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卫生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正宁县志》
唯一号: 290734020220000283
专题名称: 学校卫生
文件路径: 2907/01/object/PDF/290710020220000003/001
起始页: 0378.pdf
专题类型: 其他

专题描述

民国30年(1941)3月,国统区各小学成立卫生教育委员会,由校长任主席,设委员3至5人,学生分编为总队、分队,设总队长及分队长,任务是教给学生卫生常识,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总队长及分队长督促学生搞环境卫生及个人卫生。1956年9月起,各中、小学逐步开设卫生课,定期检查学生健康,防治学生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1964年,县卫生防疫保健站对县城中、小学7岁至14岁学生进行身体发育调查、视力检查,并进行中、小学教室卫生学调查。查出视力减退率10.97%。原因为34.3%的教室方向不符合卫生标准;课桌、凳子普遍偏高,且小学、中学几乎是同一高度,与学生的身长、坐高不适应;教室采光系数不合理。1979年,对正宁三中573名学生和10名教师全面体格检查,查出常见病11种,患者493例。查出肺结核、肝炎、近视眼等疾病,书面通知学校及学生家长及时予以治疗。给蛔虫病患者免费投服 “驱蛔灵 ”进行驱虫治疗。次年,检查正宁一中、二中、五中、周家七年制学校和山河小学3385名学生视力,正常者2716人,占80.2%,减退者669人,占19.8%。1982年,建立全县中小学生健康档案。经体格发育调查,平均身长、胸围分别比1964年高5.56厘米、增大0.36厘米,体重、坐高分别增加2.19千克、3.97厘米。1985年,体检中小学生5024人,体检率88.8%。为4所完中和3所重点小学配备校医,并由县财政拨款1000元,充实医疗器械。1987年,体检学生10735人,体检率96.7%。查出近视眼449例、沙眼276例、蛔虫111例、结核病3例。1993年6月,在全县中小学生中开展肝功能专项调查。体查2762人,查出可疑甲肝32例、乙肝91例,提出预防措施。1997年,贯彻落实《预防性健康检查管理办法》和《全国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方案技术规范(试行)》,对296所中小学校学生健康检查36900人,体检率92.3%。查出沙眼3618例、龋齿10978例、近视9225例、新发病1107例、营养不良2473例。并在县内21所小学建立学校卫生档案。2006年,继续查治在校学生6种常见病,共检查中小学生52040人,体检率97.74%。查出沙眼7343例;龋齿16652例,龋均0.57;视力低下10928例;新发病人1441例;贫血8330例;蛔虫感染7233例;肥胖520例;其他疾病364例。在正宁一中进行在校中学生因病缺课调查,2210名学生中,因病缺课51人(次)共183天。营养发育评价:身高上等175人,下等23人;体重发育上等192人,下等26人。

知识出处

正宁县志

《正宁县志》

《正宁县志》全面、系统、翔实地记述了这一伟大变革的光辉历程,实事求是地反映了成功与失误的经验教训,是一部认识和了解县情,开发正宁资源,振兴县域经济,实现兴县富民的好志书。《正宁县志》运用新观点、新材料、新体例和新方法进行编纂,它批判地继承正宁县的历史文化遗产,坚持“详今略古”的原则,着重记述解放50多年来正宁县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成就,突出了时代特征、地方特点和民族特色。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