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市人大常务委员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保山年鉴(2007)》 图书
唯一号: 260420020230004879
颗粒名称: 保山市人大常务委员会
分类号: D624.0
页数: 3
页码: 86-88
摘要: 本文记述了保山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2006年2月20日至26日召开,会议听取、审查和批准保山市人民政府代市长段跃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审查和批准保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审查保山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审查和批准保山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关键词: 保山市 常务 委员会

内容

保山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2006年2月20~26日,保山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第一次会议。会议听取、审查和批准保山市人民政府代市长段跃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审查和批准保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审查保山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审查和批准保山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审查保山市2005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6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审查和批准保山市2005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和2006年市本级财政预算;听取、审查和批准保山市第一届人大常委会主任杨连所作的保山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听取、审查和批准保山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赵利军所作的保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听取、审查和批准保山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李若昆所作的保山市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选举杨建洪为保山市第二届人大常委会主任,选举段跃庆为保山市人民政府市长。
  重大事项决定 2006年,先后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2006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下半年主要工作部署情况的报告,关于在全市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第五个五年规划的报告,关于将保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新校区一期工程建设等6个项目的回购资金和政府配套资金列入财政预算的议案;审查和批准2006年市本级财政预算调整方案,审议1~9月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并作出决议,要求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视,着力抓好落实,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关于将兰花确定为保山市市花的议案和关于将保山师专申办为本科师范学院的议案,分别作出决定决议。
  监督权 2006年,常委会组织召开常委会会议8次,共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专项工作报告10项,作出决议、决定和审议意见10项,同时进行执法检查2次,专题调查(检查)15次,组织代表专题视察1次,不断加强和改进监督工作,逐步增强监督实效。①加强财经工作监督,促进依法理财。常委会根据广大代表反映财政预算执行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加大对预算执行的审查监督力度,注重掌握预算执行中的有关情况,适时提出意见建议;推动部门预算扩大到42个部门,并要求提供预算收支明细表,为代表依法行使审查监督职权创造条件。对市人民政府《关于2005年市本级财政决算草案的报告》进行审查,作出批准2005年市本级财政决算的决议;对2005年市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工作报告进行审查,支持审计部门依法开展审计监督,要求市人民政府及财政部门对审计报告指出的问题认真加以整改。组织检查组对隆阳、腾冲和龙陵3个县(区)自2004年以来使用国家开发银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贷款资金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和支持市人民政府管好、用好资金,抓好项目建设。②围绕重大问题和热点、难点问题开展监督检查,促进各项事业健康发展。常委会对贯彻实施国家食品卫生法、省查处生产销售伪劣商品行为条例情况进行执法检查,对存在的学习宣传法律法规不够广泛深入、监管工作力量薄弱、供应网点建设不够完善等较突出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得到市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重视。针对不少河道被滥挖乱占、环境遭破坏、水体污染严重、危及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等问题,结合贯彻实施国家河道管理条例情况的调查,提出治理措施建议,引起市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关注,纳入城镇建设、工业园区建设和农田水利建设等工作中统筹实施,逐步有所改善。围绕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三农”工作各项政策中关于抓好生产发展和农民增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对保山市畜牧、林果产业发展情况进行调查,提出意见,促使有关重要问题较快得到解决。围绕促进保山旅游产业发展、提升“健康旅游”品牌形象、实现旅游产业“提质增效”的要求,对贯彻实施省旅游条例情况进行调查,提出改进和加强工作的建议,推动旅游产业发展更趋规范有序。紧扣建设和谐平安保山目标要求,对贯彻实施国务院宗教事务条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禁毒防艾、人民调解、社区建设等工作情况进行专题调查,督促市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认真总结经验,研究处理存在问题,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为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开展以“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高效利用矿产资源”为主题的环保世纪行活动,促进广大干部群众增强节约利用资源、发展循环经济意识。常委会领导及机关工作人员先后对腾密公路、槟榔江水电开发、昌宁大城水库、施甸水泥厂、龙陵黄龙玉资源开发与保护等项目建设情况,以及国家建设小湾电站涉及保山市的移民搬迁等工作进行调研,及时提出意见建议,引起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重视。接受上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指导,配合全国和省两级人大常委会到保山市先后进行“三农”、环保、财经、民族工作、畜牧业、红十字会工作、禁毒防艾、司法、人民调解等专题调研,促进相关工作全面开展。③做好信访工作,维护社会稳定。常委会机关健全信访工作机制。全年接待群众来信来访701件次,督促有关方面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同时还认真办理全国和省两级人大常委会交办的批示件26件,并按要求反馈办理结果。全年信访办结率97%。④提前做好准备工作,确保监督法正确贯彻实施。监督法经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后,常委会及时组织订购监督法单行本保证学习需要,在机关内部认真组织学习活动,并召开由常委会组成人员、常委会机关干部、市级“一府两院”领导及其组成部门负责人、市直和中央、省属驻保单位领导干部约300人参加的监督法培训会。同时按照法制统一原则,依据监督法全面梳理市人大常委会成立以来制定的相关规范性文件,出台《保山市人大常委会机关贯彻实施监督法的意见》,依法将2007年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专项工作报告计划、组织执法检查和视察计划印发给常委会组成人员,并向社会公布,为确保监督法从2007年1月1日起施行做好准备。
  人事任免 2006年,保山市共依法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77人(次),其中任命68人(次),免职5人(次),接受辞职2人,补选省十届人大代表2人。
  加强代表工作 ①组织代表培训,提供政务信息。针对换届以后,绝大多数市人大代表是新当选的实际,常委会组织举办近300人参加的新当选市人大代表培训班,进行宪法、选举法、地方组织法、代表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及“十一五”规划实施等专题培训;选送代表参加上级人大常委会机关组织的学习培训和考察活动;向代表寄送《云南人大》、常委会公报等资料,为代表拓展视野、知情知政、参与管理国家事务提供信息服务。②加强制度建设,推进代表工作规范化。制定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市人大代表办法,修订市人大代表活动办法,制定代表编组及活动实施方案,使代表工作进一步得到规范。③组织代表活动,为代表履职创造条件。邀请代表参加执法检查、专题调查、专项工作检查和列席常委会会议,并且把市人大代表编到选举单位各代表小组中,委托县(区)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活动。针对社会普遍关心、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贵等问题,组织保山市选举的部分省十届人大代表,对职工医疗保障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进行视察,进一步发挥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④办理和督办代表议案、建议。市二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代表提出并经主席团审议确定议案2件,提出建议149件。2件议案即关于和顺古镇保护亟需解决若干问题的议案、关于对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进行执法检查的议案,均由常委会有关部门办理,并经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办理结果报告。议案办理初见实效:省人民政府拨出专款1200万元解决和顺镇“四线”人地工程资金困难问题,市、县人民政府筹措近600万元用于该镇保护;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强化网络安全监管,在全市营业性网吧安装“过滤王”安全监督软件,查处为网民提供淫秽色情图片、影片的网吧,网站和接纳未成年人及超时营业网吧、黑网吧,给予没收、罚款、行政处罚、停业整顿和取缔等处理,网吧违法经营势头得到遏制。代表提出的建议均交有关部门承办,已全部办复。常委会会议听取和审议市人民政府办理代表建议情况专题报告。代表对办理议案、建议的满意率为98%。
  推进民主法制建设 2006年,通过组织法制讲座、举办培训班等方式,对市直国家机关公务员加强宪法和公务员法、监督法等法律教育;支持市人民政府在全市开展“五五”普法教育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落实;支持司法机关开展法律宣传教育活动。成立常委会机关宣传工作领导小组,创办《保山人大》期刊,开办《人大通讯》、《人大信息》简报,刊发有关反映民主法制、人大制度和人大工作的文章及信息资料。动员人大干部职工撰写宣传民主法制、人大制度、人大工作和人大代表依法履职稿件。2006年,被《中国人大》、《人民代表报》、《云南人大》和省级其他媒体采用稿件100多篇,得到省人大常委会有关主管部门充分肯定。
  自身建设 ①注重抓学习,着力提高综合素质。按照党中央和省委、市委指示精神,认真组织学习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学习《江泽民文选》、胡锦涛同志有关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2005〕9号文件、省委〔2005〕17号文件精神,以及省第八次党代会和市第二次党代会精神;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党风廉政教育;学习宪法、选举法、地方组织法、代表法、公务员法、监督法等法律,以及专题学习有关业务知识。召开市、县两级人大常委会主任座谈会,进一步明确人大工作的主要职责和任务。深入基层人大调研,邀请县(区)人大常委会部分负责人列席常委会会议,组织人大干部外出考察;召开联席会议,帮助基层解决有关实际问题,密切市、县(区)两级人大常委会的联系,促进人大工作。②加强队伍建设,增强工作能力。在中共保山市委重视和市政府支持下,适当增加了常委会机关人员编制。常委会明确领导班子成员之间相互协作支持的职责关系,健全完善机关党群组织,推动了常委会及机关工作;聘任各工作委员会兼职委员,增强了常委会工作部门履职能力。③强化民生为本执政理念,转变工作作风。积极参加城镇建设,发展烤烟、旅游、畜牧产业,扶贫开发,新农村建设和国企改革等工作,勇于为民说话,为民排忧解难,为民反映真实情况,帮助解决民生现实问题。坚持开展“两个务必”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廉政文化进机关“五个一”活动,教育人大干部不断增强党的观念、政治观念、大局观念和群众观念,牢固树立廉洁奉公和勤政为民意识,不断改进机关工作作风。④重视制度建设,促进工作规范化。修订关于代表工作的3个制度,制定聘任工作委员会兼职委员办法和常委会机关贯彻实施监督法的意见,修订人事任免规定、常委会领导分工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各委室联系单位的制度,以及机关内务管理方面制度,促进和保障常委会及机关工作进一步规范有序。
  全国人大常委会领导莅保视察 2006年9月1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在省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牛绍尧等领导的陪同下,莅临保山视察;10月12~1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中国红十字会会长彭佩云在省政协副主席、省红十字会会长陈勋儒等领导的陪同下,深入保山视察。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在家的领导陪同视察。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隆阳区蒲缥镇塘子沟方家寨村,是市人大常委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联系单位,也是著名爱国侨领梁金山先生的故乡。为全面推进该村的各项建设,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杨建洪、副主任杨习超、秘书长耿卫民及有关委室的工作人员多次深入该村调研指导,并成立了相应的指导工作机构,指派农环资工委专门负责此项工作。8月,完成《蒲缥镇塘子沟方家寨新农村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建设目标是:全力打造集“绿色生态+乡村旅游+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一体的特色新农村,规划总投资1000多万元。《规划》经镇、村干部和村民多次讨论,并得到市人大常委会和市、区有关部门的精心指导,最后在村民大会上获得一致通过。广大村民在上级的帮助和支持下,积极投身于各项建设,当年年底以前,已改造村组道路约20千米,开设“农家乐”5家,栽种甜柿、石榴1021亩。
  挂钩扶贫 2006年,保山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定点挂钩扶贫腾冲县五合乡象山村,常委会想方设法为该村协调到建设资金7万元,帮助该村建立起牲畜交易市场,并改善象山完小的办学条件。还派出工作队员驻村蹲点,指导该村党支部和47名党员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给村委会订购赠送了《云南日报》、《云南法制报》、《保山日报》等刊物。常委会领导还每人挂钩扶贫一个村,共为这些村协调到建设资金81.5万元,促进了当地脱贫与发展工作。
  创办《保山人大》 2006年,为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反映全市人大系统的工作情况,交流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工作经验,展示广大代表的业绩风采,探索人大制度的理论创新,推进依法治市进程,市人大常委会于年底创办了机关内部刊物《保山人大》(季刊),刊名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彭佩云题写。市委书记熊清华为本刊题词。

知识出处

保山年鉴(2007)

《保山年鉴(2007)》

本年鉴设有特载、大事记、概况、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人物、重要文献、统计资料和索引等类目,记述了保山市2006年各项事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杜晓林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保山市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