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2006年农业生产指导性意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保山年鉴(2007)》 图书
唯一号: 260420020230005884
颗粒名称: 保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2006年农业生产指导性意见
分类号: F327.74
页数: 2
页码: 402-403
摘要: 本文提出了2006年保亭县农业生产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包括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优化农业结构、推进科技兴农、增加农民收入和稳定农村等方面。同时提出了主要措施,包括正确认识农业的地位和作用、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加强领导等。
关键词: 保山市 农业生产 指导意见

内容

保政办发〔2006〕2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单位:
  为确保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现就2006年农业生产工作提出如下指导性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按照市委一届八次全会和市人大一届七次会议确定的农业工作思路和发展目标要求,认真按照“围绕增收调结构,突出特色闯市场,依靠科技增效益”的农业方针开展工作,以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中心,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科技进步和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农民增收和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标,突出抓好主导产业和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农业产业化经营,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科技兴农四项重点工作,确保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
  二、目标任务
  (一)农村经济指标:农村经济总收入增长7.5%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以上。
  (二)农业结构调整目标:计划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统计数,不含茶叶、咖啡、水果、蚕桑、香料等作物)498.3万亩,比上年增7.5万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323.5万亩,调减0.9万亩;经济作物面积174.8万亩,扩大8.4万亩。粮经比例为64.9∶35.1,调优1.2个百分点。
  (三)农业产业发展目标:
  粮食:全年播种面积323.5万亩,调减0.9万亩;按照确保总量平衡,确保粮食安全的原则,计划粮豆总产90万吨,调减1.44万吨。
  经作:油料31.0万亩,扩大2.3万亩,产量3.5万吨,增0.17万吨,增长5.1%;甘蔗50.0万亩,调减1.4万亩,农业产量(2006/2007榨季)215万吨,增44万吨,增长25.7%;茶叶36.0万亩,增0.5万亩,产量1.4万吨,增0.043万吨,增长3.2%;蔬菜31.0万亩,增1.5万亩,产量35.0万吨,增3.0万吨,增长9.4%;水果12.5万亩,增0.5万亩,产量5.5万吨,增0.2万吨,增长3.8%;咖啡7.0万亩,产量7500吨,增1000吨,增长15.4%;蚕桑7.0万亩,扩大1.5万亩;亚麻发展到2.0万亩(详见附表)。
  (四)农业科技进步指标:
  良种工程:水稻良种推广85.0万亩,杂交玉米推广80.0万亩,高产高糖甘蔗良种推广43.0万亩。
  优质作物基地:优质水稻55.0万亩,优质啤饲大麦35.0万亩,优质小麦12.0万亩,透心绿蚕豆5.0万亩,优质双低油菜28.0万亩,当年新建甘蔗吨糖田4.0万亩。
  沃土工程:建设高产稳产农田地10.0万亩,推广农作物专用肥5.0万吨。
  科技措施:水稻旱育秧秧床5.5万亩,大田推广75.0万亩,玉米地膜栽培13.5万亩,玉米育苗移栽15.5万亩,旱作立体栽培51.0万亩,其中推广烟后晚秋玉米2.8万亩,电脑农业推广40.0万亩,小春多样性优化栽培25.0万亩。
  样板与培训:建立农业科技示范村200个,建立农业科技示范户1.2万户,培训农民40.0万次,举办农作物示范样板40.0万亩,其中水稻、玉米丰收计划中心样板各0.5万亩(详见附表)。
  三、主要措施
  (一)正确认识我市农业的地位和作用,切实加强对农业工作的领导。近几年来,我市的农业生产,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了稳定发展,农业产业机构得到不断优化。尤其是2005年,在各种自然灾害十分严重的形势下,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仍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全市的“三农”工作依然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主要表现在: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没有得到实质性提高;农民增收困难,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农业投入不足,农村资金短缺,农民贷款难仍然是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农业基础设施脆弱,雨养农业的现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因此,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仍然处于艰难的爬坡和攻坚阶段,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一定要认清形势,审时度势,把握机遇,把农业和农村工作放在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加强对各项工作的领导。
  (二)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在粮食生产上,要处理好适当调减面积和调优内部结构与保持总量稳定的关系。粮经结构调整的重点在小春,内部品质结构调优的重点在大春。小春,要坚定不移地抓好啤饲大麦的面积扩大;优质专用加工型小麦品种的引进选育示范和样板举办;小麦条锈病控制的综合技术研究应用和小春生物多样性优化种植技术推广。大春,要按照“水稻稳大局、玉米搞突破、晚秋作物作添补”的方略开展工作。水稻要突出优质稻开发,要在水稻常规科技措施的普及推广上加大力度,用科技来支撑产量的稳定和提高;玉米要把杂交玉米良种的扩大推广和玉米灰斑病的防治作为提高产量的重点来抓,要千方百计采取各种措施扩大良种覆盖率,坚决淘汰抗性下降,感病严重的品种;晚秋作物要把烟后种植晚秋玉米的示范推广作为今后增加粮食产量的一条重要措施来抓,要认真做好品种选择、区域布局规划,综合配套措施制定和样板举办工作。在经济作物生产上,要努力巩固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培植壮大名特优新兴后续产业,坚持集约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按照市场需求和比较效益,打好气候牌、绿色牌、生态牌,着力在调优、调特、调强上下功夫;甘蔗要按照向最适宜区域、向好田好地、向加工企业附近集中的原则,认真做好布局规划,要加快高产高糖新良种的推广步伐,分级建立好良繁基地,着力抓好吨糖田建设工作,努力提升蔗糖产业的竞争能力和综合效益;茶叶要按照发展一批,改造一批,淘汰一批的原则,坚持向最优势茶区集中发展,把无性良种无公害生态茶基地建设、有机茶开发、茉莉花茶生产加工基地建设和重点品牌名优茶的提升拓展作为工作重点抓好抓落实;油菜籽要紧紧抓住当前难得的发展机遇,着力在面积扩大,良繁基地建设,双低优质良种推广和菜油精深加工上迈出新步伐,做出新成效,努力把保山建设成滇西最大的优质油菜繁种、生产、加工基地;蔬菜要发挥好独特的气候优势,认真做好冬早反季菜这篇大文章,打好时间差,着力抓好无公害商品蔬菜基地,外销菜的市场营销以及名特优菜的贮藏、加工;水果要按照规模化、基地化的要求,因地制宜选好果种,实行生态化、立体化集中连片开发,热区以优质水果为主,温暖地区以甜柿为重点;咖啡、蚕桑、亚麻、山葵、花卉、工业用低毒大麻、药材、香料等名特优新兴后续产业的开发,要按照“立足产业建龙头,建好龙头带产业”的思路,加快开发进度,使其尽快形成规模,形成带动一方经济发展的新产业。
  (三)扶持好农业龙头企业,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要树立“扶持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思想,认真按照《中共保山市委、保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遵循多类型、广覆盖、强带动的要求,实行政府推广,企业带动,农户联动,尽快培育一批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要多途径、多形式发展,打破所有制界限、行政区域界限、隶属关系,坚持“引外龙、扶强龙、兴小龙、育新龙”的方针,谁有能力谁牵头,谁是龙头扶持谁,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要强化农业信息化建设,全面推进农业信息入乡、入企工程,加强农村信息员队伍建设及培训,架通生产与市场联系的桥梁,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合同农业和创汇农业。
  (四)实施食品安全工程,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一是建立和举办好各种农作物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尤其是商品率较高的农产品,严格按照各作物标准化生产的技术规程实施;二是继续完善市、县二级无公害农产品检测平台,农药检测平台建设;三是认真抓好无公害农产品的监测、申报、认证、管理工作;四是依法加强对农业生产资料市场和农产品市场的监督管理,适应农产品市场准入的新要求。
  (五)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全面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结合省重大农业科技措施推广要求,重点抓好八大科技工程。即:良种工程,要突出优质、高产、多抗;植物保护工程,要突出生物多样性优化栽培和重大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及防治;沃土工程,要突出高稳农田建设和平衡施肥等节本增效技术的应用推广;绿色证书工程,要把农村新型农民的培训作为新世纪农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抓好;电脑农业系统工程,要结合市情,结合市内主要农作物,不断完善系统软件,用科学化、现代化的手段指导农业;农业科技示范村工程,要坚持高标准、高质量,严要求、严管理,真正把示范村办成三带三出的样板;科技培训与示范样板工程,要把各项科技措施的落实体现在培训农民和农作物示范样板的举办上,使全市农业的发展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上来,为全市农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做出贡献。
  附:保山市2006年种植业生产科技推广计划表一、表二
  2006年1月4日

知识出处

保山年鉴(2007)

《保山年鉴(2007)》

本年鉴设有特载、大事记、概况、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人物、重要文献、统计资料和索引等类目,记述了保山市2006年各项事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保山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