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市图书馆
保山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保山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大事 要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保山年鉴(2007)》
图书
唯一号:
260420020230004684
颗粒名称:
大事 要事
分类号:
D630.1
页数:
3
页码:
63-65
摘要:
本文记述了昌宁县在2006年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包括国家林业局专家莅昌检查造林工作、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研讨会、澜沧江大桥兴建等。
关键词:
昌宁县
要事
检察院
内容
昌宁县检察院获全国集体一等功 2006年2月28日,昌宁县检察院被最高人民检察院授予全国集体一等功。3月9日,在昌宁召开了昌宁县人民检察院荣获全国集体一等功表彰大会,并举行授牌仪式。
国家林业局森林防火检查组莅昌检查工作 2006年3月31日,国家林业局西南航空护林总站副站长史永林一行5人,莅临昌宁县检查指导工作。检查组通过对昌宁县森林防火工作检查后认为,中共昌宁县委、县人民政府森林防火体制完善,全面落实责任制;野外火源管理制度有特色;建立了应急机制,制订了《昌宁县处置重特大森林火灾应急预案》。检查组同时提出,要进一步加强对森林防火工作领导;加强灭火指挥员的培训,做到科学指挥和科学扑救森林火灾;做好火灾预测报;加强专业森林消防队伍建设等。
国家林业局专家莅昌检查造林工作 2006年5月29日至6月6日,国家林业局中南院3位专家在省、市林业部门有关负责人的陪同下,到昌宁县柯街、漭水、耈街、大田坝、更戛、勐统等乡(镇),对2002年以来的造林工程进行全面检查核实。通过实地查看,检查组认为,昌宁县各级党委、政府对造林工作高度重视,组织机构健全,措施落实,责任明确;全县退耕还林地块面积足,保存率、成活率较好;林业专业技术人员实行风险抵押分片包干制度效果好;实行专业队造林,提高了造林质量和管理水平;注重后续产业发展,为全县退耕还林“退得下、稳得住、不反弹”奠定了基础。
昌宁县苗族服饰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2006年6月2日,国务院公布全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昌宁县苗族服饰名列其中。苗族服饰出自耈街乡打平和土皮太两村,由包头、上衣、披肩、围腰、腰带和短褶裙等大小18件套组成,被形象地称为“十八一朵花”。套装上的色彩、饰物、线条和图案等,记录了苗族几千年迁徙历史演变过程,被有关专家称为“活的史记”。
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研讨会 2006年6月13~15日,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研讨会在昌宁县城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少数民族文学作家和研究人员共54人参加会议。参加研讨会的有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会会长晓雪、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研讨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吴重阳、云南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马旷源、新疆大学教授海热提江•乌斯曼、重庆作协名誉副主席冉庄、宁夏大学教授徐魏兰等,参会学者通过听取中共昌宁县委、县人民政府领导介绍,对全县的经济社会发展给予高度评价,在深入湾甸、卡斯、柯街、耈街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后,专家学者们结合各自的研究成果,从少数民族文学发展的不同角度进行了交流发言,普遍认为昌宁县民族文化独具特色,挖掘潜力较大,部分民族民间文化有望成为全国乃至世界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新亮点。
澜沧江大桥兴建 2006年6月24日,昌宁县澜沧江大桥正式开工建设。该工程既是昌宁县城至永平四季利河三级公路建设项目的控制性工程,同时也是小湾电站恢复重建的重点工程之一。新建的澜沧江大桥属大型公路桥梁,主跨124+220+124米预应力连续钢架桥,全长535.84米,200米的主孔跨径在全省同类桥梁中位居第一。桥面全宽12米、净宽9米、标高1265米,距原江桥面161.4米、距水面186米;主墩为钢筋混凝土薄壁空心墩,分别高115米和110米,为亚洲第二高桥,初步设计概算总投资6983.2万元。
小湾移民安置点工程 小湾水电站水库淹没影响区移民安置昌宁县涉及建设内容为搬迁岔河、珠街两个乡级集镇,安置移民7000人,概算总投资6.1亿元。移民工作从2002年开始启动,移民安置点建设于2006年6月27日在湾甸大城移民安置区开工,至年末完成投资10063万元。
出生缺陷干预试点 2006年6月,昌宁县被云南省人民政府确定为全省二十五个出生缺陷干预工作试点县之一,试点工作于8月30日在全县范围内启动,县、乡相继召开动员大会,成立领导机构,明确目标、任务。到年底,全县共召开动员会议14场次,组织县级业务培训1期、69人次,技术骨干培训1期、26人次,乡级培训13期、136人次;摸清目标人群底数2617对,进行婚前培训20期、235对;为6乡(镇)的201对育龄夫妇进行培训检查,给192对育龄夫妇发放叶酸1152瓶。通过对育龄群众进行婚前、孕前、孕期、孕后等生殖健康培训、指导和监测,将预防神经管畸形的关键药品叶酸发放给目标人群,指导她们服药并跟踪随访,对那些重大体表畸形进行产前筛查等工作,实施出生缺陷干预,确保人口安全,提高人口素质,降低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促进家庭和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 2006年6月,昌宁县被国家商务部正式核准为2006年度“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增试点县,昌宁县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同时被列为新增试点企业。“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以龙头企业为主体,将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扩展到农村,全县计划从2006年开始,用2年时间培育“农资农家店”146个。6月,县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已组织专业队伍,对80个网点进行全面整改。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06年7月19日,昌宁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成立。7月31日,中共昌宁县委、县人民政府召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会议,全面启动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全县启动建设试点18个,其中县级试点5个,即田园镇勐廷村、更戛乡小街子村、柯街镇芒赖村、卡斯镇龙潭村、漭水镇翠华村,13个乡(镇)各确定建设1个试点村。
农业综合开发建设项目通过省级验收 2006年7月30~31日,云南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常务副主任赵晓静率省审计厅、省农科院粮作所、德宏州农业综合开发办等部门领导和专家对昌宁2005年农业综合开发建设项目进行检查验收。检查组通过实地查看项目建设完成情况、走访项目受益群众、审核项目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听取项目建设情况介绍后,一致同意昌宁县2005年农业综合开发建设项目通过省级验收。2005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总投资721万元,开发治理面积1.27万亩,于2006年4月底完成。其中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完成治理面积0.3万亩,完成灌溉沟渠复修扩建3条约7741米,建成交叉建筑物58件。糖料基地建设项目完成开发治理面积0.58万亩,项目新开挖支砌田间排灌沟7条、8490米;配套建设田间运蔗道路4条、4500米,建成交叉建筑物48件;建成甘蔗良种繁殖基地800亩。优质水稻基地建设项目完成优质水稻基地中低产田改造0.31万亩,新建田间排灌沟渠6条、2600米,配套建设田间机耕道路3条、990米,建成交叉建筑物26件,建成优质稻基地2万亩。
“爱心圆梦大学”助学行动 2006年7~9月,为帮助2006年考入全日制本科院校的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中共昌宁县委宣传部、县教育局、团县委、县青年联合会联合开展希望工程“爱心圆梦大学”助学行动,动员社会力量捐资助学,共收到捐款17.3万元,发放助学金13.09万元,资助特困大学新生90人,解决了部分大学新生的燃眉之急,圆了他们的大学梦。
“千年茶乡——昌宁”农特产品展洽会 2006年9月28日至10月4日,中国•昌宁千年茶乡农特产品展洽会在昌宁县城举行。“千年茶乡——昌宁”大型系列活动筹备工作于2006年5月开始。5月23~26日,邀请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云南农业大学等单位专家组成古茶树鉴定组,对漭水镇的黄家寨,沿江村的大白岩、茶山河社唐家河、保家凹子,温泉乡联席村的芭蕉林大园子、破石头,田园镇的石佛山等地的大茶树和古茶园进行现场考察、调查和采访,对古茶树资源进行了鉴定,全县有野生型千年大茶树1006株,栽培型古树10599株,过渡型古茶园2158亩、37837株,奠定了昌宁作为“千年茶乡”的根基。7月和8月,分别在昆明和广州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香港大公报》、《云南日报》、《人民日报》、《经济日报》、《中国青年报》和云南信息港等媒体分别对两次新闻发布会进行了宣传报道。在大保高速公路出口处及县城三叉路口竖立两块永久性宣传广告牌。投资600多万元,完成宝丰路绿化提升、大会堂修缮、兴宁路、文昌街、达丙街修缮和路灯维修等工作,搭建展棚800个。筹划演出舞蹈诗《云茶飘香》,开展青年歌手演唱会、美术书法摄影展、图书展销、民间文艺演出、老年艺术团、示范小学、幼儿园专场演出,广场电影、茶艺茶道表演等系列文化活动。9月26~28日展销商进入展区布展。“千年茶乡——昌宁”大型系列活动,从2006年5月古茶树鉴定正式拉开序幕,至10月举办“千年茶乡——昌宁”农特产品交易会结束落下帷幕,历时6个月。展洽会期间,开展各项活动200场次,农特产品展洽会商品成交额2485.6万元,招商引资签约13.62亿元,分别与越南河内东南亚农林产品食品进出口股份公司、云南恒裕置业有限公司、保山屹房地产开发公司等30家企业签订了投资意向性协议。
“十七”特大自然灾害 2006年10月7日上午9:15,因10月5日以来连续下雨致卡湾线K11+610米葫芦口路段上方山体发生滑坡,从山上滑落数吨重的石块砸在过路的云M14667号中巴车顶篷天窗部位,导致该车上驾乘人员死亡8人(含驾驶员),伤12人(其中重伤3人)。事件发生后,市、县两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迅速成立了由保山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李新平任组长的事件处置领导小组,率4个工作组具体开展工作。在市、县事件处置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工作组各负其责,积极有效开展事件处置工作,死者遗体得到妥善安置,善后工作处理妥善有序。事故性质为不可抗力因素导致的自然灾害事件。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 2006年11月15日,昌宁县被云南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为全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试点工作坚持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参合资金每年每人国家补助20元、省补助20元、农民自筹10元。11月27日,昌宁召开试点工作启动会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全面展开。同年底,全县共收取农民参合资金282.66万元,参合农户69341户、农民282661人,参合率91%,2007年1月1日正式实施运行。
知识出处
《保山年鉴(2007)》
本年鉴设有特载、大事记、概况、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人物、重要文献、统计资料和索引等类目,记述了保山市2006年各项事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昌宁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