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市图书馆
保山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保山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社会科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保山年鉴.2009》
图书
唯一号:
260420020230008225
颗粒名称:
社会科学
分类号:
C1
页数:
7
页码:
232-238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08年保山市社会科学的情况,,其中包括了文化艺术、保山日报、广播电视、档案等。
关键词:
保山市
社会科学
内容
文化艺术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①9月,隆阳、腾冲、龙陵、昌宁四县(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建成并通过省级验收,投入正常运行,每中心上级补助55万元的设备。施甸县支中心(补55万元设备)和全市36个乡(镇)基层站点(每个补5万元设备)建设列入了省文化厅2009年建设计划。②2008年,各县(区)5个试点乡(镇)继续利用农村远程教育设备和党员电教设备,组织群众开展文化、娱乐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活动200多场次,近万人次参加了活动。
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 保山市文化站建设共完成投资1000多万元,其中争取上级补助1044万元、到位资金768万元。①边境县文化站建设。腾冲县腾越镇、固东镇、滇滩镇、界头乡、曲石乡、明光乡、马站乡、中和乡、清水乡、芒棒乡、五合乡、蒲川乡、新华乡、团田乡,龙陵县龙山镇、镇安镇、勐糯镇、腊勐乡、碧寨乡、龙新乡、象达乡、木城乡共2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成,占两县总数28站的78.5%;腾冲县北海乡、荷花乡,龙陵县龙江乡、平达乡4个站正在建设中,占14.3%;腾冲县和顺镇、猴桥镇2个站已落实建设资金,占7.2%。②内地县文化站建设。施甸县12个站、昌宁县13个站完成项目建议书编制,施甸县的老麦乡、由旺镇,昌宁县的翁堵乡、大田坝乡、鸡飞乡5个站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初步设计评审,每站得到中央20万元、省级12万元的资金支持,5个站将于2009年1月动工兴建。
村级综合文化室建设 ①隆阳区板桥镇世科村、施甸县太平镇兴华村、腾冲县中和乡东坪村石坪文化大院、腾冲县蒲川乡米果村、龙陵县镇安镇大坝村、昌宁县田园镇关庙社区6个市级试点村取得了村级综合文化室建设“七有七落实”的经验性成果,成为指导全市村级综合文化室建设的标准。②初步建成一批村级综合文化室。各县(区)结合新农村建设、“农家书屋”建设,2008年计划新建的157个,实际建成55个,其中隆阳区14个,施甸县5个、腾冲县10个,龙陵县20个,昌宁县6个。③完成一批村级综合文化室的规划。隆阳区、昌宁县借小湾电站淹没区、移民区文化设施规划的机遇,完成89个村文化室的建设规划,其中隆阳区53个、昌宁县36个。市文广局编制完成全市中央扩大内需和省发改委项目资金计划村级综合文化室建设规划200个,计划于2010年开工建设,其中隆阳区66个、腾冲县41个、龙陵县27个、施甸县33个、昌宁县33个。
“千场节目进乡村”活动 2008年,利用专业、业余文艺团队送戏到乡、村,切实解决群众“看戏难”的问题,全市共送戏1334场,其中隆阳区312场、施甸县288场、腾冲县336场、龙陵县130场、昌宁县232场。市艺术团演出46场,其中正常送戏下乡36场,到腾冲、龙陵地震灾区送戏10场。
大型文化活动 ①云南省第六届城市运动会开闭幕式大型文艺活动。2008年,保山市文广局负责牵头组织城运会开闭幕式大型文艺演出活动。从2007年11月12日至2008年7月21日,历时220天,参与人数100余人,组织了开幕式的策划和参与了排练工作,完成云南省第六届城运会闭幕式文艺表演《古道飞歌》的结构脚本、音乐、舞蹈、舞美的创作及排练、演出工作。7月21日晚,《古道飞歌》在保山奥体中心体育场举行的云南省第六届城运会闭幕式上成功上演。8月,市文广局被中共保山市委、保山市人民政府评为“保山市承办云南省第六届城市运动会先进单位”。②保山市首届新农村文艺汇演。2008年全市乡、县、市、省四级汇演于4月启动至9月结束。各级汇演由党委、政府主办,宣传、文广、农业、新农办承办,有关单位大力支持,三级共演出173场,节目1079个,演职人员1万多人,其中70%是农民,观众近30万人次。全年共新创节目682个,节目形式多样,时代特色、乡村特色、民族特色、地域特色浓郁。在参加省级汇演时,保山市获优秀组织工作奖;大型歌舞剧《腾越乡风》、农装展《农装喜秀丰收景》获创作一等奖;表演唱《花红柳绿游新村》、傈僳族四人组合《赶马调》获创作二等奖;表演唱《花红柳绿游新村》、女声独唱《走进新农村》和舞蹈《窝罗乐》获表演三等奖。③参加全省新剧(节)目展演。大型音乐舞蹈诗《古道飞歌》在城运会演出之后,经过精心修改创作,参加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云南省第十届新剧(节)目展演。最终,《古道飞歌》在25台参演节目中脱颖而出,获一等奖,成为保山继1996年《啊!傈僳》之后又一标志性精品力作。④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庆祝系统活动。一是做好改革开放30年成就展的布展工作,整个展览内容翔实,设计新颖,制作精良,热情讴歌保山改革30年伟大成就,通过近1个月的展览,6000余人次参观图片展,获得了一致的好评。二是承办了保山市改革开放30周年大型庆祝晚会,3000多人观看演出,演出达到预期的效果。三是借改革开放30周年之机,举行市歌演唱系列活动,歌颂改革开放,歌颂党,歌颂家乡。
文化产业 ①2008年,保山奥新体育中心、中国远征军198师纪念广场、和顺小巷建成投入使用。和顺申报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项目进入公示阶段。②民俗文化和特色文化进一步得到挖掘和保护。施甸县开展“天天过大年”活动,和顺开发古法造纸、农民绘画等特色文化旅游。③影视拍摄基地作用逐步显现。《我的团长我的团》、《滇西1944》完成拍摄。④“中国保山南方丝绸古道商贸旅游节暨端阳花市”、“腾冲火山热海文化旅游节”、“澜沧江啤酒狂欢节”等节庆活动成功举办,吸引了国内及南亚、东南亚国家的经贸、文化、旅游人士莅保,几大节庆活动正在向国际盛会迈进。⑤系统内重点扶持新华书店、网络公司、华丰数字电影放映公司、保山哀牢艺术团、高黎贡山书画院等文化企业;积极开展“文明网吧”创建工作,引导网吧产业健康发展,首批共命名37家。2008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11.1亿元,同比增加1.35亿元,增长13.8%。其中由文广系统实现文化产业产值3.99亿元。
文化遗产 ①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2008年,全市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市文广局精心制定全市工作方案和普查标准规范,召开保山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会,培训普查技术员,配发相关设备。各县(区)也结合实际,成立普查机构,制定普查方案,隆阳、施甸、昌宁落实了经费。市级专项普查队于11月份启动“南方丝绸古道永昌道”和“市级以上文保单位复查”两个普查项目,各县(区)陆续启动野外普查工作。全市共调查野外普查107项,其中新发现81项、复查26项。旧街遗址、永定桥(又名黄竹河桥)、南斋公房抗日战场遗迹、远征军碉堡、小松山抗日战场等新发现被国家文物普查网首页登载,获得了广泛关注。②文化遗产保护工作。2008年,多渠道筹资3986万元对14个市级以上文保单位进行抢救性维修保护工作。隆阳区投资250万元完成光尊寺整体修复工程。施甸县投资15万元完成恤忠祠抢救性维修。龙陵县计划对董家沟日军罪证遗址进行维修,落实经费113万元,项目已经省文物局批复。腾冲县对国家级文保单位国殇墓园,省级文保单位艾思奇故居、李根源旧居、腾冲文庙,市级文保单位宝峰山摩崖石刻、绮罗文昌宫、198师纪念塔、得胜碉等进行保护维修等工作,共投入经费3608万元。③配合重点工程项目完成槟榔江沿线、77273原营区文物调勘工作。④文化遗产研究、陈展和宣传推介工作。年内,对全市历代碑刻进行普查、拓片、研究和整理,汇集编辑公开出版《保山碑刻》一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昌宁苗族服饰习俗”一期保护工程顺利实施,申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8项,其中“佤族清戏”被命名。
文化市场管理 ①对全市网吧业主、网管人员进行两期法律法规培训;认真搞好“文明网吧”创建工作,所有参创网吧都在媒体上公开承诺不接纳未成年人,积极开展“绿色网吧”试点创建工作;组建“保山市网吧行业协会”,通过协会来实现行业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我保护。②组织开展“反盗版天天行动”、“娱乐场所专项治理”、“网吧专项治理”、“扫黄打非”等专项整治行动。全市共出动行政执法人员1013人次,检查出版物市场1242家次,店档摊点577家次,收缴非法出版书刊13639件(本、册),盗版音像制品24125件(盘),检查网吧296家次,娱乐场所143家次,取缔无证摊点72家,查处非法出版物案件3件,侵权盗版出版物案件8件,网吧违规案件72件,查处黑网吧3家。
新闻出版 ①印刷行业监管工作。组织人员到印刷企业开展调研和检查工作,规范企业经营行为。举办全市40家印刷企业业主法律法规培训班。②严格依照《内部资料性出版物管理办法》开展内部资料审核审批工作,全年共报省局审批连续性内部资料性出版物5份,审核审批非连续性内部资料性出版物101份,经争取,保山市人民印刷厂被批准为出版物印刷企业,保山津桥印刷厂获得内部资料印刷资格。③文化广电新闻出版行政许可证照管理工作。各县(区)对各类行政许可证照进行全面复核登记,市文广局进行分类汇总。④“扫黄打非”工作。2008年5月,市文广局及时发现非法出版物《夏雷》,迅速联合公安、国安等有关部门,成立专案组赶赴腾冲进行处理。通过周密部署,采取果断措施,对案件依法进行了处理,及时控制了事态的进一步扩大,维护了边疆稳定,获得了市委、政府和省级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专案组还被评为全国扫黄打非先进集体。
新时期村村通工程 ①2008年,新建隆阳癞石头坡,腾冲自治、滇滩、龙陵木城4个站,扩建腾冲猴桥、龙陵龙拱山2个站,恢复重建腾冲大六冲、昌宁鸡蛋山2个站等无线覆盖工程,中央、省级共投资982万元。②2008年,腾冲县782个、龙陵县573个、施甸县856个“20户以上通电自然村的直播卫星接收工程”列入云南省2007年度、2008年度建设计划,争取到国家和省补资金2211万元,市级财政已配套两个边境县“村村通”直播卫星覆盖建设专项资金135.5万元。工程预计于2009年正式建设。③积极推进光纤联网工作,新增用户13050户,覆盖率27.3%,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
农村电影放映试点工程 2008年,保山市被列为云南省农村数字电影放映试点市,全市按照“企业经营、市场运作、政府买服务”的运营方式,组建“保山市华丰农村数字电影有限责任公司”,具体负责完成全市农村电影公益放映任务。10月,保山市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程在全市全面推开,公益放映面从317个村扩至913个行政村,实现全覆盖,至年底共放映2745场;在数字电影未启动前,继续实施胶片放映,共放映142场,总计放映公益电影2887场。
广播电视 ①新闻宣传。各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市委、市政府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重大决策部署,宣传各县(区)各部门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取得的新成绩、创造的新经验,宣传建设经济繁荣社会和谐新保山的目标、任务和要求,大力宣传改革开放30年取得的伟大成就,及时报道各条战线加快和谐社会建设的新思路、新举措。②广播电视、新闻出版行业管理。2008年,依法办好管好各类媒体包括网络媒体,加大综合执法力度,抵制低俗之风,治理虚假新闻和虚假广告,贯彻上级关于宣传报道的有关纪律、要求。③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和贯彻落实安全播出各项规章制度,圆满完成了重要节假日、抗震救灾、奥运会、残奥会等重要保障期及重要播出时段的每一次安播任务。④节目创优。由广电总台制作发行的纪录片《记忆的伤痕》再度获奖,荣获全国广播电视纪录片类最高级别奖“星光奖”。七彩云南环保世纪行主题纪录片《独角01号》获国家广电系统科技进步科普作品一等奖;在2008参评的2007年度电视政府奖中,电视新闻节目有2件作品分获三等奖,电视社教类节目有2件作品分获二、三等奖;在2008年参评的2007年度广播电视政府奖中,社教节目《寻找高黎贡山猿寿星》获广播一等奖,其他广播节目有2件作品分获二、三等奖;在全省第七届广播外宣工作会议上,保山人民广播电台选送的《大通道建设迎来生机》、《保山积极创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两篇外宣作品分获全省广播外宣二等奖和三等奖。(撰稿 康定永)
保山日报
“三位一体”宣传格局 2008年,保山日报社进一步拓展宣传领域,创新手段方法,完善体制机制,形成了“报纸+网络+手机报”三位一体的宣传格局。
科学发展主题宣传 2008年,保山日报社集中版面和采编力量,先后在正刊要闻版、时事版和《理论月刊》推出了“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继续解放思想 坚持改革开放 推动科学发展 构建社会和谐”、“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 推动又好又快大发展”、“学习十七大 构建和谐新保山”等系列专栏,刊发各类稿件400多篇条,同时在保山日报网发布消息400余条,在保山手机报发布消息200余条。
“中心工作”宣传 2008年,保山日报宣传“创优”,正刊设5个专栏报道300多篇,保山日报网发布消息300余条,保山手机报发布信息200余条;宣传“工业立市”,重点报道了保腾路、保龙高速公路、大瑞铁路、腾冲机场、水长工业园区等项目的建设;宣传新农村建设、医疗改革、教育改革、企业改制、征地拆迁、安全生产等重点、热点问题,刊发各类稿件500多件。
突发事件宣传 2008年“五一二”四川汶川大地震灾害发生后,保山日报除每天用两个整版及时转发新华社消息外,并开设“汶川大救援 云南大行动”专栏,在《文化周刊》刊发了大量图片、言论、诗歌等,共发稿280多件。2008年8月21日,德宏州盈江县苏典乡先后发生5.0、5.9级地震后,保山日报社迅速启动《应对公共突发事件宣传报道应急预案》,在正刊发稿60多篇(幅),保山日报网发布消息60余篇条,保山手机报发布信息50多条。
改革开放30周年宣传 3月,保山日报社制定了《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宣传报道方案》,先后在正刊要闻版开设《辉煌历程三十年》、《改革开放——我见证》专栏,在《新生活》周刊开设《见证风雨三十年》专栏,共发稿200多篇(幅)。
奥运会残奥会及省城运会宣传 2008年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举办前、举办中、举办后的三个阶段,保山日报开设《迎奥运办城运展风采》专栏和《喜迎北京奥运》专版,刊发新华社专稿300多条,采编保山各族人民关注奥运的稿件100多篇(幅)。2008年7月15~21日,云南省第六届城市运动会在保山举办,举办前、举办中、举办后,保山日报共设置6个专栏,发稿460多篇(幅),制作专版20个;保山日报网发布消息300条,保山手机报发布信息196条、图片40幅。
对外宣传 2008年,保山日报社编辑、记者在《人民日报》海外版、《云南日报》和《支部生活》等省级以上主流媒体发表新闻作品60多篇;保山日报网所发信息被新华社选中并在云南和全国通发471条,其中人民网采用73条,中国广播网采用47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采用7条,云南日报网、云南网等采用118条,新浪、网易、香港凤凰网等采用203条。
作品获奖 2008年,保山日报共有30多件作品在省级以上评比中获奖。中国地市州(盟)报新闻奖:一等奖1篇(《丛林秘境密支那》,作者:段晓波),二等奖2篇(《趟险视灾情》,作者:李显耀;《腾冲发现中国唯一江河型水牛物种(槟榔江水牛)》,作者:高宏张),三等奖6篇(《新风盈盈漾勐廷》,作者:王灿 杨丛森 吴再忠;《与其“打屁股”不如“搓抹布”》,作者:戴有锟;《农民携手闯市场》,作者:李建国 宋云峰;《施甸825名贫困生圆了上学梦》,作者:杨连武 李松应;《千年风姿“五色衣”》,作者:张国君 苏加祥 禹中何;《滇西抗战 永远的丰碑》,作者:赵剑 蒋建国)。云南报业新闻奖:二等奖2篇(《保山:走向南亚唱大戏》,作者:段晓波;《腾冲发现中国唯一江河型水牛物种(槟榔江水牛)》,作者:高宏张),三等奖1篇(《施甸对320名领导干部个人财产进行登记》,作者:李荣富)。云南新闻奖:三等奖2篇(《10小时生死大营救》,作者:赵剑罗弘睿徐继宏;《估计贪官忏悔录的价值》,作者:戴有锟)。中国城市党报新闻奖:二等奖1篇(《农民携手闯市场》,作者:李建国宋云峰),三等奖4篇(《保山通道建设全面开花》,作者:杨江华;《一条路的变迁》,作者:傅华平;《施甸825名贫困生圆了上学梦》,作者:杨连武李松应;《龙陵开通为民服务“直通车”》,作者:雷华)。云南省报纸副刊好作品:二等奖1篇(《古道西风瘦马》,作者:苏加祥);三等奖2篇(《丛林秘境密支那》,作者:段晓波;《移民大搬迁》,作者:刁丽俊)。中国城市党报新闻论文奖:二等奖2篇(《官司胜诉教训铭心——“解密”并解析一桩新闻“侵权”案》,作者:唐定国唐悄若;《浅谈心理应用在采访活动中的实践》,作者:高宏张);三等奖1篇(《从保山日报的实践谈地方党报如何提升“三农”报道》,作者:谷方灿)。中国地市州(盟)报新闻论文奖:二等奖1篇(《浅谈地市报新闻摄影的创新》,作者:蒋云);三等奖1篇(《让党报走近百姓》,作者:宁玲);优秀奖1篇(《地市党报新闻报道的价值取向》,作者:谷方灿);云南新闻论文奖:三等奖1篇(《让党报走近百姓》,作者:宁玲)。
2008年,保山日报社社长、总编辑段晓波出版专著《然后的中缅印通道》(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编印《2008•保山》画册。
队伍建设 2008年,保山日报社唐定国被云南省新闻专业高级编辑(记者)评审委员会评定为“高级编辑”(正高),高宏张、谷方灿被评定为“主任编辑”(副高)。6月,保山日报社对网络部主任、总编室副主任2个中层干部岗位实行竞聘,并从其他单位调入3名记者。另外,保山日报社于年初举办新闻通讯员培训班1期,来自市、县(区)、乡(镇)各个部门的100多名业余通讯员参加。保山日报社还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分批选派部分编辑记者参加省有关部门举办的各种培训班,并组织人员赴外地学习考察。(撰稿 阳少连)
广播电视
新闻宣传 2008年,完成“五一二”汶川大地震、省第六届城市运动会等重要宣传,建立了重大突发性事件、热点问题的舆论引导、监督机制。策划组织了包括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市人大、政协“两会”,解放思想大讨论,改革开放三十年,艾思奇哲学思想研讨会等10多项重点宣传活动。以广播互动直播栏目和电视社会新闻节目为重点,积极慎重地开展舆论监督,反映群众呼声,准确报道事实真相,引导舆论、化解矛盾。通过广播直播节目受理的群众反映问题210个,回复率100%,136位市、区两级政府以及政府组成部门的主要领导及相关人员参与广播《政风行风热线》直播。通过电视社会新闻节目受理的群众来电、来信3000多人(次),来访300多人(次)。全年共采编播出广播新闻2330条,同比增长1.78%,电视新闻4583条,同比增长16%;广播新闻专题8期,电视新闻专题33期,云南广播电视报保山版共刊发稿件1294条,比上年增152条,同比增长6.64%;广播新闻上星65条,上星播出广播专题节目50分钟。电视上星266条,其中在《云南新闻》播出74条,占全市总量的72%,比上年增6条,同比增长7.7%。
事业建设 ①投入58.6万元改造升级数字硬盘播出服务器和购买广播电视直、录播配套设备,实施电视视频服务器播出系统的升级改造以及电视现场直播、录播设备系统的调试,并以此为基础完成云南省第六届城市运动会的开、闭幕式,保山市首届市级新农村文艺汇演,市委政府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纪念大会及晚会的11场次的广播电视现场直播和实况录播工作;②投入13万元建设保山广播电视网站,预计于2009年初正式运行,为实现总台广播、电视、报纸、网络四媒体联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③分三次总投资40多万元,进行办公房改造和建设,新建临时办公房396平方米,改造旧办公楼361平方米。购置了30套配套办公设备。全年累计投入事业建设资金150万元,其中财政投入10万元,总台经营创收投入140万元(多数用于偿还原有设备的欠款)。
宣传和播出安全 2008年,建立健全广播电视节目审查制度,成立节目抽查评审的专业机构——总台专家委员会,坚持节目会审和重播重审制,对节目问题实行责任追究和倒查制;修订出台了10余项安播及安播相关部门的管理制度。建立巡查制度,增强安播事故预防能力。定期开展安播突发事件应急模拟演练,加强业务培训和学习,提升操作技能与应变能力,全年共进行3次安播模拟演练,并选送1名技术人员参加国家级技术竞赛,获得“全国广播电视技术能手”称号。
职工培训 2008年,共派出30余人次参加6次全国和省、市级宣传业务培训活动,并根据总台实际组织和策划全台职工参加的公文讲座和84人参加的公文竞赛活动,以及对全台108名职工进行112个学时的素质教育培训和突发事件应急培训,有效提升了干部职工的业务素质。
产业发展 2008年,各创收部门均圆满完成年初签订的责任目标任务。全年实现产业经营总收入670万元,同比增长46%,扣除成本和税收,实际可支配收入近400万元。首次尝试广电产业市场化运作,成功承办省第六届城运会的招商筹资及氛围营造工作,实际创收20多万元。
制度建设 2008年,清理、废止、撤销各类文件、规定、制度等20余份,修订完善包括安播应急预案及重新组建和调整充实多个组织领导机构在内的30余项制度、文件。全年共下发《市广电总台新闻栏目片级考核制度》、《市广电总台新闻采访应急方案》、《市广电总台2008年度外宣量化考核办法》、《市广电总台财务管理暂行办法》、《市广电总台2008年度经营创收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等有关宣传管理、技术设备管理、收支核算、经营创收以及安全保卫等方面的制度规范性文件22个。
内部管理 2008年,制定不同岗位的量化奖惩考核标准,对成绩突出、有创新思维和作为的人给予精神表扬和物质奖励,对违反规定、给工作带来不良影响的人给予行政处罚和经济惩罚。全年分三次共表彰优秀先进个人70人(次),部室2个,表彰内容涵盖新闻宣传、技术保障、产业经营、后勤服务等30余个项目。下发各类事故、事件处理决定5个,内容包括宣传采访事故、宣传安全事故、安播事故等,共有包括总台领导在内的45人(次)接受不同类型的处罚。
中心制改革 2008下半年,新闻宣传、技术保障、产业经营、后勤服务等资源进行全面整合,成立4大中心,即产业中心、新闻宣传中心、技术服务中心和后勤保障中心。对全台所有经营资源进行重组、整合、再分配,采用承包制和责任制相结合的运行模式,对除公益性广播、电视新闻栏目外的节目全部推行成本核算。最大限度地激发创收活力、挖掘经营潜力、扩大创收渠道,达到经营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让优势产业得到进一步增强。
解放思想大讨论 3月2日,全台全面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活动主要集中学习中央、省、市领导关于解放思想大讨论的重要讲话精神;所有二级班子成员进行以“假如我是总台长,总台发展之我见”为主题的专题发言;以在全台范围内发放问卷的形式,围绕工作实际,深入分析总台目前面临的形势与挑战,查找当前与总台发展不相适应的突出问题。活动期间,共组织专题发言9场,全台27名二级班子成员参与演讲。
党风廉政建设 2008年,召开两次不同主题的民主生活会,向台内和全市50多个部门200多人发放征求意见表,并根据意见和建议提出整改措施。开展警示教育,总台班子成员分别参与了两次由市委组织的到昆明监狱、保山监狱进行的警示教育活动。同时组织干部职工集中观看反腐倡廉警示教育片。
组织建设 2008年6月,分别成立总台党总支、工会、团支部和妇委会,结束了总台成立后党组织不健全、工青妇无组织的历史。(撰稿 杨波)
档案
档案工作专项检查 2008年10月16~25日,保山市副市长解丽平、市政府副秘书长徐兆昆率检查组对市、县(区)四年来实施档案工作“七项工程”建设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全市档案工作“七项工程”建设成效显著,圆满完成各项工程建设的目标任务。
档案馆星级建设 2008年8月12日,保山市档案馆通过云南省档案局“五星级”综合档案馆建设考评验收组的考评验收,晋升为云南省“五星级”综合档案馆,是继昆明市档案馆之后,全省第二家达到“五星级”标准的州(市)级综合档案馆。
馆藏档案 2008年,保山市6个综合档案馆共接收文书、科技、会计档案、土地经营权证档案、林改档案19832卷,接收以件保存的文书档案8397件,接收照片档案1093张,电子档案41盒。至年底,全市6个综合档案馆馆藏档案266859卷、照片档案46748张、声像档案1592盒、电子档案255盒、缩微胶片42万个幅面、实物档案675件、资料55597册。此外,2008年保山市档案馆还收集、征集了《马可福音》、《滇西傈僳族基督教简史》等6册傈僳族文字档案资料;收集、征集回族文字资料《古兰经》新版印刷体1套30册;收集《保山新闻》DVD光盘86盘;收集省部级领导到保山检查指导工作照片59张;收集滇西抗战史料照片134张。
档案利用 年内,保山市市县(区)6个综合档案馆共接待查阅利用档案3390人次,利用资料181人次;提供利用档案10173卷次和新规则归档文件441件次,资料13487册次。其中市档案馆接待查阅利用档案195人次,资料9人次,利用档案649卷次和75件次,利用资料20册次。
档案馆数据库建设 2008年,保山市建档案文件级目录数据366.8341万条,其中市档案馆101.5254万条,五县(区)档案馆265.3087万条。市档案馆还对馆藏资料进行了目录录入,建起资料目录数据11847条。市档案馆和龙陵、昌宁两县档案馆馆藏档案实现计算机文件级检索。全市各馆启动了全文档案数据库建设,对馆藏部分重点档案进行全文扫描录入,全市共建立全文档案数据182850页面,其中市档案馆100102页面、隆阳区档案馆21202页面、腾冲县档案馆24300页面、龙陵县档案馆230页面、施甸县档案馆20144页面、昌宁县档案馆16872页面。
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档案工作 保山市市、县(区)档案局对全市各级党政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档案工作进行认真督促指导,对41家党政机关档案室建设达星级标准进行了考核、验收。全市328家机关团体一级立档单位,有322家档案室实现星级管理,占总数的98.2%,事业一级立档单位33家,有21家档案室实现星级管理,占总数的63.6%。有65家单位安装启用了计算机管理档案应用系统。
乡(镇)、村委会和社区档案工作 2008年,保山市档案局组织县(区)档案部门开展农业农村档案工作,全市有13家乡(镇)机关档案室建设达到了星级标准。截至2008年,全市72个乡(镇)档案室建设全部达到星级标准,占总数的100%;全市913个村委会和社区档案室,达星级标准105个,占总数的11.5%。
林权档案管理 1月,保山市档案局组织五县(区)档案局业务指导科长及工作人员到腾冲县腾越镇开展林权制度改革的档案收集整理管理试点工作,对腾越镇23个村委会林权制度改革过程中所产生的材料进行了收集、整理、归档。试点结束后,市档案局进一步统一全市的林改档案业务标准,随后各县区档案局先后举办了林改档案整理归档培训班,开展了林改档案试点工作,分别制发了林改档案工作实施方案。龙陵县档案局制定了《林权档案整理归档操作规程》,腾冲县档案馆接收3个乡(镇)的林改档案697盒。
农村土地经营权证补换发档案工作 2008年,各县(区)档案局加强了土地承包经营权证补换发档案工作的监督指导,截至年底,全市共整理、接收进馆土地经营权补换发证档案8840卷(盒)480073户,其中腾冲、龙陵、昌宁3县全部接收进馆。
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农户家庭建档 2008年,保山市档案局与市新农办联合下发了《关于在新农村建设试点中开展家庭建档工作的通知》,市档案局对市级30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自然村)农户开展家庭建档工作作出具体部署,各县(区)还在市级试点村的基础上,在县级试点的107个自然村也开展了农户家庭建档工作。至年底,全市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共有14635户开展了家庭建档,建立档案18906盒。
服务重点工程、重大活动档案工作 2008年,保山市档案局安排业务人员到云南省第六届城市运动会筹备委员会办公室指导城运会开幕、比赛、闭幕等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文件材料、录音、录像、照片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到市创优办开展保山市创建优秀旅游城市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工作,整理创优文书档案67盒901件,照片档案18盒248张,光盘档案1盘,并对部分文书档案进行了全文扫描;驻点对槟榔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进行具体的指导,对保山市科源硅电有限责任公司三江口电站扩建项目档案进行了验收。腾冲、龙陵、施甸3县档案局分别对驼峰机场、苏电公司、腊寨公司、欧华公司、施孟公路等重点工程档案工作进行了监督指导。
档案宣传 2008年,市档案局组织全市档案干部职工学习新修订的《云南省档案条例》,订购《云南省档案条例》545册,分发到各单位。8月下旬,开展了《云南省档案条例》宣传周活动,印制发放宣传材料2万份;在保山市电视台每天滚动播出宣传标语;制作并发出以《云南省档案条例》为主要内容的手机短信7000多条。全年向《中国档案》、《中国档案报》、《云南档案》、《保山日报》等报刊、杂志上投稿并刊登宣传文章27篇,向云南省档案学会选送论文52篇。此外市档案馆以馆藏珍贵档案和资料为主要内容,建立了珍藏档案陈列展室1个,共有展柜21个,展板21块,展示了保山的重大历史事件、风土人情和档案工作成就,有力地宣传了保山和保山的档案工作。年度档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有序开展,6月,召开了保山市档案系列专业技术职务的初评委会,评审通过助理馆员5人,推荐上报省中评委中职9人,高评委副高职1人,推荐的中职和高职均顺利通过云南省档案专业技术职务中评委和高评委的评定。
科研成果和工作创新 2008年,保山全市档案科研成果申报工作再创佳绩,由保山市档案局组织完成的《档案资源共享应用研究》和《保山市档案馆少数民族文化档案抢救与保护馆藏研究》科研课题获云南省档案局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组织完成的《保山专区第一届战斗英雄劳动工作模范暨保山市首届劳动模范表彰会文件资料汇编》获云南省档案局档案编研成果三等奖,组织完成的《〈保山新闻〉光盘接收进档案馆》获云南省档案局档案工作创新三等奖。(撰稿 黄玉萍)
知识出处
《保山年鉴.2009》
出版者:云南民族出版社
本年鉴设有特载、大事记、概况、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人物、重要文献、统计资料和索引等类目,记述了保山市2008年各项事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保山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