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利用热量 大力发展早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思茅通讯》 报纸
唯一号: 260520020230003598
颗粒名称: 充分利用热量 大力发展早稻
分类号: S511.3
摘要: 早稻在我思茅种植面积巳逐年扩大。实践证明,早稻产量高而稳,一般均比晚稻增产二成左右。顾名思义,早稻在一个“早”字,有些社队在总结夺取早稻增产经验时,提出“宁在秧苗期冒三分险,不愿在扬花期受一分害”,不是不有道理的。
关键词: 早稻 农业生产

内容

早稻在我区种植面积已逐年扩大。实践证明,早稻产量高而稳,一般均比晚稻增产二成左右。顾名思义,早稻在一个“早”字,有些社队在总结夺取早稻增产经验时,提出“宁在秧苗期冒三分险,不愿在扬花期受一分害”,不是不有道理的。这是因为早稻生长在我区所处的季节正是气温高,日光充足,其气候条件最有利于苗棵生长,往往穗大粒重,病虫害较少。这就说明,对于早稻高产来讲,气候确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首先早稻播种期的选择,不但需要考虑播种期间的气候条件,而且应对水稻在整个生长期内的气候条件给予统筹照顾,尽量使各个生育期处于一年中最有利的气候阶段。以思茅坝为例,在十一月二十一日以前,日平均气温大于12℃的保证率可达百分之九十以上,而日平均气温低于
  10℃的机率大约是二十年一遇。所以我们认为冬秧播于十一月较为适宜。播种二十多天后气温虽然缓慢下降,但小秧抗寒能力已逐渐增强,只要加强管理是不易受害的。据调查,当日平均气温低于10℃,最低温度低于5℃,即要发生烂秧。如遇三天以上的阴雨低温天气,烂秧显著增加。这种天气在我区十二月下旬开始增多,一至二月中旬出现最为频繁,平均两年一遇或三年二遇。当然引起我区冬秧烂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由低温所致的仅列于次要地位。不过,抗御低温寒害,保证冬秧顺利越冬,夺得早稻稳产高产,这才是较为现实的措施。冬秧的移栽一般习惯在二月初,那时正处于冷尾暖头,符合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但应考虑选择晴好的天气条件。到了五月初前后,我区早稻正处于动穗分化至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这段时间是一年最热时期。晴天日数多,日照强,光、热条件好。是穗长粒重达到高产的重要条件。早稻开花期一般在六月初前后,正好我区进入雨季初期,雨量和雨日还不多,温度在20℃ 以上,湿度适中,授粉良好,故空秕率低。
  冬秧又叫隔年秧或年前秧,即年前播种,年后移栽。冬秧播期也是在晚稻收割、小春播种等大量农活结束之后,能抽出充足劳力进行整田播种工作。冬秧生长期间,各种病虫接近越冬期,病虫危害自然减轻。
  上述种种,给人们一个启示: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合理利用热量,要大力发展早稻生产是并不难做到的。

知识出处

思茅通讯

《思茅通讯》

出版者:中国共产党思茅地区委员会

出版地:云南普洱

《思茅通讯》是中共思茅委机关报,是全市唯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也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本期报纸出版于1977年01月01日,准确地报道了当日国内外重大时事及本市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发展概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