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州府屬縣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續修陝西省通志稿》 古籍
唯一号: 280020020220000086
颗粒名称: 同州府屬縣十
分类号: K916.41
页数: 10
页码: 十六—二十
摘要: 同州府属县十主要描写了陕西省朝邑县、合阳县韩城县、华州、华阴县的等的城池介绍。
关键词: 陕西省 同洲府 属县

内容

附郭大茘縣 潼闞廰
  朝邑縣
  郃陽縣
  白水縣
  韓城縣 華 州 華陰縣
   蒲城縣
   澄堿縣
  同州府
  附郭大荔縣
  府城本同州舊城明以前詳舊志乾隆五十一年知府馮思忠知
  縣賀雲鴻道光二十三年知府吉年知縣常瀚先後捐修繼之知
  縣熊兆麟至二十七年竣工有碑記几修城一千三百六十八丈
  周七里六分高三丈五尺上寬一丈八尺下寬二丈八尺門臺六
  門六月城六樓十二礮臺四十八奎星樓文昌閣龍門各一女牆
  三千一十六光緒二十一年以甘肅河州回變布置城防添築城
  上更房三十一年築西南兩隅城之圯者數十丈三十四年知縣
  林歧以差徭盈餘銀一千四百餘兩補修城垣宣統三年增修女
  牆數層補葺東南西北兩隅城樓增西門外栅下設弔橋 同州府志
  熊兆蟒修城記曰同之有城自漢建安中移臨晉縣治始府縣
  志以爲古大荔戎城者非也漢以後代爲重鎭其城之壯闊可
  知明嘉靖中縮而小之至今代未攺然周遭尚七里六分自乾
  隆五十一年議修閱五十年漸圯未之治於是知府吉公年知
  縣常君瀚倡議捐修工甫半而府縣官皆去兆麟適由鳳翔調
  任來踵辦其事迄功成乃叙其顛末俾鐫諸石兆麟嘗恭讀乾
  隆二十八年七月上諭各省督撫嗣後將所屬城垣細加查勘
  如稍有坍缺隨時按例保固仍於每歲年底繕摺彙奏仰見聖
  主慎固封守以城衛氏之至意况同𨚗控河山之㑹密秦晉之
  交論形勝者稱爲關中襟要志地利者標爲神明奧區使觇其
  城而先巳自苫之惡何以壯天府稱守土者歟國家聖聖相承
  官方澄叙二百年來休養生息劣力役而長子孫敬公之吏好
  義之民輻輳呼吸父倡子來以故不慢目錢不憚勞瘁富人良
  子奔趨恐後豈有王命佛之智哉此固守土之官所當揚抢而
  鼓舞之者也工始於道光二十一年閏三月初十日竣於二十
  七年四月二十六日費白金六萬二千八百有奇築城長一千
  三百六十八丈髙三丈五尺基寬一丈八尺頂寬一丈八尺爲
  炮臺者四十有八爲門臺者六爲月城臺者六爲城樓月城樓
  者十有二東南角金星樓一西北角文昌閣一排牆宇牆各一
  女牆三千一十有六上城馬道六披水道六十有二柵欄門樓
  一南城頂龍門一凡捐輸
  紳士各爲詳請議叙有差
  潼關廳
  雍正以前詳舊志乾隆九年知縣王懷堂重修三十四年於東西
  南北各修城路五十三年潼商道德明奉敕修南面土城三千二
  百九十八丈七尺北面磚城七百三十三丈三尺高三丈上寬一
  丈八尺下寬三丈城門六東曰迎恩正樓五間箭樓三間西曰懷
  遠正樓七間箭樓七間北曰鎭河小北門曰拱極南曰鳳翻上南
  門曰麟遊城臺各一座南水關闡樓七間北水關閙樓九間馬道
  十座更鋪房七十二座五十六年七月工竣准銷銀六十五萬三
  千七百四十三兩零又於潼河西岸修磚泊岸一道東岸修石泊
  岸一道嘉慶二十年九月地震南城崩壞七十一丈零 續潼關廳志
  東華錄乾隆五十六年十月已巳上諭前因潼關城垣工程巴
  延三德成㑹同勘估時將不應添修之水關泊岸堆撥率行浮
  估虛糜帑項經和琳查明具奏當卽降旨將巴延三德成革任
  前往潼關工所眼同和琳當面講求以服其心茲復據和琳將
  查收潼關城工分晰删減數目據實男奏内如南北水關二座
  卷洞之上止須隨城安砌排垛宇牆儘可飾觀今德成倣箭樓
  式樣成造於兩關添建闡樓懸挂千筋闡板每塊重五千觔非
  七八十人不能啟放試思水關安設闡板所以禦水而非所以
  禦寇即爲防入起見平時放下適遇徑水猝至不能搜起轉致
  阻遏城內淹浸比含是防患而適以滋息如荊州前年之合城
  皆水雖下愚無知亦不糊塗若此而其上復添蓋箭樓巍峨聳
  峙殊屬無謂又城上建堆撥房七十二座無人看守尤爲虛設
  潼關在漢唐時原爲雄鎭安設重兵自不能不於城上建設堆
  撥今昔異勢潼關尚不如圎翁之一邑並無重兵在彼駐守又
  安用此堆撥爲耶至自西門至東門一帶城身係依山脚建築
  原坐堅實從無衝决之患乃德成因有添建泊岸之舉轉將山
  脚刨去是從前山脚之土本堅無須泊岸以護城根而今日泊
  岸之土浮鬆必須挑溜以資捍禦且應時時修築矣種種錯誤
  實出情理之外且卷洞安設干剛闡一節曾經金簡在朕前奏
  及伊向德成講論德成以明季李自成至潼關時曾從卷洞內
  潛過此言尤爲可笑李自成在明季橫行蹂躪殘破郡縣不可
  勝計又安能處處爲之設備此等妄論直同夢嘞總之德成性
  成自高固試前辨理河工與阿桂意見翮齬也其於工部同僚
  中素所嫉惡者莫若金簡所以福康安亦情同冰炭皆朕所素
  知其意以爲與此數人不和斷不能在朕前攻摘其短而伊下
  日又以廉介自居丁程復稱爲諳習諒必爲朕所相護故敢於
  勘估潼關城工一事固執已見任意率行即彼時巴延三秦承
  恩俱有不必如此大修之語向其論辨而德成竟置之不顧蓋
  欲藉此得有沾潤以爲肥已娛老之資而舉朝大臣相視皆莫
  敢誰何以致營私執樹虛糜帑金至一百三十餘萬之多其居
  心實爲可惡德成前巳革任著即拏問令巴延三押解來京交
  刑部治罪巴延三旣知德成勘估過當與之講論不從即應據
  實奏聞乃亦隨同附和固難辭咎但𫝹其本係庸孺無能之人
  業經革任免其置議至工部堂官於德成濫行勘估之處未能
  指撥照估題覆亦有不合著交部議處餘仍著軍機大臣㑹同
  議奏云云其後議處無聞而續舊關鎏志載工竣準銷銀六十
  五萬餘巳減原
  奏工程之半矣
  朝邑縣
  康熙以前詳舊志乾隆十七年知縣成邦彥又修城五門同治六
  年知縣邢樹田大事修葺宣統三年知縣李煥墀補修城堞費錢
  千緡 府志
  郃陽縣
  康熙以前詳舊志乾隆十一年知縣朱依藿倡修二十八年知縣
  梁善長請帑銀三千三百六十兩大修周六里三分東西二百九
  十三丈南北二百七十三丈同治八年包城北山麓泰山廟人城
  内府志
  白水縣
  順治以前詳舊志康熙二年知縣蔣如瑤修築蒲城米襄有記雍
  正初知縣謝立重修譙樓乾隆十九年知縣梁善長重修府志乾
  隆三十二年知縣張照重修周圍長四百一十四丈計二里三分
  高二丈有奇採訪册咸豐同治間间匪起知縣陳作樞覩城垣多
  毁從事修葺城因以保全光緒十五年知縣顧元亨又修至宣統
  三年冬再修縣志
  韓城縣
  雍正以前詳舊志同治八年知縣侯鳴珂浚壕翼以女牆光緒二
  十一年甘肅有囘變鳴珂再蒞任築補城圯者十八處修儼臺二
  十三座營房三十三所復浚城壕六百九十餘丈共用制錢五千
  六百餘緡由畝糧攤派富室捐助鳴珂有修城碑記 採訪册
  紀曰韓於古爲侯國界秦晉河山之㑹東濱河南通鄔澄西北
  走宜洛延檢詩韓奕一爲公願侯我功極道其墉壑川澤之壯
  而春秋所載秦晉之戰如韓原龍門皆取道於此焉自設郡縣
  後河東西有變韓首當其衝明季流寇起北山蹂躪中原所至
  無堅城韓以蕞爾彈丸卒愼守無恙固由地勢之險塞亦人事
  之經營周密固於苞桑用克保有此樂土山余以同治八年初
  權縣事時回亂粗定餘孽由出没北山擾我耕牧而散勇潰卒
  復勾結土匪刧掠村保余既數勇環衛乞師入山搜剿逃大治
  防守諸具喜城偷峻固惜無沙以限戎馬特開海壕一道翼以
  女牆言言仡仡百雉森列幸晏然無七國之驚此巳巳庚午年
  事也洎光緒二十一年乙未余重蒞茲土距已庚多事之歲二
  十又七年矣巡視諸城相多京珊場四城樓棟宇朽折且不足
  蔽風雨而向所浚之城壕則久夷爲平地女牆亦圯毀無一完
  者曾甘回復煽亂海城沿邊告警奉大府檄修理各城寨以防
  未然余維工巨費繁籌措匪易兼韓自光緖三年大祲後物力
  凋敝民氣未蘇不得巳按糧攤派不足則勸各富室捐助之章
  醵有成數乃鳩工庀材擇邑之公正士紳董治其事首浚復城
  壕六百九十餘丈補築女牆數百堵凡城身之圯者一十八處
  暇臺二十三座營房三十三所均次第修復完整其四城樓則
  翻新易舊按各方色取前朱雀後玄武左青龍右白虎之義丹
  護塗茨榜題一新又補鑄九子連環巨礙添鑄二人抬破若干
  件分配四城樓以壯聲威而資捍衛是役也自七月興工至十
  二月懴事共用制錢五千六百餘緡凡溝壘之峻深土木之登
  馮余親爲相度無敢粉飾以愚耳目諸士紳亦不憚寒暑朝夕
  從公如赴其私家之急計工之成較前八年所費相埒而功則
  倍之非余一手一足之烈也嗟乎韓自有縣以來高岸谷陵不
  知幾變即余之一身先後不三十年城郭人民已不勝今昔之
  感繼茲以往時易勢殊必更有不可究詰者然余之始至也値
  軍書旁午悉索敝賦以供億我師猶懼日不暇給况事甫平而
  受代者踵至他何恤焉今之來方思與民謀休養課生息何忍
  以力役之征重累諸父老奈遭時不靖四郊多壘辱在大夫仍
  不能不爲此目前補苴之計而一官傳舍求所謂休養生息徒
  託諸空言無毫末見諸實事惟冀後之官此土者及時閑暇明
  其政刑或將大有造於韓以補余所不逮而韓之人亦宜自謀
  惕然於師旅饑饉之無常而陰雨調終之不可無備圖匱於豐
  防深於逸俾衆志成城如金湯之不可犯焉其在詩曰莫如韓
  樂思其所可樂而憂其所
  不可樂則韓庶有豸乎
  華州
  康熙以前詳舊志乾隆中重修土城磚梁周九里三分壕寬三丈
  深六尺州志三續 同治七年知州王贊襄於舊城東南隅高阜築
  小城創西垣北坛三百入十元交周四里一分長七百三十八丈
  高二丈至四丈不等下寬二丈五尺上寬一丈五尺南門仍舊新
  修北門日拱極西門日鎭乾池深一丈五六尺不等用制錢一萬
  九千串光緒元年知州俞志敬添修東門日延春府志
  華陰縣
  明以前詳舊志乾隆十五年知縣姚遠翮重修周二里九分高二
  丈二尺採訪册道光十九年修葺同治元年捻匪焚煅南城門楼
  七年浚城壕增西城碱樓二南門樓光緒六年重修魁星樓及東
  西門樓二十年府檄修治城垣紳民捐錢二萬一千緡修東西兩
  城餘未告竣府志
  蒲城縣
  康熙以前詳舊志乾隆二十八年知縣興泰擴修周九里三分東
  三百六十丈西三百六十四丈南四百七十丈北四百八十丈高
  三丈六尺下厚一丈八尺上厚一丈三尺磚堞高五尺嘉慶二十
  年地震城牆多圯道光二十九年秋雨壤城旋補葺同治元年因
  口口之警增修更房八十九座光緒二十一年以河州回變修城
  溶壕二十四年霖雨城壞數十處補修焉縣志
  澄城縣
  明以前詳舊志順治五年知縣姚欽明重修關水門於西門之方
  重建北樓乾隆三十一年知縣額樂春重修周三里三分高二丈
  七尺四十八年知縣周志闇於四門外創造石橋以通水道道光
  十五年知縣崔光斗兩報勘修未行採訪册

知识出处

續修陝西省通志稿

《續修陝西省通志稿》

出版地:民國二十三年十二月

1916年陕西督军陈树藩礼聘名绅宋伯鲁领衔续修陕西通志.1934年陕西省通志馆修成《续修陕西通志稿》224卷,爱国将领杨虎城将军亲自为续修通志撰写序言。

阅读

相关人物

馮思忠
相关人物
賀雲鴻
相关人物
吉年
相关人物
常瀚
相关人物
熊兆麟
相关人物
林歧
相关人物
王懷堂
相关人物
李自成
相关人物
成邦彥
相关人物
邢樹田
相关人物
李煥墀
相关人物
朱依藿
相关人物
梁善長
相关人物
蔣如瑤
相关人物
謝立
相关人物
張照
相关人物
顧元亨
相关人物
侯鳴珂
相关人物
王贊襄
相关人物
俞志敬
相关人物
姚遠翮
相关人物
興泰擴
相关人物
姚欽明
相关人物
額樂春
相关人物
周志闇
相关人物
崔光斗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同州府
相关地名
大荔縣
相关地名
潼闞廰
相关地名
朝邑縣
相关地名
郃陽縣
相关地名
白水縣
相关地名
韓城縣
相关地名
華州
相关地名
華陰縣
相关地名
蒲城縣
相关地名
澄城縣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