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市图书馆
保山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保山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龙陵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保山年鉴.2008》
图书
唯一号:
260420020230006055
颗粒名称:
龙陵县
分类号:
K928.2
页数:
5
页码:
53-57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07年龙陵县行政区划、人口、经济概况、农业、城乡建设等情况。
关键词:
龙陵县
行政区划
人口
内容
行政区划 人口 全县辖龙山、镇安、勐糯3镇及象达、龙江、腊勐、龙新、碧寨、平达6个乡和木城彝族傈僳族乡,共10个乡(镇)、116个村民委员会、5个社区、1637个村民小组,70362户。年末总人口278082人,比上年增长0.81%。其中农业人口252717人,非农业人口25365人;少数民族人口14266人。少数民族人口中,有傈僳族6086人,彝族4685人,傣族1799人,阿昌族868人,白族262人,回族34人,景颇族222人,德昂族35人,其他民族275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4‰。国土面积2884平方千米。全县耕地面积400495亩,农业人口人均耕地面积1.58亩。国境线长19.71千米。县城海拔1540米。县城距省会昆明631千米,距市府保山130千米。森林覆盖率54.6%。降雨量2210.9毫米,年均气温15.0℃。
经济概况 2007年,龙陵县生产总值175600万元,比上年增长14.0%,其中第一产业完成60790万元,第二产业完成66200万元,第三产业完成48610万元。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6.8%、23.0%和12.1%,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34.6∶37.7∶27.7。人均生产总值6440元,比上年增长26.5%。2007年,龙陵县财政总收入24556万元,比上年增长22.01%,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0501万元,首次突破亿元大关。糖、矿、电税收占财政收入的56.9%。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76亿元,比上年增长30.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274元,比上年增长15.9%;农民人均纯收入2174元,比上年增长15%。在岗职工工资总额22581万元,人均工资18818元。以水能资源开发为重点的电力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快。苏帕河、勐梅河、河冲河流域水能开发基本完成,龙川江、公养河、帕掌河流域开发加快推进,怒江流域开发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全县总装机容量达33.18万千瓦,占全市总装机容量的60%。农村电网改造扎实推进,覆盖面达到78.9%,农村供电能力和质量进一步提高。
农业 2007年,龙陵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5966万元,比上年增长44.90%。农业产值54484万元,增长44.02%;林业产值10653万元,增长12.58%;牧业产值29378万元,增长66.18%;渔业产值330万元,增长19.57%;农林牧渔业服务业产值1121万元,增长14.39%。农作物播种面积680548亩,下降0.17%。粮食播种面积427169亩,下降0.97%。粮食总产量100112吨,其中谷物89210吨、豆类3738吨、薯类7164吨。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81398亩,下降0.84%。甘蔗面积134602亩,甘蔗产量528636吨;烤烟面积17588亩,烤烟产量2000吨;香料烟面积5015亩,产量836吨;大麻面积1144亩,产量284吨;木薯面积5447亩,产量3325吨;油料1301吨,下降11.13%;茶叶0.37万吨,增长12.1%;水产品产量0.03万吨;造林合格面积5.85万亩。肉类总产量17538吨,其中猪肉14737吨、牛肉1144吨、羊肉600吨、禽肉993吨。生猪年末存栏数233482头,羊年末存栏数64940只,年末大牲畜存栏数82639头,禽蛋产量457吨。
2002~2007年,农村能源和生态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共建成沼气池7563口,实施退耕还林10万亩,人工造林12.1万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先后启动实施了2批36个试点村建设,对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村面貌、提高农民素质发挥了积极有效的推动作用。
乡镇企业 2007年,龙陵县有乡镇企业6145户,从业人员14136人,其中私营企业120户,从业人员3780人;个体企业6025户,从业人员10356人;乡镇规模(10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7户,从业人员915人;乡镇规模(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3户,从业人员407户。营业收入80305万元,比上年增长21.7%,其中私营企业47889万元;个体企业32416万元。现价总产值58669万元,增21%。增加值10944万元,上缴税金3065万元,出口产品交货值7228万元,工业销售产值37007万元。
扶贫开发 2007年,龙陵县投入无偿扶贫资金946.5万元,信贷扶贫资金2200万元,外资扶贫资金1439.89万元,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0.5万人,巩固了7.27万低收入人口的温饱问题。建成基本农田0.5万亩,解决饮水困难人口1万人,县乡公路建设71千米,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平方千米,易地扶贫搬迁人口300人。2007年省、市下达龙陵县的扶贫整村推进及重点村提升项目37个,其中省级30个补助450万元,市级4个补助60万元,市级重点村提升项目3个补助11.5万元。项目于2007年8月全面启动实施,且进展顺利,2007年底基本完成建设任务。共完成农村劳动力培训3503人,培训后输出劳务人员1064人,其中省外输出383人、昆明171人、腾密公路缅甸段326人、县内转移184人,实现务工收入1149.6万元。全县108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定点挂钩扶贫76个贫困村,3367名干部职工结对帮扶4000户贫困户。2007年7月19日,全面启动了扶贫开发“千村推进万户脱贫”工程。决定在2007~2010年期间投入3750万元,完成246个30户以上贫困自然村的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任务。
城乡建设 2007年,龙陵县城镇人口4.68万人,县城有城区面积4.14平方千米,城镇化率为17%。工业2007年,龙陵县有各种经济类型工业企业1271个,完成工业总产值151077万元,增长43.30%。其中轻工业完成42029万元,增长52.50%;重工业完成109048万元,增长39.60%。有国有经济1个,产值2014万元;集体经济1个,产值1269万元;私营企业42个,产值44803万元;股份合作企业1个;股份有限责任公司5个,产值57763万元;股份有限公司4个,产值9855万元;其他企业77个,产值25178万元。龙陵县第十四届人民政府牢固树立“工业强县”思想,坚持走“矿电结合”道路,努力促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工业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工业总产值在2002年的基础上翻了两番,从3.67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15.1亿元,年均增长28.2%;工业增加值达4.6亿元,年均增长26.2%。以制糖、矿冶、发电为主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和利税大幅提高,成为财政增收的主要来源。同时,加大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力度,节能降耗和资源再利用工作取得新成效,万元GDP能耗降低到1.66吨标准煤。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原煤32820吨,比上年增长18.91%;发电量48856万千瓦时,增长151.1%;水泥8.4万吨,下降6.8%;白砂糖81796吨,增长52.3%;酒精7147吨,增长59.89%;硫酸16349吨,增长7.28%;硅铁27133吨,净增;电锌15127吨,下降19.52%;金属硅24540吨,增长41.38%;矿泉水21543吨,增长8.25%;砖7882万块;精选铁矿59334吨,下降22.45%。
商业 贸易 2007年,龙陵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587万元,增23.25%,其中县18448万元,县以下21139万元。按经济类型分:国有及国有控股1418万元,集体及股份合作958万元,个私经济31306万元,其他5905万元。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29738万元,住宿、餐饮业8602万元,其他行业1247万元。外贸进出口总额447.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7.58%。
旅游业 2007年,昌宁县旅游总收入0.81亿元,比上年下降21.4%。接待游客31.2万人次,其中海外旅游者人数0.35万人次、国内旅游者人数30.85万人次。热矿泉邦腊掌提升顺利推进。
交通 运输 2007年,龙陵县公路通车里程1716.1千米,其中国道58千米、省道60.74千米、县道472.59千米、乡道775.45千米、专用公路110.81千米、村道138.51千米。完成客运量7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7.19%;客运周转量7593万人千米,增长16.14%。货运量153万吨,增长86.59%;货运周转量5056万吨千米,增长91.08%。交通运输网络建设成效显著,通行条件进一步改善。保龙高速公路即将建成通车,农村公路路基改造全面启动。通乡公路路面硬化率达100%,通村公路路面硬化率达55.4%,公路质量和通达能力明显提高。2007年末,全县拥有机动车23420辆,比上年增长55.2%。每百人拥有机动车8.6辆。有汽车5148辆(客车2858辆、货车1925辆、家庭轿车510辆),增长91.45%;拖拉机3200台,增长30.93%;摩托车15072辆,增长51.37%。有机动车驾驶员23651人,增长23.08%。
邮电 电信、移动、联通服务网点遍及全县10个乡(镇),基站建设逐步完善。2007年末,全县累计完成邮电业务总量6523万元,比上年增长33.7%;完成邮电业务总收入5363万元,增长40.61%;年末拥有移动及固定电话92552户,每百人拥有电话33部。其中固定电话24552户,增长25%(城市电话6128户,增长27.3%;农村电话11677户,增长16.5%);拥有移动电话68000户,增长21%。邮路总长712千米,其中机动邮路672千米。财政2007年,龙陵县完成财政总收入24556万元,比上年增长22.01%。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0501万元,上划中央收入完成12666万元,上划省级收入完成1054万元,上划市级收入完成335万元。基金收入完成343万元。人均财政收入900元。完成财政总支出47905万元,比上年增支12161万元,增长34.02%,其中一般预算支出44774万元,增支9963万元,增长28.62%;基金支出3131万元,增长235.6%。财政支出中,对农业投入持续增长。2007年,全县安排农林水事务支出6521万元,比上年增长19%。继续实施好易地开发、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整村推进和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全年支出扶贫资金1004万元;争取农业综合开发和边境地区专项转移支付项目资金1100多万元。
金融 2007年,龙陵县有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各1个。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77213万元,比上年增长24.16%。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02213万元,增长15.46%。人均储蓄存款3749元。年末各项贷款余额118410万元,比上年增长10.71%。
保险 2007年,龙陵县保险收入1595.6万元,比上年增长10.04%。其中财险保险收入810.6万元,增长26.26%;人寿险保险收入785万元,下降2.85%。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533万元,增长17.92%,其中财险赔款499万元,增长43.39%;人险给付34万元,下降67.31%。招商引资2007年,龙陵县签约项目5个,协议总投资19600万元,比上年增长40%。外来投资企业完成投资41305万元,实际到位资金52703万元,比上年下降13%,其中省外到位资金22630万元、省内市外到位资金24814万元、县外市内到位资金5259万元。
科技 2007年,龙陵县有专业技术人员4305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382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486人、农业技术人员233人、教学专业技术人员2945人;有正高职称专业技术人员1人、副高职称160人、中级1149人、初级2506人、未定职称189人。
教育 2007年,龙陵有普通中学17所(其中完中5所),中学教职工1257人(教师1084人)。普通高中80班,在校学生4331人;初中241班,在校生11836人。初中阶段入学率99.8%,高中毛入学率42.5%。普通小学161所(含教学点),教职工1678人(教师1643人),小学在校生25295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8%。有幼儿园5所(含民办幼儿园2所),总班数176班(含学前班124班),教职工86人(教师64人),在校幼儿4422人。有职业技术教育学校1所,教职工87人,在校生1545人(其中职高生1545人)。2007年高考升学率56%,中考升学率73.7%。全年排除中小学危房面积6401平方米,新建校舍面积7900平方米,完成投资1056万元。2007年中央免费教科书费168.18万元,每学期17159套(初中6561套,小学10598套);中央拨免杂费资金229.56万元、省拨免杂费资金57.40万元,义务教育阶段学生100%得到享受免除杂费;省拨寄宿生生活补助费350.58万元,市拨寄宿生生活补助费17.54万元,县拨寄宿生生活费70.12万元,29736人得到享受(初中13306人,小学16430人),占义务教育学生数的39%,所有教科书和补助经费都全部到位并落实兑现。全年共收取捐资助学资金3550854.06元,其中县直单位及部门捐资1808355.80元、乡(镇)捐资1742498.26元。
文化 2007年,龙陵县有文化馆1个,文化、广播站12个,广播覆盖率86%,卫视收视覆盖率87.1%。
卫生 2007年,龙陵县有卫生机构16个,其中县医院1个、中医院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妇幼保健院1个、卫生监督所1个、乡(镇)卫生院11所。有床位434张。职工总数567人,其中技术人员484人、管理人员37人、工勤人员46人。有村卫生室121个,村医生291人。
体育 2007年,龙陵县举办各种健身活动和比赛12次,参加人数2.3万人次。其中4月28~29日举办第二届“红盾•光彩杯”桥牌邀请赛;7月7~9日,举办中国门球冠军赛保山市龙陵县“正桥杯”预选赛;9月23~30日,举办龙陵县第十七届勐糯国庆篮球联赛;10月18~21日,举办龙陵县第一届老年人体育运动会。2007年,全县应参加达标的中小学校有161所,参加达标中小学符合达标条件的学生有43007人,达标率95%。
人民生活 2007年,龙陵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274元,比上年增长15.9%;农民人均纯收入2174元,增长15.0%;人均储蓄存款3749元。农民人均住房面积27.03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5.9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587万元,从业人员劳动报酬22597万元,人均劳动报酬18816元。每百人拥有移动电话33部,每百人拥有机动车辆8.6辆。医院床位总数434张,每万人拥有床位15.6张,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7.4人。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9274元。城镇新增就业人数0.1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18%。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0.71万人,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13万人,城镇职工参加失业保险人数0.85万人。
大事要事
实施境外替代合作种植项目 2006~2007年,龙陵县与缅甸克钦邦第一特区、果敢县、木姐县广泛开展替代种植项目合作,由康丰公司与缅甸“一区两县”签订了木薯、红薯、甘蔗替代毒品种植协议21.2万亩,其中克钦邦第一特区20万亩,果敢、木姐两县1.2万亩。康丰公司以最低保护价收购,价格随市场上浮调整。通过项目的实施,力争实现缅农增收、企业有效扩张、双方政府有效开展禁毒合作的三方共赢目标。
八〇八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奠基仪式 1月,龙陵县举行八〇八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奠基仪式。
雪灾 2月1日14时30分~20时,龙陵县普降大雪,大部分乡镇遭受雪灾,在腊勐、镇安、龙新等重灾区,地表积雪深达15~20厘米,造成小春作物、蔬菜、经济林木等受灾,育烟棚被雪压塌。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受灾人口47250人,农作物受灾面积3.15万亩,成灾1.2万亩,因灾死亡大牲畜120头,房屋受损25间,倒塌16间,直接经济损失680万元。雪灾造成320国道松山段、保腾线一度中断,被堵车辆360多辆。
元明时期古墓葬群 2007年初,龙陵县文化部门在镇安镇首次发现元明时期古墓葬群。该古墓葬群为火葬群,出土文物为陶瓷器混杂,大多为罐、碗,有部分青铜器、玛瑙等古代装饰品,经市、县文物部门鉴定,初步推测此古墓葬群为元、明时期的墓葬。出土的陶瓷器为元、明时期云南窑生产的青花民间实用器,其造型古朴大方,纹饰抽象简约。这些文物的出土,填补了研究龙陵元明时期人类活动和文化的空白。
巨瘤摘除 3月2日,龙陵县人民医院医生经过4个小时的紧张手术,为患者杨某摘除了右胸腋下生长数年的一巨大肿瘤。3月2日早上9点30分,手术开始,直至中午2点才顺利结束,所摘除的肿瘤净重18.5千克,为该院所摘除肿瘤之最。
石斛“庭院”经济 2007年,龙陵县在新农村建设试点农户中,大力推广石斛庭院种植模式,按户均种植石斛10平方米以上的标准,在400余户新农村建设试点农户中进行推广种植。县政府无偿为农户提供石斛种苗、遮阴网,并通过培训抽调了60余名技术员上门指导服务。农户种植积极性高涨,全年计划推广种植石斛5000平方米以上,预计可实现产值100万元左右。
碧寨乡开办中专教学班 3月12日,碧寨乡邀请县农广校到碧寨开办三年制中专教学班顺利开班。该乡从事种植、养殖、农机等行业的34人踊跃报名学习,这是龙陵县在乡(镇)开办的首个三年制中专教学班。教学班开设了种植、养殖、乡村现代化管理等专业,采取集中教学与分散自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突出实用技术培训。学员每人每年交100元学费,考试合格后即可颁发中等专业毕业证书。
农村警务室挂牌成立 3月18日,龙陵县公安局勐糯派出所田坡警务室、勐糯交警中队田坡交通管理工作站挂牌成立,这是龙陵县第一个正式挂牌成立的农村警务室。村委会换届选举4月17日,龙陵县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全部结束。此次选举应参加选民174415人,发出选票156277张,收回选票155511张,参选率89.16%。共选出村委会主任116人,副主任116人,委员372人。村委会成员中,妇女63人,少数民族34人,党员411人。村主任中,妇女3人,占2.59%;少数民族5人,占4.31%;党员105人,占90.52%。
邮政储蓄贷款 4月18日起,龙陵县邮政局开始办理定期存单小额质押贷款业务,全县9200万元邮政储蓄存款余额将通过信贷业务渠道逐步回流农村,为新农村建设提供资金支持。
药品集中招标采购 4月,龙陵县成立医疗机构药品采购工作监督组、药品配送业务管理工作组、药品评标专家委员会等工作机构开展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经过招标,药品价格比上年下降25.8%,全年因药价下降可为群众减少支出300余万元。
金融机构各项存款首次突破15亿元大关 4月末,龙陵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首次突破15亿元大关,余额达153152万元,同比增长18.8%。
王学仁莅龙陵调研 5月5日,云南省政协主席王学仁一行在中共龙陵县委书记王多邦、县长左光虎、政协主席陈自达、副主席郭自来等县级领导陪同下在龙陵县调研。
龙江乡政府获全国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突出贡献奖 5月,在全国2006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会上,龙陵县龙江乡人民政府荣获“全国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突出贡献奖”,这是龙陵县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获得的最高殊荣。
6种特殊对象医疗救助 2007年起,龙陵县财政将每年拨出200万元资金对农村五保户、特困户、特困残疾人家庭、城镇低保对象、“三属”及在乡三等乙级以上伤残军人实行医疗救助。在规定医疗机构接受医疗,扣除此之外各类补助、报销及赔偿后,在县内就医的,个人负担部分超过500元的补助50%,每年最高补助1万元;在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就医的,个人负担部分在3000元以下的按20%补助,在3000~5000元的按30%补助,在5000~10000元的,按40%补助,在10000元以上的按50%补助,每人每年最高可补助2万元。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5月9日,龙陵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动员会和培训会召开,全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正式启动。林改工作首先在每个乡(镇)选一个村开展试点,10月初全面推开,全县共涉及林业用地面积257.3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60%;国有林地面积24.6万亩,占林业用地面积的11.5%;集体林地227.7万亩,占林业用地的88.5%;集体商品林地214.5万亩,涉及农户近6万户25万人。
县特警警务技能比武大赛获佳绩 5月,在全市公安特警警务技能比武大赛中,龙陵县公安局派出4名民警参赛,取得了团体第一的好成绩,有2名民警分获游泳和攀爬个人第一名,2名民警分获射击个人第二名。同时,4名参赛队员均被选派代表全市参加省公安厅公安特警警务技能比赛。
农村低保正式启动 6月,龙陵县投入604.44万元启动农村低保制度,补助标准根据农民家庭收入情况,新增“五保”对象每月每人不低于60元,原农村特困户每月每人不低于25元,新进农村低保人员每月每人不低于20元。全县有16402人农村贫困人口列入保障对象。每月发放低保金50.37万元,全年发放金额为604.45万元。
龙新乡洪涝灾害 7月18~21日,龙新乡普降暴雨,全乡范围内发生洪涝灾害,全乡经济损失200多万元。龙陵县金星山铁矿发生大面积滑坡,400平方米的厂房、宿舍区全部被冲毁,7辆工程车被淹埋、2辆被冲走。由于排查到位,超前预警,提前对住宿区人员采取了紧急疏散措施,未造成人员伤亡。此次洪涝灾害涉及全乡133户、628人,受影响耕地3000多亩,稻谷、玉米绝收951亩。
“数字乡村”试点工程 7月,龙陵县按照“图片整理、文字收集、数据报表”3个内容,在龙陵县龙山镇建成全市唯一试点“数字乡村”工程。该工程于5月底正式启动。截至7月10日,完成了网页各个栏目的文字、图片制作,共上传图片3万多张和20余万字的数据,基本建成了一个全面反映龙山镇18个村委会、153个自然村状况的综合网站。
茶叶产业首次突破亿元大关 2007年,龙陵县生产干茶3433吨,实现茶叶产值11727万元,其中农业产值9624.76万元,人均茶叶收入776元,创历史新高。
首家农村客运站落户勐糯镇 8月1日,由个人独资企业主——龙陵县勐糯南阳宾馆彭晓解投资兴建的龙陵县勐糯客运站正式挂牌并开始营业。这是龙陵县的第一家农村汽车客运站。
残疾人选手在保山市第一届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中获佳绩
9月23~24日,龙陵县选送参加全市第一届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的7名选手中,李永鸾获得服装设计制作第一名,杨学友获得保健按摩第一名,陈艳玲获得美发第一名,张华荣获得保健按摩第二名,杨丽波获得美发第三名。
3个科普示范基地建设受到省级命名 2007年,龙陵县有3个科普示范基地被列入全省第二批科普创建达标命名授牌名单。其中邦腊掌科普示范园为“云南省科普兴农示范园”,龙山镇尹兆场村为“云南省科普富民示范村”,龙山镇白塔社区为“云南省科普文明示范社区”。
县第一届老年人运动会 10月19~21日,龙陵县城举办第一届老年人运动会,来自10个乡(镇)的10支代表队224名运动员参加了门球、地掷球、羽毛球单打、乒乓球单打、中国象棋、第一套手盒操共6个项目的比赛,共决出团体奖项16个、个人奖项40个,评出优秀裁判员6名。
平达乡全面推行农业家庭建档工作 7月,平达乡争取保山市档案局给予2.6万元的档案盒补助,乡党委政府组建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抽调80余名教师经培训后组成家庭档案整理工作队,分赴各村,宣传整理家庭档案的好处,挨家挨户进行档案整理。将农户的家庭户口簿、承包合同本、结婚证、合作医疗证等资料入盒管理。全乡5549户农业家庭建起了家庭档案,建档5551盒,建档率为96.5%。成为龙陵县乃至全省唯一全乡农业家庭建立家庭档案的第一乡。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贫困医疗救助制度并轨运行 2007年,龙陵县在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的基础上,建立了农村贫困医疗救助制度,二者并轨运行使群众得到实惠。合作医疗共救助减免补偿16.77万人次,补偿基金945.22万元,其中重大疾病二次补偿65人,补偿资金34.74万元。贫困医疗共救助225人,补助金额45.2万元。
龙新乡千名学生享受PRCDP项目 龙新乡是龙陵县首家享受PRCDP项目的乡(镇),全乡在校生2673人,享受PRCDP项目的1509人。资金来自英国发展部的赠款,世界银行与英国发展部的混合贷款人民币537万元,以及各级政府的常规投入。享受时间为2006年9月~2010年7月31日,户口在本乡的适龄儿童都能享受小学阶段免费义务教育。2007年龙新乡11个完小已对享受PRCDP项目的学生发放教科书补助款37654.13元。
私营企业户数首次超过内资企业 2007年底,龙陵县登记在册企业496户,其中私营企业270户,占企业总户数的54.44%,首次超过内资企业户数,实现龙陵县私营企业历史性跨越。
知识出处
《保山年鉴.2008》
出版者:云南民族出版社
本年鉴设有特载、大事记、概况、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人物、重要文献、统计资料和索引等类目,记述了保山市2007年各项事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廖立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保山市
相关地名
龙陵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