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市图书馆
保山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保山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史志工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保山年鉴(2007)》
图书
唯一号:
260420020230004856
颗粒名称:
史志工作
分类号:
D630.1
页数:
2
页码:
84-85
摘要:
本文介绍了保山市委员会的史志工作,包括市委批准执行《保山市“十一五”党史工作规划》 、党史宣传教育、《保山市志》编纂、第二轮修志工作、《保山掌故》编纂、《地方志工作条例》宣传贯彻、中共保山市委史志委荣获“全国方志先进集体”称号等内容介绍。
关键词:
保山市
史志工作
内容
市委批准执行《保山市“十一五”党史工作规划》 2006年9月12日,中共保山市委办公室以保办发〔2006〕43号文印发由市委史志委起草,中共保山市委批准的《保山市“十一五”党史工作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总结“十五”时期保山市的党史工作。《规划》明确“十一五”时期保山市党史工作任务是:突出重点,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时期党史资料体系建设;加强资政专题研究,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服务;加强党史宣传教育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规划》为科学、系统、规范地开展“十一五”时期保山市的党史工作奠定了基础。
《中共保山地方史》第一卷编写工作领导小组和编写班子成立 2006年10月,经中共保山市委批准,市委办公室以保办发〔2006〕57号文印发《关于成立编写〈中共保山地方史〉工作领导小组和编写班子的通知》,领导小组由中共保山市委书记熊清华任组长,市级相关部门领导参加。
《中共保山地方史》第一卷编写工作启动 2006年11月,《中共保山地方史》(第一卷)篇目拟定,并初步落实编写任务,全书计划分7章、49节,采用编年体与纪事本末体相结合的体例编写,计划2007年完成初稿,2008年修改审定,年底付印。
《滇西大马帮进藏——保山运粮援藏工作纪实》 出版发行2006年9月,由中共保山市委史志委征编,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出版的《滇西大马帮进藏——保山运粮援藏工作纪实》正式发行。该书记述了1950年秋,为支援解放大军进军西藏,保山专区组织264名地方干部、1564名民工、4692匹骡马运送20万千克粮食到西藏门工,有力地支援了西藏的解放这一光辉的历史片段,全书分策马高原、人生历程、峡谷回音、历史档案四个部分,图文并茂,充分发挥了党史资料的“存史、资政、育人”的功能。
抗日战争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课题调研 根据中共中央书记处的部署,全国党史部门2005、2006两年连续开展了抗日战争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保密调研工作。根据2006年7月的全省党史系统主任会议精神,保山市2006年下半年加大了调研工作的深度。保山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重灾区,腾冲、龙陵两县及隆阳区的一部分被日军占领长达两年零四个月,日军在占领区大肆烧、杀、抢、淫,对保山城和施甸等地疯狂轰炸,侵华日军的暴行给保山人民造成了严重的人口伤亡、财产损失和精神伤害。中共云南省委党史研究室下达给保山市完成综合报告(含五县(区)及“五四”被炸6个专题调研报告)和《侵华日军细菌战所致云南人民受害与死亡情况调研报告》、《日军慰安妇制度及其在滇西实施的罪行》3个调研课题。在2005年工作的基础上,市、县(区)史志委又抽出27名人员参与这项工作。年底,圆满完成这一任务,向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和省党史研究室上报了28万字《抗日战争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调查研究报告集》(含6份大事记和9个调研报告)及大量的表册、档案材料、图书。工作受到上级好评。
编辑党史专题资料《“边纵”七支队与保山》 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滇黔桂边区纵队第七支队挺进保山、解放保山这一光辉的历史,从3月开始,中共保山市委史志委开展了地方党史资料《“边纵”七支队与保山》的征编工作。
党史宣传教育 2006年,全市史志部门继续深入开展党史宣传教育工作,做好党史书籍发行,充分发挥艾思奇故居、李鑫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隆阳区金鸡“四一五”暴动纪念设施建设也正在进行。在建党85周年纪念活动期间,中共保山市委与《保山日报》合办党史专刊,发表了大量党史文章。
(撰稿 顾建中)
《保山市志》编纂 2006年,为确保《保山市志》编纂出版任务如期完成,市委史志委制订了《保山市志编纂分工联系方案》,在全体编辑人员中实行分工联系、编辑负责制,采取业务培训、篇目会商、定期联系指导等方式,对承担市志编纂任务的相关单位进行认真督促和分类指导,确保《保山市志》初稿编撰工作顺利进行。
第二轮修志工作 2006年,根据中共保山市委办公室、保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以保办发〔2005〕33号文件的形式转发的《保山市第二轮地方志续修工作规划》要求,隆阳区、腾冲县、龙陵县相继召开会议,启动了第二轮修志工作,至此,《保山市志》及五县(区)地方志续修工作全面启动。
《保山掌故》编纂 2006年,根据市政府领导“关于把保山历史上有影响的事件、人物、传说和至今仍在保山民间活着的文化、风俗辑录编纂为《保山掌故》一书,使之成为一本以介绍保山悠久历史文化和优美自然人文风情为内容,并充分体现其鲜明的地域性、代表性、时代性和可读性的精品读物,从而引起更多的人对保山的好奇和关注,为地方的建设和发展服务”的指示精神,市委史志委负责牵头并组织实施《保山掌故》一书的编纂工作。
《地方志工作条例》宣传贯彻 2006年5月18日,《地方志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由温家宝总理签署颁布施行后,市委史志委向各县(区)史志委,中央、省属驻保和市直各修志单位发出通知,要求结合第一轮修志经验的总结和第二轮修志的实践,采取各种形式,认真学习、宣传、贯彻、落实《条例》;在《保山日报》上全文刊登《条例》,进一步向全社会广泛宣传《条例》,形成了学习贯彻《条例》的良好社会氛围;方志科还结合保山实际制订了《保山市实施〈地方志工作条例〉办法》,使《条例》在贯彻中更具有现实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更好地发挥《条例》对保山地方志工作的规范效果和促进作用。
中共保山市委史志委荣获“全国方志先进集体”称号 2006年4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地方志系统表彰先进会议上,中共保山市委史志委由于在第一轮社会主义新编地方志工作中所做出的突出贡献,受到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的表彰,荣获“全国方志先进集体”称号。
《滇西抗日战争史》获云南省第十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2006年,由中共保山市委史志委编著的《滇西抗日战争史》,在云南省第十次(2005年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活动中荣获三等奖。该书于2005年被国家新闻出版署列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重点图书,是第一本滇西抗日战争的正史,亦是集学术性、真实性为一体的研究滇西抗战的权威性著述和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乡土教科书。
部门志编纂指导 2006年,市委史志委在自身编史修志任务十分繁重的情况下,积极指导和帮助《保山纪检监察志》、《保山烟草志》、《保山军事志》及五县(区)军事志的编纂工作。
(撰稿 张涛)
《保山年鉴》(2006)编辑 2006年1月26日,为做好《保山年鉴》(2006)编撰工作,中共保山市委办公室、保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联合发出《关于认真做好〈保山年鉴〉(2006)编撰工作的通知》(保办字〔2007〕10号),对《保山年鉴》(2007)编撰工作提出要求。2月30日,中共保山市委史志委召开《保山年鉴》(2006)编撰工作会议,安排部署《保山年鉴》(2006)编撰工作。9月底编辑工作结束。
《保山年鉴》(2006)出版发行 2006年11月,《保山年鉴》(2006)出版发行。该年鉴120余万字、时政图片50余张,彩页宣传100页,印刷1000册,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
《保山年鉴》获奖 2006年1月,云南省年鉴评奖揭晓,《保山年鉴》(2003)、(2004),以科学的总体设计、规范的栏目设置、准确简洁的文字记述、较高的校对质量,在云南省参评的108种年鉴中,分别被云南省新闻出版局、云南省年鉴研究会评为综合一等奖、综合二等奖。
知识出处
《保山年鉴(2007)》
本年鉴设有特载、大事记、概况、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人物、重要文献、统计资料和索引等类目,记述了保山市2006年各项事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杨国梁
责任者
顾建中
责任者
张涛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保山市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