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预防控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保山年鉴.2009》 图书
唯一号: 260420020230008233
颗粒名称: 疾病预防控制
分类号: R199
页数: 4
页码: 240-243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08年保山市疾病预防控制的情况,其中包括了传染病疫情、疟疾防治、结核病防治、手足口病疫情等。
关键词: 保山市 疾病预防 控制

内容

传染病疫情 2008年,保山市报告乙类、丙类传染病22种,其中乙类传染病14种、丙类传染病8种。全市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总数为5594例(不含HIV感染),年传染病发病率为227.01/10万,较上年下降17.93%。其中乙类传染病4288例,年发病率174.01/10万,较上年下降33.02%,发病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下降幅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是保山市近10年来传染病发病率控制的最好成绩。丙类传染病1306例,年发病率53.00/10万,较2007年上升2.16倍。传染病报告死亡56例(不含因HIV死亡的48例),死亡率2.27/10万,较上年下降20.69%。病死率1.00%,较上年下降3.37%。死亡病例全为乙类传染病例(艾滋病42例,肺结核12例,疟疾2例)。乙类和丙类传染病报告例数为:病毒性肝炎1292例,疟疾1141例,肺结核772例,伤寒与副伤寒236例,HIV370例,艾滋病143例,痢疾200例,斑疹伤寒142例,梅毒159例,麻疹132例,流行性腮腺炎101例,猩红热97例,淋病48例,乙脑57例,其他感染性腹泻病44例,风疹692例,麻风病3例,百日咳9例,急性出血性结膜炎12例,新生儿破伤风1例,登革热1例,流行性感冒2例,手足口病310例,其他传染病1342例(非淋菌性尿道炎12例,尖锐湿疣75例,生殖器疱疹11例,水痘1045例,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17例,恙虫病102例,结核性胸膜炎72例,其他8例,其他疾病741例。全市无非典型肺炎及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发生。发病率上升的病种为:百日咳病(1.97倍)、猩红热(4.53%)、登革热(1/10),流行性感冒(2/0)、风疹(12.45倍)、急性出血性结膜炎(2.97倍)、手足口病(7.78倍)等7种。发病下降的病种为(不含HIV感染):艾滋病(-23.37%)、麻疹(-20.21%)、痢疾(-33.91%)、肺结核(-20.11%)、肝炎(-34.38%)、乙脑(-5.82%)、狂犬病(-10/2)、出血热(-0/1)、伤寒与副伤寒(-40.62%)、淋病(-24.47%)、梅毒(-4.47%)、疟疾(-43.64%)、HIV(-0.59%)、流行性腮腺炎(-19.25%)、其他感染性腹泻病(-24.29%)、麻风病(-25.65%)、斑疹伤寒(-17.19%)等16种。持平一种,即新生儿破伤风(1/1)。发病数在前五位的疾病是:病毒性肝炎(1292例),疟疾(1141例),肺结核(1772例),风疹(692例),手足口病(310例),共报告发病4207例,占发病总数的75.21%。报告传染病死亡数在前三位的是艾滋病(42例),肺结核(12例),疟疾(2例),共报告死亡56例,占报告死亡总数的100%。传染病发病数以腾冲县最高,占全市总发病数的34.68%,其次依次为隆阳区和龙陵、施甸、昌宁3县,分别占32.77%、12.89%、9.9%和9.47%。
  鼠疫、霍乱防治 2008年,保山市坚持开展鼠疫“疫情三报”制度。加强疫情监测,全年完成动物检菌2651只,昆虫检菌839组,血凝试验666份。认真开展鼠密监测,全市设鼠疫固定监测点10个,室内共放笼36640个,获鼠289只,鼠密为0.79%。其中,黄胸鼠253只,黄胸鼠密为0.69%。室外放夹(笼)35680个,获鼠315只,鼠密度为0.88%。其中黄胸鼠226只,黄胸鼠鼠密度为0.63%。黄胸鼠鼠体蚤监测:共检活鼠2120只,染蚤鼠601只,染蚤率28.35%,获蚤928匹,总蚤指数0.44。进行地面游离蚤监测10个固定点,放置粘蚤纸19850张,获蚤184匹,蚤指数0.009。完成74份鼠疫血清学复检,并对五个县(区)灭鼠杀虫药剂的使用情况进行了督查。2月,申请并开通“鼠疫防治管理信息系统”,此后,全市均能按时按要求上报信息。7月30日至8月3日,举办鼠疫防治知识培训班,提高专业人员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北京奥运会期间不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全市疾控中心、综合医院及市直民营医院的50人参加了学习培训。2008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春、秋两季灭鼠和适时灭蚤工作。市疾控中心共下发灭鼠药嗅敌隆成品毒饵950千克,嗅敌隆母液310千克,大功达320千克。春秋两季共计投入毒饵13万千克以上,保证了全市鼠密(室内、室外)保持在1%安全线以下。8月对五县(区)鼠疫监测情况及灭鼠剂使用进行了专项督查。全年全市未发生鼠疫疫情。从1995~2008年,保山市未发生鼠间鼠疫和人间鼠疫疫情。全年全市开展了以霍乱为主的肠道病防治监测工作。共完成各类标本检测1222份,其中腹泻病人标本检测1203份,未检出霍乱弧菌,全市无霍乱疫情发生。截至2008年,全市连续7年无霍乱疫情发生。
  疟疾防治 2008年,保山市报告疟疾1166例,与上年同期相比2064例下降43.51%,其中外源性病例1139例,较上年2005例下降43.19%;内源性病例27例,较上年59例下降54.24%。总发病率4.77/万。死亡1例,死亡率0.86/万。疟疾发病占总报告传染病的20.4%。虫种分布为恶性疟201例,占17.24%;间日疟878例,占75.30%;未分型87例,占7.46%。经积极对内源性疟疾疫点处理,使全市未发生内源性疟疾以村为单位的暴发流行。全年全市共完成发热病人血检73245人份,高危人群调查完成855人份,休止期根治10425例。对全球基金疟疾控制项目县(区)开展现场督导6次;顺利通过国家和省级的终期评估,腾冲县和龙陵县分别排列全省第一和第二名;隆阳区接受并通过了GFA咨询公司数据审计工作组的审计;龙陵县通过了国家疟疾专家组对疟疾项目执行能力的评估。
  结核病防治 2008年,共登记结核病项目病人730例,其中初治涂阳病人605例,超额完成病人发现任务。肺结核病人治疗痰菌阴转情况良好,2月末阴转率91.78%,3月末阴转率95.69%。病人治愈率达标,全市登记的涂阳肺结核病人治愈率达95.95%。较好地完成了肺结核/艾滋病双重感染筛查治疗任务。全球基金结核病防治项目工作进展顺利,多部门合作机制正在逐步形成,项目“五率”完成情况良好,医疗机构结核病人报告率100%,转诊率98.20%,疾控机构追踪到位率92.53%,病人系统管理率93.65%,病人家属筛查率85.98%。
  手足口病疫情 2008年春,安徽等地发生手足口病流行,卫生部将其纳入丙类传染病报告管理,并要求从5月21日起实行“日报告”。保山市各级政府切实加强对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领导,及时召开相关会议,安排部署防控工作。卫生及相关部门大力开展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宣传、培训,制定下发防治方案,做好预测预警,加强工作督导,强化疫情报告和处置,及时进行个案调查。全年全市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310例,未出现重症及死亡病例。
  登革热疫情 2008年8月后,云南省与缅甸接壤的边境地区相继发现输入性登革热病例。11月1日,腾冲县发生了1例缅籍输入性登革热病例。患者基本情况为:张╳╳,女,18岁,汉族,学生,系缅甸甘拜地文莫社人,就读于缅甸密支那育成中学。患者于2008年10月27日身感不适,该班有50名学生,有相同症状的有4人。10月31日回到家中(缅甸甘拜地文莫社)。11月1日上午11时30分左右,从腾冲县猴桥口岸入境,经口岸检疫人员检疫时发现其发热,体温为38℃,当时检疫人员用登革热诊断卡进行测试,结果显示不太明显,检疫人员立即开具就诊方便卡让病人到腾冲县人民医院作进一步诊断。患者人住腾冲县人民医院时,主要临床表现为乏力、发热(体温38.3℃)、头痛、颜面潮红、全身皮肤均有散在性皮疹、肌肉酸痛、结膜充血,有黑便。经腾冲县疾控中心复检,又经云南省寄生虫病防治所复核,均确诊为登革热病例。这是保山市历史以来发现并报告的首例登革热病例。经治疗,患者痊愈。疫情发生后,腾冲县立即成立了防治领导小组、疾控应急组和医院救治组,培训各级医务人员3136人次,并加强宣传,共发放宣传材料1.7万余份。同时,市疾控中心对疫情做出快速反应,积极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消毒灭蚊等措施。卫生部门积极与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协调沟通,加强对腾冲、龙陵等重点地区登革热疫情监测工作,共搜索、追踪、排查疫区回归人员3578人,对其医学观察15天。经及时有效处置,腾冲县发生的缅籍输入性登革热疫情得到了迅速控制,无继发病例发生。
  计划免疫 ①启动实施了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按2008年3月11日卫生部等五部委局《关于实施扩大国家计划免疫规划的通知》要求,全国从2008年起免疫规划疫苗由5种(麻疹活疫苗、小儿麻痹疫苗、百白破菌苗、卡介苗和乙肝疫苗)增加至14种(新增加甲肝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疫苗、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对适龄儿童实行预防接种;并根据传染病流行趋势,在流行地区对重点人群进行流行性出血热疫苗、炭疽疫苗和钩端螺旋体疫苗接种)。可预防传染病由7种扩大至15种。②保山市按照卫生部《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组织实施,培训人员2960人,扩充、更新冷库、冰箱、冰柜、冷藏箱等冷链设备共494台(个),下发接种证3.35万本,建立新台账87套,根据规划疫苗到位情况及时开展扩大免疫规划冷链运转。③基础免疫工作成果得到巩固。以乡(镇)为单位“七苗”报告接种率均在90%以上。④全市开展了2007~2008年第二轮消灭脊髓灰质炎强化免疫活动,接种常住儿童118414人,接种率达97%;接种流动儿童4516人,接种率达98.56%。强化免疫快速评估接种率达96.23%。⑤全市扎实开展了8月龄至14周岁儿童麻疹初始强化免疫接种工作。市人民政府成立了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下设办公室、接种技术组、接种异常反应处置组等3个专业组。并下发了《保山市2008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实施方案》。11月4日,市人民政府召开了全市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工作会议,副市长李治刚作了部署,市人民政府与各县(区)人民政府签订了《2008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责任目标书》,市人民政府安排了5万元工作经费。经精心组织实施,全市报告接种499169人次,接种率98.06%。快速评估接种率达到省指标要求。由政府直接部署专项儿童麻疹强化免疫接种活动,在保山市还是首次。⑥认真开展GAVI项目(全球疫苗免疫联盟乙肝项目),做好乙肝疫苗查漏补种工作。组织开展计划免疫综合审评。认真开展免疫规划相关疾病监测工作。积极开展了新生儿破伤风、麻疹、乙型脑炎、流脑和15岁以下人群乙肝新发病例监测。组织开展计划免疫外重点人群乙肝疫苗接种26万人份72万针次。全市无脊髓灰质炎工作成果进一步巩固,全年报告AFP病例13例。全市已连续17年无脊髓灰质炎病例发生,连续27年无白喉病例发生。
  学校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定期召开疫情分析会,分析通报学校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强化部门信息沟通。完成“农村寄宿制学校传染病防治情况调查”工作任务,对6149名寄宿制学生进行了传染病体检工作。积极开展学校卫生监测,完成9583名学生的健康体检和评估工作。入园入学儿童计划免疫接种证查验制度和疫苗查漏补种制度、学生晨检制度和学生因病缺课制度得到逐步强化。在中小学生中开展了乙肝、风疹等疫苗免疫接种工作。及时有效处置了“五一二”施甸由旺中心学校57名学生食物中毒事件。
  突发卫生事件 2008年全市共发生公共卫生事件2起,比上年减少了8起,为一般事件。一起是5月13日施甸县由旺小学发生食物中毒事件,中毒57人,经救治无死亡。经培养分离鉴定为蜡样芽胞杆菌污染食品所致。另一起是11月2日腾冲县发生1例缅甸输入性登革热病例。此外,3月中旬,在隆阳区板桥镇小学生中发生了风疹病例散发疫情。针对疫情突然增多,且以学生为主,卫生行政部门与教育行政部门联合,开展了风疹预防知识宣传教育活动,并在学校开展风疹疫苗自愿接种工作。全市共接种风疹疫苗161649人份。
  地方病和慢性病防治 ①继续开展食用碘盐的监测工作。抽检企业批发碘盐99份,合格率100%。完成了居民食用盐抽样监测1442户(份),合格碘盐1408份,碘盐合格率98.46%。完成昌宁县碘盐重点抽样监测300户(份),合格293份,合格率97.67%。对龙陵县和施甸县碘缺乏病阶段目标完成情况进行抽查评估,评估结果表明保山市基本维持了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认真实施了中央转移支付碘缺乏病防治项目。排除了腾冲、龙陵、昌宁3县报告的42例疑似克汀病病人。②实施饮水型砷中毒防治项目,开展水砷含量调查。③认真开展麻风病防治工作,召开了中央补助麻风病防治项目管理培训暨年度麻风病防治工作会议,加强工作督导。对可疑者筛查75人、密切接触者检查193入,新发现麻风病人3例。投资50万元,实施了市疾控中心皮肤康复科(原市麻风病院)国债病员住房建设项目,积极改善麻风病康复病人的生活环境。
  卫生监测、检验及评价 2008年,保山市完成食品、餐(饮)具、水样的采集、检测和报告评价。对94家公共场所从业单位进行了卫生监测,检测及报告评价二次供水样品88份、空气微小气候样品218份、床上用具检品612份。对251家医疗机构使用的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灭菌器械、手术室空气、紫外线灯、消毒器械、使用中的消毒液、一次性医疗用品和卫生用品进行消毒效果抽样监测1960份,合格1813份。对托幼机构、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及经营单位消毒效果抽样监测591份,合格584份。开展糖厂、医疗机构放射源的防护检测评价,对新建放射工作场所进行了放射防护评价,开展150余人次的个人放射剂量监测。对硅冶炼厂、水电厂等18个工矿企业开展了职业卫生现场检测。对保山烟叶复烤厂开展了职业危害检测评价工作。完成了保山嘉华水泥生产线等企业279名职工上岗前职业体检工作。完成了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预防性健康体检25654人次,职业卫生体检3456人次。
  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管理 ①进一步加强了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工作。全市医疗卫生机构疫情网络直报覆盖率97.66%,报告及时率98.48%,审核及时率99.61%,疫情网络直报工作质量位居全省前列。②启用了传染病暴发自动预警信息系统。接收预警信息307条,对辖区内的预警信息应答率达100%,对霍乱、风疹、登革热、学校和托幼机构水痘、盈江“八二一”地震灾后传染病疫情态势及时进行预测预警。③鼠疫、计划免疫、健康危害因素、乙脑、霍乱等信息网络直报工作进一步完善。④坚持定期疫情分析制度。⑤认真开展年度传染病疫情漏报调查,全市漏报率1.92%,控制在省下达的指标以内。

知识出处

保山年鉴.2009

《保山年鉴.2009》

出版者:云南民族出版社

本年鉴设有特载、大事记、概况、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人物、重要文献、统计资料和索引等类目,记述了保山市2008年各项事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阅读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保山市
相关地名
腾冲县
相关地名
隆阳区
相关地名
和龙陵
相关地名
龙陵县
相关地名
云南省
相关地名
施甸县
相关地名
板桥镇
相关地名
昌宁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