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甯府

知识类型: 地理名称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續修陝西省通志稿》
地理名称: 保甯府
唯一号: 280033020230000068
文件路径: 2800/01/object/PDF/280013020230000001/086
起始页: 0086.pdf
层级分类:
起始年代: 1276年
结束年代: 1913年
隶属: 四川省

介绍

保宁府,位于今四川省东北部,元、明、清时期设置的行政区划,中华民国时废。 元朝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年),阆州升格为保宁府,下辖阆中、南部、苍溪、西水、奉国、新井、新政七县,府治阆中。至元二十年(1283年),奉国并入苍溪,西水、新井、新政并入南部。 明朝 明太祖洪武六年(1373年),剑州划入保宁府,剑州下辖梓潼。洪武九年(1376年),剑州并入阆中,广元州、巴县、通江、梓潼划入保宁府,广元州下辖昭化。洪武十年(1377年),苍溪、南部并入阆中,昭化并入广元州。洪武十三年(1380年),复置苍溪、南部、剑州,梓潼再次划入剑州,广元州复置绵谷、昭化,昭化划入保宁府。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广元州降为县,绵谷并入广元。 明武宗正德九年(1514年),巴县升格为州,通江再次划入巴州。正德十一年(1516年),从巴州分置南江,仍隶巴州。保宁府下辖阆中、南部、苍溪、广元、昭化、剑州、梓潼、巴州、通江、南江二州八县,其中剑州下辖梓潼,巴州下辖通江、南江。 清朝 清世宗雍正五年(1727年),梓潼划入绵州直隶州。保宁府下辖阆中、苍溪、南部、广元、昭化、巴州、通江、南江、剑州二州七县,州不再辖县。 中华民国 中华民国二年(1913年),临时大总统袁世凯颁布《划一现行各省地方行政官厅组织令》、《划一现行各道地方行政官厅组织令》、《划一现行各县行政官厅组织令》和《省官制》、《道官制》、《县官制》,将府、州、厅全部改县,保宁府被废。

知识出处

續修陝西省通志稿

《續修陝西省通志稿》

出版地:民國二十三年十二月

陕西志的修订工作从清雍正年间开始,至乾隆年间基本完成,并在嘉庆年间得以出版。这部志书涵盖了陕西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是研究陕西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之一。 然而,在乾隆至清末这二百年间,由于种种原因如战争、政治动荡、天灾人祸等,可能导致了文献上的损失或流失。因此,在这个时期的文献中,对于陕西志的具体修订过程和相关人物的介绍等方面资料的确较为匮乏。 不过,我们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来了解这个时期陕西的历史和文化,例如民间故事、传说,以及一些地方志书籍,虽然它们的资料性和权威性相对较低,但为研究陕西历史文化提供了不少的线索和启示。同时,近年来,在数字化技术的支持下,许多文献已经得到了数字化整理,并得以更方便地被广大学者和爱好者所利用。

阅读

相关地名

四川省
隶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