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陽縣風俗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續修陝西省通志稿》
唯一号: 280034020230001835
专题名称: 紫陽縣風俗
文件路径: 2800/01/object/PDF/280013020230000001/103
起始页: 0069.pdf
专题类型: 民俗文化

专题描述

其俗力穡少文陜志輯要深山窮谷不通轍迹其民力耕火耨播種時 備雞黍先約曰某家某日有事於畬田如期而集耰鋤隨焉至則 行酒啖炙鼓噪而作援桴者勉勵督責之語若歌曲更互力田人 人自勉此王禹稱小畜集所云此俗今猶沿之曰打鑼鼓紫陽舊志 清初土著無多今之土著多乾嘉前流寓習尚各殊男少惰游女 多貞節服田力穡士大夫家亦不廢農圃其有敝俗澆風亟宜湔 滌者媚鬼神忘民意男女婚嫁不待桃夭訟獄紛繁半爲鬼蜮博 徒以傾家自樂復誘良民匪類以犯法爲常慣欺孤懦是亦地方 之害而風俗之憂僻處山中居民多椎魯無文士大夫家尚崇禮 讓不事繁瑣婚姻間有行親迎禮者喪葬悉遵家禮大功以下則 鮮有爲服者焉紫陽新志紫邑民之從事於耕者皆因陋就簡不知講 求肥料灌溉且不產棉花所用棉布皆取給他處故婦女亦無講 求紡績者居則搆木負石以爲屋衣則披布結草以爲鞋他如投 桃報李之事亦皆菲薄 憲政調查報告書秦疆治略云人情大 概講究耕種不及其他故詞訟甚少士習 亦屬樸實惟文風未興鄞人陳僅紫陽書事七排三十二韻天遣 閒身到紫陽三年管領白雲鄉俗緣久住都成慣地爲相親倍得 詳王谷遺蹤空彷佛(劉宋廣城治王谷今王瓜溪地)神峯佳氣 正葱蒼(神峯山在治後)歧途菁越川巴近曲水江縈漢沔長(紫邑 正當漢江曲處)七洞幽奇托仙釋(紫陽冲天米溪白崖目連仙女 觀音巖七洞)雙流清濁繪文章(城南任水入漢處爲紫陽八景之 一)嶽搖健筆瞻孤卓(文筆峯在縣東南)田接層梯數八桄(梯田有 至數十層者惟南山中有之)樹影凸遮藏遠塔灘聲之折走輕航 崖邊摘茗分寒暖(紫陽產茶以陰坡陽坡分茶性寒暖)林際聽鶯) 識雨暘(黄鶯關中人呼爲水鴉兒雖久旱聞林際鶯啼必有雨至 西澗柳欹東澗瞑南坡花發北坡香沙洲掩映芙蓉以院壩周遭 薛荔牆(山中人呼平地曰壩有院壩田壩之稱)艇子魚圍波合陣 (每年冬至後興漢漁舟百餘隻載鸕驚沿江合陣捕魚官吏亦間 出宴賞謂之打魚圍)棚丁鳩集火燒荒(客民打棚占地墾荒明史 稱爲棚民是也)薅苗處處喧金鼓(山民薅草必用金鼓歌以爲節) 壓麴家家具酒漿(凡遇喜慶必壓麴燒酒以待客)包穀糧多名紀 蜀(南山以包穀爲正糧食則玉蜀黍)蹲鴟產別種傳洋(洋芋種于 高嶺亦正糧食也)耳扒礙足朝收荏(山人呼木叢皆曰扒故養柴 者曰柴扒養樹雞者曰耳扒)背籠擎肩晚採桑(攜物不論遠近皆 以背籠)隔歲論緍輸橘値先耕候物驗禾祥土龕鈸響跳貓鬼板 屋燈明瞰虎倀(深山木多而工拙居民圍板片屋以板代瓦上雨 旁風不計也)牢豕孳豚農補棚(山居以畜豕爲生計)箔蠶引繭婦 添裳(蠶桑之事近年始盛)形骸醜笑山居癭生計貧憐旱曝尩冬 窖莉絲謀久蓄(包穀不可久藏余諭民收曬〓絲爲備荒計南山 人呼番薯爲蕱其紅者曰紅〓)春盤笋簌話新嘗(邑人禁食笋以 爲傷竹間有食金竹細笋者必瀹之而後烹謂其味苦近始稍解 食法而春苞巨笋亦有登盤者矣)風安樸陋存三古習異淳漓雜 五方老我煙霞成痼廢看人荊棘阻康莊(近歲陜西宦途風波疊 起余賴僻邑得以高枕)樟槐腦熱徒生火松柏心堅自耐霜訟牒 每從初夏寂吟毫常到暮秋忙邑偏城野全無辨政簡官民兩欲 忘病起課工移芍藥醉中題句滿資營絃歌士闢橫經舍(今年捐 置書院學舍)瓶鉢僧歸選佛場(秋闈分校旋任)永日僮饑營薄粥 深宵客倦設匡牀朝衣經典紋留縐市米能賒價任昂(署中煤米 須自運諸鄉市其價較民間獨昂)吏役散餘聞鳥語庭階虛後見 嵐光境無螟孽高眠穩座有魚飱宿願償鴻爪不須商去 住鵬心早巳息飛揚盈前景事拈來便莫例詩家讕語狂

知识出处

續修陝西省通志稿

《續修陝西省通志稿》

出版地:民國二十三年十二月

陕西志的修订工作从清雍正年间开始,至乾隆年间基本完成,并在嘉庆年间得以出版。这部志书涵盖了陕西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是研究陕西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之一。 然而,在乾隆至清末这二百年间,由于种种原因如战争、政治动荡、天灾人祸等,可能导致了文献上的损失或流失。因此,在这个时期的文献中,对于陕西志的具体修订过程和相关人物的介绍等方面资料的确较为匮乏。 不过,我们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来了解这个时期陕西的历史和文化,例如民间故事、传说,以及一些地方志书籍,虽然它们的资料性和权威性相对较低,但为研究陕西历史文化提供了不少的线索和启示。同时,近年来,在数字化技术的支持下,许多文献已经得到了数字化整理,并得以更方便地被广大学者和爱好者所利用。

阅读

相关地名

紫陽縣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