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要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保山年鉴.2008》 图书
唯一号: 260420020230006124
颗粒名称: 大事要事
分类号: K297.4
页数: 4
页码: 60-63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07年昌宁县大事要事,分别记述了财政直补农民资金“一折通”、昌宁县获“云南省平安县”称号、县环境保护局成立等 。
关键词: 昌宁县 大事 要事

内容

财政直补农民资金“一折通”启动 1月8日,昌宁县召开财政直补农民资金“一折通”发放管理工作会议,全县对农民直补资金“一折通”发放管理工作正式启动。从2007年起,将对全县范围内种粮农民直补和综合直补、良种补贴、退耕还林补助、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中用于补贴农户的资金全面实行“一折通”管理,其他可以纳入“一折通”发放的资金逐步纳入。6月,全县为农户开设“一折通”账户61276本,将2007年优质稻良种补贴资金120万元转入账户。11月共兑现各项支农资金1180万元,惠及农户7.79万户、31.1万人。
  国家退耕还林后继政策调研组莅昌宁调研 1月10日,由财政部、国家林业局等部门组成的国家退耕还林后继政策调研组莅临昌宁县进行调研。调研组一行11人深入田园镇龙泉村实地察看了退耕还林情况,并在田园镇与部分县直部门领导、镇村干部和退耕还林户进行了座谈。调研组对昌宁县近年来退耕还林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4点要求。
  昌宁县获“云南省平安县”称号 1月15~16日,在全省政法工作会议上,昌宁县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云南省平安县”。2005年开始,昌宁县抓住被列为全省平安创建工作重点县的时机,建立健全了组织领导、宣传教育、严打整治、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治安防控、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安全生产监管、各方协作配合、投入保障、考核奖惩10项工作机制;统筹抓好禁毒防艾、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预防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帮扶弱势群体、城乡集镇管理、基层平安创建、创安示范点建设7项重点工作;在全县开展“平安乡镇”、“平安单位”、“平安村寨”、“平安厂矿”等形式多样的平安创建活动。全县刑事案件、治安案件、群众来信来访均不同程度下降;全县“平安乡镇”达100%,“六无”单位达98%,平安村寨达76.8%,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达98.5%,“平安昌宁”创建工作通过省考核验收,获得“云南省平安县”荣誉称号。
  县接待办成立 1月4日,昌宁县接待办公室成立,隶属于县人民政府,为行使行政职能的正科级事业单位。核定编制6名,其中行使行政职能的事业编制5名,工勤编制1名。核定领导职数2名,其中主任1名,副主任1名。昌宁县接待办内设2个职能科室即综合科、接待科。
  县外事办成立 3月22日,昌宁县将县旅游局外事工作职能划出,独立设置昌宁县外事办公室,列入政府直属机关(正科局级),负责主管全县外事工作。核定人员编制4名,其中行使行政职能的事业编制3名、工勤编制1名。核定领导职数2名,其中主任1名、副主任1名。
  县政府法制局成立 4月9日,撤销昌宁县人民政府办公室法制科、行政复议科,成立昌宁县人民政府法制局(正科级),列为政府直属机构,归口县人民政府办公室管理。将县人民政府办公室法制科、行政复议科职能划入昌宁县人民政府法制局,并加挂“行政复议办公室”牌子。核定编制6名,其中行政编制4名,行使行政职能的事业编制2名。核定领导职数2名,局长1名,副局长1名。
  县环境保护局成立 4月9日,昌宁县环境保护局独立设置,为县人民政府正科级直属机构。环保局内设办公室、环境监察大队、污控监督科3科室。核定编制13名,其中行政编制3名、行使行政职能的事业编制8名、工勤编制2名。领导职数核定局长1名,副局长2名,科室领导职数3名。
  村级换届选举 2月27日~4月19日,昌宁县开展了村级换届选举工作。换届选举工作共涉及全县13个乡(镇)121个行政村,依法登记选民225865名,选举产生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各121人,村党支部副书记103人和委员511人,村委会副主任130人和委员413人;选举产生新一届党小组长1310名,村民小组长1939名,村民代表3234名。全县121个行政村中,村“两委正职一肩挑”达97个,占80.2%;村“两委”交叉任职974人,占69.2%,均超出预期目标10个百分点以上。
  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建设项目启动 3月16日,昌宁县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建设项目正式启动。项目占地面积25.25亩,总投资1252.28万元,是集汽车性能检测、维修和驾驶员培训于一体的城市功能配套综合服务型项目。项目设计检测能力12000辆/年,修理厂修理能力3000辆/年,驾驶员培训规模500人/年。
  天然草原恢复与建设项目通过国家验收 3月,受国家农业部委托,由省发改委、省农业厅主持,邀请省、市有关领导和专家组成的验收组对昌宁县天然草原恢复与建设项目进行检查验收。该项目是农业部为扶持高寒山区农户养殖扶贫投资建设的国债项目,分别在昌宁县湾甸、翁堵等6个乡镇实施。项目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实际完成投资542.72万元。共建植人工草地1.55万亩,改良草地3.36万亩,建设围栏40.52千米,棚圈4056.7平方米,建成草原生态监测点1个,牧道3.84千米,蓄水池388平方米,引水管道19.5千米,草场监测管理用房252.53平方米,工程标志牌2块。通过查阅资料、实地察看后,验收组对项目的实际情况给予肯定,并以95分成绩顺利通过验收。
  被列为全国第二批劳务输出工作示范县 2007年,昌宁在121个行政村都设立了劳务信息发布栏,配备了兼职信息员;在所有乡镇成立了人事劳动保障所,健全县、乡、村三级劳务输出信息网络;实行培训、就业、维权三项工作紧密结合,实现劳务输出、输入的双向对接,劳务输出工作取得明显成效。4月,昌宁县被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列为全国第二批劳务输出工作示范县,为全国110个劳务输出示范县之一(云南省4个县)。当年争取上级劳务输出项目资金150万元,开展贫困农村劳动力培训5万多人次,完成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4万多人,组织向市外输出1万多人。全县每年在外务工人数1.5万人以上,每年劳务收入1.3亿元以上。
  鸡飞村被授予省级文明示范村 4月,昌宁县鸡飞乡鸡飞村被中央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授予云南省文明示范村称号。
  派驻纪检监察机构设置 5月11日,昌宁县机构编制委员会研究下达了昌宁县纪委监察局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及人员编制。县政府办、发展和改革局、民政局、司法局、人事劳动局、建设局、交通局、文体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畜牧兽医局、扶贫办、财政局、国土资源局、移民局14个单位为双派驻单位,设立纪检组、监察室。经贸局、公安局、水利局、农业局、卫生局、教育局及13个乡(镇)设立监察室;法院、检察院、审计局、人口和计划生育局、供销社、新农办设立纪检组。核定派驻(出)人员编制65名,其中在各派驻部门(单位)原总编制内调剂45名,新增行使行政职能事业编制20名。设纪检组长按部门副职配备,设监察室主任按股所级配备。
  鸡飞乡土地整理项目正式开工 5月16日,鸡飞乡土地整理项目正式开工。项目总投资996.35万元,建设总规模383.93公顷,其中土地开发23.57公顷,土地整理360.36公顷,为省级重点投资土地整理项目。项目涉及澡塘、珠山、八甲3个村16个村民小组的541户农户。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土地平整、农田水利和田间道路3项工程。项目实施后,可新增耕地42.2公顷,有效改善402公顷耕地的生产条件,进一步提高项目区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
  林权制度改革试点 昌宁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于2007年5月16日全县林权试点工作会议后在柯街、勐统、湾甸3个乡(镇)启动,共涉及7个村民委员会、79个村民小组、4435户农户、19183人。试点乡镇共成立林权改革试点机构89个,抽调工作人员129人,召开宣传培训会议81场次,6月完成调查摸底和改革方案,转人踏山认界和外业勘测阶段。8月13~14日,召开全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动员培训大会,全面启动全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县、乡、村均成立由书记任组长的林改领导小组,建立由县委直接领导,乡镇组织实施,村组具体操作,部门搞好服务的林改工作机制。全县抽调林改工作人员149名,其中县级65人、乡级84人。至11月,全县共建立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组织领导机构1816个,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1.14万人,投入工作经费456.74万元,举办培训1092场次,培训人员3.1万人次,完成摸底调查1348个村民小组,完成率68%。完成1090个村民小组的踏山认界工作和407个村民小组的外业勘查确权工作,落实权属7309案,完成率10.9%,排查各类矛盾纠纷1780起,成功调处1404起,调处率79%。
  田园镇勐廷村被列为全国“美德在农家” 活动示范点7月3日,田园镇勐廷村被全国妇联和文化部联合列为全国“美德在农家”活动示范点。勐廷村是回汉民族聚居村,在全国妇联组织开展的“美德在农家”活动中,勐廷以新农村建设试点为契机,开展“富裕进农家、文明进农家、平安进农家、卫生进农家、维权进农家”五进农家活动,举行“拒毒防艾、共创平安”暨“平安家庭”创建试点活动,在19个村民小组召开了专题培训会,讲授了毒品危害、艾滋病预防、婚姻家庭关系、家庭成员及子女教育等知识,使全村80%的妇女接受了教育。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充分发挥农村妇女在改善家庭环境中的“主角”作用,受到上级妇联的肯定,勐廷村被妇联评为省级优秀妇女之家(学校),被全国妇联和文化部联合命名为全国“美德在农家”活动示范点。
  千年茶乡商贸文化节 9月19日~10月3日,昌宁县举办2007年“中国•昌宁千年茶乡商贸文化节”。此次活动以“千年茶乡•和谐昌宁”为主题,主要开展“四个一”主题活动,即一组特色文化活动、一个优势农产品展洽会、一次招商引资洽谈、一轮对外开放宣传活动。商贸文化节期间组织举办9项系列文化活动。设农产品展位千余个。以商贸文化节为契机,编制发放招商引资手册和招商项目推介资料15000余份,向全国知名商会和企业发布各类招商信息5000多条,发出考察洽谈邀请1000余份,并于9月20日举行了招商推介暨签字仪式,对农业、工业、旅游三大领域进行了招商推介,共有15位省、市级领导出席了仪式,来自香港、广东、福建等全国各地的云南商会、各社会团体和省内外新闻媒体代表70多人参加了仪式,进行了集中签约项目9个,签订资金达22.56亿元。对外开放宣传活动在各媒体刊发、播出有关“千年茶乡昌宁”的新闻300余条,其中新华社3条、中新社1条、人民网12条、《经济日报》1条、《香港大公报》2条、《云南日报》6条、云南电视台1条、《春城晚报》11条、《滇池晨报》3条、《羊城晚报》4条、《云南信息报》4条、《生活新报》2条、云网10条,保山市各媒体96条,昌宁各媒体159条。
  昌宁县被授予云南省消防安全创建示范县 11月,昌宁县被云南省人民政府授予消防安全创建示范县。
  大箐河水库动工兴建 12月21日,昌宁县大箐河水库工程开工建设,该水库设计为小(一)型水库,工程总投资1402万元,坝高26.9米,坝顶长115米,总库容116万立方米。
  昌宁县获“全国计划生育优质先进服务县”称号 2007年,昌宁县人口计生工作以构建和谐计生为主题,以开展避孕节育知情选择、避孕节育随访服务、生殖健康普查普治、人口出生缺陷干预、推广使用安全套防治艾滋病“五项工程”为重点,以降低生育水平和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为主线,抓好人口计生工作,实现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年内,全县出生人口3073人,符合政策生育3059人,符合政策生育率99.54%,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违法生育14人,累计有63595人落实各种避孕措施,已婚育龄妇女综合避孕率87.23%,出生人流比为0.18,避孕措施及时率80.68%,农业人口独生子女领证户数达7643户,领证率45.86%,巩固率99.9%。2004~2007年共兑现农业人口奖励奖扶资金924.73万元。全县连续14年违法生育多孩数控制在10人以内,13年计划生育率保持在95%以上,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取得明显成绩。2006年被省人口计生委评为全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2007年又被国家人口计生委授予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称号。
  新农村建设试点 2007年,昌宁县确定新农村建设试点54个,其中市级试点3个,即田园镇勐廷大寨子、达仁长岭岗、温泉乡光山背阴寨;县级试点13个(市、县共建2个),即田园镇勐廷大寨子、湾甸乡下甸旧寨、大田坝乡湾岗大寨、柯街镇扁瓦金家寨、卡斯镇大水平九甲、鸡飞乡珠山大田头、温泉乡光山背阴寨、勐统镇新庆中寨、更戛乡木瓜树、耈街乡挖沙浪地、漭水镇联福平掌子、翁堵乡立木山岩子脚、珠街乡子堂殷家,乡镇级试点40个。试点覆盖全县13个乡镇50个村54个自然村89个村民小组4051户农户17146人。至年底,共安排专项资金160万元,其中3个市级试点投入建设资金30万元,县财政安排130万元,专项用于补助13个试点建设。其余试点依托整村推进,以工代赈,易地搬迁安置,人畜饮水等项目捆绑实施。全县完成建家545户,建沼气池708口,改厕722户,改厩727户,改厨改灶539户,墙体粉刷603户,地板硬化772户;修建和改造道路(含主干道及入户通道)199条93.37千米,修缮及建设综合教学楼5幢,完成人畜饮水工程13件,修缮及防渗加固沟渠7条;种植优质水稻630亩、大棚蔬菜697亩、水果1111亩、烤烟2364亩、泡核桃5918亩、开挖、种植及改造茶地6777亩,稻田养鱼4002亩,培育养殖大户81户;劳务输出1036人,举办各类培训班153期16040人次。完成投资4241.29万元,其中群众自筹2542.57万元,整合各类资金1698.72万元,县乡财政投入366.66万元。
  辛有芹荣获“云岭十大孝星” 2007年,在云南省老龄委、省妇联等部门联合举办的“云岭十大孝星”评选活动中,辛有芹荣获“云岭十大孝星”,是保山市唯一获此殊荣的个人。耈街乡阿水村丙龙村民小组普通农民妇女辛有芹,十五年如一日照顾生病瘫痪的公公婆婆,为家庭、为他人默默无私奉献,被当地十里八乡的群众称为真的“好儿媳”。

知识出处

保山年鉴.2008

《保山年鉴.2008》

出版者:云南民族出版社

本年鉴设有特载、大事记、概况、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人物、重要文献、统计资料和索引等类目,记述了保山市2007年各项事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吴秋银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保山市
相关地名
昌宁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