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开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保山年鉴(2007)》 图书
唯一号: 260420020230005680
颗粒名称: 扶贫开发
分类号: F124.7
页数: 4
页码: 188-191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06年,保山市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投入各类扶贫资金26751.27万元,其中中央、省级财政扶贫资金7967.52万元,市、县(区)财政资金投入1191.75万元,信贷扶贫资金17592万元(含世行贷款2219万元)。通过多种扶贫措施,解决了3.46万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巩固了5.02万低收入贫困人口的温饱成果,提高了农村贫困地区生活水平。抽样调查显示,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35元,比上年增长11%。如期完成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扶贫目标。
关键词: 保山市 地方经济 扶贫开发

内容

2006年,保山市扶贫开发工作全面实施整村推进、产业开发、劳务输出“一体两翼”扶贫战略,继续抓好茅草房改造、易地开发、科技扶贫、社会事业扶贫、部门挂钩结对帮扶、外资扶贫等扶贫开发。全市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26751.27万元,其中中央、省财政扶贫资金7967.52万元,市、县(区)财政资金投入1191.75万元,信贷扶贫资金17592万元(含世行贷款2219万元);解决了3.46万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巩固了5.02万低收入贫困人口的温饱成果,提高了农村贫困地区生活水平。抽样调查显示,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35元,比上年增长11%;如期超额完成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争取投入各类扶贫资金1.6亿元以上,全年解决3万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巩固提高5万低收入人口的温饱成果”的总体目标;解决贫困人口温饱分别为年初计划数的115%和100.4%,为促进全市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扶贫资金投入 2006年,全市共投入各类扶贫资金26751.27万元,其中中央、省级财政扶贫资金7967.52万元,市级财政扶贫资金350万元,县(区)级财政扶贫资金841.75万元,信贷扶贫资金17592万元(含世行贷款2219万元),比年初计划1.6亿元超1亿多元。中央、省级财政扶贫资金投向是:1.整村推进扶贫项目,补助资金1935万元;2.茅草房改造项目,实施扶贫安居工程(茅草房改造项目),补助资金1581.9万元;3.劳动力培训转移项目,安排补助资金230万元;4.易地扶贫开发项目,补助资金1212万元,其中:财政易地扶贫开发转移安置补助资金550万元,国债易地扶贫搬迁补助资金662万元;5.科技及产业扶贫项目补助资金310万元,其中施甸县绿森公司良种仔猪扩繁建设项目补助100万元、宜林生猪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生猪产业发展项目补助30万元,龙陵县优质产业基地建设项目补助100万元,昌宁县3000亩优质茶园示范基地建设项目补助80万元;6.以工代赈项目,中央以工代赈资金1109万元,省财政配套资金172万元;7.国有林场扶贫项目,省财政扶贫资金60万元;8.少数民族发展项目补助资金560万元,其中中央资金426万元,省级资金134万元;9.扶贫到户贷款贴息(小额信贷贴息),省财政安排贴息资金385万元,其中隆阳区90万元,施甸县75万元,腾冲县20万元,龙陵县100万元,昌宁县100万元;10.扶贫项目贷款贴息(大额信贷贴息),省下达贷款贴息资金139.095万元,其中隆阳区香料烟公司基地建设、原料收购项目贴息60.085万元;龙陵县康丰公司甘蔗种植、收购、加工项目贴息30.19万元,县烟草公司基地建设、原料收购项目贴息13.12万元;昌宁树根地茶厂茶叶加工项目贴息5.62万元,恒盛糖业公司甘蔗种植、加工项目贴息30.08万元;11.零星扶贫项目补助资金273.52万元。
  扶贫资金管理 2006年,市扶贫办进一步加大监管工作力度,坚持专账专户、报账回补、督促检查、验收移交、监察审计、公告公示等制度;在抓好实施项目进度和质量的同时,扶贫、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对县(区)年度各类项目建设、资金管理使用进行了全面检查验收,做到对年度项目一年一清理、一审计,全年组织了三次大规模的扶贫资金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责令整改,最大限度地确保了资金安全运行和按时足额到位,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同时,通过对项目实行绩效考核,进一步提高了扶贫资金管理水平。10月11日保山市人民政府以保政办发〔2006〕139号文件印发了《保山市财政扶贫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整村推进扶贫 2006年,全市围绕整村推进扶贫以稳定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为主题,促进贫困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夯实贫困村协调发展的基础,建立和完善贫困村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增强贫困村自我发展的能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条件,基本实现贫困村人均拥有1亩基本农田(地),1亩经济作物、1亩经济林果、户均1头出栏大牲畜、有条件的农户建设1口沼气池、输出1个劳动力、村庄道路基本硬化的总体目标,市扶贫办组织五县(区)编报了2006~2010年保山市建设1636个自然村整村推进的贫困村认定及村级扶贫综合开发规划,其中国家、省补助建设1026个村,县(区)自筹资金建设610个村。分县(区)建设任务是:隆阳区445个村、施甸县285个村、腾冲县346个村、龙陵县261个村、昌宁县299个村。2006年,全市完成146个自然村整村推进扶贫综合开发建设任务,其中隆阳区36个村、施甸县29个村、腾冲县24个村、龙陵县28个村、昌宁县29个村。在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建设中,全市扶贫部门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突出重点,中心下移,积极探索新思路,采取新举措,全力抓好扶贫整村推进;围绕“三通、三改、三建、一发展”的建设思路,全年累计投入资金4350.03万元,其中省级扶贫资金2190万元,部门整合补助资金13.45万元,群众自筹(含投工折资)2140.58万元;扶持农户7934户,受益贫困人口33531人;扶持农户建设安居工程2508户,修建渠道19条、22千米,建设人畜饮水工程41件,改善农田灌溉1780亩,解决7342人、2196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修建进村道路141千米,硬化村内道路198条、76千米,建沼气池2827口,节能灶960个,改卫生圈1400户、改卫生厕2936户,养殖畜禽2955头(只),种植各种经济林果7050亩,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528期、2.9万人次,通过项目建设,为项目村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易地扶贫开发 2006年,扶贫系统深入贫困乡村调查研究,摸清全市易地开发扶贫资源,结合保山市实际编制了“十一五”保山市易地开发扶贫项目规划,对全市符合搬迁条件的7448户、32295人实行易地扶贫搬迁,其中隆阳区2041户、8418人,施甸县1908户、8883人,腾冲县1370户、6060人,龙陵县602户、2690人,昌宁县1527户、6244人。2006年,扶贫、发改两条线完成易地开发扶贫搬迁安置899户、2439人,新建6个安置点,(其中隆阳区杨柳乡户门坝305人、腾冲县蒲川乡五趟田324人、龙陵县勐糯镇蛮关、瓦窑坪子310人、昌宁县柯街镇半个山500人、昌宁县温泉乡下六甲1000人);完成总投资2126.665万元,其中国债资金600万元,国家、省财政扶贫专项补助资金612万元,部门整合资金29.5万元,县配套资金50万元,农户自筹及投工投物折资835.155万元;扶持建设宅基地平整169宗、20000平方米,开挖土石方9000立方米,支砌石方1850立方米,建安居住房568套,总建筑面积29780平方米;建设1550亩基本农田地,改造中低产田2000亩、坡改梯1000亩,修机耕路1条、500米,建灌渠2条、4170米;新建安置点人畜饮水工程6件,架设镀锌钢管41.856千米,建调节池6个、434立方米,解决2439人、610头大牲畜饮水问题;新建、改扩建渠道9件、8400米,支砌河堤860米,新增灌溉面积200亩,改善灌溉面积1070亩;新建、改扩建进村、村组道路31条全长26.611千米;架设10千伏输电线路14.85千米,架设安置点220/380V进户线7.75千米,安装变压器6台、容量480千伏安,安装进户电表332套;新建8立方米上流式浮罩沼气池478口,建节能灶90口,绿化植树1800株;举办农业科技培训28期、4650人次;新建卫生圈68户,建设养殖小区1个、300平方米,养猪400头;新建小学校舍3幢、1478平方米及配套设施,购置教学用桌30套;安装3瓦电视接收机2套;新建80平方米卫生室1个。
  产业化扶贫工程 2006年,全市共投入专项扶贫信贷资金15373万元,其中产业扶贫贷款7673万元(贴息扶贫贷款4673万元,一般性扶贫贷款3000万元),小额到户贷款资金7700万元;投入财政补助资金834万元,其中省级财政科技扶贫项目补助资金310万元,市级财政贴息补助资金89万元,中央财政到户贷款贴息补助资金435万元。扶持扶贫龙头企业9户,即:保山香料烟公司、保升龙糖业有限公司、保山山葵公司、龙陵康丰糖业公司、龙陵烟草公司、昌宁恒盛糖业公司、昌宁树根地茶厂、保山茧丝绸公司、宝财废机油加工厂(残疾人康复扶贫贷款);在实施公司+农户+基地产业开发中,共扶持农户65000户,扶持种植香料烟59000亩,山葵3000亩,烤烟3万亩,甘蔗18万亩,蚕桑5万亩,茶叶5000亩。小额到户贷款覆盖全市56个乡(镇)、731个村、256个中心、8679个小组,扶持农户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1.5万户。产业化扶贫工程投入资金比年初1.1亿元计划,超额完成6837万元。
  茅草房改造工程 2006年,保山市抓住本届省政府最后一年实施贫困农户茅草房改造的良机,积极组织实施扶贫安居工程,全年完成改造茅草房、危房5477户,总投资6167万元,建房总面积47万平方米;项目覆盖全市33个乡(镇)、228个村委会、1382个村民小组。其中省专项安排建设5273户(隆阳区2047户、施甸县694户、腾冲县2532户),总投资5963万元(省级补助1581.9万元、群众自筹及投劳折资4383.1万元);市级项目安排配套建设204户(腾冲县20户、龙陵县100户、昌宁县84户),完成总投资204万元(市级补助82.5万元,群众自筹及投劳折资121.5万元)。在实施茅草房改造建设中,坚持安居和温饱同步考虑,一起安排,综合实施,把茅草房改造与改变村容村貌、改善家庭环境、发展小产业紧密结合起来,整合资金,认真落实配套措施;坚持严把“三关”:一把对象关,自下而上深入摸底调查,严格选择确定扶持对象,在群众中公示后,将扶持农户的花名册上报县(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备查;二把规划关,县(区)扶贫办深入项目乡村,帮助制定项目规划,根据农户实际情况,设计和确定基本的建筑面积和建筑模式,做到一村一个方案,一户一策,一户一个责任人;三把补助标准关,在茅草房补助标准上,保山市属二类区,每户省级安排补助3000元,在实际工作中,市里要求各县(区)结合农户情况,区别对待,不搞“一刀切”,即补助资金下达到村后,根据农户贫困程度适当增减,多贫困的多补助,少贫困的少补助,对特困户、五保户和残疾人户给予重点扶持,做到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分户规划,实现了“建得起、住得好、合实际”的目标。
  扶贫劳务输出 继2005年建立保山市技工学校、昌宁县职教中心两个“云南省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基础上,2006年在施甸、龙陵、腾冲三县职业学校分别建立了三个培训示范基地,实现了保山市五县(区)均有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年内,省下达5个基地培训补助资金100万元,实施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2000入,年末,5个基地完成转移培训学员2140人,占计划任务的107%,获初级职业资格证书2000人,圆满完成了上级下达的转移培训任务;培训转移人员主要从事保安、珠宝玉石加工、计算机操作、电子电器制造等工种,基本上实现了“体力型”到“技能型”的输出转变,输出人员月均工资比常规输出高出200~500元,月工资不低于1200元,项目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充分发挥了基地示范带动作用,为全市劳务输出工作再上新台阶探索了路子。年内,投入常规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省补财政资金130万元,完成转移培训贫困地区劳动力1.342万人;全年基地培训和常规培训,全市累计实施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15560人,其中有序输出4755人,通过与云南省人力资源开发中心等劳务中介组织合作,保山市向省外劳务输出地主要是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北京、上海、广州等10多个省市,部分外出务工人员已经成为企业骨干,许多人员已先后向家中寄回现金,承担起家庭脱贫、赡养父母、供兄弟姐妹上学的责任,是贫困家庭主要经济收入来源。
  科技扶贫 2006年,围绕群众增收脱贫,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实施科技扶贫项目4个,扶持茶叶种植、生猪养殖产业,全市共投财政科技扶贫资金310万元。①昌宁县3000亩优质茶园示范基地建设项目,总投资144万元,其中补助80万元,项目涉及漭水、温泉、翁堵3个乡(镇)的联福、翠华、尼诺、光山、扁里、立木山6个村,新植茶园1500亩,改造茶园1500亩。②扶持施甸县绿森牧业科技有限公司购置优良PIC种母猪578头,优良种公猪22头,扶持优良PIC生猪养殖2000户,开展养殖农户科技培训,项目总投资282.1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补助100万元,自筹182.1万元。③扶持施甸县宜林生猪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购置优良能繁母猪180头,项目总投资36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补助30万元,自筹6万元。④扶持龙陵县低产茶园改造项目,在4个乡(镇)、33个村民委员会(办事处)建优质茶园9850亩,项目扶持农户9568户、43056人,其中:低产茶园改造7300亩,新植高产优质茶园1200亩,丰产茶园建设1350亩;购买茶园修剪机120台(把);举办科技培训160期、8000人次,印发科技培训资料8000份;项目总投资184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补助100万元,群众投工投劳和自筹84万元。
  外资扶贫 2006年,以农村基础教育、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大农业开发、社区能力建设、机构能力建设等六大类项目为主体的世行(PRCDP)外资扶贫项目在昌宁县、龙陵县全面启动建设。两个项目县进一步建立健全了项目实施机构,增加了工作人员,顺利通过了世界银行和英国国际发展部的第三次项目检查,参与式工作得到了世界银行和英国国际发展部第三次检查团的肯定。2006年,昌宁、龙陵两个项目县共计完成投资3456万元,其中基础教育分项目培训成人6300人次,翻新学校1305平方米,新扩建校舍2544平方米,完成投资399万元;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盖村卫生室300平方米,改造乡卫生院1550平方米,培训卫技人员158人,完成投资142万元;农村基础设施分项目完成山区人马驿道建设28千米,新建人畜饮水工程8件,修建水窖2801个,改造中低产田2000亩,新建沼气池479口,改造住房18户,完成投资881万元;可持续山地农业分项目建设粮食丰产区14575亩,种植优势经济作物1550亩,种植经济林果270亩,建成茶叶初制所71个,完成投资1937万元;社区能力建设分项目培训农民14738人次,完成投资60万元;机构能力与项目监测购置办公家具7套,培训办公人员1400人次,完成投资36万元。分县完成投资情况是:昌宁县2346.6万元,龙陵县831.8万元;按世行报账规定,当年回补报账2219万元。世行PRCDP项目总部核准,保山市两个项目县2007年度计划实施项目总投资为5197.05万元人民币,其中农村基础教育项目投资299.14万元,农村卫生项目投资119.47万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1918.69万元,大农业开发建设项目投资2311.84万元,社区能力建设项目投资138.17万元,机构能力建设投资99.73万元,不可预见费用310万元;资金来源为:申请世行贷款3713.28万元人民币,国内配套资金1483.77万元;分县投资情况是:昌宁县项目计划总投资2653.47万元,申请世行贷款1857.43万元人民币,国内配套资金796.04万元;龙陵县项目计划总投资2543.58万元,申请世行贷款1855.85万元人民币,国内配套资金687.73万元。实施好世行(PRCDP)项目,采取的主要工作措施:①建立健全市、县(区)、乡(镇)、村四级组织领导机构,明确职责。市扶贫办设立外资扶贫科专事该项目建设管理,协调省、县有关项目工作,处理提款和回补工作。②坚持群众参与,项目区群众参与项目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③坚持项目财务回补报账制,项目资金管理实行报账制、分级管理、逐级核算、报销、回补;按《会计法》、有关政策和世界银行项目要求,建立统一的财务、监审管理办法,执行国家和省扶贫资金使用有关规定,专款专用,实行资金预算、检查、结算制度,确保资金安全使用。
  挂钩扶贫 2006年,市、县(区)两级机关、企事业单位继续开展挂钩扶贫。全年挂钩帮扶单位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到贫困村帮扶开展工作13134人次,其中厅级干部40人次,处级干部506人次,科级及一般干部12590人次;持钩单位直接投入到贫困村的扶持资金722万元,其中现金投入457万元,物质投入折资265万元;协调争取项目资金1779万元,帮扶建设项目243个,引进技术47项,引进人才7人;开展各类农村实用技术培训2002期,培训人数69149人,其中培训乡村干部5192人,技术人员4268人,劳动力科技培训59689人,帮助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36549人,资助贫困学生82732人。9月18日,在全市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市委、政府号召社会各界继续积极参与扶贫开发,进一步加大单位挂钩扶贫联系贫困村力度。9月12日,市委办公室以保办发〔2006〕41号文件印发了《中共保山市委办公室、保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市级领导班子成员挂钩扶贫联系贫点的通知》,市级领导有32人确定了挂钩扶贫联系的贫困村;12月7日,市委办公室以保办发〔2006〕59号文件印发了《中共保山市委办公室、保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十一五”期间单位定点挂钩扶贫联系贫困村的通知》,中央、省属驻保、市直单位(含二级单位)有115个参加挂钩帮扶贫困村,新增32个单位参与挂钩扶贫。

知识出处

保山年鉴(2007)

《保山年鉴(2007)》

本年鉴设有特载、大事记、概况、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人物、重要文献、统计资料和索引等类目,记述了保山市2006年各项事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杨建武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保山市
相关地名
北京市
相关地名
天津市
相关地名
河北省
相关地名
龙陵县
相关地名
昌宁县
相关地名
隆阳区
相关地名
施甸县
相关地名
腾冲县
相关地名
勐糯镇
相关地名
柯街镇
相关地名
云南省
相关地名
腾冲市
相关地名
北京市
相关地名
北京市双河农场
相关地名
上海市
相关地名
广州市
相关地名
英国
相关地名
北京市
相关地名
天津市
相关地名
河北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