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市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保山年鉴(2007)》 图书
唯一号: 260420020230004361
颗粒名称: 保山市
分类号: Z527.43
页数: 3
页码: 29-31
摘要: 本文记述了保山市位于云南省西部,与大理州、临沧市、怒江州、德宏州相邻,国土面积1.96万平方千米,其中坝区占8.21%,山区占91.79%。2006年,保山市完成生产总值135.48亿元,增长13.4%,超过年度计划目标3.4个百分点。保山市有耕地面积238.56万亩,全市农业人口人均占有耕地1.09亩,比上年增加0.01亩,增长0.93%。完成农业总产值68.0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7%。
关键词: 保山市 位置 行政区划

内容

位置 面积 保山市地处云南省西部,位于东经90°05′~100°02′、北纬24°08′~25°51′之间。东与大理州、临沧市接壤,北与怒江州、西与德宏州毗邻,西北、正南同缅甸交界,国境线长167.78千米。国土面积1.96万平方千米,其中坝区占8.21%,山区占91.79%。市政府所在地隆阳区,距省会昆明市497千米,是滇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历代郡、府、司、署所在地。
  行政区划 人口 2006年,保山市辖隆阳区和施甸、腾冲、龙陵、昌宁4县、72乡(镇、街道办事处)。年末总人口244.30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6.27万人,占10.75%;少数民族人口23.84万人,比上年增长150%。少数民族人口中彝族7.9万人、白族3.94万人、傣族4.2万人、傈僳族2.9万人、回族1.3万人、苗族0.95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6%0。
  地形 气候 保山地处横断山脉滇西纵谷南端,高黎贡山和怒山山脉绵延全境,地势北高南低。在群山之间,镶嵌着大小不一的78个山间贫地,最大的保山坝子,面积149.9平方千米。境内江河分属澜沧江、怒江和伊洛瓦底江水系。澜沧江在境内流程116.5千米,径流面积3.164万平方千米;怒江在境内流程252千米,径流面积1.05万平方千米;大盈江(伊洛瓦底江上游)在境内流程101千米,径流面积1070平方千米。可开发利用水资源89万千瓦。全市气候属山地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海拔2500米以上的高寒层占总面积的9%,海拔1500米~2500米占65.2%,海拔1500米以下的低热层占25.8%,具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特点。年均气温14.8℃~21.3℃,年均无霜期238~336天,年均降水量1463毫米~20952毫米。
  资源物产 全市国土面积1.96万平方千米,其中耕地占8.45%。保山市是国家、省商品粮基地、国家糖料基地、优质香料烟基地、咖啡基地,省肉用黄山羊种羊基地。主要出口商品:咖啡、香料烟、水泥、精制茶、中成药、电解锌、锡矿、按叶油、核桃、粉丝、板鸭、玉石生料、白芸豆、干姜片、畜产品、工艺品、粮制品等100多个品种。主要粮食作物:稻谷、小麦、玉米、蚕豆。主要经济作物:甘蔗、茶叶、紫胶、烤烟、香料烟、油茶、花生、香果、胡椒。主要矿产资源:铁、锡、铅、锌、铜、镍、钴、钼、铀、汞、煤、硅藻土。境内腾冲火山群是全国著名的新生代火山群,有各种温泉89处,是中国已知第二大热气田,热能蕴藏量达250多万千瓦。保山市是中国南方森林动物群的主要发源地之一,有鸟类250多种,兽类50多种,其中列为国家一类保护的珍禽异兽达21种。境内有植物2200多种,仅境内的高黎贡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就有1450种,其中列为国家一类保护的有桫椤、秃杉、楠木、香樟,还有花序长达20厘米的大树杜鹃。
  经济综述 2006年,保山市完成生产总值135.48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增长13.4%,超过年度计划目标3.4个百分点,是1985年以来的最快增速。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5亿元,增长8%;第二产业增加值36亿元,增长20.5%。第二产业中,工业增加值26.7亿元,增长22.8%,建筑业增加值9.3亿元,增长14.5%;第三产业增加值53.7亿元,增长13.9%。三次产业比重由上年的36∶24.5∶39.5调整优化为33.4∶27.4∶39.2。一、三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上升。人均生产总额5546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的人均4842元增长13.3%。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3.4%。
  农业和农村经济 2006年,保山市有耕地面积238.56万亩,全市农业人口人均占有耕地1.09亩,比上年增加0.01亩,增长0.93%。农作物播种面积496.98万亩,比上年增加9.48万亩,增长19.45%。其中粮食作物328.71万亩,增加3.74万亩,增长1.15%;其他作物168.27万亩,增加5.74万亩,增长3.53%。粮食作物占总播种面积的66.14%,比上年的66.66%下降0.52%;经济作物占33.86%,比上年上升0.52%,粮经作物比例为66.14∶33.86。完成农业总产值(现价)68.0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7%。粮食又创年高产记录,总产量达97.82万吨,比上年增产4.91万吨,增长5.3%;油料产量3.5万吨,增长5.02%;甘蔗总产211.23万吨,增长27.1%;烤烟产量3.88万吨,完成了省“双控”指令性计划和行业提质增效目标。香料烟产量0.84万吨,增长60.5%;肉类总产量18.88万吨,增长11.3%。粮经作物播种面积比例为66∶34。全市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45万亩,拥有各种水库271座,库容近4亿立方米。各种水利设施新增蓄水能力87.2万立方米,解决了4.2万人的饮水安全和饮水困难问题。新农村建设100个试点进展顺利。投入财政专项资金1600多万元,整合支农资金2亿多元,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投入扶贫资金2亿多元,实施整村推进、易地扶贫和以工代赈等扶贫工程,解决了3万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巩固了5.1万低收入贫困人口的温饱成果。农用载重汽车达1858台,比上年增长2%;排灌动力机械达2575台,比上年增长4.5%。
  全年乡镇企业营业总收入80.15亿元,比上年增长15.6%;总产值74.16亿元,增长25.7%;利税总额5.58亿元,增长13.2%。
  工业 2006年,保山市完成工业(现价)总产值5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0.1%。从轻重工业看,轻工业产值22.81亿元,增长7.4%;重工业产值36.19亿元,增长27.1%;轻重工业比重从上年的43.36∶56.64调整为38.65∶61.35,轻工业比重下降,重工业比重上升。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和节能降耗工作列入了工业发展的重要议事日程。保山市完成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19.7%,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
  17种主要产品产量中机制纸、食糖、酒精、啤酒、发电量比上年有所下降。其中酒精、食糖、机制纸和纸板分别下降16.5%、15.7%、11.8%,其余下降幅度不大;精制茶、混配合饲料、原煤、水泥、人造板、硫酸、中成药、香料烟、电解锌、金属硅、铁矿石原矿量、复烤烟叶比上年均有不同程度增长。其中人造板、铁矿石原矿量、香料烟分别增长146.2%、66.8%、51.2%。
  非公经济 2006年,保山市非公经济完成增加值45.7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6%,占保山市生产总值的34%。上缴税金4.85亿元,比上年增长53.2%,占保山市财政收入的30.6%。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和三资企业达4.09万户(私营企业1422户,比上年增142户,个体工商户达3.94万户,比上年增2704户)。从业人员达8.48万人。非公经济增加值、上缴税金、从业人员三项指标均超过省对保山的考核目标,分别完成省下达任务的103%、121.3%和100.3%。
  固定资产投资 2006年,以“443”重大建设项目为支撑,全力推进投资工作。全年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79.39亿元(含保龙路投资18.54亿元),比上年增长31.8%,超额完成年度计划目标以及与省政府签订的责任目标,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2%,拉动经济增长7个百分点。
  交通 2006年,公路总里程1.15万千米,比上年增长15.9%。各种汽车(含低速汽车)达4.12万辆,其中载客(含轿车)汽车1.97万辆,比上年增长16.7%;载货汽车1.76万辆,比上年下降5.7%;其他汽车0.39万辆,比上年下降51.5%。全年完成全社会货运量1346万吨,比上年增长11.6%;货物周转量20.1亿吨千米,增长8.5%。完成客运量948万人次,增长8.3%;旅客周转量9.38亿人千米,增长4.1%。保山市拥有各型(在统)摩托车13.43万辆,比上年增长18.9%。
  邮电 2006年,电话(含小灵通)用户22.98万户,比上年增长13.1%;移动电话用户58.91万户,比上年增长29.4%。电话普及率30%。完成邮电通信业务总量4.99亿元,比上年增长11.1%。
  城镇建设 全市城镇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46亿元,新修和改造城市道路47条,新增城市公共绿地12.5万平方米。城镇建成区面积47平方千米,城市人口35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23.3%。
  商贸 物价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2267万元,比上年增长14.4%,其中城镇27.73亿元,增长15.4%;农村13.5亿元,增长12.3%。分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6.57亿元,增长6.9%;集体经济0.71亿元,增长23.2%;个体私营经济28.41亿元,增长14.1%。其他5.54亿元。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涨103.4%,商品零售价格指数103.5%,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102.9%。
  旅游 全年共接受国内外游客42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18%;实现旅游业总收入15.05亿元,比上年增长18.3%。其中旅游外汇收入1286万美元,增长11.3%;国内旅游收入13.98亿元,增长18.8%。旅游业已成为推动保山市第三产业加快发展的关键因素。
  财政 全年财政总收入15.86亿元,增长28.8%,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8.35亿元,增长27.9%。财政总收入中,“两烟”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电力产业、蔗糖产业、矿业(有色金属、硅)税收分别占25.9%、7.7%、5.9%、5.2%、4.8%。上述五大支柱财源税收合计占保山市财政总收入的49.5%,成为财政“半边天”;完成财政支出29.86亿元,增长20.6%。财政支出增长幅度低于收入增长8.2个百分点。
  金融 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44.5亿元,比年初增长19.2%,各项贷款余额118.3亿元,增长14.06%,信贷资金对经济社会发展支持力度加大。与国家开发银行的合作范围更宽,领域更广,开发银行贷款余额达13.45亿元。
  对外经济 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亿美元大关,达1.0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9%。其中进口1977万美元,下降48.3%;出口8624万美元,增长43.7%。对外贸易中,边境小额贸易7286万美元,增长9.5%。其中进口1940万美元,下降45.6%;出口5346万美元,增长73.2%。
  全年引进的市外资金实际到位19亿元,比上年增长1.86倍;新签约项目84个,协议总投资66亿元;年末保山市正常运转的“三资”企业共有24户。全年实际利用外资393.4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1倍。
  环境保护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9.47万亩,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56平方千米。以集中式饮用水源为重点,加大对城镇及农村饮用水源保护和径流区生态环境保护,进一步对未完成限期治理任务的企业加强监管。全面启动了保山市发展循环经济第一批试点企业,2006年万元生产综合能耗比上年下降1.5%。
  科技 2006年,保山市共组织实施国家和省级科技计划项目7项,其中国家级科技项目2项,安排科技经费182万元,省级科技项目5项,安排科技经费197万元;市级安排科技项目18项,安排项目经费60万元,上年延续项目4项,涵盖了工业、农业、信息、个体私营经济和农村实用技术推广等领域,专业技术人才34898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40983人;技能人才6087人;农村实用人才82370人。人才队伍中,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5834人,占总数的3.4%,大学专科18265人,占总数的10.5%。有高级职称974人,中级职称9887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22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的11人,获云南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荣誉称号的17人,获云南省科技兴乡贡献奖的21人,获保山市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称号的267人,被评为市级学科带头人的30人。年末全市拥有独立核算科研机构5个。
  教育 2006年,保山市“普九”成果得到巩固,“两基”水平进一步提高;高中招生规模继续推广;全市有全日制学校2172所,全市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4.33%;初中入学率85.4%;高中阶段毛入学率41.73%;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90.89%;幼儿园入园率47.15%;全市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职工24392人,其中专任教育23236人,高级职称673人,中级职称7042入;云南大学与保山联合创办职业技术学校开始招生,保山卫校成功升格为高等中医药专科学校,保山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升本”工作继续推进;教育系统排除以中小学为主的危房面积7.3万平方米,新建校舍面积15.8万平方米,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全市校舍建筑总面积达到313.89万平方米,增加5.4万平方米;全年教育各类投入8.54亿元,其中财政性投入7.38亿元。
  卫生 2006年,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卫生机构419个,实有病床4802张,医护人员6001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5118人。与上年相比,机构增加23个,实有病床增加156张。有执业医师2048人,助理执业医师455人,注册护士1539人,全市每千人口拥有病床数1.97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1人。与全省平均数相比,分别少0.31张和0.6人。
  文化 2006年,全市共举办各类群众文化活动972场。举办“机关歌手唱保山”、“校园文化活动展示周”两项活动,群众业余艺术团开展活动约200场;腾冲火山热海文化旅游节、昌宁千年茶乡商贸文化旅游节、隆阳区商贸文化南方丝绸古道旅游节、啤酒狂欢节等重大节庆活动成功举办。
  体育 科学拟定了《保山市体育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举行了全市少儿田径运动会。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制度”、“国民体质监测制度”和“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的相关要求,号召驻保各单位职工参加国民体质监测和接受体育健身科学指导,培训、审批了67名社会体育指导员。根据云南省第六届城市运动会比赛场馆的需要建设体育后备人才训练基地的综合训练馆、体育场东看台2项主体工程和1项综合配套附属(7个配套项目)工程,总投资约2500万元。
  人民生活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68元,增长8.05%;农民人均纯收入2052元,增长7.2%。年末从业人员141.4万人,比上年增长1.0%。其中城镇单位从业人员10万人,增长4.2%;城镇个体私营从业人员3.6万人,增长5.9%;乡村从业人员127.8万人,增长1%。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6%。医疗、养老、失业、生育、工伤保险工作稳步推进。年内有4.62万名城镇职工和1.73万名离退休员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分别比上年增长6.22%和2.38%;有7.13万名职工和2.47万名离退休人员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分别比上年增长16.74%和18.03%。

知识出处

保山年鉴(2007)

《保山年鉴(2007)》

本年鉴设有特载、大事记、概况、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人物、重要文献、统计资料和索引等类目,记述了保山市2006年各项事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杨国梁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保山市
相关地名
云南省
相关地名
隆阳区
相关地名
大理州
相关地名
临沧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