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药品监督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保山年鉴.2006》 图书
唯一号: 260420020230004132
颗粒名称: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
分类号: R155;R954
页数: 3
页码: 312-314
摘要: 本文记述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在机构改革中进行了整顿和规范,着重加强食品安全综合监管,药品质量抽验,药品GMP、GSP认证,以及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广告监管等方面的工作。此外,还加强了特殊药品管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建立和完善了药品、医疗器械安全信用体系,并推动了区域间打假、信息通报、案件协查等制度的建立。
关键词: 保山市 机构改革 食品安全

内容

机构改革 2005年3月10日,保山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保山市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基础上完成组建,除继续承担原保山市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对药品(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生物制品、诊断药品、放射性药品、麻醉药品、毒性药品、精神药品、医疗器械、卫生材料、医药包装材料等)的研究、生产、经营、使用等进行行政监督和技术监督职能外,增加食品、保健品、化妆品安全管理的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和依法组织开展对重大事故查处的职责。新组建的保山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设隆阳区、施甸县、腾冲县、龙陵县、昌宁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保山市食品药品检验所6个直属单位,内设办公室、人事教育科、政策法规科、食品安全协调与监察科、药品安全监管与注册科、药品市场监督科、医疗器械监督科7个职能科室和纪检监察室。
  食品安全综合监管 一是食品综合监管机制初步建立。市、县、区政府及部分乡镇成立了食品安全委员会,按照分段管理的原则,制定了食品安全委员会的职责、各成员单位职责和食品安全委员会会议制度等有关制度,“全市统一领导,地方政府负责,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的工作格局基本形成。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安全监察司和食品安全协调司两位副司长对保山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特别是在乡镇设立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构并卓有成效开展工作的做法给予了高度赞扬。二是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成效明显。市委、政府将“加强市场整治,实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纳入2005年为民办的十件实事并加以督促落实,制定下发了保山市食品药品专项整治三年规划和2005年食品药品放心工程实施方案、食品药品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市食品药品放心工程领导小组和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积极组织实施食品放心工程、专项整治,开展了联合执法大检查活动,协调处理了保山市电信公司“月饼霉坏变质举报案”等5起群众投诉举报案件和多起食品安全突发事件,专项整治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三是启动食品放心工程综合评价工作。根据《云南省食品放心工程综合评价工作实施方案(试行)》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具体方案,组织各有关部门认真开展自评自查,顺利完成全市食品放心工程综合评价自评工作。四是开展食品安全调研工作,摸清了底子。组织对各县、区食品工业企业、经营企业、餐饮服务业、初级农产品基地建设等行业企业数量、经营效益、从业人员、生产规模、取证情况以及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认证情况进行了调研,初步掌握食品安全监管的基本情况,摸清了底子,找出了存在问题。五是食品安全宣传力度明显加大。充分利用报刊、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介,采取法律咨询等形式加强对食品安全的宣传工作,营造全社会关注食品安全的社会舆论环境。针对保山部分地区连续发生食物中毒事件,在保山电视台发出预警,提醒广大市民谨慎食用野生菌。在保山日报开辟食品安全信息专栏,定期向社会进行食品安全宣传,及时编发食品安全信息12期。
  整顿和规范药品、医疗器械市场秩序 2005年,全市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在强化日常监管的同时,深入开展了打击非法收购药品、药品知识产权、麻醉药品、妊娠药品、水半夏、疫苗流通、一次性无菌器械用后毁型消毒、医疗机构购用医疗器械、医疗器械说明书、标签和包装标识、打击邮售假劣药品等专项整治活动,特别是全省“4•29假药案”中,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了查处假药专项行动,有力地打击了制售假药的违法犯罪行为。全年共出动执法人员3504人次,检查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3015个次,查处药品、医疗器械违法案件269起,其中警告30起,取缔无证经营32起,罚款22.45万元,没收违法所得9.42万元,没收假劣药品价值0.37万元,没收无证经营药品价值5.75万元、医疗器械价值0.32万元,没收违法采购药品价值1.04万元,没收过期医疗器械价值0.01万元,监督销毁假劣药品价值1.23万元。
  药品质量抽验 2005年,保山市彻底实行了药品抽样与检验相分离,坚持监督中抽验和“靶向抽验”的原则,抽验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在云南查处的“4•29假药案”中,在抽验中发现的假药“地奥心血康胶囊”,为全省“4•29假药案”涉案人员的批捕及案件的查处提供了重要依据。全市共组织药品抽验411批次,其中,不合格68批次,不合格率为16.55%有力地打击了制售假劣药品的违法行为。
  药品GMP、GSP认证 继续抓好GMT、GSP认证工作及已通过认证企业的跟踪检查再提高,东方红制药厂通过了GMT检查,2家增加经营范围和变更经营地址的药品批发企业顺利通过了第二次GSP认证现场检查687家药品零售企业顺利通过了GSP认证现场检查,115家零售药店被淘汰出局,进一步提高了质量管理水平。
  农村药品“两网”建设 农村药品监督网络建设方面:自开展农村药品“两网”建设以来,全市五县、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共聘请药品督察员17名、药品监督员177名、药品协管员1051名,实现了农村药品监督网络覆盖100%乡村的目标。为充分利用和发挥社会资源优势,走“群防群治”的社会化监督路子,在全市范围内实行了药品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药房统一悬挂药品、医疗器械质量监督牌的新举措,监督牌上标明了药品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常见的8类违法违规行为,公布了投诉途径和监督电话。农村药品供应网络建设方面:总结推广直配式、增设式、中转配送式、代购式和医院药房托管式等5种模式,全市新开办药品批发企业1个,设置药品配送中转库5个,零售药店发展到824个,非处方药销售柜发展到494个。龙陵县在实施全国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的基础上配合卫生部门将10个乡镇卫生室所需药品实现了由卫生院统一采购配送,100%的乡实现药品连锁配送进县到乡,82.39%的行政村实现药品连锁配送到乡进村。这一工作,得到了程映萱副省长的充分肯定,她亲自做出“保山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坚持把‘眼睛盯在农村、心思放在农村、功夫下在农村、重点落在农村’的药品监督管理工作,体现了服务农村、农民是我们监督管理的重点目标,对方便农村群众用药、搭建农村药品配送网络建设的平台起到了示范作用。望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全省有条件的地方,积极推广这种服务农村、服务基层的模式”的重要批示。调研结果表明,通过开展“两网”建设,全市药品批发企业销售额上升到2.5亿元,农村药品价格下降25%~30%,为农民群众减负增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广告监管 加强药品、医疗器械和保健食品广告监管,与工商部门成立了联络力公室,建立了长效协作机制,实行广告监测制度和审查备案制度,组织开展了以“关爱生命,关爱健康——拒绝虚假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广告”为主题的“10•15”宣传活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2次违法药品广告专项整治行动,提请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查处违法医药广告24起,违法广告得到有效遏制。
  药品分类管理 按照流通领域药品实行分类管理的要求,以换发零售企业“药品经营许可证”和实施GSP认证为契机,促进零售药店实施药品分类管理工作。同时,加大了零售药店未凭医师处方销售抗生素药物的检查力度,全年共查处违反限售令的典型案件10起。
  特殊药品管理 2005年对全市使用麻醉药品的医疗机构申请购用麻醉药品注射剂计划进行了审批,建立了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和易制毒化学药品管理的动态监管机制。同时,积极开展药物维持治疗社区和自愿戒毒机构中美沙酮口服液的监督管理,对自愿戒毒机构如何规范使用美沙酮口服液进行了培训,提供了如专用处方、专用账册、处方登记册等示范文本,现场检查了治疗机构和自愿戒毒机构美沙酮口服液保管设施和管理措施。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成立了保山市药物滥用与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在全市二级以上医疗卫生单位成立了39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制定了《保山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与监测制度》,报告药品不良反应4例。
  药品、医疗器械安全信用体系建设 制定了《保山市药品、医疗器械安全信用分类管理实施办法(试行)》,在全市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和使用单位中,逐步建立起以激励守信和惩戒失信为主要内容的信用体系,实施信用分类监督管理、不良行为记录制度和公示制度。2005年,在市食品药品监管局政务网站公告药品安全信用信息4期、医疗器械安全监管信息6期,建立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诚信档案1230个。
  建立和完善区域间联合打假、信息通报、案件协查等制度 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制定了药品监督执法区域间联合打假制度、信息通报制度及案件协查制度,并认真贯彻落实《案件协助调查管理规定(试行)》、《泛珠三角九省区药品监督稽查合作协议》和《泛珠三角九省区药品监督稽查联络员工作制度》,确定了保山市泛珠三角九省区食品药品监督稽查联络员名单,进一步明确联络员职责,完善了区域间联合打假、信息通报、案件协查等工作。
  行政执法 2005年,进一步制定完善了《保山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行政执法责任制》、《保山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制》等16个行政执法规章制度,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行政执法责任制度体系,形成了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权、用制度规范行为的良好局面。
  宣传工作 全年共发表食品药品监管新闻信息91篇(条),其中,《云南日报》1篇、《保山日报》16篇,市级电视、广播新闻10条,自办简报64条(被市委、市政府转发信息2条)。另外,市食品药品监管局政务网站于10月18日全新改版并投入使用,为及时传播全市食品药品监管信息发挥了重要作用。

知识出处

保山年鉴.2006

《保山年鉴.2006》

出版者:云南民族出版社

本年鉴设有特载、大事记、概况、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人物、重要文献、统计资料和索引等类目,记述了保山市2005年各项事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李智光
责任者

相关地名

保山市
相关地名