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川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續修陝西省通志稿》 古籍
唯一号: 280020020230000349
颗粒名称: 宜川
分类号: K879.141
页数: 4
页码: 十四-十五
摘要: 本章主要详细记录了陕西省延安府宜川的名胜、陵墓和寺院等古迹。
关键词: 古代建筑 宜川

内容

古汾州城在縣東七十里魏置嗣以與河東汾州同改丹州在今
  縣東北二十九里
  咸寧故城在縣東四十里名勝志方輿紀要作一百里
  雲岩縣故城在縣西北八十里
  魏門山故城在縣北一百里門山村有遺跡
  壺口上流寬廣至此收束如壺之口故名名勝志云縣北石溞下
  三里黃河中流有石扼之蓋禹鑿石導流之處謂壺口也禹貢壺
  口注引漢書地理志謂在北屈東南北屈即今山西吉州宜在西
  吉在東當係北屈西南漢志誤其地面水勢偏重在宜故土人以
  壺口爲滴溞云石溞在原上近溞故以此名村村頭有古碑書壺
  口佳境兩省通衢八字案地理今釋韓城龍門山在大河之西與壺口隔水相望今案壺口在龍門上流五
  十餘里並非東西相望也壺口在河中南爲孟門西岸即龍王
  〓也宜川知縣吳炳壺口考云孟門即龍門上口龍門爲壺口下流當日神禹疏鏧自必先臣口而門而後及龍門且湍瀾驚
  波壺較龍門尤險然古今稱勝蹟者羣道龍門而開闢以來靈
  寺俶詭之佳景反致埋沒焉可勝歎哉
  達觀樓在城南七郞山爲邑主山舊傳宋楊業子七郎築城元參
  政朱希哲曾據守明知縣苗邦瑞重建樓今圯山上有塔因地震
  亦圯大半焉
  玉蓮池在縣西北廣數百頃多種異蓮爲一邑之勝今湮名勝志
  聖水亭御祭亭均在渾王廟前
  白鶴觀郡志在縣南三里有倒碑文剝落其詞大略唐明皇夢李
  耳云吾汝始祖云乃即其地起觀制類興慶宮
  翠微亭在雲岩距縣八十里云張橫渠嘗講學其間邑志
  庫禍川在縣北二十川南爲漢北爲蕃蕃人呼香火爲庫禍故
  名名勝志唐忠武王渾城墓在縣北十里三塚村王塚一附塚二墓址八十畝塚
  三坐西向東圍牆一百丈圈地十畝六分塚西廟一南向牆五
  十丈圈地四畝三分七厘餘地六十五畝乾隆十一年奉文清
  查以佃人爲墓戶畝歲交銀五分共銀三兩二錢五分存縣爲
  補牆垣之用仍畝交穀五升共穀三石二斗五升給王廟僧口
  食十五年奉文撥給墓戶工食地二十畝餘四十五畝畝徵租
  銀五分自十四年起徵收解司邑志案臨潼斜口鎭亦有渾碱
  墓乾隆丙申巡撫畢沅樹碑
  呼延瓚墓在縣北一百里
  楊元伯墓在縣南門外西嶺後被雨水衝開内有杜牧之絕句一
  首詩云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彫二十四橋明月夜玉
  人何處敎吹簫案此寄楊州韓綽判官者何緣入元伯墓耶上
  二條見邑劉嘉賓私記

知识出处

續修陝西省通志稿

《續修陝西省通志稿》

出版地:民國二十三年十二月

陕西志的修订工作从清雍正年间开始,至乾隆年间基本完成,并在嘉庆年间得以出版。这部志书涵盖了陕西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是研究陕西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之一。 然而,在乾隆至清末这二百年间,由于种种原因如战争、政治动荡、天灾人祸等,可能导致了文献上的损失或流失。因此,在这个时期的文献中,对于陕西志的具体修订过程和相关人物的介绍等方面资料的确较为匮乏。 不过,我们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来了解这个时期陕西的历史和文化,例如民间故事、传说,以及一些地方志书籍,虽然它们的资料性和权威性相对较低,但为研究陕西历史文化提供了不少的线索和启示。同时,近年来,在数字化技术的支持下,许多文献已经得到了数字化整理,并得以更方便地被广大学者和爱好者所利用。

阅读

相关地名

陕西省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

古汾州城
相关专题
咸寧故城
相关专题
雲岩縣故城
相关专题
魏門山故城
相关专题
壺口
相关专题
達觀樓
相关专题
玉蓮池
相关专题
白鶴觀
相关专题
翠微亭
相关专题
庫禍川
相关专题
唐忠武王渾城墓
相关专题
呼延瓚墓
相关专题
楊元伯墓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