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陵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保山年鉴(2007)》 图书
唯一号: 260420020230004609
颗粒名称: 龙陵县
分类号: K927.4
页数: 3
页码: 55-57
摘要: 本文记述了保山市的龙陵县,包括行政区划、人口、经济概貌、农业、乡镇企业、扶贫开发、城乡建设、工业、商业、贸易、旅游等介绍。
关键词: 保山市 龙陵县

内容

行政区划 人口 2006年,龙陵县辖龙山、镇安、勐糯3镇及象达、龙江、腊勐、龙新、碧寨、平达6乡和木城彝族傈僳族民族乡,116个村民委员会、5个社区、1637个村民小组、67229户。年末总人口275888人,比上年增长0.96%。其中农业人口251209人,非农业人口24679人;少数民族人口14078人。世居民族人口:汉族261810人、傈僳族6142人、彝族4607人、傣族1749人、阿昌族848人、白族244人、回族33人、景颇族193人、德昂族31人、其他民族231人。人口自然增长率7.17‰。国土面积2884平方千米。耕地面积391064亩,农业人口人均耕地面积1.54亩。国境线长19.71千米。县城海拔1540米。县城距省会昆明631千米,距市府保山133千米。森林覆盖率54.6%。
  经济概貌 2006年,龙陵县生产总值138440万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3.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7830万元,增长7.1%;第二产业增加值48220万元,增长22.2%;第三产业增加值42390万元,增长11.6%。第一产业拉动GDP增长2.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拉动GDP增长7.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拉动GDP增长3.6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比重由上年的36.9∶31.9∶31.2调整为34.6∶34.8∶30.6,结构调整成效明显,首次呈现“二一三”结构。人均生产总值5091元,比上年增长13.9%。生产总值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是:第一产业中的肉类、玉米、大麦、茶叶等产值增长较快;第二产业中工业生产和固定资产高速增长;第三产业中的电信业、交通运输业、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和服务业快速发展。2006年,龙陵县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03亿元,其中基本建设8.05亿元、更新改造0.2亿元、房地产开发0.16亿元、其他0.62亿元。重点项目(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建设进展顺利,保龙高速公路、10万吨硅铁项目、三江口电站扩建、龙川江腊寨电站、河冲河二级电站、公果河二级电站等大部分项目资金就位情况良好,项目建设总体进展顺利。
  农业 2006年,龙陵县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66229万元,比上年增长7.44%。其中农业总产值37830万元、林业总产值9463万元、牧业总产值17678万元、渔业总产值276万元。主要农产品产量:粮食100153吨,比上年增长1.71%;甘蔗336950吨,下降30.8%;油料1464吨,下降21.88%;茶叶3259吨,增长22.93%;烤烟1611吨,下降26.05%;大麻358吨。当年造林32617亩,森林资源继续保持林木总生长量大于消耗量的良性循环。主要畜禽产品产量:猪肉13185吨,比上年增长9.42%;牛肉937吨,增长23.29%;羊肉627吨,增长47.53%;禽肉9030吨,增长23.7%;禽蛋433吨,增长8.79%。肥猪出栏159700头,大牲畜年末存栏81225头,生猪年末存栏237846头,羊年末存栏57152只。
  乡镇企业 2006年,龙陵县有乡镇企业6143个,比上年增长5.26%;有从业人员14203人,增长4.55%;营业总收入65967万元,增长9.32%;总产值48504万元,增长8.11%;实现利润742万元,交纳税金2412万元,工资总额5524万元,固定资产年末数33367万元。
  扶贫开发 2006年,龙陵县投入各类扶贫资金5245万元,加快实施整村推进、科技及产业扶贫、易地搬迁、世行及英国政府混合贷款、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小额信贷等扶贫项目,当年解决5000人的温饱问题。PRCDP项目试点工作设计为龙新乡小学阶段适龄儿童免除教科书、教辅资料、文具费,并提供住校生生活补助。项目实施后,已为1509名学生免除教科书费37654.13元,为2609名学生免除教辅资料费60236.82元和文具费47232.81元。年内,累计向省外有序输出农村富余劳动力1384人,实现省内县外劳动力转移12345人次,县内转移27984人次。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和输出,有效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为了提高被输出者的劳动素质、强化劳动技能,县人事劳动局等部门对有序输出的农民工进行了为期1~2天的输出前培训;县职业中学开展了职业技能培训,完成培训400人次,受训者向外输出率92%;全县初、高中应届毕业生劳务输出引导性培训4765人次。
  城乡建设 2006年,龙陵县城镇人口4.4万人,比上年增加4000人;城区面积4.12平方千米,比上年增加0.34平方千米;城镇化水平14.37%,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城镇建设得到加强,县城总体规划(修编)全面完成;县城生活垃圾处理项目一期工程、滨河路建设项目、县城重点交叉路口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工程竣工投入使用;龙山南路、县城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站和环卫管理中心建设工程启动实施。全年城镇竣工住宅面积3.89万平方米,农村竣工住宅面积10.06万平方米。
  工业 2006年,龙陵县有各种经济类型工业企业1228个,工业总产值100488万元,比上年增长40.95%。其中国有企业1个,产值3079万元;集体企业14个,产值2273万元;私营企业36个,产值3622万元;股份合作企业1个,产值1388万元;股份有限责任公司5个,产值7498万元;股份有限公司8个,产值79434万元;其他企业68个,产值620万元。完成工业增加值32390万元,比上年增长27.6%,拉动全县经济增长5.65个百分点。从轻重工业看,轻工业产值29119万元,比上年增长1.3%;重工业产值71369万元,增长43.9%。从企业规模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79761万元,占全部工业产值的79.4%;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完成产值20727万元,占全部工业产值的20.6%。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电锌18797吨,比上年增长35.930;粗铅1389吨,下降72.78%;原煤3万吨;硫酸15240吨,增长12.58%;水泥9万吨,增长5.3%;金属硅17358吨,下降5.39%;发电量17738万千瓦小时,下降16.7%;供电量45837万千瓦小时,增长3.86%;矿泉水1.99万吨,增长16.37%;精选铁矿7.65万吨;白糖53712吨,下降21.89%;酒精4470吨。
  商业 贸易 2006年,龙陵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118万元,比上年增长14%,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1123万元,集体及股份合作741万元,个私经济25674万元,其他4580万元;批发零售贸易业23833万元,餐饮业7305万元,其他行业980万元。外贸进出口总额35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5.46%。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3.72%,商品零售价格指数102.94%,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102.80%,服务项目价格指数109.75%。
  旅游 2006年,龙陵县旅游总收入10300万元,比上年增长45.07%。龙陵县立足邦腊掌温泉天然氧吧、松山抗战遗址、小黑山自然风景区等特色旅游资源优势,在整合提升打造邦腊掌旅游景区、加大外宣力度提高旅游业知名度、培植开发旅游产品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同时,以提高接待服务水平为目标,推进旅游业健康发展。全年日均接待游客1382人次,游客日人均消费212元。全年接待中外游客48.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8%。其中外国人0.5万人。
  交通 运输 2006年,龙陵县公路通车里程1574.95千米,其中国道58千米、省道160.74千米、县道472.59千米、乡道772.81千米、专用公路110.81千米。完成客运量6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7%;客运周转量6538万人千米,增长13.2%。货运量82万吨,增长3.8%;货运周转量2646万吨千米,增长1.8%。全县拥有机动车15090辆(不含县外注册的车辆),比上年增长15.6%,其中摩托车9957辆、汽车2689辆、拖拉机2444台,有机动车驾驶员19216人。
  邮电 2006年,龙陵县电信、移动、联通服务网点遍及全县10个乡(镇),基站建设逐步完善。至年末,全县累计完成邮电业务总量4878万元,比上年增长25.9%;邮电业务总收入3814万元,增长8.2%。拥有固定电话19646户,比年初的14801户增长32%,其中城话4814户,下降4.6%;农话10024户,增长123.1%;无线接入3781户;IC电话15户;智能电话1012户。拥有移动电话5.62万户,比年初增长84.9%,其中移动用户4.5万户,增长114.3%;联通用户1.12万户,增长19.1%。全县固定和移动电话有75846户,每百人拥有电话27部,比上年末增长58.8%。邮路总长度712千米,其中机动邮路672千米。财政2006年,龙陵县财政总收入20126万元,比上年增收5186万元,增长34.7%,其中一般预算收入8834万元,比上年增长29.7%;上划中央“两税”收入8352万元,增长37.77%;上划所得税2657万元,增长39.2%;基金收入283万元,增长79.1%。全县财政支出35744万元,其中一般预算支出34811万元,增长24.4%。财政支出重点向农业、农村义务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倾斜,其中支农资金投入4689万元,增长21%;教育资金投入10059万元,增长9.2%;卫生投入2790万元,增长46.9%;社会保障投入1204万元,增长11.1%。
  金融 2006年,龙陵县有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各1个。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42728万元,比上年增长23.1%。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88525万元,增长20.3%;企业存款余额32811万元,增长30.6%。年末各项贷款余额106953万元,比上年增长28.2%。其中短期贷款余额47010万元,中长期贷款余额59943万元。全年现金净投放33614万元。
  保险 2006年,龙陵县保险费收入1450万元,比上年增长17.15%。其中财险保费收入642万元,增长17.15%;人寿险保费收入808万元,增长14.45%。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452万元,下降4.84%,其中财险赔款348万元,比上年下降17.54%;人险给付104万元,增长96.23%。
  科技 2006年,龙陵县有专业技术人员4349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445人、卫生501人、农业242人、教学教育2905人;正高职称1人、副高职称141人、中级1336人、初级2654人、未定职称217人。科技事业有新的发展,科技成果申报取得新成绩,推荐市级科技进步三等奖13项,评出县级科技进步奖20项。
  教育 2006年,龙陵县有各级各类学校194所、在校生25469人。其中普通中学17所(含完中5所),中学教职工1233人(教师1062人)。有普通高中71个班,在校学生3956人;初中242个班,在校生12175人。初中入学率98.2%,高中入学率38.2%。普通小学171所(含教学点),教职工1697人(教师1649人),小学在校生25469人,小学入学率99.7%。有幼儿园5所(含民办幼儿园2所)、176班(含学前班124班),教职工150人(教师114人),在校幼儿5766人。有职业中学1所,教职工71人,在校生1135人(其中职高生1041人)。2006年高考升学率60.69%、中考升学率83.8%。全县投入各类教育资金2178万元,新建校舍22991平方米,排除危房23030平方米。完成了龙江中学升格为第五中学的报批。
  文化 2006年,龙陵县有文化馆(站)11个。有广播站9个,广播覆盖率85.5%,与上年持平;电视收视覆盖率87%,与上年持平。龙陵电视台电视传输系统不断改善,全县有线电视传送节目已达30套,用户1.3万户,乡村地面接收站98座。自1998年以来,依托“331”、“211”、“2+1”等工程,投入资金135.9万元,建设“村村通”站点110座。“村村通”站、点县内发射可覆盖1006个村民小组,覆盖174405人,占全县总人口的63.82%;周边州(市)电视对龙陵县边境地区覆盖的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20%。信号覆盖范围内均能正常收看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其中大部分“村村通”站、点能收听、收看到省第一套广播、电视节目。年内,阿昌族舞蹈《蹬窝罗》等6个项目被列入《云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卫生2006年,龙陵县共有卫生机构16个,其中县医院1个、中医院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妇幼保健院1个、卫生监督所1个、乡(镇)卫生院11所。职工总数564人。全年无偿献血735人次、1.47万毫升。
  体育 2006年,龙陵县共组织各类体育比赛、活动105次,参与群众2万多人。全县10个乡(镇)有8个乡(镇)成立了全民健身指导协调委员会、老年人体育协会。9月23~29日,在勐糯举行第六届勐糯国庆篮球赛,共有男、女15个队参加,比赛39场。9月29日,组织开展了“庆国庆千名群众登山健步走”活动,县直机关干部职工、城区各中小学校学生共3000多人参加。敬老节期间,举办了首届老年人体育运动会,主要设象棋、羽毛球、乒乓球、门球、地掷球5个比赛项目,同时举行老年人游园活动。
  人民生活 2006年,龙陵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00元,比上年增长9.6%;农民人均纯收入1890元,增长8%;人均存款3256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118万元,商品零售物价总指数102.94%,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3.72%。从业人员劳动报酬18687万元,人均劳动报酬18116元。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7.4人、床位15.7张。就业再就业工作成效显著,新开发就业岗位1427个,安排就业1018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4.2万人,有序输出农村劳务人员138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控制在计划目标之内。

知识出处

保山年鉴(2007)

《保山年鉴(2007)》

本年鉴设有特载、大事记、概况、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人物、重要文献、统计资料和索引等类目,记述了保山市2006年各项事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廖立
责任者

相关地名

龙陵县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