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茅区杂交水稻制种为何上不去 ?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思茅通讯》 报纸
唯一号: 260520020230004551
颗粒名称: 思茅区杂交水稻制种为何上不去 ?
分类号: S511
摘要: 思茅区推广杂交水稻和繁殖、制种,通过多点、多组合试种、鉴定,筛选出丰产、抗病、适应我区种植的南优2号、3号、6号,威优6号、汕优6号等杂交组合。繁殖、制种亩产量从77年的20斤提高到60多斤,最高达80至90斤。但产量还很低,质量也高低不一。
关键词: 育种工作 水稻

内容

思茅区推广杂交水稻和繁殖、制种,通过多点、多组合试种、鉴定,筛选出丰产、抗病、适应我区种植的南优2号、3号、6号,威优6号、汕优6号等杂交组合。繁殖、制种亩产量从77年的20斤提高到60多斤,最高达80至90斤。但产量还很低,质量也高低不一。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区地、县、社三级繁殖、制种体系至今未形成,没有育种基地,仅在小面积上分散制种,人力、物力、财力不集中,技术力量跟不上,高产栽培技术措施不能全面贯彻。往往因花期相遇不好,隔离保纯不严,造成种子产量低,纯度不高,达不到利用杂种优势应有的增产效果。再就是一些有关部门,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以致我区的水稻“三系”杂交育种步子不快;77一78两年地区为各县培训的60余名技术骨干也未使用。但是各县要杂交种子量越来越大。有些县社因杂交种供不上需要,只好到湖南、耿马去调,成本很高。从湖南到思茅,加运费1斤就合1.68元。如果我区大面积组织专业队伍制种,既可保证大面积生产用料,又可降低种子成本,减轻用种单位的经济负担。我区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有不少低热河谷坝区,那里土地肥沃,气候炎热,雨量充沛,是水稻“三系”杂交育种的天然“温室”,为什么不充分利用呢?
  搞好杂交水稻生产的关键在领导重不重视,抓不抓。81年的繁殖、制种搞不搞,搞多少,怎么搞,是各级农业部门领导同志考虑研究的时候了。再不及时动手准备,开春后无法安排,就会影响82年用种。要看到,群众已经走在我们前头,应赶快组织技术力量,培训骨干,全面布局,搞好样板,建立育种基地,尽快把育种工作搞上去。

知识出处

思茅通讯

《思茅通讯》

出版者:中国共产党思茅地区委员会

出版地:云南普洱

《思茅通讯》是中共思茅委机关报,是全市唯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也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本期报纸出版于1977年01月01日,准确地报道了当日国内外重大时事及本市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发展概况。

阅读

相关人物

徐兰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