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市图书馆
保山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保山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广播电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保山年鉴(2007)》
图书
唯一号:
260420020230005785
颗粒名称:
广播电视
分类号:
G219.24
页数:
2
页码:
277-278
摘要:
本文记述了保山广播电视总台2006年实施精品工程,提高新闻质量,获得多个奖项。同时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内部改革,实现政事分开、政企分开、事企分开。
关键词:
保山市
社会科学
广播电视
内容
2006年,保山电视台、保山人民广播电台、保山市广播电视转播台、保山教育台合并组建为保山市广播电视总台,承担市级广播电视宣传报道工作。年内,保山广播电视总台紧紧围绕中共保山市委、市人民政府中心工作,实施精品工程,落实“三贴近”,宣传报道成效显著;全面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广播电视行业内部改革,着力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基本实现了政事分开、政企分开、事企分开。
广播宣传 2006年,保山市广播电视总台组建后,通过对电台节目实行全面改版,在节目上不断推陈出新,推出了一批诸如《保山新闻》、《平凡人生》、《缘分星空》、《文学小屋》等精品节目,较好地发挥了主流媒体的作用。6月,保山人民广播电台开办了“政风行风热线”节目,采用热线直播的方式,由相关部门主要领导就听众提出的问题进行现场答复,截至11月10日,共播出节目21期,上线领导、嘉宾共84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电视宣传 2006年,保山市广播电视总台在广播、电视新闻和栏目中,集中力量宣传中央、省委、市委关于经济工作总体思路和各项措施。按照中共保山市委、市人民政府和市委宣传部的要求,紧紧围绕农业、工业、科教、旅游、文化等战略重点开展宣传工作,并作为专题在《保山新闻》、《隆阳新闻》中进行宣传。保山“两会”期间,保山广播电视总台在所有新闻节目中都开设了“两会”专栏,以不同的形式与内容,生动、及时、准确地将“两会”内容传递给了广大观众。4月,保山电视总台对中共保山市委书记熊清华,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杨建洪,中共保山市委副书记、市长段跃庆,市政协主席张静4位领导进行专题访谈,节目以面对面谈话方式进行。该节目播出后,社会反响较大,被誉为保山电视台的“高端访谈”。年内,保山广播电视总台对社教节目进行了全方位地定位和调整,推出日播经济生活资讯类大型杂志栏目——《保山视窗》。《保山视窗》以全面提升保山百姓生活品质为宗旨,通过对滇西大地上具有典型趋向的经济动态和消费观念进行报道,引领时尚都市生活,寻找质朴乡村无限商机,分析生命健康、公共安全、公众利益,为公众提供权威、深入、细致的服务。5月,保山电视总台与保山市残联联合在《保山新闻》推出首期汉语、手语“双语节目”,每月两期,至此,聋哑人可在电视屏幕上了解全市各项重大活动事件,获得有用的知识与信息,该节目的开播,填补了保山广电史上的一项空白。7月,保山电视总台开设“展示教育成果,传播教育理念”为宗旨的栏目——《教育之窗》。栏目围绕全市教育、科技、文化进行宣传报道,深受观众喜爱。
对外宣传 2006年,保山市广播电视总台立足本地资源优势,放眼国内国际市场,在纪录片拍摄和营销上进行大胆尝试,缜密策划了多部有品牌、有市场、有较大社会影响的系列专题片,在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效果的同时,也为进一步打造滇西纪录片拍摄基地奠定了基础,为保山市经济发展、旅游、招商引资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年内,保山市广播电视总台共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新闻30分》、《中国新闻》等重要栏目中播出新闻35条;在云南电视台《云南新闻》、《民生关注》、《新闻快报》、《我们同行》等重要栏目中播出新闻206条,占全市在省电视台播出新闻总条数316条的65.2%;在云南电视台《走遍云南》、《民生关注》、《经典人文地理》等栏目中播出专题21期,其中《走遍云南》播出10期,每期10分钟;《民生关注》播出9期,每期10分钟;《经典人文地理》播出纪录片《遥望雷多》、《心愿》各1期,每期60分钟。在云南人民广播电台播出新闻30余条。策划制作的专题片《记忆的伤痕》在继获“2005中国十大纪录片奖”、“2005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奖”后,又在2006年9月获“2006中国纪录片十优奖”。纪录片《遥望雷多》获云南省人民政府一等奖、《心愿》获二等奖、《五四之难》获三等奖。
基础设施建设 2006年初,保山市广播电视总台投资近50万元,对电视台和电台采编播出设备及电视硬盘播出系统进行了备份设备升级改造,基本实现了网络化编辑。上半年,保山市广电系统借助“村村通”工程建设机遇大力发展有线网络,建成市到县、乡光纤杆路146千米。2005年4月城区有线电视网络升级改造工程开始实施,2006年5月底全面完成光纤联网各级改造工程,并同时进行入户网改造工程。改造后传输标准由300升级至550~750。
“村村通”建设 2005~2006年,云南省广播电视局下达保山市679座“村村通”民心工程任务,在市、县(区)广电部门的共同努力下,2006年全市共完成上级下达的建站任务380座和省广电局专项扶持腾冲、施甸的49座,共计429座“村村通”工程,完成投资500多万元。解决了1.7万多户、7万多人看电视听广播的问题,入户率64.29%。2007年2月28日至3月1日,保山市发改委、市广电局组织对五县(区)进行了市级验收,5月29日,通过了省级验收。年内,建立完善《村村通运行维护管理制度》,加强对市内各“村村通”站点的技术指导,加大运行管理力度,初步建立“村村通”长效运行机制。完成全市“村村通”工程返盲站点调查统计工作和修复意见征集工作。
电视网络维护管理 2006年,保山市广播电视局建立电视网络用户管理系统、维修维护快速反应机制,加强用户管理、故障维修和收费工作,确保有线电视网络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3月14日,保山市转播台对9 CH无线电视进行了改造,将其发射功率扩大为1千瓦,提高了9CH无线电视的收视质量,扩大了收视范围。4月15日又对无线机房电源进行改造,安装了配电板,制作了电视信号监测报警器,当电视信号发射功率有衰减或信号中断时,报警器会立即发出报警信号。经过半年的反复试验,对宝鼎寺机房调频广播300瓦机直放发射最终于5月11日改造完成。
管理机制 2006年,保山市广播电视总台按照中共保山市委、市人民政府的要求和市政府办批复的三定方案,设置了内设机构,选拔配备二级班子,制定完善了内部管理机制和分配机制。新组建的广播电视总台内设13个职能部、室、中心,通过全台民主推荐和竞聘上岗,科级领导班子基本配齐。针对广播电视的行业特点和工作的特殊性,保山市广播电视总台完善了《保山市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应急预案实施细则》,将安全播出责任制落实到各播出单位和责任人,在各重点时期和日常播出中,防范到位,未发生一起播出事故。按照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政府及中共保山市委、市人民政府纠风办的部署,广播电视系统开展了民主评议行风工作,通过以评促改,以评促建,着力解决广大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通过整改,广播电视行业作风明显改善,广大干部职工道德素养不断提高,荧屏进一步得到净化。
产业化建设 2006年,保山广播电视总台作为保山市的主流媒体,倡导和树立了开放的市场意识和产业意识,并重点拓展与媒体紧密结合易发挥自身优势的产业,除了与云南电视台结成省州(市)电视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外,并分别成立了滇西纪录片拍摄基地和新丝路传媒公司,大胆探索新的运营机制和经营空间,通过广播电视产业化建设实现多元化的发展战略和多点支撑的经营格局。
知识出处
《保山年鉴(2007)》
本年鉴设有特载、大事记、概况、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人物、重要文献、统计资料和索引等类目,记述了保山市2006年各项事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徐名高
责任者
杨波
责任者
熊清华
相关人物
杨建洪
相关人物
张静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保山电视台
相关机构
保山人民广播电台
相关机构
中共保山市委
相关机构
保山市人民政府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保山市
相关地名
云南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