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波的故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思茅通讯》 报纸
唯一号: 260520020230003605
颗粒名称: 格波的故事
分类号: I276.3
摘要: 在哀牢山的一个村子里,住着母女俩,女儿的名字叫格波。格波从小聪明、勤劳,乡亲们夸奖她,母亲疼爱她。那时候,哀牢山不产大米,哈尼人靠吃老苦养过日子,生活很贫困。
关键词: 哈尼族 民间故事

内容

在哀牢山的一个村子里,住着母女俩,女儿的名字叫格波。
  格波从小聪明、勤劳,乡亲们夸奖她,母亲疼爱她。那时候,哀牢山不产大米,哈尼人靠吃老苦荞过日子,生活很贫困。
  有一天,小格波问:“阿妈,苦荞难吃死了,哈尼人为什么不种些好吃的庄稼?” 想不到女儿会问这些事,阿妈对她说:“小呀咪(注),我们祖祖辈辈就是吃苦荞的。比苦荞好吃的大米有的是,据老人说,在那遥远的五采云升起的地方,有块很大很大的坝子产稻米。可是,因为路远,没有哪个有本事把稻种背回来”! “等我长大了,一定要去背回来。”小格波高兴地跳起来说。
  阿妈把小格波的话当成憨话,并不在意。
  日子一天天过去,格波长到了十六岁,远近的呀哟(注)都来求亲,她一个也不答应。阿妈无法劝说她。乡亲们说她想嫁有钱人,她只是笑笑。有一天,她对阿妈说:“不进深山打不到野味;不搭卷槽接不来清泉,我要到五釆云升起的地方去为哈尼人背回稻种来”。阿妈还以为她答应了哪家的亲事,想不到她竟想去背稻种。
  阿妈说:“憨呀咪!糊饭吃得;胡话说不得,那是人去的地方么?要翻九十九架大山;过九十九条河。一路上豺狼虎豹多的数不清,不要乱想。” 阿妈还告诉她:我知道你是为了哈尼人的幸福,但你不知道,乱跑的鹿子要进虎口;出林的孔雀难飞回。
  乡亲们也来劝,格波一定要去。大家很感动;一个哈尼老人把一把祖传的宝刀交给格波说:“这是祖传的宝刀,带上它,妖魔鬼怪和豺狼虎豹都不敢伤害你,愿老天保佑你。”
   格波接过宝刀;谢了又谢。第二天便告辞了阿妈和乡亲走了。
  一天,她来到一条大河边。天上下着暴雨;河里翻着恶浪。她试了试,水太大无法过去。她抽岀宝刀砍了一棵树放到河里,人爬在上面,向对岸划去。划到河中间,突然山洪暴发,河水猛涨,一个个大浪向她打来,她被浪头卷进河底......。
  等她又被浪头推出来时,竟变成一只布谷鸟,离开水面,飞向兰天。
  布谷鸟向远方飞去。越过九十九架大山;飞过九十九条大河,终于飞到了五采云升起的地方。这里有一块金色的坝子,成熟的谷穗迎风摇摆。布谷鸟飞到九十九丘里,拣了一布袋谷种。试一试很重,怎么拿回去啊?正巧,斑鸠和鹌鹑在田边找食吃,它请它们两个帮忙。斑鸠和鹤鹑一口答应了;并且商量轮流着背这口袋稻种。
  第二天,布谷鸟背起稻种;同斑鸠和鹌鹑一起向哀牢山飞去。太阳落山,它们歇宿一棵大榕树上。
  劳累一天,布谷鸟一瞌上眼便睡着了;鹌鹑半睡半醒;斑鸠却没有睡着,它想:“明天就轮着我背稻种了。怎么受得了……”它推醒鹌鹑说:“明天以后该我俩背稻种,咋个背得赢,不如把稻种吃了省事。” 鹌鹑一听,觉得很好,便跟斑鸠一起把布袋啄破,拼命吃了起来。
  第二天早上,稻种在它们的肚里发胀。鹌鹑肚子疼得在地上打滚,把尾巴毛也滚光了;斑鸠急忙在地上找沙子吃。布谷鸟醒来,看见布袋破了,稻种撒了一地。看见它两鼓胀胀的肚子,一切都明白了。“你们咋个吃千辛万苦找来的稻种啊,简直是心给狗吃了!” 斑鸠狡辩道:“我吃着,敢打赌!敢打赌!”秃尾巴的鹌鹑羞得钻进了草棵,跑了。
  布谷鸟很伤心。这时飞来一只喜鹊。问道:“布谷鸟,你为什么伤心呢?”布谷鸟把事情经过说了一遍,喜鹊很受感动,说:“别发愁,我来帮你。”于是,喜鹊同布谷鸟把剩下的稻种背起,飞向哀牢山。在路上,装稻种的口袋虽然磨光了喜鹊脖子上的毛,它也不在乎,终于把稻种送到了家乡。因为口袋破了,一路上撒了很多,结果哀牢山脉到处都长出了稻谷。岩波的家乡也种出了紫谷、糯谷、大白谷、麻线谷……,从此哈尼人不消再吃老苦荞了。
  春天,是栽插的季节,布谷鸟怕哈尼人记不得节令,它总飞回去“布谷!布谷!”地叫,告诉乡亲们:现在应该插秧了!喜鹊也飞来叫道:“插插插!插插插!”催促大家快下田春耕。于是,哈尼人一年一度的春耕就在布谷鸟和喜鹊的叫声中开始了。
  当秧苗发绿,喜鹊又一次出现时,它的脖子上已长上了一圈白毛,据说那是布谷鸟感谢喜鹊的帮忙;为它做的衣服领子。
  格波:哈尼語布谷鳥。
  呀咪:哈尼語小姑娘。
  呀喲:哈尼語小伙子。

知识出处

思茅通讯

《思茅通讯》

出版者:中国共产党思茅地区委员会

出版地:云南普洱

《思茅通讯》是中共思茅委机关报,是全市唯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也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本期报纸出版于1977年01月01日,准确地报道了当日国内外重大时事及本市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发展概况。

阅读

相关人物

李灿伟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