中共党员,高级渔业捕捞工程师。1959年志愿来玛曲县,1962年调玛曲渔场工作。1975年在他的提议下,玛曲渔场作出试养世界名贵鱼种一一 “虹鳟鱼”的计划,1979年经过艰苦努力终于繁殖成功。因此,1983年7月出席全国少数民族地区先进科技工作者代表座谈会,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并获得国家民委、劳动人事部、中国科协授予的“全国少数民族地区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及甘肃省民委、省劳动人事局、省科协的表彰。1985年虹鳟鱼养殖正式经过省级鉴定和验收,开始向市场提供商品鱼。1987年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989年5月被评选为甘肃省劳动模范,并荣获“五一”劳动奖章及荣誉证书。
  尕藏久美(1940年〜),藏族,为夏河拉卜楞寺八大堪布之一,齐哈玛寺第五世哲贡巴活佛,青海久治县人。1944〜1959年在夏河拉卜楞寺院学经,1960〜1963年在青海民院上学。1980年被聘为齐哈玛小学名誉校长,在适龄儿童入学和巩固方面,做出了显著的成绩。1981年1月起任县政协第五、六、七届常委。1988年11月获小教高级职称。1990年1月当选为政协玛曲县副主席至今。
  塔义 (1940年〜),藏族,玛曲县欧拉乡人。196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2年参加工作。历任欧拉公社副主任、中共欧拉公社党委副书记、公社主任、中共欧拉公社党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主任、政治法律科、民族事务科科长、县区划办公室主任等职,1984年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授予“全省民族团结先进工作者”称号。
  徐振芳(1940年〜),满族,吉林省永吉县人。中专文化。水电工程师。1959年参加工作,1962年1月分配玛曲,1971年调县水电局工作,198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负责承担哇尔玛大队小水电站、阿万仓电站、采日玛电站、县哇尔玛电站和架设阿万仓、木西合、欧拉水电站至所在乡政府和附近居民点,县城至忠格山电视差转台农用电线路的勘测、设计、施工、质量鉴定等主要技术工作,架设农电线路40余公里,基本解决了县城及乡村57%的工业用电和照明用电,并负责设计修建卓格尼玛人畜饮水工程、阿万仓贡赛尔、欧拉克庆且迈沟、哇尔玛大队试验等12处人畜饮水工程,铺设管道80余公里,解决了近万人吃水和20余万头牲畜饮水问题,改善干旱草场11.92万亩。因此,多次受到州、县水电部门的表彰。1983年7月获得国家民委、国家劳动人事部、中国科协授予的“全国少数民族地区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1984年10月,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授予“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称号。
  王东元(1940年〜),甘肃会宁人。大学文化。中共党员。兽医师。1968年在国营甘南州西柯河羊场担任兽医工作,1985年5月任县兽医站站长,前后有《羔羊百肌病的防治》、《采用电针麻醉进行牦牛培植天然牛黄胆囊切开术的临床观察》、《牦牛犊暴发牛出败的报告》、《牦牛群大肠杆菌病的一次暴发流行》、《“750”防治绵羊螨病的效果及其毒性的试验》、《“750”驱杀绵羊虱蝇效果的试验》、《氟乙酰胺牛狗中毒调査报告》、《国营甘南西柯河羊场绵羊内寄生虫季节动态调査报告》、《“倍硫磷”驱杀牛皮蝇蛆病试验》等9篇论文分别发表在《中国牦牛》、《中国兽医》、《甘肃畜牧兽医》、《玛曲县牧业区划》等科研杂志上,并在县境部分成果得到大面积的推广,因此,1990年3月受到甘肃省畜牧厅的表彰。
  向前布(1941年〜),藏族,玛曲县齐哈玛乡人。1960年7月参加工作后,一直担任乡邮员,跑遍除木西合乡外的其它7个乡和有关乡场,前后达30余年,风雨无阻,始终兢兢业业地工作,为玛曲县的乡邮事业作出了贡献。为此,1982年被甘肃省人民政府授予“甘肃省劳动模范”称号。
  杨喜德(1941年〜),甘肃临潭县人。中专文化。小学高级教师。1966年分配阿万仓乡小学任教,历任该校教导主任、校长,县城关小学教导主任、副校长、校长等职务,198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被评为甘南州优秀教师,1985年参加北京教育学院主办的“全国优秀小学校长暑假培训班”。1986年被甘肃省人民政府授予“一等园丁奖”。
  仲考(1942年〜),女,藏族,玛曲县尼玛乡人。中共党员。1964年被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岀席了会议,1966年11月任尼玛乡人民委员会副乡长,1968年4月乡革命委员会成立后继续担任副主任,1984年调县幼儿园任院长至今。
  次知木(1942年〜),藏族,玛曲县尼玛乡人。中教一级职称。1952年在夏河拉卜楞寺院为僧,1958年返回尼玛当牧民。1979年参加工作,具体从事藏文教学。任教期间,使县藏族中学第一、二届毕业生在全国统考中,藏语文单科成绩及格率达100%。因此,1983年获得全县优秀教师奖,1985年获得甘肃省藏语文教学工作突出特别奖,1986年获得甘肃省园丁奖。1989年当选为 “全国劳动模范”,获得“五一”劳动奖章,事略被收入《甘南州优秀人物》和 《中国现代教育事业名人词典》。
  肖西海(1942年〜),河南省偃师市人。大学文化。兽医师。1968年12月来玛曲工作,先后在欧拉乡、采日玛乡、曼日玛乡基层畜牧兽医站担任兽医、站长等职。198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有《藏族民间兽医瘤骨穿刺技术》、《牦牛牛犊副伤寒与硒缺乏症合并流行的调査》等论文在国家级刊物——《中国兽医》上发表,并引起国内兽医学界的强烈反响。之后他在甘肃省畜牧厅和甘肃省农业大学的协助下,勇敢地承担了困扰兽医界多年的马水肿病和消瘠病的科研攻关课题。为此,1982年光荣地出席了甘肃省劳动模范表彰大会,获得甘肃省人民政府授予的“甘肃省先进生产工作者”称号,1988年当选为甘肃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89年在玛曲曼日玛乡的换届中,他虽没有被列入候选人,但以绝对优势的票数当选为副乡长,牧民群众说:“我们信得过的就是他”。不久,他提出辞呈,专心去搞课题研究。
  孙延安(1942年〜),甘肃榆中县人。1967年7月甘肃省农业大学畜牧系畜牧专业毕业后,分配玛曲县尼玛公社兽医站工作。1981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木西合公社副主任,县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县畜牧兽医站站长,中共玛曲县委畜牧部副部长,县区划边界办公室主任、副主任等职。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会员,县第三届畜牧兽医学会秘书长。1979年、1981年、1983年先后三次主持进行玛曲县畜种资源调査。1985年主持完成“玛曲县畜种资源调査与区划”课题,1987年主持进行“玛曲县名、优、特、稀产品资源的调查”课题,其成果已编入《甘肃省名优特稀产品资源汇编》一书。1988年5月撰写的“玛曲县经济发展概况” 一文,已载入《中国市、县经济发展概况》第三卷,同年“玛曲县畜种资源调査与区划”成果荣获甘南州首届科技进步特等奖,1989年该成果又获甘肃省农业资源调査与区划成果二等奖,为此,1990年被甘肃省授予 “甘肃省农业资源调査与区划先进工作者”称号,并颁发荣誉证书。
  东知布(1943年〜),藏族,玛曲县欧拉乡人。中专文化。中共党员。畜牧兽医师。1958年入西北民院学习,1961年分配到欧拉乡兽医站工作,曾多次受到中共玛曲县委、县人民政府的表彰,先后4次被甘南州畜牧局评为“家畜医病防治先进工作者”或“先进个人”,1988年4月被甘南州评为“防治五号病先进个人,”1989年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玛曲县第七次代表大会代表,其事迹多次被《甘南报》、《甘南藏文报》报道。
  尕尔秋(1944年〜),藏族,玛曲县齐哈玛乡人。1958年参加工作,1969年在川西新叛即“红城叛乱”中,多次孤身前去侦察,及时地为平叛部队提供了准确的情报。同时作为向导,与甘南州骑兵部队一起,前后参加大小战斗60余次,为平叛的胜利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为此,1971年5月平叛结束后,兰州军区、甘肃省军区、甘南州军区为其记三等功一次,并参加了兰州军区、甘肃省军区、甘南州军分区召开的“三代会”。不久,调任齐哈玛乡武装干部,1978年9月调采日玛乡生产干事,在牧业生产承包责任制的工作中,曾两次获得 “先进工作者”称号。同年,对越反击自卫战开始后,多次向有关组织提出请战申请。1983年调任三玛派出所任所长后,前后破获100多起经济偷盗案件,挽回经济损失4万多元。1986年重新调采日玛担任生产干事工作,1990年在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中获得“先进工作者"称号,同年在采日玛乡乃日玛村寺院前的柳树林中发现一枚英制炮弹,并及时向甘南州军分区等有关部门作了反映,为牧民群众解除了隐患。
  王万青(1944年〜),浙江定海人。大学文化。中共党员。外科主治医师。1969年7月上海医学院毕业后自愿来到玛曲县阿万仓乡卫生院工作,并与当地牧民结婚。同时在他的主持下,克服重重困难,率先在阿万仓乡建立门诊病历,完善工作制度,改变服务态度,成为玛曲县第一流的乡级卫生院。前后共发表《使用粗皮质激素控制高热必须慎重》、《阿万仓乡牧民发病情况分析》、《阿万仓布病普査及防治报告》、《玛曲高原新生儿肺炎氧气治疗的重要性》、《15例胆囊炎胆石症病例X线和B超线扩查之比较》、《阿万仓乡传染病防治情况分析》、《玛曲性病情况分析》、《玛曲县医院十年外科住院病例分析》等论文,为此,1984年荣获中共甘肃省委、省人民政府授予的“甘肃省民族团结先进个人”称号,1986年被中共甘肃省委地方病领导小组授予“全省地方病防治先进工作者”称号。198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先进个人”,受到当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赵紫阳的接见。不久,担任甘南州第八届政协委员、县防疫站副站长、站长、政协玛曲县常委等职。1990年11月,县人民政府免去县防疫站站长一职。
  塔尔玛(1946年6月〜),又名塔尔玛仓•嘎桑庆饶坚措,藏族,玛曲县尼玛乡人。高级中学教师。1951年被夏河拉卜楞寺院认定为第五世塔尔玛仓活佛。1958年民主改革中被选到西北民族学院预科学习四年,1962年返回重新开放的拉卜楞寺继续僧人生涯。1963年春夏河拉卜楞寺院关闭时迁送到夏河县九甲乡务农。1980年在夏河拉卜楞藏族小学参加工作,先后任教研组长、教导主任、副校长等职。由于工作认真,成绩突出,1982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同年赴西北民院进修。1988年获得甘肃省“园丁三等奖”。1989年后历任第二届全国藏文教材审定委员会委员,政协甘肃省第七、八届委员,政协甘南州第十届委员、夏河县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政协夏河县第十四届副主席等职。同时,获得省、州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甘南州捐资助学先进个人称号等。
  嘉洋(1946年〜),藏族,又名华熙•嘉洋智赞,玛曲县欧拉乡人。1966年西北民族学院中专班毕业后,回乡任民办教师、赤脚医生。1973年单独编写供青壮年扫盲用的藏汉对照《牧民识字课本》,受到了全县上下的好评,印数多达1万册。其中有相当部分被推广到甘南州的其它牧区县,有力地支援了那里的牧民扫盲运动。1975年任玛曲县中学藏文师范班代课教师,1977年开始用藏文进行传记、报告文学、小说、游记等形式的文学创作,前后发表作品30余篇。1979年任县文教局副局长,1980年7月任玛曲县革命委员会副主任,1981年1月改任副县长。1983年10月任玛曲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1985年藏文中篇小说《物极必反》,在成都召开的五省区藏族文学座谈会上获一等奖。1987年短篇小说《不灰心的牧女》,获甘肃省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二等奖,1990年以上两篇分别选入藏族当代小说专集《绊马之行》和中央民族出版社出版的 《百花集》。同年1月,被选为玛曲县人民政府副县长,主管县志工作。后任甘南州文联副主席、政协玛曲县副主席等职。
  热布吉(1946年〜),藏族,玛曲县尼玛乡人。1960年参加工作,196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0年任尼玛乡小学校长,1984年任尼玛乡副乡长,同年获得中共甘肃省委政法委员会授予的“调解工作先进个人”称号。1988年获得甘南州人民政府授予“调解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华尔贡(1948年〜),藏族,玛曲县尼玛乡人。大专文化。中共党员。外科主治医师。1970年西北民院医务科毕业后分配玛曲县采日玛卫生院工作,1974年后历任县人民医院副院长、院长、县政协委员等职。他在搞好本职工作之余,酷爱藏族弹唱艺术,在70年代初参加甘南州文艺汇演和甘肃省文艺汇演中,崭露头角,并在长期深入牧民畜群点帐圈行医的过程中,搜集整理大量的民族艺术,加以不断地完善升华,使藏族古老的弹唱艺术喷发出新的活力。1981年在甘南州文代会上获创作一等奖,演唱二等奖。之后,他自己创作并演唱的民族弹唱歌曲,相继在甘南州广播电台、中央驻拉萨国际广播电台,甘、青、川、云南、内蒙等广播电台播放,在全国藏区引起轰动。不久,他公开发行的两盘磁带《华尔贡弹唱专辑》和四盘以他为主的藏语民间弹唱磁带,风靡藏区,一度流传到印度、泥泊尔、加拿大、香港、台湾等地,受到海外藏族侨胞的喜爱。同时培养出德白等一批优秀弹唱人才,很大程度上推动发展了甘、青、川藏区的民族弹唱艺术。
  李玉清(1950年〜),甘肃陇西县人。高中文化。玛曲县畜牧草原学会理事兼副秘书长,甘南州气象学会理事。1970年参加工作,197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6年撰写的论文《玛曲县牧业气候资源分析与区划》,第一次为玛曲提供了详实的气候资料,为此,获得甘南州首届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987年获得“甘肃省科协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完尕(1951年〜),藏族,甘肃碌曲县人。1972年入伍,1974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武警玛曲县中队班长、副中队长、中队长、政治指导员,由于他在工作上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其事迹先后被《人民警察报》、《甘肃日报》、《甘肃公安》、武警总部《政工通讯》、成都军区《基层之友》以及 《甘南报》、甘南人民广播电台等报刊、电台登播。先后5次被武警甘南支队,3次被武警甘肃省总队树立为“优秀共产党员”。他还是政协玛曲县委员会第五、六届委员,1987年当选为玛曲县第十三届人代会代表,同年荣立集体三等功一次。1988年中共甘肃省委、省人民政府授予“民族团结先进个人”称号,1989年12月被武警总部树立为“拥政爱民先进个人”。
  仁青草(1953年11月〜),女,藏族,玛曲县欧拉乡人。大学文化。1975年兰州医学院临床医学系毕业后分配甘南州人民医院妇产科工作,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由于热爱本职工作,刻苦钻研业务,勤勤恳恳地为广大妇女患者解除病痛,受到病人和家属及领导的称赞。因此,1980年被提任为甘南州人民医院妇产科副主任,不久被提任为主任职务。1982年5月后多次被评为全州 “三八红旗手”、“优秀共产党员”,并当选为八、九、十届政协甘南州委员会委员、常委,中国共产党甘肃省第八次代表大会代表,甘南州计划生育委员会理事,甘南州医药卫生系列中级评审委员会委员。1988年撰写的第一篇论文一 “22例异位妊娠中10例误诊的分析”,发表在《甘肃科技》杂志。后被提任为甘南州人民医院副院长。并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撰写出“输卵管复通术的术式改进”论文,发表在《甘南医药》杂志。接着由她主持在甘南州人民医院首例完成“阴道成形胎膜及自体皮板移植替代阴道粘膜术”,“筋膜内子宫全切术”,“阴式子宫全切术”均获成功。为此,同年被邀请参加北京举行的“全国高原妇产科高级研修班”,受到同行的肯定。不久,获得“甘南州十大女杰”称号,以及国家民委、甘肃省人民政府授予的“甘肃省民族团结先进个人"称号。
  贡老(1955〜),藏族,甘肃夏河人。中共党员。藏族作家。1978年西北民院少语系藏语文专业毕业后分配玛曲,分别在采日玛小学、县藏族中学任教,并在业余进行藏语文学创作,先后在《西藏文艺》、《青海群众艺术》、《中国西藏》、《西北民族学报》、《青海藏文报》、《青海法制报》、《雪域文化》、《西藏艺术研究》、《达赛尔》、《贡嘎山》、《山南文艺》、《新草地》等报刊表小说、散文、诗歌50余篇,其中小说《黄河边上的小鸟》,获五省区文学三等奖,并选入全国藏区六所高等院校通编教材《当代藏族文选》第二册中,小说《草原的雏鹰》、《伤心的婚事》、《赛钦草原上的风波》、《难忘考试》等分别选入北京民族出版社编选的《百花集》第一、二、三册专辑中,长诗《今日牧区》选入青海民族出版社选编的藏族当代文学丛书《春雷》专辑中,散文《拉萨漫记》、《香浪节的日子里》、《智华老人的故事》等三篇选入《藏族当代散文辑》中,另三篇散文《九寨沟风光》、《插箭的日子里》、《思念故土》等选入藏族当代文学丛书中,翻译的剧本《长碑》被选入《南来的风》一书中。
  罗永红(1955〜),又名洛桑才旦,藏族,玛曲县尼玛乡人。中专文化。全省优秀运动员,全州最佳教练员,国家二级田径教练,二级篮球裁判。先后在阿万仓公社、县体委工作。1978年代表玛曲县参加全州中长跑运动会,取得5000米第二名、10000米第一名的成绩,获得全州优秀运动员称号。同年代表甘南州参加在临泽举行的全省中长跑运动会,获5000米第九名,10000米第七名,打破该两项甘南州纪录,被甘肃省体委评为全省优秀运动员。1980年代表甘南州参加天水举行的中长跑运动会,取得5000米第五名、10000米第四名的成绩,刷新由他自己创造的甘南州两项纪录。同年代表玛曲县参加在临潭举行的全州青少年田径运动会,夺得3000米、5000米、10000米三项第一,并打破3000米甘南州纪录,被评为全州最佳运动员。由于他所带的青少年代表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被评为全州优秀教练员。1981年代表甘南州参加张掖地区举行的全省田径运动会,取得5000米第五名、10000米第三名,再次刷新甘南州该两项纪录。1982年代表甘南州参加在临夏举行的“临夏、甘南州中长跑邀请赛”上,获得3000米、5000米、10000米三项第一名,年底被评为甘南州最佳运动员和教练员。1983年8月,他带领玛曲县少年田径队参加卓尼举行的全州少年田径运动会,参加的14名队员都取得前三名的好成绩,因此,全队获得团体总分第二名,玛曲县队被评为优秀运动员队,他再次被评为全州最佳教练员。同年由于触犯刑律,被判刑,后刑满释放,在尼玛乡贡玛村放牧。
  宁小平(1956年〜),甘肃临夏市人。高中文化。1974年在玛曲县参加工作,198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6年8月任中共玛曲县委党史资料征集办公室副主任。1987年主编完成《中国共产党玛曲县组织史资料》一书。之后,相继在1989年6月、1990年分别在《甘肃省情》第二部,《甘南州党史资料》第三辑上发表《甘肃省情•玛曲县》稿、《玛曲县成立概况》等史学文章。
  仙桃(1956年〜),藏族,玛曲县齐哈玛乡人。高中文化。1973年9月参加工作,1982年1月获得“全省农村文化工作先进个人”称号。1984年获全州文艺调演三等奖,1988年第一批获得三级演奏员职称。
  沈凤英(1957年〜),女,甘肃环县人。高中文化。1976年在玛曲县参加工作,198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4年获得“甘南州三八红旗手”称号,同年获得“甘肃省三八红旗手”称号。1987年被当选为县人大常委、县政协委员,同年再次获得“甘南州三八红旗手”称号,1989年获得“全省优秀妇联干部”称号等。
  道吉坚赞(1961年〜),藏族,甘肃夏河县人。大学文化。中共党员。青年作家1982年分配玛曲县工作,先后在中共玛曲县委宣传部、中共玛曲县委党校任职。业余发表小说多篇,其中小说《小镇轶事》,被《小说月报》转载,引起省内外文坛的注目。
  拉毛道恒 (1962年〜),女,藏族,玛曲县尼玛乡人。1983年被当选为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并出席会议。后在尼玛乡工作至今。
  才让扎西(1962年〜),藏族,玛曲县欧拉乡人。1981年参加工作,198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6年6月后任木西合乡副乡长、中共阿万仓乡党委副书记等职。1988年在全国“五四”奖章评选活动中,获得“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五四'奖章”。
  勒格甲(1963年〜),藏族,玛曲县尼玛乡人。青年歌手。1984年在县文工队参加工作,同年获甘南州电台优秀节目奖。1985年获甘南州广播电台二等奖。1986年在全国民间音乐舞蹈比赛中声乐《阿香姥姥》词曲获创作一等奖,演唱三等奖。1987年该词曲在甘肃省民族民间音乐舞蹈调演中分获创作、演唱一等奖。1989年在全省少数民族专业文艺调演中用龙头琴弹唱的《阿克班玛》获优秀节目奖等。道锐(1967年〜),藏族,玛曲县阿万仓乡人。中专文化。1985年、1986年、1987年在甘南民校上学期间,分别获得甘南州青年歌手大奖赛第三名、第二名、第一名。1988年与甘肃音响出版社合作出版《东杰春巴》、《啊,雪山》两盘藏语磁带。1989年又与甘肃音响出版社合作出版藏语歌带《圣地拉萨》;同时与中国民族音响出版社合作出版《曲桑卓玛》、《转过拉》两盘藏语歌带,成为藏区著名的青年歌手。
  徳白(1968年〜),藏族,玛曲县曼日玛乡人。著名青年弹唱歌手。1986年被县文化馆吸收工作,同年与人合作灌制发行《雪山情》、《格桑拉姆》、《才让措姆》、《妙音欢歌》、《心声》、《小百灵》、《奔仓翁毛》、《藏语文之歌》、《羚羊情》、《优美的弹唱》、《帮锦梅朵》(1〜3集),《最新龙头琴的弹唱》、《母羊悲歌》等15盘弹唱磁带,同时灌制3盘自己作词、作曲、演唱的磁带,深受全国藏区人民的欢迎。1987年8月,在甘肃省人民广播电台举办的《长风杯甘肃民歌广播邀请赛》上,获得业余组“银波”奖,并在1988年10月,共青团甘南州委、甘南州青年联合会、甘南报社联合举办的《青春之声》歌手大赛中,荣获二等奖。
  第三节民族宗教界人物及回国藏胞
  饶巴加木措(1914年〜),藏族,玛曲县曼日玛乡尕加村人。和尚。回国藏胞。1953年前去西藏朝拜,不久前往印度。1985年回国,在曼日玛参智合寺院定居。
  希热布(1924年〜),藏族,玛曲县欧拉乡人。回国藏胞。1958年前往印度,1982年携两女回归祖国,在欧拉乡定居。其两女均被中共玛曲县委、县人民政府妥善安排工作,一女为县藏医院干部,一女在县藏族小学任教。
  第四世多知钦•久美图旦成来(1927年〜),藏族,玛曲县阿万仓人,系阿万仓娘玛寺活佛。自幼拜多人为师,学业丰硕,在他主持寺院期间,对娘玛寺教务进行大加整顿,因此,吸引了四川、康区的加来多吉、亚龙丹贝尼玛、智昂•多吉扎德、益青玛德、西热知华、俄昂旦增等宁玛派喇嘛贤哲前来娘玛寺传经授法。50年代初期前往西藏朝拜,不久去印度、美国至今。
  郭哇老者(1927年〜),真名叫尕尔藏加木措,藏族,甘肃夏河县桑科乡人。系夏河拉卜楞寺院派驻欧拉部落郭哇(意为头人)。1958年2月19日,暗中集兵400余名,利用过春节之名,将欧拉工作组请到欧拉年图寺,刺伤1人,工作组见机擒获年图寺管家逼其护送撤过黄河。翌日,开始大规模集兵,并声言将人民政府赶出草原。之后,虽经中共玛曲县委、县人民委员会多方交涉,并请甘南州人民政府州长黄正清写信劝阻,无动于衰,致使事态进一步扩大。同年6月1日,黄河第一弯曲部平叛开始,不久平叛结束,他便逃往印度,后辗转去美国、台湾,90年代初期回夏河县探亲。
  第五世开仓•罗桑嘉华加措(1937年〜),藏族,玛曲县木西合乡西合强村人,系阿万仓散日玛寺院活佛。1943年被第五世嘉木样•罗桑嘉样益西丹贝坚参和阿木去乎活佛钦热加措一同认定为第五世开仓活佛。翌年被迎入寺院坐床。1945年在他的授意下,修建阿万仓散日玛寺四柱大经堂。1957年邀请欧拉乡年图寺加夏茸仓•尕藏恭却嘉措建立春节毛兰木法会。1981年散日玛寺院开放以后,开始筹建寺院,1985年竣工。1988年拉卜楞寺院第六世贡唐仓•丹贝旺旭活佛来阿万仓讲经后受命筹建一座纪念塔,1990年7月竣工。第三章列表人物
  第一节副县级党政领导干部表
  玛曲县副县级领导干部表
  表199
  姓名生卒年月性别民族籍贯文化程度参加工作时间加入中共时间任职情况
  包怀玉1918年〜 男汉甘肃陇西县1949年1951年1961年12月〜1966年11月任县人民委员会副县长
  高立望1919年〜 男汉陕西葭县1936年1935年1955年6月〜1957年8月任县人民委员会副县长
  刘守玉1919年〜 男汉山西临县1944年不详1965年9月〜1968年1月任中共玛曲县委副书记
  高彦飞1923年〜 男汉陕西吴旗县1944年1943年1961年12月〜1965年5月任中共玛曲县委副书记
  朱怀福1924年〜 男汉甘肃环县1942年1947年1981年12月〜1984年1月任县政协副主席
  李俊禄1925年〜 男汉甘肃庆阳县1946年1946年1956年9月〜1958年12月任县人民委员会副县长
  王志1926年〜 男汉河北洛苑县1943年1943年1961年12月〜1965年8月任中共玛曲县委副书记
  冯国栋1927年〜 男汉甘肃陇西县不详1956年6月〜1958年12月任中共玛曲县委副书记姓名 生卒年月 性别 民族 籍贯 文化 程度 参加工 作时间 加入中共 时间 任职情况
  贠志毅 1927 〜 男 汉 甘肃秦安县 不详 1962年6月〜1963 年2月任县人民委员 会副县长
  华尔旦 1928 年〜1979 年 男 藏 玛曲县尼玛 乡 1959 年 不详 1966年5月〜1979 年任县人民委员会副 县长,83军马场处长
  吕宏志 1931年〜 男 汉 陕西长安县 1949 年 1954 年 1965年6月〜1968 年1月任县人民委员 会副县长
  胡寿长 1931年〜 男 汉 甘肃定西县 不详 1965年9月〜1968 年1月任中共玛曲县 委副书记
  华德文 1932年〜 男 藏 甘肃天祝县 1956 年 1962 年 1965年6月〜1971 年6月任县人民委员 会副县长
  马树林 1933年〜 男 汉 甘肃陇西县 1950 年 不详 1970年6月〜1978 年8月任县武装部 长,不久兼任中共玛 曲县委副书记
  陈金祥 1933年〜 男 汉 山西芮城县 1949 年 不详 1974年9月〜1978 年11月任中共玛曲 县委副书记
  邵德宙 1933年〜 男 藏 甘肃夏河县 1949 年 1954 年 1961 年 12 月〜1965 年6月任县人民委员 会副县长
  尕藏加木措 1933年〜 男 藏 甘肃夏河县 1953年10月 不详 1980年4月〜同年7 月任县革命委员会副 主任
  金巴 1935年〜 男 藏 甘肃夏河县 1953 年 1954 年 1971年6月〜1973 年10月任中共玛曲 县委副书记
  杨茂加 1936年〜 女 藏 青海甘德县 1951 年 1960 年 1966年1月〜1980 年7月任县革命委员 会副主任姓名 生卒年月 性别 民族 籍贯 文化 程度 参加工 作时间 加入中共 时间 任职情况
  祝志荣 1936年〜 男 汉 甘肃临潭县 高小 1955 年 1962 年 1988年〜1996年7 月任县人民法院院 长、县人大副主任
  郭永福 1936年〜 男 汉 甘肃临夏县 中专 1954 年 1956 年 1980年4月〜1983 年10月任中共玛曲 县委副书记、县政府 副县长等职
  冯进良 1936年〜 男 回 甘肃临夏县 1949 年 1957 年 1971年6月〜1974 年9月任中共玛曲县 委副书记
  杨应瑞 1938年〜 男 汉 陕西汉中市 本科 1961 年 1979 年 1980年7月〜1985 年6月任县革命委员 会副主任,中共玛曲 县委副书记
  李彦章 1938年〜 男 藏 甘肃天祝县 本科 1968 年 1980 年 1990年1月任县人 民法院院长、调研员 至今
  贡保才旦 1938年〜 男 藏 甘肃夏河县 高小 1956 年 1961 年 1994年5月任县人 大常委会副县级调研 员至今
  马西热 1939 年〜1995 年2月 男 藏 玛曲县尼玛 乡 中专 1962年8月 1983年1月 1994年6月〜1995 年2月任县人民政府 副县级调研员
  秦有财 1939年12月 男 藏 甘肃天祝县 中专 1961年6月 1983年6月 1996年1月任县政 协副主席、专职常委 至今
  常学信 1940年〜 男 汉 甘肃环县 初中 1958年11月 1959年8月 1995年2月任县政 协副主席至今
  宏原 1940年〜 女 藏 玛曲县欧拉 乡 初中 1964 年 1973年9月 1981 年 12 月〜1997 年5月任县人民政府 副县长、县人大副主 任、县政协副主席等 职
  赵凌汉 1940年〜 男 汉 甘肃康乐县 本科 1965 年 1972 年 1983 年 10 月〜1988 年8月任中共玛曲县 委副书记续表
  
  李铭 1941年〜 男 汉 甘肃临潭县 初中 1959 年 1963 年 1974年9月〜1978 年11月任县革命委 员会副主任
  尕藏更登 1942年〜 男 藏 玛曲县欧拉 乡 中专 1962 年 1972 年 1974年9月至今任 中共玛曲县委副书 记、县革命委员会副 主任、中共河曲马场 党委书记、县人大常 委会副主任、县政协 副主席等职
  张振洲 1942年〜 男 藏 甘肃卓尼县 大专 1968 年 1974 年 1983 年 10 月〜1986 年11月任县人民政 府副县长
  罗培 1942年〜 男 藏 玛曲县尼玛 乡 中专 1965年8月 1981 年 1986年11月至今任 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县政协调研员、县人 大副主任、县政协副 主席等职
  华尔旦 1943年〜 男 藏 甘肃夏河县 中专 1962年7月 1973年6月 1992年12月任中共 玛曲县委常委、县纪 律检査委员会书记、 调研员至今
  张忠奎 1944年〜 男 藏 甘肃临潭县 本科 1968 年 1983 年 1983 年 10 月〜1986 年11月任县人民政 府副县长
  杨晓东 1945 年〜1992 年9月26日 男 藏 玛曲县齐哈 玛乡 中专 1972 年 1979 年 1981年1月〜1992 年9月任县人民政府 副县长及第六世贡唐 仓•丹贝旺旭活佛投 资的兰包公司工作姓名 生卒年月 性别 民族 籍贯 文化 程度 参加工 作时间 加入中共 时间 任职情况
  罗进荣 1947年〜 男 汉 甘肃夏河县 中专 1968年12月 1980年9月 1996年1月任县人 大常委会副主任至今
  尕尔考 1947年〜 男 藏 玛曲县木西 合乡 大专 1967年9月 1969年8月 1998年1月任县人 大常委会副主任至今
  贡保杰 1948年〜 男 藏 甘肃夏河县 高中 1972 年 1970年10月 1989 年 11 月〜1993 年1月任县人民检察 院检察长
  更巴 1950年〜 女 藏 玛曲县阿万 仓乡 中专 1970年1月 1992年12月 1998年1月任县人 大常委会副主任至今
  才交 1950年12月 男 藏 玛曲县欧拉 秀玛乡 初中 1979年10月 1987 年 1997年1月任河曲 马场副场长至今
  才让贡保 1951年〜 男 藏 甘肃夏河县 中专 1972年3月 1983年6月 1993年1月〜1997 年12月任县人民政 府副县长
  任加木 1951 年〜1998 年1月 男 藏 玛曲县阿万 仓乡 中专 1974年6月 1969 年 1996年1月〜1998 年1月任县人民政府 副县长
  才巴 1951年〜 男 藏 青海化隆县 大专 1969 年 1972年5月 1994年任县人民检 察院检察长、中共河 曲马场党委书记、场 长至今
  代茂 1951年〜 男 藏 甘肃碌曲县 大专 1978年12月 1976年1月 1985年6月〜1992 年6月任中共玛曲县 委副书记
  赵志德 1951年〜 男 汉 甘肃漳县 大专 1970年8月 1974年1月 1987年9月〜1992 年10月任县人民政 府副县长姓名 生卒年月 性别 民族 籍贯 文化 程度 参加工 作时间 加入中共 时间 任职情况
  蒙兴荣 1952年〜 男 藏 甘肃卓尼县 本科 1971年5月 1971年12月 1986年1月〜1989 年12月任中共玛曲 县委常委、纪律检査 委员会书记
  杨兴龙 1952年〜 男 藏 甘肃迭部县 大专 1971 年 1975年12月 1992年7月〜1997 年12月任县人民政 府副县长
  索拜 1953年〜 男 藏 玛曲县欧拉 乡 高小 1978 年 1978 年 1993年10月任中共 玛曲县委副书记至今
  赞巴 1953年〜 男 藏 玛曲县木西 合乡 高中 1971 年 1976 年 1985年3月任中国 人民解放军甘肃省玛 曲县人民武装部副部 长、甘肃省玛曲县人 民武装部部长(副 团)、中国人民解放军 甘肃省玛曲县人民武 装部副部长、县政协 提案委员会主任(副 县级)至今
  董宏 1954年〜 男 藏 玛曲县曼日 玛乡 初中 1968年6月 1971 年 1994年8月任河曲 马场副场长、县人大 常委会副主任至今
  黄新生 1955年〜 男 汉 陕西青涧县 大专 1972年5月 1981年6月 1992 年 11 月〜1996 年6月任中共玛曲县 委副书记
  拉毛加 1955年〜 男 藏 甘肃碌曲县 大专 1978年12月 1982 年 1992 年 11 月〜1994 年11月任县人民政 府副县长
  傅春生 1955年5月〜 男 藏 甘肃迭部县 大专 1976年12月 1976年7月 1997年11月任中共 玛曲县委副书记至今
  李先保 1956年8月〜 男 汉 甘肃舟曲县 大专 1978年12月 1985年5月 1997年11月任中共 玛曲县委常委、县纪 律检査委员会书记至 今姓名 生卒年月 性别 民族 籍贯 文化 程度 参加工 作时间 加入中共 时间 任职情况
  贡保当知 1957年5月〜 男 藏 甘肃合作市 中专 1997年10月 1984年8月 1998年1月任县人 民法院院长至今
  徐军 1957年〜 男 汉 甘肃庆阳县 本科 1975 年 1983 年 1992 年 10 月〜1995 年8月任县人民政府 副县长
  张毅 1958年11月 男 汉 甘肃武都县 大专 1975年3月 1980年8月 1996年5月〜1998 年7月任中共玛曲县 委副书记
  冯金魁 1959年5月〜 男 汉 甘肃灵台县 本科 1976年2月 1987 年 1997年1月任县人 民检察院院长至今
  豆格嘉 1960年〜 男 藏 甘肃夏河县 大专 1978年12月 1985 年 1991年4月〜1994 年4月任中共玛曲县 委副书记
  包兴 1960年〜 男 藏 甘肃卓尼县 本科 1980年7月 1986年5月 1998年1月任县人 民政府副县长至今
  张正雄 1962年8月〜 男 汉 甘肃临洮县 中共甘 肃省委 党校研 究生 1983年7月 1985年8月 1998年7月任中共 玛曲县委副书记至今
  安旭林 1963年5月〜 男 汉 甘肃临潭县 大专 1980年11月 1984年12月 1996年6月任县人 民政府副县长,不久 兼任中共玛曲县委常 委至今
  谭宏伟 1964年6月〜 男 汉 四川成都市 大专 1983年7月 1986年9月 1995年3月〜1996 年6月任县人民政府 副县长
  扎西 1966年〜 男 藏 玛曲县尼玛 乡 本科 1985年7月 1988年10月 1998年1月任县人 民政府副县长至今
  注:①此表所列人员全系中共党员;
  ②副县级民主人士在立传人物和简介人物第二节中有介绍。第二节知识分子名录
  知识分子名录
  表200
  姓名 性别 民族 籍贯 文化 程度 出生时间 何时获得何职称
  华绕 男 藏 甘肃玛曲 初小 1908年2月 1987年10月评为藏医主治医师
  桑吉 男 藏 甘肃玛曲 初小 1933年10月 1987年10月评为藏医主治医师
  俞孝民 男 汉 甘肃 兰州市 中专 1934年9月 1987年10月评为五官科主治医 师
  朱龙 男 汉 甘肃临夏 中专 1934 年 1987年评为畜牧师
  范有源 男 汉 甘肃永靖 中专 1936年5月 1988年9月评为中教一级
  孔庆良 男 汉 辽宁 中专 1937年1月 1987年10月评为流行病主治医 师
  郭贵田 男 汉 河北 中专 1937年9月 1987年10月评为儿科主治医师
  王玉珍 女 汉 陕西 西安市 本科 1937 年 1987年10月评为西药主管药师
  马维国 男 汉 甘肃泾川 本科 1938 年 1987年10月评为儿科主治医师
  吕建民 男 汉 河南 巩义市 中专 1940年2月 1987年10月评为中医内科主治 医师
  刘卓玛草 女 藏 甘肃临潭 中专 1940年5月 1987年10月评为妇产科主治医 师
  史顺娟 女 汉 江苏 中专 1941年4月 1987年10月评为主管护师
  卢仲雄 男 藏 甘肃卓尼 中专 1941年7月 1988年11月评为中级职称
  李金珠 男 汉 甘肃临夏 中专 1941 年 1987年评为兽医师
  尤贡保 男 藏 甘肃卓尼 中专 1941 年 1987年评为兽医师
  孟占兀 男 藏 甘肃武都 中专 1943年4月 1988年5月评为中级职称
  杨春义 男 汉 甘肃舟曲 中专 1943年10月 1988年5月评为中级职称姓名 性别 民族 籍贯 文化 程度 岀生时间 何时获得何职称
  王志荣 男 藏 甘肃卓尼 中专 1943 年 1987年评为兽医师
  黎丹 男 汉 甘肃临洮 大专 1944年4月 1988年9月评为中教一级
  陈士旭 男 汉 甘肃临洮 中专 1944年11月 1988年9月评为中教一级
  杨文昌 男 藏 甘肃舟曲 中专 1944年12月 1987年10月评为内科主治医师
  羊智 男 汉 甘肃和政 中专 1945 年 1987年评为兽医师
  武旭 男 藏 甘肃临潭 大专 1947年12月 1988年5月评为中级职称
  李柏林 男 汉 甘肃临洮 大专 1949年9月 1988年10月评为中教一级
  才让吉 女 藏 甘肃夏河 大专 1950 年 1987年7月评为妇产科主治医 师
  罗治华 男 汉 中专 1951年4月 1987年10月评为麻醉主治医师
  盖文阁 男 汉 甘肃泾川 大专 1952 年 1987年评为兽医师
  焦丛来 男 汉 中专 1954年1月 1987年10月评为内科主治医师
  马福仁 男 回 甘肃临潭 大专 1954年5月 1987年10月评为内科主治医师
  辛秀芳 女 汉 甘肃临夏 大专 1954年8月 1987年10月评为西药主管药师
  杨生辉 男 藏 甘肃卓尼 大专 1954 年 1988年5月评为中级职称
  王纬 男 汉 甘肃临潭 大专 1955年4月 1988年5月评为中级职称
  赵彦平 男 汉 甘肃临潭 大专 1955年6月 1987年10月评为内科主治医师
  马宏发 男 汉 甘肃临潭 大专 1956年2月 1987年10月评为流行病主治医 师
  卡贤扎西 男 藏 甘肃夏河 大专 1957年10月 1988年9月评为中教一级
  马治华 男 回 甘肃临夏 大专 1958年10月 1988年9月评为中教一级
  赵文明 男 藏 甘肃临潭 大专 1958年10月 1988年9月评为中教一级
  丁福禄 男 回 甘肃临潭 大专 1959年1月 1987年10月评为儿科主治医师第三节革命烈士英名录
  表201
  姓名 性 别 民 族 出生年月 籍 贯 参 加 革命时间 党团 牺牲 年月 牺牲地点 牺牲时 所在单位 牺牲 时职务
  白考 男 藏 1932 年 11 月 曼日玛公 社尕加二 队 1958 年 1958年5月 曼日玛公 社郎曲河 玛曲县武 装部 民兵
  卡尔桃 男 藏 1911 年 12 月 欧拉公社 1958年1月 1958年8月 曼日玛公 社噶绕卡 欧拉公社 社员
  胡考 女 藏 1932年6月 欧拉公社 哇合尔大 队 1958年9月 1958年10月 28日 欧拉公社 安茂沟 欧拉公社 哇合尔大 队 队长
  桑草 女 藏 1929年7月 阿万仓公 社红旗二 队 1958年1月 1958年12月 阿万仓公 社赛尔霞 沟 阿万仓公 社红旗大 队 队长
  道日俄合 男 藏 1937年5月 齐哈玛公 社果擦三 队 1959年1月 1959年5月 青海省河 南蒙旗勒 格乎地区 齐哈玛高 级牧业合 作社 社长
  罗卜藏 男 藏 1911年9月 曼日玛公 社尕加三 队 1958年1月 中共 党员 1959年6月 曼日玛公 社尕加 曼日玛公 社尕加大 队 队长
  剑宝 男 藏 1910年2月 采日玛公 社下乃日 玛大队 1934年7月 1959年7月 采日玛公 社下乃日 玛大队 采日玛公 社下乃日 玛大队 社员
  阿宝 男 藏 1938年8月 群强公社 红旗三队 1959年4月 1960年11月 15日 群强公社 交藏沟三 岔沟口 群强公社 红旗大队 队长
  达尔吉 男 藏 1932年6月 群强公社 东风二队 1963年2月 共青 团员 1965年8月 群强黄河 中 中共玛曲 县委组织 部 干部

知识出处

玛曲县志

《玛曲县志》

出版者:甘肃省人民出版社

《玛曲县志》以县境藏族为主体,各民族共同建设新玛曲的特点。坚持“两个离不开”的观点,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正本清源,详今明古,突出了民族和地方特色。首次全方位地记述了玛曲县政治、经济、文化和历史发展的全过程,比较全面而突出地展现了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玛曲所发生的巨大历史性变化,展现了玛曲社会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的精彩画卷,展现了全县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开拓前进的时代风貌,对后人认识玛曲、了解玛曲、开发玛曲、建设玛曲提供了内容真实而丰富的珍贵历史资料和借鉴。 玛曲县地处青藏高原东端和甘、青、川三省交汇地带,天下黄河第一弯曲部,自古就是党项、钟存、先零诸羌等藏族先民的居牧之所,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富饶神奇,钟灵毓秀,在藏族地区有一定的地位和较高的知名度。古称羌区析支河流域﹐战国时属以白鹿为图腾的董氏(党项)卬迷滇岭之“钟存部”。隋时属河源郡。后属吐蕃诸部脱思麻(多弥)、朵甘都司巴西诸部、蒙古厄鲁特和硕特部和拉卜楞之盟的河曲诸部。玛曲县是一个藏族聚居的畜牧业县,以“羌中畜牧甲天下”而闻名。藏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90%,游牧民族社会文化气息浓厚,素有“神秘的羌海”之称。

阅读

相关人物

无弋爰剑
相关人物
相关人物
滇良
相关人物
迷唐
相关人物
吐谷浑琴
相关人物
包怀玉
相关人物
高立望
相关人物
刘守玉
相关人物
高彦飞
相关人物
朱怀福
相关人物
李俊禄
相关人物
王志
相关人物
贠志毅
相关人物
华尔旦
相关人物
吕宏志
相关人物
胡寿长
相关人物
华德文
相关人物
马树林
相关人物
陈金祥
相关人物
邵德宙
相关人物
尕藏加木措
相关人物
金巴
相关人物
杨茂加
相关人物
祝志荣
相关人物
郭永福
相关人物
冯进良
相关人物
杨应瑞
相关人物
李彦章
相关人物
贡保才旦
相关人物
马西热
相关人物
秦有财
相关人物
常学信
相关人物
宏原
相关人物
赵凌汉
相关人物
李铭
相关人物
尕藏更登
相关人物
张振洲
相关人物
罗培
相关人物
张忠奎
相关人物
杨晓东
相关人物
罗进荣
相关人物
尕尔考
相关人物
贡保杰
相关人物
更巴
相关人物
才交
相关人物
才让贡保
相关人物
任加木
相关人物
才巴
相关人物
代茂
相关人物
赵志德
相关人物
蒙兴荣
相关人物
杨兴龙
相关人物
索拜
相关人物
赞巴
相关人物
董宏
相关人物
黄新生
相关人物
拉毛加
相关人物
傅春生
相关人物
李先保
相关人物
贡保当知
相关人物
徐军
相关人物
张毅
相关人物
冯金魁
相关人物
豆格嘉
相关人物
包兴
相关人物
张正雄
相关人物
安旭林
相关人物
扎西
相关人物
饶巴加木措
相关人物
希热布
相关人物
郭哇老者
相关人物
丁炳林
相关人物
扎西
相关人物
佴占海
相关人物
张德荣
相关人物
王德友
相关人物
阿老
相关人物
义西
相关人物
旦正甲
相关人物
罗赛
相关人物
德合拉
相关人物
尕尔英
相关人物
桑旦
相关人物
杨发荣
相关人物
尕考
相关人物
贡保甲
相关人物
恒考
相关人物
达茂
相关人物
马建华
相关人物
旦智塔
相关人物
才智
相关人物
阿柴
相关人物
葛•伊希达吉
相关人物
泽消•鲁格尕果
相关人物
唃厮啰
相关人物
阿秀•甫尔哇塔
相关人物
朝加仙
相关人物
木拉•纳乃合
相关人物
夏强•旦增恒措
相关人物
谢雄曼巴
相关人物
卡尔•拉钦
相关人物
才布丹
相关人物
宣侠父
相关人物
谢雄觉尔买
相关人物
雅锐阿布索
相关人物
黄正明
相关人物
索南木曼巴
相关人物
阿秀•更登加布
相关人物
昂加
相关人物
尕布藏
相关人物
阿桥
相关人物
王旦增
相关人物
李贡
相关人物
乔科•达嘎尔玛
相关人物
俄项
相关人物
阿克罗桑达尔吉
相关人物
安久
相关人物
昂桃
相关人物
傲赛
相关人物
李亚资
相关人物
黄建业
相关人物
宗哲
相关人物
东知布
相关人物
高青年
相关人物
罗热布
相关人物
张克甲
相关人物
刀考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