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市图书馆
保山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保山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自然科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保山年鉴.2009》
图书
唯一号:
260420020230008221
颗粒名称:
自然科学
分类号:
N1
页数:
7
页码:
226-232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08年保山市自然科学的情况,其中包括了防震减灾、科学技术、气象工作等。
关键词:
保山市
自然科学
内容
防震减灾
地震监测预报 2008年,保山观测手段主要有流体、测震、形变。有观测井6孔,温泉点2个。模拟观测项目有水位、水氡、水汞、水质、高精度地温、气象因子、测震、二氧化碳等。数字化观测项目有气氡、气汞、水位、水温、气象三要素、气体总量、水管倾斜、伸缩、测震等。
台站建设 年内,隆阳区新增C02观测,启动保2井改建;腾冲县新增30个数字化水温观测点,完成叠水河观测井改建土建工程;施甸县新增数字化气汞观测;龙陵县在邦腊掌观测站新增CO2观测和数字化气体总量观测,更换了酸度计,邦腊掌观测站基建项目纳入全省台站建设总规划。全市完成各类观测仪器标定两次。市地震局、龙陵县地震局、施甸县地震局分别建有信息节点,市地震局信息接点建立独立的FTP服务器。
获奖情况 ①全国评比,腾冲县水位获地下流体学科第三名。②全省评比,市地震局获信息传输(州、市组)一等奖,市地震局观测站获数字化测震第三名,数字化伸缩仪、模拟水位优秀奖,数字化水位、模拟水温三等奖,数字化水温、水汞、气汞一等奖,模拟水质一等奖,数字化气氡二等奖;腾冲县获数字化水温、水氡优秀奖;隆阳区和龙陵、施甸、昌宁3县分别获水氡优秀奖。③全市防震减灾综合评比成绩分别获全省、全国一等奖。隆阳区分别获全省、全国县(市)防震减灾工作先进集体。
地震监测设施保护 2008年,对龙陵邦腊掌观测站、腾冲叠水河观测站等重要站点加强保护,对可能影响观测环境的各类建设工程严格审批,对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工作进行督查。
地震预报分析 2008年,制定并落实《震情跟踪工作方案》、《2008年度地震短临跟踪工作方案》和《地震短、临预报方案》。收集核实70余件宏观异常现象,对腾冲热海水热爆炸、隆阳区杜家小学井水水位异常等30余件突出现象进行实地考察和科学分析研判。严格执行《地震预报管理条例》,完善《地震预报指标评比奖励制度》。市地震局和隆阳区分别获2008年度地震预报效能奖。每周会商1次、每月会商1次,报送《震情分析》12期,凡出现特殊异常情况及时组织专门会商,四川“五一二”地震、盈江“八二一”地震等特殊时段加密会商。参加滇西地震预报协作区和省局组织的特殊震情会商3次。召开了全市2009年度地震趋势会商会,对县(区)地震趋势研究报告进行评比奖励,腾冲县防震减灾局获第一名,隆阳区地震局获第二名。由市地震局监测预报中心编写的《云南省2009年度地震趋势研究报告》在全省评比中获一等奖。
数据库建设 将地震灾害预测基础数据库的建设作为地震灾害预防和地震应急准备工作的重要内容,对数据库作了进一步统计细化和核实分类,提高其可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发挥数据库的作用,在盈江“八二一”地震灾情速报和灾害损失评估中投入实际运用,总结数据库建设中的不足和薄弱环节,完善地震灾害损失评估基础数据库建设。
抗震设防要求监管工作 2008年,将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纳入基本建设管理程序。按照《保山市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审查方案》的要求和属地管理的原则对年内的所有建设项目进行管理。严格执行《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审核意见书》制度和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责令改正通知书》制度。将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管理服务纳入投资便民服务中心窗口服务。协助云南省地震局地震工程研究院完成卡湾电站等重要(重大)建设工程、生命线工程项目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对昌宁、施甸、腾冲3县进行了执行《云南省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管理条例》情况的执法检查,向省里上报《保山市人民政府关于云南省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管理条例执行情况的自查报告》。选送1人参加云南省法制局举办的法制督察培训班学习,获《云南省法制督察证》。举办了2期共31人的专题培训。选派40余人次参加省市执法培训。派3名具有执法证的科级领导参加市委党校培训。派出3个工作组,到县(区)开展以《云南省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管理条例》的贯彻落实为主要内容的现场培训。
民居工程 2008年,实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10000户,其中完成省级补助项目9000户(拆除重建2000户,加固改造7000户),完成市级自筹资金项目1000户(拆除重建200户,加固改造800户),实施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280户。实际运用省级补助资金2400万元,市级配套资金78万元,县级投入191万元,农民自筹投人5.62亿元,银行贷款973万元,社会投资36万元,彩票公益金投入28万元,群众投工投劳59.69万个。项目涉及全市五个县(区)70个乡(镇)724个自然村。通过实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将农村民居建筑抗震设防要求纳入农村建筑管理,积极探索农村建筑抗震设防监管途径。
应急救援 ①完善预案。将地震应急纳入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内容,根据《国家地震应急预案》、《云南省地震应急预案》要求,完善了《保山市地震应急预案》。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直卫生、民政、交通、水利、电力、消防、公安、电信、烟草等部门和单位也制定了各自的地震应急预案。市、县(区)地震部门还专门制定了地震系统地震应急预案。市地震局还专门制定了7级地震应急预案。历史上地震多发的县(区)和历史大震的县区要求乡(镇)制定地震应急预案,其中隆阳区近90%的乡(镇)制定了地震应急预案。腾冲县内的水库、电站等重点设施管理单位和18个乡镇都制定了地震应急预案,部分村组和社区也已经制定或正在制定地震应急预案。各级各类学校将地震应急纳入了学校安全工作的主要内容,印发了《防震减灾应急预案(框架)》,按《保山市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评价标准》要求,制定了地震应急预案。市地震局转发了中国地震局《地震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保山市地震应急预案管理办法》。②应急服务。有效地开展了全年发生在市内的382次1~1.9级、115次2~2.9级、15次3~3.9级地震的相关应急工作,科学地进行震后趋势分析判断,准确把握震情趋势。有效地开展了四川汶川“五一二”8.0级特大地震的应急和趋势分析研究工作。抓好防震减灾科普和抗震救灾宣传,杜绝地震恐慌和地震谣传,维护社会稳定。有效地开展了盈江“八二〇”、“八二一”地震的应急和后续地震趋势研判工作。地震发生后,地震部门立即进入应急状态,抓速报、抓信息传递,派工作组连夜赶赴受灾比较严重的腾冲地区指导开展抗震救灾工作并及时向市委、市政府提出应急工作建议。有效地开展了四川攀枝花会理6.1级地震的应急与后续研判工作。③应急准备。一是抓实日常工作。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加强应急经费保障,加强通信交通等装备配置,加强灾情速报技术平台建设,加强民众应急意识和技能培训,加强应急疏散方案准备,加强基础数据库建设等常规工作,被省地震局列入全省大中城市地震应急技术系统建设的6个州市之一。二是抓组织管理工作。实行“一把手责任制”,做到应急预案体系健全、结构合理、管理规范、职责明确、启动和应急响应的程序明确具体,操作性和可行性强。三是抓应急工作的宣传与演练。将地震应急预案印刷成方便携带的小册子,发送到政府领导、相关单位人员人手1册。将地震应急预案纳入日常宣传和“五二九”、“十一六”等专门活动中开展宣传。3月10日,在腾冲县猴桥镇组织了综合演练,县抗震救灾指挥部全体成员及所有乡(镇)共51个部门和单位的领导参加演练。猴桥全镇机关工作人员和教师、村干部观摩了演练。市地震局派员到现场帮助培训并指导演练。抓了有针对性的预防演练,将组织开展地震应急演练活动的情况纳入中小学创建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的内容,80%以上的中小学校开展过应急疏散演练和逃生避难技能培训。
科普宣传 2008年,保山市全面推进防震减灾科普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军营。创建市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6所、县级7所。加强保山市防震减灾信息网的建设和管理。将防震减灾信息纳入政府信息网公开。向国家、省地震局和其他合法网站投稿,刊登信息(稿件)1000余条(篇)。开辟防震减灾手机报。印制防震减灾宣传画页。制作宣传展板。编辑《纪念(防震减灾法〉颁布实施十周年征文获奖文集》3500册。向《地震研究》、《地震通讯》、《保山日报》投稿70篇。组织科技周、“三下乡”防震减灾宣传活动。6月,配合市区科技、科协、教育等部门在隆阳区第七小学举行保山市“防震避险”——2008年大手拉小手科技传播活动启动仪式。9月,将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纳入保山市、隆阳区青少年“节能、减排、环保”宣传教育活动。9月19日全国科普日,各县区组织相关防震减灾宣传活动。“七二八”、“五二九”期间,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大力宣传防震减灾科普知识、抗震救灾丰功伟绩、防震减灾路线方针。“十一六”宣传周活动期间,在主要城市街道、人口密集的集镇和2009年拟实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的乡村人口密集场所摆摊设点,展出展板135块次,悬挂宣传横幅200幅,发放宣传材料40余万份(页)、宣传册15余万册、光碟36片,利用电台、电视台、报纸、手机报等各种新闻媒体刊播宣传新闻20余条(次),出动宣传车36辆次。在3月21日云南盈江5.0级地震、5月12日四川汶川8.0级地震、8月20日和8月21日云南盈江5.0和5.9级地震、8月30日和31日四川攀枝花6.1和5.6级地震等特殊重点时段加强防震减灾宣传。
群测群防 地震宏观监测网、地震灾情速报网、地震知识宣传网建设取得新突破。配备宏观联络员和防震减灾助理员403人,其中龙陵县155人、隆阳区174人、腾冲县42人、昌宁县19人、施甸县13人。(撰稿 李绍昌)
科学技术
科普宣传 ①科普宣传活动。2008年,举办了“科技活动周”、“科技下乡”、“端阳花市科普一条街”、“四二六世界知识产权日”、“禁毒防艾科普知识宣传”等20余次大型科普宣传活动,共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0万余份(册),在全市掀起“爱科学、学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热潮。科技活动周获得了省科技厅“优秀”表彰奖励。②科技信息宣传。以保山科技信息网站为重点窗口,宣传保山科技发展成就,全年累计发布“科技新闻”、“知识产权”、“科普之窗”、“县区科技”等各类信息1000余条,编制科技信息31期,在《云南科技报》刊登3条,在《保山日报》刊登7条。结合解放思想大讨论和四项制度的贯彻实施,开通了“保山市科技局政府信息公开网站”,公布了局机关职责权限、服务承诺和监督方式,增强了全市科技工作的透明度,树立了科技管理部门对外新形象。
科技交流与合作 4月17~23日,在滇工作“两院”院士及专家赴保山市进行了以“建设创新型云南”为主题的考察调研。考察调研组深入隆阳区和腾冲县,先后对矿业加工、蔗糖、烟草、生物药业等传统产业和旅游、蚕桑等一批新兴产业的发展状况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城市规划建设等进行了考察调研。院士莅保所作的中药现代化、水电发展现状与科技创新、金属矿产的深加工等专题报告,以及蚕桑、烟草、甘蔗产业专题讲座等介绍了最新科技发展动态;组织举办了“科学家进校园”、“院士受聘客座教授”活动。
科技项目申报 ①全年全市组织申报国家和省科技计划项目32项,项目计划总投资33907.6万元,申请科技经费3728万元,其中省科技厅立项22项,安排项目资金1515万元,项目申报、列项、经费支持等再创历史新高。其中党政一把手科技工程“保山市蚕桑产业重大科技创新及新产品开发”(书记工程)、“保山市硅产业科技开发示范”(市长工程),合计安排资金300万元,边疆解“五难”(学科技难)安排项目经费125万元,保龙食品公司“牛羊肉制品产业化开发”安排470万元,保腾高速科技文化示范工程安排300万元,非公企业、富民强县、科技服务能力建设、科普教育基地建设、科技培训等安排项目经费320万元。②共申报市级科技计划项目32项,其中“腾冲、龙陵县边疆解五难(学科技难)惠民工程”、“利用蔗渣制备颗粒活性炭改进制糖工艺”、“组合式电极把持器在25000千伏安培硅铁矿热炉节能减排技术应用创新示范”、“中国保山教育面向周边国家辐射的战略研究”等21个项目获得了市级列项支持,接转去年延续项目3项,共计有24个项目列入实施,安排项目经费80万元。
科技项目实施 ①“保山市蚕桑产业科技创新及新产品开发”(书记工程),通过加强工作调研指导,引进优良蚕桑新品种,开展技术培训,现全市桑叶种植面积14.45万亩,饲养蚕种74169张,形成20组自动缫丝生产规模,年产300万米丝绸织造厂一期工程100万米丝绸织造生产线已建成投产,二期工程开工建设。②“保山市硅产业科技开发示范”(市长工程),开展的组合碳质还原剂的研究试验取得了阶段性成功,组合把持器生产技术改造、烟气加密收尘技术设计及改造现已完成,低温余热发电利用即将实施。由省科技厅资助720万元、云南冶金集团投入4500万元进行的“低成本法生产太阳能级多晶硅”科研项目,进入半工业试验阶段。启动3000吨太阳能级多晶硅产业化项目建设,适时开发其他下游产品,示范带动全市硅产业的发展。③“云南省边疆解五难(学科技难)惠民工程”全面实施,省科技厅安排经费125万元,市、县两级落实配套经费508.5万元,共选派科技特派员25名、培养科技辅导员75名,建立和完善科技活动室73个,编写宣传板报80期,印发各类科技资料3.2万份(册),举办核桃丰产栽培、优质高产茶园种植、奶水牛养殖等科技培训1407期,培训群众约12万多人次;通过建立重点科技示范户500户和加强专业经济合作社产前、产中、产后技术及营销服务,项目区畜牧、茶叶、核桃、石斛、草果、蔬菜等特色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15%以上。④2008年,“保山市玉米灰斑病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项目,通过建立健全监测点、开展抗性鉴定试验和大面积防治等工作,全市防治面积78.18万亩,平均防效68.71%,挽回产量损失2017.6万千克。
创新型保山建设 ①5月7~24日,由市人大常委会牵头,市政府、市政协分管领导及相关部门组成的调研组,赴五县(区)开展了以“创新型保山建设”为主题的调研活动。通过实地调研厂矿企业和项目实施单位,座谈了解县区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情况,听取各级各部门对建设创新型保山的意见、建议,在全面掌握保山市科技发展现状、困难和问题的基础上,经认真研究和分析,调研组形成上报了专题调研报告,并完成了《中共保山市委保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科技工作促进创新型保山建设的意见》(讨论稿)的撰写工作。②召开科教领导小组会议。8月4日,全市科技教育领导小组会议召开,会议听取了全市科技工作情况、“创新型保山”建设的总体思路、目标、重点,以及党政“一把手”科技示范项目工程进展情况等专题汇报,审议了《关于加强科技工作促进创新型保山建设的意见》(修改稿)。会议宣布“保山市党政‘一把手’科技示范工程项目”正式启动。③制定出台科技创新政策措施。经市科教领导小组会议研究和市政府第28次常务会议、市委第44次常委会议审定,《中共保山市委保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科技工作促进创新型保山建设的意见》已印发全市贯彻执行。④市级企业技术创新中心推荐认定工作。2008年组织开展了第二批企业技术创新中心的申报工作。云南保升龙糖业有限责任公司、保山市山葵实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云南保山利根丝绸有限公司、保山昆钢嘉华水泥建材有限公司、腾冲县四馨坊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腾冲县古木林业有限责任公司等6户企业符合保山市企业技术创新中心认定条件,被认定为保山市第二批企业技术创新中心。
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 ①开展保护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4月20~26日,全市范围内统一开展了“2008年保护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活动期间,各县(区)繁华街口悬挂横幅标语,举行“保护知识产权宣传周”启动仪式,开展知识产权侵权盗版销毁现场仪式。各级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在城区主大街及集市乡镇设置咨询台,播放知识产权与自主创新光碟,展示盗版、正版光盘、书籍等对比,发放知识产权各类宣传资料34400余份,提供咨询1870余人次。②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培训取得实效。5月16日,市知识产权局、市科技局、市经委联合举办“2008年全市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培训”,特邀昆船集团知识产权专家李云专题授课,市直和部分省属驻保企业、县(区)骨干企业负责人共计60多人参加了培训。③专利技术实施转化取得了较好成效。2008年,保山市阳田有限公司,加强专利技术实施转化,专利实施率达到100%,专利产品销售收入达到1026万元。腾冲县云腾饵丝厂建立完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有4项专利全部转化实施,在获得“云南著名商标”等殊荣后,申报了“中华老字号”,新注册了“胡家湾”商标,理顺了“大救驾”商标权的归属。腾冲县敬农科技有限公司,拥有专利技术15项,其专利“胞覆剂”研发创新了15个系列产品,产品销往山东、广东、安徽、新疆等地。永昌铅锌公司和龙陵县康丰糖业公司,加大与南开大学、云冶集团“产学研”技术创新力度,研发的“利用蔗渣制备颗粒活性炭改进制糖工艺”、“组合式电极把持器在25000千伏安培硅铁矿热炉节能减排技术改造”等项目获得了成功。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全市企业专利产品销售总额达5523万元,专利技术产业化水平明显提高。④知识产权工作。2008年,保山利根丝绸有限公司、云南永昌铅锌股份有限公司、保山市黄泥塘藕粉厂、腾冲县制药厂、龙陵县弘生公司等一批拥有专利技术或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其项目列入了国家、省、市科技计划予以实施。⑤发明创业奖励。2008年,腾冲县敬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刘东才、昌宁县跃宁太阳能设备厂左卫宁被推荐为第四届“发明创业奖”候选人。⑥专利申请。2008年,市知识产权局对符合条件的全市专利项目予以资助。全年专利申请数量达到68件,其中发明专利15件、实用新型专利26件、外观设计专利27件,与上年全年相比,专利申请总量增长41.66%,发明专利增长66.66%,实用新型增长36.84%。全年实现专利授权32件,较上年增长23%。
科技成果管理和转化应用 ①取得一批优秀科技成果。2008年,全市共取得93项科技成果,其中,“云南保山苏帕河流域梯级水库联合优化调度研究”、“热带亚热带主要果树资源征集、评价与利用研究”2个项目通过省科技厅鉴定;“核桃地方良种选育与丰产栽培技术研究示范”、“山葵优株组培技术研究”等50个项目通过市级科技成果评价;“云粳优14号优质稻生产基地开发和示范推广”、“腾冲县饵丝专用稻谷产业化技术开发示范”等41个项目通过县(区)级成果评价。②成果组织推荐和受理工作。2008年组织推荐云南保山苏帕河水电开发有限公司、保山市农科所、保山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昌宁县农业科学技术推广所等单位6个项目申报2008年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其中“云南保山苏帕河流域梯级水库联合优化调度研究”、“岫粳11号选育与示范推广”、“优质水稻品种昌粳8、9号选育与应用”3个项目获得云南省科技进步奖励。由昌宁县茶叶技术推广站、保山市茶树良种场参与完成的“云南茶树优质良种选育、有机茶生产及名优茶创新研究”项目获得了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由保山香料烟有限公司参与完成的“云香巴斯玛1号品种选育及推广应用”、昌宁恒盛糖业有限责任公司参与完成的“蔗区土壤养分研究与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应用”项目,获得了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全年共受理申报2007~2008年度市级科技奖励项目93项,其中突出贡献类3项(人)、技术发明类和科技进步类项目90项。③优秀成果宣传展示。2008年保山市敬农科技有限公司、施甸县万兴茶叶有限公司、龙陵县康丰糖业有限公司、保山利根丝绸有限公司等派员参加了“杨凌农业高新技术展洽会”和“沪滇科技成果洽谈会”,为引进应用和促进成果转化搭建了平台,提供了借鉴。(撰稿 李稳)
气象工作
2008年保山市大部地区年平均气温偏高,降水总量正常稍偏少,日照正常至偏多。其中冬季(1~2月)大部地区气温偏高,降水偏多至特多,日照正常稍偏多;春季(3~4月)大部地区气温偏高,降水偏少,日照正常稍偏多;5月大部地区气温正常,降水偏多至特多,5月1日大部地区雨季开始,较常年提前20天以上;夏季(6~8月)大部地区气温正常,降水正常稍偏少,日照正常至偏多;秋季(9~11月)大部地区气温偏高,降水正常稍偏多,日照正常稍偏多;9月21日~10月6日大部地区雨季结束,属偏早年份。主要气象灾害有冬春干旱、冬季低温冻害及雪灾、汛期洪涝、秋季连阴雨、大风、冰雹、泥石流、滑坡等灾害,与上年相比,冬春干旱、低温冻害及雪灾、大风、冰雹灾害偏重,洪涝、泥石流、滑坡灾害偏轻。2008年就农业气候条件而言属中等偏上年景。
大气探测 2008年,保山市各项业务指标达省局目标。全市测报工作基数72623.3个,错情5.5条,错情率0.1‰,地面创百班15个,250班6个;日射、酸雨质量0.0‰。全市实行《气象探测环境变化月报告》制度,执行大监自动站仪器设备故障第一时间故障申报制度。1月1日,龙陵自动气象站投入双轨业务运行平行观测第二阶段。
气象服务 2008年,保山气象部门发布气象服务材料17408份,手机短信65195条。市政府根据气象预警信息先后下发了9个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通知。①灾害性、关键期、转折性天气预报服务。1月25~28日、1月31~2月1日出现大范围冬季低温雨雪天气,气象部门提前两天作出准确预测,通过《重要天气消息》、《天气快报》、手机短信、电视报纸媒体等向市委市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公众及时服务。春季气候趋势预测准确,以专题报告发布春季气候趋势及相关建议,明确指出2008年春季干旱明显,森林防火天气趋势,提请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提前做好应对措施,全市未发生较大的森林火灾。4月21日开始在保山电视台1套、3套天气预报栏目上开辟夏收夏种期滚动天气预报,以专题报告、天气快报、农业气象专题等形式,及时为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提供气象监测预报信息,为夏收夏种的顺利开展提供重要的保障。5月1日建立《保山市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预警业务系统》,市国土资源局根据气象局提供的短期地质灾害危险等级预报信息,提前对隐患点发放避险明白卡,要求限期撤离,并安排专人加强监测,成功避让6起地质灾害,搬迁避让人员82人。②城运会气象服务。云南省第六届城市运动会7月在保山举行,7月是保山的主汛期,自然降水多,大雨、暴雨天气相对比较集中。加强气候背景分析,加强暴雨、冰雹、高温、高湿、大风、雾等高影响灾害天气的监测预报,为城运会提供了超前、准确、精心、到位的气象服务,城运会期间共发送各种服务材料300多份,手机短信5169条,接受电视、报刊媒体采访5次,公众电话咨询100多人次。7月15日晚的开幕式中,分别在北庙、大官市、水寨、瓦渡设置了4个高炮、火箭作业点组成三道人工消雨防线,大规模开展人工消雨作业,效果明显,开幕式在无雨天气下顺利举行,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城运会服务先进单位”。③公众气象服务。“保山市第二届运动会”、“保山第五届端阳花市商贸节”、“云维项目奠基仪式”、“各种重大接待”等气象保障服务效果好。元旦、春节、清明节、五一、十一均提前精心组织,与地方电视台、报纸、手机通信等媒体合作,开展节假日专题气象预报服务工作,为公众安全出行提供气象保障。4月2日,建立保山气象信息服务网站对外进行服务,提高公众服务的能力和范围。④汛期气象服务。4月成立领导小组,5月12日,召开全市气象部门副科以上干部汛期动员会,6月上旬,市气象局领导带队到各县区气象局检查指导防汛工作。汛期期间24小时值班,副科以上干部24小时开机,气象台密切监视天气、雨情和汛情发展变化,加强局部性、突发性灾害天气的监测预报,及时分析会商影响时间、程度和范围,重要天气主要领导亲自向市、县政府领导汇报,为政府领导和相关单位防洪指挥调度和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决策依据。5月1日~10月31日,在全市预报技术人员中开展天气预报竞赛,强化天气预报员业务素质和基本技能。
气象灾害防御体系 3月,保山市气象局与市林业局成立森林防火气象服务协调小组,下发《关于切实做好森林防火气象服务工作的通知》;5月,与市国土资源局举行2008年地质灾害气象服务座谈会,气象国土两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做好2008年度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的通知》;5月,协调保山市政府水电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文件,建立气象和电站建设项目业主单位服务合作机制,促进水电产业安全运行发展;6月,与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市林业局、市地震局、市防汛抗旱指挥部联合发文,建立可能引发安全生产事故灾难的自然灾害预警工作机制;7月,与保山机场联合加强非正常升空气球施放管理;11月,与市教育局联合,加强中小学校雷电灾害防御;与保山武警、77273部队签订协议,全年为其抗灾抢险提供气象信息,与移动、联通公司合作,免费发布气象灾害预警公益信息。到“十一五”期末,建成基本覆盖全市所有乡、村的气象信息电子显示屏系统,实现气象信息进农村、入农户。建成市至县(区)气象可视会商系统。全市各个乡(镇)和相关单位建立气象灾害信息员369人,及时接收并传递气象灾害预警信息。9月召开全市气象局长会议,研究部署农村气象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建设工作,全市共安装气象信息电子显示屏125块,覆盖乡镇、村。11月,保山市气象局山洪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项目通过专家组鉴定评审。利用“三二三”世界气象日、“安全生产月”、“科技宣传周”等活动,开展气象防灾减灾避灾知识宣传,全年共为1700多名师生进行授课讲座,先后到14个乡(镇)开展“气象科技下乡”活动,散发气象宣传单和小手册3万多份,展出展板30多块,增强社会气象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人工影响天气 4月,分别举办全市人工影响天气高炮和火箭培训班,共有100多人参加培训,持证上岗率达100%。全市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从2月实施人工增雨作业开始到10月份人工防雹作业结束,先后开展人工增雨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人工增雨抗旱、人工防雹、人工消雨保障社会重大活动等工作,共设人工影响天气固定作业点54个,流动作业点1个,参加作业指挥人员达110多人,开展作业1000多点次,有效缓解4月份全市部分乡镇出现的中度旱情,增加林间湿度,降低森林火险等级,避免或减轻冰雹灾害对烤烟及大春生产带来的损害,受益面积累计39万多亩,社会及经济效益明显。
防雷减灾 3月,开展烟草系统防雷专项检测,对全市300多个烟点防雷安全进行了检查检测。5月前,完成全市易燃易爆单位及物品场地防雷专项检测。5月8日开始,对全市教育系统进行防雷专项检查检测,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支持,对重点防区的重点学校进行防雷工程建设。昌宁县局在雷雨季节来临之际,将印制的2万多本防雷宣传小手册发放到全县各乡(镇)村民手中。6月,施甸县局在县幼儿园为300多名小朋友和48名教职工开展了防雷避险演练。7月26~28日,举办全市防雷技术规范培训及半年工作交流研讨会议。
气象科技服务 5月,开通《保山天气新闻报》;庆典广告业务从单纯的空飘气球发展到整个庆典活动的策划实施;与多家水电站签订气象服务协议,自主研发了《江(河)流域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系统》。
精神文明建设 ①编发《保山气象工作信息》15期,在《云南日报》和《春城晚报》发表3篇;在《中国气象报》和《中国气象网站》发表21篇;《云南气象工作信息》《省局文明信息》等发表36篇,《保山日报》18篇,《保山政务信息》7篇,接受电视、报刊、电话等媒体采访27次;开展气象部门“华风杯”反腐倡廉知识竞赛,“四项制度”及十七大报告知识学习答题竞赛及向“模范气象工作者”崔广、优秀共产党员气象学家雷雨顺及医学专家爱国知识分子冯理达等先进人物的学习活动;春节期间开展向扶贫挂钩乡村赠电脑、捐款等慰问活动,五一组织丰富多彩的纪念“国际劳动节”职工活动;全市气象部门单位和个人向四川汶川地震捐款62896元;1月,保山市气象行业重新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第三批市级文明行业,隆阳区和昌宁、龙陵、施甸3县气象局重新被命名为市级文明单位,市气象局和腾冲县气象局保持省级文明单位荣誉称号。3月,市气象局被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命名为“保山市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12月,被国家气象局命名为“全国气象部门廉政文化示范点”,市气象局被省气象局评为2008年度综合目标管理特别优秀单位、全省气象信息网络先进集体,市气象局、腾冲县气象局被省局评为气象部门离退休老同志“三自”先进集体,腾冲局被省局评为抗击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气象服务先进集体,市气象局被市政府办评为2008年度森林防火工作先进单位。市气象局党总支被市直机关工委评为优秀党组织。
主要气象灾害及影响 ①冬春干旱。1~4月,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导致全市1月上中旬、2月中旬至4月中旬分别出现不同程度的干旱。②冬季低温冻害及雪灾。1月25日~2月1日,大部地区出现强降温、降雨及持续低温天气,高海拔山区出现降雪,导致全市13个乡(镇)遭受不同程度的雪灾和低温冻害。③大风、冰雹灾害。全市遭受大风冰雹灾害次数相对较少,但灾害造成的损失较2007年严重。④洪涝、泥石流、滑坡灾害。5~10月,全市降水时空分布不均,降水时段较集中,汛期单点性大雨、暴雨突出,导致局部洪涝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时有发生。⑤雷电灾害。全市发生雷电灾害12起,造成1人死亡、1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近40万元。
气候影响专题评价 ①气候与小春。小春粮食作物生长期间,气象条件总的来说是利弊并存,影响小麦生产的主要不利因素是阶段性的冬春干旱,关键期气象条件对无灌溉条件的小麦生长发育较为不利,气象年景为平偏丰年。②气候与大春作物。大春作物生长期间,无明显的大范围自然灾害,气象条件对大春作物生长较为有利4,气象年景为平偏丰年。③气候与烤烟。烤烟生长期间大部分时间气象条件优越,5月中旬的低温连阴雨天气对少部分移栽较晚的烤烟有影响,烤烟气象年景为平偏丰年。④气候与经济作物。甘蔗生产的主要不利气象因素为产量形成关键时期即茎伸长期水分不足,甘蔗气象年景为平偏欠年景。影响咖啡生长的主要不利气象因素为幼果生长期的干旱少雨,咖啡气象年景为平年。气候对香料烟生长利大于弊,气象年景为平偏丰年景。⑤气候与水资源。全市年降水量为966.3~2038.8毫米,与多年平均值相比,施甸偏多35.0毫米,其他各县(区)偏少10.7~102.6毫米。10月下旬出现长达8天的连阴雨天气,且10月28~30日出现大范围的持续性大雨、暴雨天气,有利于库塘蓄水。全市蓄水总量达到2.499亿立方米,是省下达任务数2.22亿立方米的112.57%。⑥气候与林业。1~5月,降水时空分布极为不均,出现阶段性的冬春干旱,森林火险等级持续偏高,全市发生森林火灾20次,其中火警13次,一般火灾7次,比上年下降31%,森林受害面积37.517公顷。⑦气候与电力。大部地区降水正常稍偏少,雨季开始特早,5月雨量丰沛,主汛期(6~8月)降水正常稍偏少,秋季(9~10月)降水正常稍偏多,加之上年库塘蓄水情况较好,2008年全市电力生产情况好于2007年。⑧气候与交通旅游。全市交通畅通,气候舒适,为广大旅客提供了安全舒适的旅游气候条件。“春节旅游黄金周”全市天气晴好,“五一”、“十一旅游黄金周”期间,全市大部地区主要以多云短时有小阵雨的天气为主,对出行影响不大。5月初,全市进入雨季后,大多数时间市内各主要交通干道通行正常,虽发生过局部道路中断情况,但时间较短。
知识出处
《保山年鉴.2009》
出版者:云南民族出版社
本年鉴设有特载、大事记、概况、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人物、重要文献、统计资料和索引等类目,记述了保山市2008年各项事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保山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